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329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

语文第四模块测试

总分:

100分时量:

115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冠冕(guān)   女婿(xù)   前合后偃(yǎn)   脍炙人口(kuài)

B.绣闼(tà)    孱头(càn)   扶辇下除(niǎn)   羽扇纶巾(guān)

C.旃毛(zhān)   阉竖(yān)   遥岑远目(cén)   咄咄逼人(duō)

D.囊括(náng)   宿怨(sù)   负荆请罪(jīn)   肉袒负荆(d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烦燥   包涵   苌弘化碧   源远流长

B.萧瑟   仓皇   五味具全   天堑无涯

C.篡夺   自诩   残羹冷灸   繁纹缛节

D.禀赋   国粹   归根结蒂   刎颈之交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既认可“短衣帮”陈胜等人,也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千秋功勋应当得到充分肯定,这样一来,他也就成了当代中国肯定秦始皇的始作俑者。

B.人们在探索玛雅文明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方面惊人的造诣,在那个科技不甚发达的时代,玛雅历法的计算能如此精准,真是匪夷所思。

C.源自大海的永恒与深邃,来自海洋的清凉基调,颇有时尚气质的简洁线条,深受北欧文化浸染的挪威湖蓝系列产品演绎起现代简约风格来当仁不让。

D.鉴于城市国际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

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民工默默无闻,没有自己的代言人,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委屈、艰辛、苦难,没有专家学者帮助去诉求;即使有诉求,也都不完整,或是离真实生活太远。

B.潘敏表示,“世博会青年周”将搭建汇聚青春风采的展台、青年交流融合的平台和青年体验共享的机会,将拓展青年的眼界,让青年与整个世界相遇、对话和分享。

C.英格兰队和墨西哥队同样因裁判制造的冤假错案而惨遭淘汰,对此,英国和墨西哥媒体反应各不相同,英国媒体更重反思,墨西哥媒体则更倾向于表达痛心和愤怒。

D.我不是不知道电子阅读才是大势所趋,不是不知道纸质书籍乃至书架、书店之类的事物最后会走向消亡,但我总是偷偷地盼望,这个大趋势能来得慢一些,晚一点。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窦娥冤》《救风尘》是他的代表作。

B.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创作因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C.《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范晔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6.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

A.别是闲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B.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C.别是闲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D.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鱼游春水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7.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结合全词思考上片景物描写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

答:

8.简要分析“几曲阑干遍倚”中“倚”与“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拍”各流露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遗赵王书遗:

B.窃计欲亡走燕窃:

谦词,私下

C.其势必不敢留君势必:

一定

D.有智谋,宜可使宜:

应该

10.下面关于特殊句式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B.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定语后置句)

D.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11.简要分析上面两段文字对刻画蔺相如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

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

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

“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

”乃奏之。

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

“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

”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

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特改大理寺丞。

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

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

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

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

仁宗曰:

“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

”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

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

逸曰:

“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

”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

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

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

逸奏:

“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

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

”报可。

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2分)

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

见犯乃死,重负国

C.而守者果服,立诛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几,卒于官

故燕王欲结于君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陈希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杀耕牛食肉而犯罪发配的人。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译文:

(2)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

译文:

三、古诗文默写和课外定向阅读(12分)

16.根据课文补写出空缺的内容。

(6分)

  

(1)人生如梦,             。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3)薄雾浓云愁永昼,            。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17.《论语》背诵检测(3分)

(1)子曰:

“贫而无怨难,          。

(2)子曰:

“邦有道,          ;邦无道,危行言孙。

(3)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18.课外定向阅读检测(3分)

  由探春等人筹建的海棠诗社,园中绝大部分的小姐媳妇,都是其成员,但一度松散。

后经    提议,大家决定,重新整理起社,更名为     ,并议定由     任社主。

红楼梦中很大部分的诗作都与这个诗社有关。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叶先生自称“爱书家”,这可不是谦辞。

