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226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docx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解析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20考,分值92分

2015上海,15、16,4分

2015福建,10,4分

2015江苏,11,2分

2015课标Ⅰ,42,10分

2014四川,13,10分

2014北京,11,4分

2014山东,11,4分

2013天津,2,3,8分

2013四川,7,8,8分

2010年——2015年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必考内容,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

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选择题主要通过典型等高线图来考查,综合题主要通过区域图和背景材料考查等高线的应用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等高线为必考内容,2015年考查等高线地图的有22幅,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上海地理卷·15~16,4分)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

⑵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第⑵题,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

【答案】⑴D⑵A

【考点透析】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判读规律

判坡度

①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根据比例尺判断:

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判地形种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

判地形部位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交会处——陡崖

判海拔和相对

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最大海拔:

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

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

H高-H低≤H相<H高-H低+2d(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判水系、水文特征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流向(由高处流向低处)。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⑴选点:

水库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⑵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弯路较少的线路,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

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等高线密集,地势陡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

工业区、居

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考点规律揭秘]

一、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

判读等值线图要“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

1.看图名:

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

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

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4.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

⑴辅助线法:

①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⑵相关推理法:

①由山顶推出山脊:

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

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

如下图所示(单位:

m):

 

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5.看数值

⑴通常情况下,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

①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如等高线数值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从数值变化可判断出该地地势升高或降低的趋势;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

⑵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示例1](2013四川文综,7、8,4分)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⑵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可知,林木密集区为山谷或山脊。

读题目材料可知,林木生长与水分条件相关,山谷中最好,排除山脊。

第⑵题,图示区域东西两侧相隔7条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30米。

(7-1)×30〈东西两侧的高差〈(7+1)×30,即其高差在180至240米之间,选项中只有220米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⑴B⑵C

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技巧

1.绘制步骤

第一步: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三步: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四步: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

2.应用

地形剖面图可以很直观地帮助我们判断和了解某一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常用在生产中估算土石方,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与被观测点之间的通视情况。

⑴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情况比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形象而且直观。

如下图,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一目了然。

⑵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

如下图,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示例2】(2013·天津,2、3,8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⑵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择

A.a处B.b处C.c处D.d处

【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从上图可以看出,甲位于小山顶上,依次经过了一个山谷的上游、一个山脊和一个低地,低地中又出现了一个高于300米的高地,然后在一个山脊的坡上到达乙地,全程最低处海拔200米,对照选项中四个图的剖面线起伏状况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第⑵题,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a处为山谷,是集水区域,水源最为充足。

【答案】⑴C⑵A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1.(2015·福建文综,10,4分)读某地的等高线分布图。

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

2.(2015·江苏地理,11,2分)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2014·北京文综,11,3分)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4.(2014·山东文综·T11·4分)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5.(2013山东基本能力,59,1分)下图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