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328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 宇宙的边疆.docx

高中语文必修3第13课宇宙的边疆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为不知道卡尔·萨根而羞愧

在12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科学与公众”论坛上,笔者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卡尔·萨根——这个名字至少为全球5亿人知道。

这次受到我国科学界广泛重视的重要论坛,正是为纪念这位美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逝世5周年而特别举办的。

笔者为自己不知道这个名字深感羞愧,实际上,令人羞愧的并不仅仅是不知道卡尔·萨根这个名字,令人羞愧的是我们科学素养的低下。

我们陌生的不仅仅是卡尔·萨根。

在美国,卡尔·萨根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国家领导人。

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

面对公众、新闻界和政界,萨根曾是整个科学界最可信赖、最有力量的代言人。

萨根讲解宇宙,课堂是全世界,萨根的工作激发和激励着许多人投身于科学。

在美国,卡尔·萨根走在街上会被许多人认出来,甚至车站的搬运工。

卡尔·萨根是“科学的形象大使”。

然而,对中国公众来讲,伟大的卡尔·萨根却是个陌生的名字。

卡尔·萨根在他的书中曾严厉地批评过美国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缺陷和美国青少年乃至普通公众科学素养的低下。

然而,在他批评过的美国,作为科学家的卡尔·萨根的知名度仍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人物。

他的作品《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在美国出版后,当年就创下了最佳畅销书第一名的纪录。

而这本书的中文译本仅有5000册的印数。

如果卡尔·萨根知道这样的数字,会怎样评价呢?

科普作家卞毓麟说:

“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作家来担当。

我的意思是说,它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关注。

也许,只有国民整体科学素养提高了,中国才能出现自己的卡尔·萨根。

一、作者连线

太空科学和太空探索的化身——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萨根作为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和科学活动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地外生命的权威学者,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公众科学家”和“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

萨根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第2709号小行星以其姓氏被命名为“萨根”。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科普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

萨根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产生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二、背景探寻

发展科技,探索宇宙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走向“科教兴国”的康庄大道,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影响下,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科技的热潮渐起。

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了大量国外科技著作。

于是,卡尔·萨根的《宇宙》被翻译介绍到我国。

三、文体知识

解说词

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含义。

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作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象(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1.字音

①无垠(yín)    ②踝节(huái)

③夙望(sù)④广袤(mào)

⑤椭圆(tuǒ)⑥璀璨(cuǐcàn)

⑦岛屿(yǔ)⑧晕眩(xuàn)

⑨尘埃(āi)⑩束缚(fù)

2.字形

3.词语

(1)演化·演变

【辨析】 “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如:

生物的演化。

“演变”指发展变化,多指历时较久地。

如: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演变的。

“演化”的范围小。

【运用】 ①汉字形体在发展过程中,是从异体繁多________到字有定形的。

②当星际物质凝聚成恒星后,恒星的________就决定于其内部的核反应过程。

[答案] 演变 演化

(2)大概·大体

【辨析】 “大概”:

①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如:

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捉摸了个大概。

②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

他把情况做了个大概的分析。

③副词,表示有多大的可能性。

如:

从这里到西山,大概有四五十里地。

“大体”:

①重要的道理,如:

识大体,顾大局。

②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

如:

我们的看法大体相同。

【运用】 ①________到了半夜时分,他们来问我的口供。

②你的看法________正确,但还不够全面。

[答案] 大概 大体

4.成语

(1)好大喜功: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2)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3)气势磅礴:

气势盛大。

(4)人才济济: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5)微不足道: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6)奄奄一息:

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一、合作探究

1.作者在开篇引用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人类应该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宇宙,不为名利,只为内心的需要;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要不停地探索,探索宇宙是人类的职责。

另一方面说明了宇宙的无边和浩渺。

这两段话也表现了作者的谦逊,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的对象。

2.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

                                    

                                    

[答案]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3.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

答:

                                    

                                    

[答案]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

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说明文性质。

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答:

                                    

                                    

[答案] 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5.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答:

                                    

                                    

[答案] ①列数字。

如: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

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②作比较。

如: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③打比方。

如作者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汪洋之滨”,形象生动,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

④举例子。

如:

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6.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

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之后,我们进一步知道了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与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真的微不足道。

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宇宙无涯,探索亦无止境。

观点二:

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人类创造地球美景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问题:

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

人类若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到头来也只能自食其果。

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观点三:

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孤弱的,而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

