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242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1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docx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联考学情调研卷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任何个人脱离了城邦,将失去独立人格,沦为他邦的奴隶;失却公民的城邦,将沦为空壳,背离了公共利益,城邦将失去存在的理由。

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

A.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B.广大人民掌握城邦权力

C.城邦利益高于公民利益D.公民自由受到城邦制约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

C.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

D.公民权利不受城邦限制

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了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4.“这个帝国虽然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部腹地,却一直以富庶闻名四方。

尤其在16世纪,从欧洲各国到东方的伊斯兰圣地麦加,都流传着富甲一方的黑人君主传说。

”这个帝国是

A.加纳B.阿克苏姆C.阿兹特克D.桑海

5.在阿拔斯阿拉伯时期(公元750一1258年),银行经营的业务规模更大,服务范围更广。

它们不仅向经营者贷款还充当不同币种的投资者和交换代理者;它们建立了多级支行以兑付从总行签发的支票。

A.表明阿拉伯人拥有先进经营理念B.刺激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经济发展

C.推动阿拉伯经济走向现代化D.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做经济准备

6.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一千零一夜》中以往为人们所称道的沙漠骑士精神,已经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对社会产生了挑战和威胁,因此,这部分内容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帝国

A.对外战争失败B.商品经济发展

C.崇尚东方文化D.民主政治起步

7.公元前6世纪,雅典悲剧产生,多以神话传说作为题材,具有相当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常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喜剧的产生晚于悲剧,战争与和平、社会政治斗争是常见主题。

据此可知,雅典戏剧

A.维系了城邦民主制度B.取决于小国寡民的环境

C.具有鲜明的教化作用D.重点关注历史神话传说

8.公元前5世纪后期,如果有人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与既有法律相抵触的议案,或者议案提出的方式违反法定程序,在此后的1年内,任何公民都有权起诉议案提出者,如果起诉者胜诉,则给予奖赏,违法议案提出者将被处理罚款。

这一制度的设立

A.凸显了法律建设的专业化水准

B.保证了城邦政治决策的公正性

C.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责任心

D.防止了行政官员对权力的滥用

9.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

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

这说明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B.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

C.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最长

10.古代雅典有些执政宫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创制了一年一度祭祀刺杀僭主者仪式;此后又立法赋予刺杀僭主者家族的长男在公共食堂免费就餐的权利。

这些举措

A.加重了城邦负担B.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

C.破坏了民主程序D.导致民主政治的衰落

11.在中古西欧社会,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

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理想。

这种社会分工反映了

A.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B.西欧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C.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D.封建庄园农奴制的瓦解

12.古雅典执政官由公民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其地位逐渐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公元前487年后,厄菲阿尔特对雅典政制进行改革,执政官才在雅典政治中失丢其重要的角色。

A.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遭破坏B.折射出直接民主制发展历程

C.说明贵族势力遭到致命打击D.加剧了伯里克利改革的困难

13.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

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这是因为古希腊

A.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14.有学者认为,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集体式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或者说,古代人的个人自由是和集体自由同一的。

个人只是集体的存在,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邦所吞没。

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内部享有充分政治权利B.存在着严重的暴民政治倾向

C.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滥觞之地D.公民的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15.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

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

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

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16.恩格斯曾指出:

“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文字的发明B.冶金业的出现C.农业的发展D.工商业的兴起

17.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

这表明

A.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

B.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18.恩格斯认为:

“古代罗马法——它几乎完满地反映了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

”据此可知

A.西方国家完全采用罗马法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C.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完整D.罗马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基础

19.古代雅典民主以普遍信奉公民美德的原则为特征,即公民献身于城邦,公民的私人生活隶属于公共事务。

雅典人认为,只有通过城邦,才能恰当地实现自我,并过上一种高尚的生活。

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

A.城邦的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B.公民美德的实现离不开城邦

C.公民的地位低于城邦的地位D.城邦中公私界限存在不明确

20.卡罗尔帕金在《美国史》中说“来自新世界的巨大财富流入……价格开始上涨。

太多的钱去追逐过少的产品。

在公元1550至1600年间,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价格都翻了一倍,在接下来的50年里,通货膨胀一直很严重。

”这一现現象导致了

A.西班牙的繁荣B.欧洲社会转型加速

C.欧洲经济的崩溃D.商业革命的出现

21.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B.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

