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22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docx

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对外开放与非银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2019年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要形成新格局,2019年5月初银保监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举措,加速推进金融机构股权、业务方面对外开放进程。

非银机构对外开放当前格局如何?

后续如何影响行业?

1)保险行业:

外资对保险市场格局影响较小,但有助于推动保险市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2)券商行业:

外资或引领专业化经营路径,当前零售经纪和投行业务竞争较为充分,机构客户依然有大的拓展空间,财富管理及衍生品等业务方向或成为外资发力领域;

3)信托行业:

牌照通道价值弱化,外资逐步退出,监管倒逼转型财富管理业务成为主要发展路径。

对外开放对非银行业业务结构优化和质量抬升效应大于规模和格局冲击。

1)于保险行业而言,短期来看由于代理人渠道壁垒,外资进入对行业格局影响甚微,中长期或在产品设计和销售运营方面引入先进理念;2)于证券行业而言,短期来看国内券商在零售客户及企业客户均有先发优势,外资进入难以对行业竞争格局造成较大冲击,长期来看,外资券商或将在基于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新兴客户的财富管理、衍生品、新兴资产定价等业务上引领专业化趋势;3)于信托行业而言,外资控股比例放开后,外资股东在行业下滑趋势中选择逐步撤出,但当前监管环境倒逼行业转型的背景下,海外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模式仍有借鉴之处,未来引入外资或在战略选择和财富管理端具备专业化优势。

一、保险:

格局无忧,险种结构或将丰富

近几年,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同时步入“1+N”阶段,代理人渠道成为险企的重要竞争力,存量客户的价值抬升。

WTO框架之下,保险行业率先开启对外开放,但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始终较小。

当前外资险企建设自有代理人渠道难度较大,且客户基础薄弱,短期看市场格局冲击有限,长期看,外资险企重视产品创新,险种结构或将丰富。

1、保险行业“渠道为王”,需求向“1+N”过渡

代理人渠道是险企的重要竞争力。

国内寿险行业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于代理人渠道,由于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复杂程度较高,消费者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才能对产品有所接受。

行业加速回归保障,银保渠道弱化,个险渠道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代理人为重要竞争力。

保单从无到有覆盖率提升顶点阶段或已完成,步入“1+N”阶段。

2018年保险行业累计保单件数290.72亿件,其中人身险保单件数8.09亿件,按照2018年全国人口13.95亿来看,全年保单覆盖比超过50%;从上市公司客户数来看,新华、太保和平安2017年末客户数分别为0.30、1.16、1.66亿,合计超过3亿,考虑到全国城镇人口数量8.1万亿,占比超过37%。

未来,保险行业销售多张保单是主要的增长路径,从广覆盖到深度覆盖,在保险“1+N”过程中,意味着保险公司老客户的价值在提升,同时对于高素质的代理人、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在明显增加。

2、历史:

股权有序放开,业务覆盖基本完备

WTO框架之下,保险行业率先开启对外开放,当前阶段,保险行业股权结构和业务范畴开放程度已经较高。

2002年银保监会开始实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形态包括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境内分公司形态;WTO之下全面推动保险公司股权对外开放,将外资寿险公司比例拓展到50%,产险公司可以外商独资。

2018年5月,外资持股保险公司比例将放宽至51%,全面取消了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的要求。

经营业务范畴基本一致,业务竞争相对公平。

2012年之前外资产险公司禁止经营交强险业务,2012年5月之后放开相关业务限制;寿险业务在经营范畴上基本上一致。

3、现状:

合资公司成立较早,保费影响较弱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较小。

外资产险公司从2004年的12家增加到2018年的22家,外资寿险公司从2004年的19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综合来看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3.1%-6.9%,其中外资产险公司收入占比在1.1%-2.3%区间,外资寿险公司收入占比在4.0%-8.8%区间。

产寿险业务市场份额均较小,其中产险业务主要是在2012年之前受到业务品种限制,外资并不能够经营交强险业务,对产险业务发展造成明显瓶颈,另外一方面产险渠道明显较弱。

寿险业务市场份额也较为平稳,在2000-2012年期间,国内保险市场消费者侧重于消费储蓄理财类产品,因此对投资和渠道倚重度较高,外资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积累较弱,同时产品定位于发展保障,阶段性需求错配,在后期业务进入保障阶段外资公司在渠道方面的储备和积累劣势明显暴露。

4、影响:

格局无忧,重视产品创新能力

短期看,对外开放过程之中外资保险公司对行业市场格局影响甚微。

当前,外资险企代理人渠道相对薄弱,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外资险企若想通过建设自有代理人渠道来销售保险产品的难度将很大,对市场格局冲击有限。

同时,保险行业已经步入“1+N”阶段,上市险企2017年客户数占比超过37%,在未来老客户价值持续抬升背景下,外资保险公司客户基础薄弱,存量客户资源有限。

重视产品创新,加速行业回归保障。

与国内保险公司长于经营储蓄理财类业务不同,海外部分保险公司在保障类产品经营方面具有更加完备的理念,丰富保险产品设计,学习保障类产品运营方式,有助于行业保障类保费更好回归稳增长;另一方面从长期趋势来看,保险公司会逐步通过丰富保障范畴、提升保额等方式来提高保险产品性价比,这个意味着保障类保单的价值率阶段性或进入瓶颈状态。

二、券商:

