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594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0.生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

2、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3、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观点的有理之处和荒谬之处。

4、能用科学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地球以外是否有人存在问题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正确看待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能将自己的短文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重点:

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有关观点和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2、分组准备一张记录表如45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能告诉大家:

你今天早上吃的什么?

鸡蛋是哪里来的?

世界上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得不出结论,但是这个问题会留在我们心中,引起我们的思考。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而生命的起源依然是一个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让我们来互相分析交流有关资料。

二、了解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观点: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1、我们先看课本介绍的资料: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分析。

古代:

中国-----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3、不管“中国-----女娲造人”,“西方-----上帝造人”他们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4、还有哪些观点?

能不能小组合作分析一下?

学者推测-----由非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化而来。

(腐肉生蛆)

师:

腐肉生蛆是17世纪欧洲的的说法,而中国也有腐草化萤、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的说法,希腊有泥土变鱼的说法。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更多科学教案]

近代:

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

(来源于米勒的科学实验)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小组交流。

6、老师也搜集了生命起源的资料,想不想看看。

播放课件。

7、我们收集分析了这么多有关生命起源的主要观点及依据,能不能分类整理出来?

学生整理资料。

(用一句最概括的话说明你的观点和依据。

8、通过交流分析以上的观点及依据,你认为哪种观点有道理?

为什么?

(二)教师小结:

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生命的踪迹,人类从未放弃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但几千年来对生命起源的问题仍然处于探索中。

三、交流:

地球之外有生命吗?

1、讲解:

因为对生命起源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有观点称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星球,那么地球外真的有生命的存在吗?

2、交流有关观点

3、阅读教材中的资料。

4、参照教材,搜集更多的资料,做成资料卡片。

5、小结:

人类目前没有发现在地球外的生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四、拓展:

写一篇科学短文——地球外有生命存在吗?

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科学短文。

短文不但要反映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尽可能提出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生命从哪里来”这个国内外科学家都没研究出来的课题,感觉怎么样?

有什么收获?

谈一谈。

2、关于生命起源的很多问题,还等待我们去继续研究。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有可能探索出包括生命起源在内的很多科学问题,科学历史上会记下你光辉的名字。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谢谢。

整理资料中有关生命起源的主要观点及依据。

序号

观点

依据

1

女娲造人、上帝造人……

神话传说

2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化来的

 

科学课教学设计11.《寻找进化的证据》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提出多种关于生物进化的假设。

2、能根据自己设计制定的分类标准对各种化石进行分类。

3、能根据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推测化石的形成过程。

4、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建立档案水平的整理。

5、能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对假设说出几条理由。

6、能举例说明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的。

科学知识:

1、能举实例说明“化石”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问题的作用。

情感态度:

1、能将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够做到不迷信书本,敢于提出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观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制作、解释和推测等开放性较强的活动,更加关注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课前准备1、沙子、粘土、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已有所了解,那么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后,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发展出形态各异的生物,并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生物进化过程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寻找进化的证据》。

二、科学探究

活动1、模拟化石的形成。

1、谈谈对化石的认识。

2、化石的定义。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课件播放化石形成和推论的影片)3、观察化石(化石及插图)。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化石的分类。

5、(课件播放化石分类的影片)全班共同总结出化石分类的结论。

6、模拟化石形成实验。

(课件出示每一步骤)教师启发学生按实验步骤想象和自然界相对应的现象。

该实验由学生课下完成,下节课共同展示。

活动2、恐龙的灭绝。

1、导入本节2、交流自己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制作并展示恐龙档案卡。

(课件出示)3、引导思考:

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

4、(课件播放恐龙灭绝合理推测的影片)学生观看,加以理解分析。

5、根据资料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作出推测并填写表格。

对灭绝原因的推测依据的事实6、交流自己的推测。

三、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12、生物进化的秘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能够应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和桦尺蠖等生物的进化原因做简单的解释。

  2、能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敢于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3、能明确指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4、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

  2、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材料准备:

  有关长颈鹿的图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达尔文的故事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说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

  2、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了什么地方。

  3、能将自己的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

实施过程:

  1、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让学生阅读达尔文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险。

  2、学生阅读完达尔文的故事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明确资料中介绍了达尔文的哪些科学研究方法,就学习达尔文哪些精神。

  3、活动结束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搜集一些有关达尔文的学习资料。

二、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长颈鹿进化的大致过程,说出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

  2、能选择一种同学们都熟悉的动物,考察其进化的大致过程。

实施过程:

  1、长颈鹿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动物,研究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那样长的问题,会使学生很感兴趣。

活动时先问学生是否见过长颈鹿,古代的长颈鹿脖子并不是那么长,为什么现在的长颈鹿脖子很长。

  2、学生谈过自己的初步想法后,再让学生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观点进行解释。

  3、教材中间的一段话是对自然选择的简要解释,以此为基础,适当联系上一单元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鼓励学生分析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明确长颈进化到现在的样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4.活动后的交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资料,找一种动物的的进化过程给学生展示。

拓展活动:

探究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

活动目标:

  1、能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角度推测两种体色的桦尺蠖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能准确记录大家的发言要点。

  3、能有根据地评价大家的观点,并能说出自己评价的依据。

  4.能搜集一个人类活动影响某种生物发生变化的实例。

实施过程:

  1、有了上一活动的基础,本活动就尝试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地完成。

  2、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环境遭到破坏,无数的烟囱向空中排放着黑色的烟尘,使曼彻斯特周围的树木颜色发生了变化。

  3、引导学生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角度对两种体色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进一步体会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4.对于小鼠标最后的问题:

现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灰色桦尺蠖又占大多数了,你能解释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这时借此例自然而然地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生将会感悟到人类的活动不仅影响到环境,还会影响到相应环境中的动物。

桦尺蠖能生存下来,并不代表所有的动物在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时也能生存下来。

  5.此课的活动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有条理、有依据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了条件和空间。

  6.科学在线以金鱼的来历为例,向学生介绍了与自然选择不同的人工选择。

拓展知识

  自然选择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达尔文虽借用了人工选择中的“选择”这个词,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进行选择。

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进化的观点看,能生存下来是最适者;又考虑到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现代综合进化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修正了达尔文的看法,认为自然选择是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有差异的延续”,是群体中增加了适应性较强的基因型频率的过程。

军王小学

20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