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说明,让我们了解到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浩瀚、它的深奥令我们人类惊叹不已,人类在它的面前显得更加渺小了;人类已知的宇宙最远的地方是距离地球80亿光年;宇宙还有许多我们所未知的事物,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一、百变素材

(一)永远的萨根

人们对萨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整整一代美国青年人来说,萨根在电视上的侃侃而谈和写下的翰墨文章,是令他们投身科学的强大召唤。

对他在科学界的同仁来说,萨根有关太阳系的种种念头则像蜜蜂:

有的聪明睿智,提供着滋养的蜜浆;有的不负责任,造成了恼人的螫刺。

对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来说,萨根是最宝贵的,也是非正式的和难以预料的宣传员。

对于死硬的冷战分子来说,萨根是个硬挤到核武器政策讨论中的认死理的左倾人物。

对于某些保守人士和持传统文化观念的人来说,萨根是无神论、现世主义乃至理性化的“科学主义”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地位有时又令人怀疑。

萨根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广袤迷人的宇宙,一个各种外星的生命用射电望远镜呢喃细语、借助宇宙飞船到处巡行的宇宙。

萨根却使群星重新表现出魅力。

(二)好奇与探索

科学需要勇于怀疑的精神,又要有想象能力。

不然,我们无法进入崭新的境界。

几千年来,正是人类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人类对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惊人的发现。

这正如《宇宙的边疆》作者卡尔·萨根所说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三)地球与家园

地球有幸,诞生于这浩渺的宇宙空间;宇宙有幸,孕育了地球生命的灿烂。

我常想,地球不应是宇宙的生命独子,在无际的宇宙中,定然会有像地球一样生机勃勃的兄弟姊妹的相伴。

我们在不停地寻觅,我们在不停地探索,我们希冀着兄弟姊妹的相识,我们盼望着有另一颗星球像地球一样,有柔软的草地,有茂密的森林;有奔流的大河,有澎湃的大海;有富含着氧气的湛湛蓝天。

作为人类的我们,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宇宙空间时,还应把我们的满腔亲情化作汩汩的甘泉,将我们的母亲护养,将我们的家园浇灌。

二、技法学习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宇宙的边疆》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语言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如: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把宇宙比作“大海”,生动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深入地了解她。

另外还如把“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比作“海水的泡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系的具体样子。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打比方的作用是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迁移运用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说明性于一体的经典科普作品。

请仿照其写法,以“水”为说明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

(1)说明中有议论;

(2)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3)运用“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示例】

毋庸置疑,地球处处都是水的寓所,水是地球上顽皮的孩子。

(打比方)它主要存在于三个地方,即空中、地下、地表,可谓是“狡兔三窟”。

它的形态有如川剧绝活“变脸”一般,时而化为气体遨游九天,时而化为水流到处闲逛,时而化为寒冰封山冻海。

(排比)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水的大家族里,仅占地球之水总量的三分之一的淡水不仅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运用句式)在现实中,人类浪费淡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

“最后一滴水是人类悔恨的泪水”,这句富含深意的名言警示我们:

保护淡水,刻不容缓!

(议论)

三、考点链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该考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这里应包括三个关键词:

辨别、筛选、整合。

所谓“辨别”,就是分辨出什么是重要的信息,其判断标准是:

标题、反复出现的句子、关键句等。

所谓“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辨别,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筛选”说明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辨别。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整合”说明需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删减、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和简练。

信息在科普文章中,主要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

“信息”往往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隐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全面。

那么,如何准确和全面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呢?

1.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2.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标准。

3.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

4.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明确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

5.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择其要点材料进行归纳,调整组合。

如果是选择题,先将有效信息与各选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项与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做出选择。

如果是表述题,就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照题目的规定写出[答案]。

答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筛选。

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要依据筛选标准,感知全文,筛选重要信息。

第二步,比较辨别。

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比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与次要,辨出现象与本质。

通过辨别比较,选取出重要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

第三步,调整组合。

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

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

【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9题。

四、悦读心赏

语含哲理,揭秘宇宙

——《宇宙的边疆》分析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过无穷无尽的遐想。

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揭秘宇宙的科普文章。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课文采用空间顺序,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作为解说词,作者不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普通说明文所罕见的。

文章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含义。

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作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象(情理扩展)。

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章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由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缓缓推进,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

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空间概况。

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也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同时,由宇宙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

作者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这样的顺序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思想相契合。

从客观角度来说,作者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布局此文的原因有二:

其一,就宇宙的演化来看,因为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所以作者也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的构成;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另外,文章在补充许多相关知识的同时,其中还运用了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