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28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讲

线索1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考纲要求] 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22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洋纱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

洋布输入,造成“织”与“耕”的分离。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3.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图示解史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兴起:

洋务派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3.主要活动

(1)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近代教育: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4.结果: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1)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示总结 洋务企业的性质

1.留美幼童——早期中国官派留学生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洋行

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

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3.买办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这类被外商雇用的商人,可作为外商的翻译,也可处理外国商界与本国政府间的双向沟通。

鸦片战争后,中国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后来,外商为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办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

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含义:

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3)特点

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速度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

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

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

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

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

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要求:

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传统行业的变化。

材料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黄炎培等修纂《川沙县志》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传统手工行业破产,大量从业者被迫转向近代企业谋生。

1.19世纪中期中国的原材料输出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19世纪中期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命题角度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评价和认识。

2.新式纺织厂冲击下的手工织布业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发现问题 手工织布的“顽强生命力”反映出自然经济在解体过程中的“顽固”和在当时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命题角度 近代工业化对农村生产的影响;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影响。

考点二 洋务运动的评价

1.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

(1)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2)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3)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要求:

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

《申报》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7·课标全国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弄清题意 题干材料的内容是李鸿章为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减税。

相关知识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

要求分析的问题是如何认识李鸿章为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减税。

技巧运用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最终筛选出正确选项。

材料未体现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降低开平煤矿的土煤出口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目的,但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项。

难点辨析 此题难点在于排除D项。

材料中的减税措施仅是煤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的稳健发展。

对于题目选项中的一些绝对性的表述要注意辨析,这是排除该选项的关键。

答案正解 A项正确。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洋务企业开平煤矿的土煤税重,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以及与列强煤矿业的竞争,李鸿章奏准降低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出口税,有利于减轻该企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

解题启示 先筛选,再排除;先排除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的选项,再辨析表述过于绝对化的选项;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Ⅰ,28

全国Ⅱ,28

2016

全国Ⅰ,28

全国Ⅱ,28

2015

全国Ⅰ,28

全国Ⅱ,28

2014

全国Ⅰ,28

1.命题点:

洋务派军用企业的经费来源

(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解析 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这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并没有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2.命题点:

晚清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

(2016·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选C。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在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始于19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

3.命题点:

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织品在中国市场遇阻

(2015·课标全国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 D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了“无用的”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

材料并未体现A、B、C三项。

4.命题点:

列强的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顽强的抵抗

(2014·课标全国Ⅰ,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1853年时,英国商品因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但中国人均消费的英国棉纱、棉布远低于印度的人均消费量,根本原因是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对英国商品进行顽强的抵制。

故答案选D。

1.命题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7·内江五模,28)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

万吨

1.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优势

D.随着中西文明交流加强,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答案 B

解析 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A项错误;从数据来看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1840~1886年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得出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选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

①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 ②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③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上表可知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逐渐减少,迁至城镇做工、经营小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故①正确;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减少,做工、经营小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谋生手段的变化,故②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在甲午战后,故③错误;沿海居民外迁谋生从事做工和商业表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命题点:

洋务运动对清末经济发展的贡献

(2018·全国Ⅲ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27)“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答案 A

解析 1900年之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大的提高原因主要就是洋务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入,但是毕竟离1900年较短,发挥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是发生在一战期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作用有限,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推动力

(2018·湖南高考演练一,28)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

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

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答案 C

解析 “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不是全部在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74家民族资本工厂”可知材料重点统计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故B项错误;“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见商人投资并不是主体,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宁德二模,28)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B.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D.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 “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清代对外贸易口岸只有广州一处,而不是因为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沦为列强的市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传统经济形态的描述,故C项错误;“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可得出由于地域关系,东南沿海成为外贸的主要区域,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哈三中二模,27)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

“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

”这表明(  )

A.中国工业化水平低

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清政府与列强交恶

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与工业化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印度都成为了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B项错误;清政府与列强交恶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国、印度都成为了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说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3.(2018·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28)19世纪中期,欧洲发现了大量银矿,使得银价猛跌,而几乎在同时,欧洲各国先后确立了金本位制。

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

A.西方开始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B.中国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C.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

答案 B

解析 西方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与工业革命有关,与金本位制无关,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中国是银本位制国家,材料“使得银价猛跌,而几乎在同时,欧洲各国先后确立了金本位制”中,西欧国家银价贬值,确立金本位制,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故B项正确;C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当时世界金融市场还未形成,因此“逐渐脱离”错误,故D项错误。

4.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

“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

”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何以立国?

曰富。

何以制夷?

曰强。

何以致富强?

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时间是“1864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即洋务运动,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27)《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

“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

”此观点主要是依据(  )

A.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B.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

C.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

D.洋务运动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

答案 D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西方国家持观望态度,并未大力支持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新式军队与海军舰队,开始军事近代化,并未完成军事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中中国经济与军事的近代化,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因而出现材料中看法,故D项正确。

6.(2017·合肥三模,2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