短期影响不大,长期或将引领行业专业化发展

1、客户获取将是决定行业竞争格局的关键

(1)券商对外开放进程持续推进

自2018年起,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2018年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2019年3月29日证监会核准设立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外资控股券商正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2)客户获取能力是决定外资券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

不管是对于内资券商还是对于外资券商而言,客户获取能力是立足行业的基础。

券商的业务主要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信用业务和投资业务等五大业务,其中经纪业务、信用业务和资管业务客户包括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且经纪业务是主要获客渠道,是信用业务和资管业务的客户基础所在,而投行业务的客户以法人机构为主,因此未来外资券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取客户。

(3)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趋于机构化

一般法人主要是上市公司股东,以0.1%的持有账户占据总市值的61.5%,是最主要的持股主体,其持有方式以持股而非交易为主;其余两大主体分别是自然人投资者和专业机构,持有方式以交易为主,其中自然人以99.8%的持有账户占比持有了21.2%的市值,专业机构以0.1%的持有账户占比持有了16.1%的市值。

近年来零售客户占比持续下滑,2007-2017年自然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下滑了27.1个百分点。

2、零售、传统投行客户饱和或竞争力较弱

经纪业务零售客户和传统投行客户市场趋于饱和且竞争激烈,外资券商或难以在该领域施展拳脚。

近年来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集中度略有提升但整体相对稳定,基本处于25%-30%左右。

进一步的,我们观察前五大券商股基、IPO、增发市占率,股基市占率基本保持稳定,IPO、增发规模集中度则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经纪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投行业务则有集中度提升的态势,外资券商在经纪业务和传统投行业务获客成本都相对较高,内资券商则在营业网点铺设、客户关系维护上都具备较强竞争力,外资券商或难以撼动原有竞争格局。

合资券商目前在国内并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从目前的合资券商的业务范围来看,除了中金公司、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以外,其余合资券商大多为专业型投行公司。

在合资券商中,仅有中金公司凭借较强综合实力和股东资源禀赋,在承销保荐净收入方面排名稳居行业前十,其余合资券商在投行业务方面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2017年东方花旗、中德证券、摩根华鑫、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和瑞信方正投行净收入排名分别为第11、25、50、36、49和42名,在行业中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3、机构、新兴客户服务或是主要竞争领域

目前国内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以及新兴企业客户的开发仍然具有较大空间,外资券商或基于自身在财富管理业务、衍生品业务、新兴企业投行业务上的优势在行业内有一定突破,加剧行业竞争的同时,或将引领国内券商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回归行业本源。

(1)基于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仍有较强开发空间

截至2017年末,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4%;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数量为187万人同比增长18.35%,高净值客户人均可投资资产规模为3109万元。

在人均可投资资产规模持续增长、金融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及财富管理行业渗透率提升等背景下,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将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上交所披露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自然人投资者有19.67万户,占高净值人群总数的10.5%,户均资产1030万元,占高净值客户人均投资资产的33.1%。

然而目前内资券商在财富管理转型道路上尚未形成显著优势,财富管理能力较强的外资券商的进入或造成一定冲击。

(2)国内基于机构客户的衍生品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外资券商在产品创设上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以场外衍生品市场为例,主要集中于机构客户,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当前美国场外股票类衍生品规模占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在10%左右,国内股票类衍生品规模占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则不足1%。

内资券商虽然在机构客户储备上有一定沉淀,但在衍生品创设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外资券商已经历多年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在产品创设等业务层面更加专业,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3)以传统IPO为主的国内资产证券化进程进入下半程,新兴企业投行客户或是外资券商竞争的着力点

2007-2018年新上市企业整体经历了“能源—基建—金融”的发展趋势,先进制造业数量相对较少,2016年以来新增上市的大体量公司基本为二线龙头,最优质企业整体已完成证券化;美国上市公司数量稳定在4000家上下,而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已经接近3500家,随着科创板的推进,未来上市公司主体的持续扩容或将依赖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崛起和壮大。

由于新兴企业客户具有独特的盈利模式和股权结构,不同于传统投行客户被内资券商牢牢垄断,外资PE和海外券商在项目经验、客户粘性上有一定基础,同时发行定价能力更具优势,或是未来外资投行展业的主要竞争领域。

4、外资券商长期或将引领券业专业化路径

短期来看,外资券商难以对行业竞争格局造成较大冲击,长期来看,或将在基于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新兴客户的财富管理、衍生品、投行等业务上引领专业化趋势。

不管对于内资还是外资券商来说,客户获取是决定业务开展的基础,目前经纪零售客户和传统投行客户趋于饱和,内资券商已具备经营网点、客户规模、客户粘性等优势,外资券商在传统经纪投行业务竞争或有较大获客成本和展业难度,因此短期来说,外资券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对行业竞争格局冲击力度不大。

长期来看,证券行业在财富管理业务、衍生品业务、专业投行发行定价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外资券商具备更加丰富的财富管理、衍生品创设经验,和更加专业的发行定价能力,或加剧行业竞争,同时推动国内证券行业回归专业化发展道路。

三、信托:

外资入股意愿仍低,长期有望助推行业转型

1、外资控股比例已放开,撤出为近年趋势

2015年银监会已放开外资对信托公司的绝对控股,但外资反而呈流出趋势。

2007年《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了外资对国内信托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多家信托公司引入外资股东,历史上最多存在11家外资持股的信托公司。

在2015年《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