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爱书家并不多。

学问家务求“开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爱的不是书,而是收益或古董。

他们都不是“爱书家”。

  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

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

叶先生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

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就像是A,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是B,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C。

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D,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不易得。

对于因为工作关系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更是难乎其难。

就连叶先生这样的爱书家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给自己许下大愿:

“今年要少写多读。

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应该多读多写。

万万不能只写不读。

  这是因为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

由于寂寞,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

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

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而且是因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

试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门庭冷落,清闲下来,我担保十有八九会耐不住寂寞,缅怀起往日的热闹时光。

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

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

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

叶先生说:

“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

”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

一个人终于成了爱书家,多半是无缘做别的更显赫的家的结果,但他却也品尝到了别的更显赫的家所无缘品尝的静谧的快乐。

                       ——节选自周国平《爱书家的乐趣》

19.文中说“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为什么说叶先生的自白是“沉痛”的又是“欣慰”的?

(4分)

答:

20.将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到文中恰当的空格处。

(4分)

①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②最知己的朋友③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④不期而遇一位老友

ABCD

21.解释文中“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一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2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叶先生为什么可以自称为“爱书家”?

(4分)

答:

五、作文(40分)

23.请以“错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

语文第四模块测试答卷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9

10

13

14

二、古诗文阅读(13分)

7.(3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室号

8.(2分)

11.(2分)

12.(2分)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15.(4分)

(1)

(2)

三、古诗文默写和课外定向阅读(12分,每空1分)

16.

(1)               

(2)            

(3)             (4)     

(5)             ;             

17.

(1)               

(2)            

(3)             

18.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19.(4分)

20.(4分)ABCD

21.(2分)

22.(5分)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

语文第四模块测试(师用)

总分:

100分时量:

115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冠冕(guān)   女婿(xù)   前合后偃(yǎn)   脍炙人口(kuài)

B.绣闼(tà)    孱头(càn)   扶辇下除(niǎn)   羽扇纶巾(guān)

C.旃毛(zhān)   阉竖(yān)   遥岑远目(cén)   咄咄逼人(duō)

D.囊括(náng)   宿怨(sù)   负荆请罪(jīn)   肉袒负荆(dàn)

【答案】D(“荆”应读“jīng”;“袒”应读“tǎn”。

【设题说明】此题重在考查方言性误读与形声字误读,所有词语皆来自课本。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烦燥   包涵   苌弘化碧   源远流长

B.萧瑟   仓皇   五味具全   天堑无涯

C.篡夺   自诩   残羹冷灸   繁纹缛节

D.禀赋   国粹   归根结蒂   刎颈之交

【答案】D(A燥—躁;源远流长—渊源流长  B具—俱  C灸—炙;纹—文)

【设题说明】(此题涉及的词语兼顾课本所学与考试热点,双音节词与熟语并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既认可“短衣帮”陈胜等人,也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千秋功勋应当得到充分肯定,这样一来,他也就成了当代中国肯定秦始皇的始作俑者。

B.人们在探索玛雅文明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在数

学与天文方面惊人的造诣,在那个科技不甚发达的时代,玛雅历法的计算能如此精准,真是匪夷所思。

C.源自大海的永恒与深邃,来自海洋的清凉基调,颇有时尚气质的简洁线条,深受北欧文化浸染的挪威湖蓝系列产品演绎起现代简约风格来当仁不让。

D.鉴于城市国际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

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答案】A(始作俑者: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俑:

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

B.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C.当仁不让就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D.相得益彰:

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民工默默无闻,没有自己的代言人,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委屈、艰辛、苦难,没有专家学者帮助去诉求;即使有诉求,也都不完整,或是离真实生活太远。

B.潘敏表示,“世博会青年周”将搭建汇聚青春风采的展台、青年交流融合的平台和青年体验共享的机会,将拓展青年的眼界,让青年与整个世界相遇、对话和分享。

C.英格兰队和墨西哥队同样因裁判制造的冤假错案而惨遭淘汰,对此,英国和墨西哥媒体反应各不相同,英国媒体更重反思,墨西哥媒体则更倾向于表达痛心和愤怒。

D.我不是不知道电子阅读才是大势所趋,不是不知道纸质书籍乃至书架、书店之类的事物最后会走向消亡,但我总是偷偷地盼望,这个大趋势能来得慢一些,晚一点。

【答案】B(搭配不当,应将“机会”改为“舞台”,以与“搭建”搭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窦娥冤》《救风尘》是他的代表作。

B.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创作因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C.《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范晔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答案】D(“范晔”当为“班固”)

6.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

A.别是闲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B.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C.别是闲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D.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答案】A(第一处看字数,根据词牌及词意确定;第二处结合诗歌主旨确定,因为本词应为作者早期所作,当为思念丈夫的诗作,因此应选A。

【解题提示】(选句填空题不仅是考察句子的连贯与得体,此题更是对准确的考查。

解答此题要运用课堂上学过的李清照的有关知识来帮助辨析,并有对所学词牌的基本了解。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鱼游春水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7.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结合全词思考上片景物描写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

【参考答案】诗人摄取四种景物,嫩草、垂柳、黄莺和游鱼,描写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明媚的春景图(1分)。

这里的景物描写与下片互相映衬(1分),春景的明媚反衬离人的愁思,使悲怨愁苦的主人公形象更为鲜明(1分)。

【解题提示】此题考查词的内容及表达技艺,诗歌先景后情,情景交融,上下片内容有区别又有联系,衬托的手法容易看出,难度应不大。

8.简要分析“几曲阑干遍倚”中“倚”与“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拍”各流露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倚”指主人公身倚栏杆,远望归人,这一动作流露出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感(1分);“拍”指诗人敲打栏杆,这一动作流露出诗人不能赴前线杀敌、报国无门的愤怒之情(1分)。

【解题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词中炼字与思想情感,设置此题,意在建立课内所学与课外所拓的联系,以点带面,体会婉约与豪放两派词风的区别。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

  上片全是写景。

“秦楼东风里”四句,写春归燕回,馀寒犹峭之状。

这四句写的是室内的春景,是“秦楼”人所见所感的春景,并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懒困倦、日高未起之态,带有淡淡的惆怅情调。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从户内写到户外,描画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作者摄取了四种景物:

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黄莺,水中的游鱼,水陆空三维空间,交织成立体的画面,传达出绚丽的色彩。

  下片转入写人。

“几曲阑干”四句,写佳人倚遍“秦楼”阑干,看到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这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而意中人还没有回来,这触起了她的愁思,不觉潸然泪下。

“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

“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

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外部动作,而以“应怪归迟”点明动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态如见。

  “凤箫声绝”四句,写对云离去后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

“凤箫声绝”借用典故,指男子的离去。

“孤雁”“双鲤”都是奇书的代称。

而“沉孤雁”、“无双鲤”,就是指对方没有来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内心活动,浓情厚意,溢于言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遗赵王书遗:

B.窃计欲亡走燕窃:

谦词,私下

C.其势必不敢留君势必:

一定

D.有智谋,宜可使宜:

应该

【答案】C(势必:

势,形势;必,一定)

【解题提示】此题考文言实词的含义,遗、窃、宜都在高考常见文言实词的范围之内,错误项“势必”也是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

10.下面关于特殊句式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B.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定语后置句)

D.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答案】C(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解题提示】此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全国及湖南新课标考试大纲都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圈定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上。

但定语后置与介词结构后置在平时阅读中很是常见,因此命制此题,以求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1.简要分析上面两段文字对刻画蔺相如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参考答案】两段文字起到了反衬和侧面烘托的作用。

写找不到可以回复秦国的人,反衬了蔺相如敢于赴秦的超人才智(1分);缪贤的介绍属于人物的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张逸字大隐,郑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