C.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22.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

23.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

15世纪英国人年均摄糖量接近于零,但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上升至8公斤,蔗糖已不再是奢侈品。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引发货币贬值B.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的发展

C.欧洲商业中心逐渐转移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

__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这里的“_”应填入

A.资本输出B.文化侵略C.思想控制D.殖民扩张

25.“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黑格尔在く历史哲学》一书中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出发,为资产阶级史学构建了“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

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和“历史上光芒的焦点”,甚至“是历史的终点”。

这种观念最早应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B.西方殖民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D.世界市场形成

26.明朝后期,政府腐败,加上倭寇的骚扰,政府实行海禁。

禁令限制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而此时的欧洲航海业却迅猛地发展起来。

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海上的霸主,他们甚至专门成立学校,培养航海精英。

这表明当时

A.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B.西葡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中西发展轨迹出现异位D.西葡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27.新航路开辟后,国家作为世界远程贸易的支持者和发动者有力地推动着远程贸易的扩展。

远程贸易扩展的过程,不仅带来了市场半径的不断扩大,而且也是欧洲诸国获利日益丰厚的过程,更是不断地让非西欧国家和地区依附于自己的过程。

由此可见,远程贸易

①使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②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③受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的影响④使世界贸易范围得到拓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8.17世纪上半时,土耳其学者舍乐比在其《海军手册》中写道:

“能充分并有力证明学习地理科学必要性的是那些不信真主的人,他们应用和尊重各门知识,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占据了整个印度市场。

”他的话旨在

A.抨击基督教思想对人的束缚B.告诫同胞用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

C.强调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D.说明通过强化海军进行海外扩张

29.1871年,德国地质学家莫赫到达该地,并断定这个遗址是古代文明人的杰作,这引发了一股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热和“石头文化”研究热。

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出于殖民利益的需要,说愚昧的当地人绝不可能建造出如此高水平的建筑。

“当地人”是指

A.班图人B.波斯人C.玛雅人D.印加人

30.下表为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

由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根源于

A.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B.黑奴贸易很难再获得高额利润

C.各地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D.西方各国废奴运动的蓬勃兴起

3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黄金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受阻——商品价格猛涨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32.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3.当帝国日渐迟暮时,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西欧出现了新的事物。

从文化到科技,其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开始超越奥斯曼帝国。

无论哪一方面,就连奥斯曼帝国昔日引以为傲的军事,也落入下风。

材料主要表明

A.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B.奥斯曼帝国曾经军事力量强大

C.西欧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领先奥斯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开始处于劣势

34.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这说明

A.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奥斯曼帝国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

D.苏丹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35.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哈里发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它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

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实行

A.封建专制统治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D.资产阶级统治

36.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0千米。

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

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在于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

C.便利人们出行D.显示强大的国力

37.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

从中可以看出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巨石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38.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

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D.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39.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古代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联系

40.有学者说:

15到16世纪的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和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打开了人类交往之路。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完全证实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C.促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D.使欧亚非之间开启了贸易往来

二、材料分析题

41.明清时期,中西农业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实录》所载明朝最高人口数字只有7000余万。

清朝人口数字相继突破2亿、3亿大关、至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

耕地面积也在逐渐增长,明朝耕地面积最多时超过8亿亩,清朝则可能超过10亿亩。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农村,采用租佃制的地主因为地租上涨最快而获利最大,相反按照传统方式征收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却因此受到损失。

租地经营的农场主和一部分农民不仅因为工资低廉和农产品价格高昂获得利益,还因为向地主缴纳固定货币地租而享有价格上涨的好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到16世纪末,英国已形成了一个富有的大租佃农场主阶级。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

《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前期农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农业经济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在位期间,对周围邻国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不断派遣使臣,广加招徕,力图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但出于巩固内部统治和防御北元再起的考虑,又厉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保持不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诸城邦,各种商业关系的发展已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不过,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所提供的契机,这场革命很难说要在何时才能真正发生。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厉行海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代对外政策与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

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

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

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

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

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

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

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早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

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

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

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

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

又是如何“卸担”的?

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材料二安德鲁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

今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虽然影响安德鲁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

安德鲁的妻子海伦也要跟着丈夫去,安德鲁说不行,但实在拗不过妻子,于是两人一同前往。

在雅典公民大会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喊道:

“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奴隶、妇女、外邦人不许入内。

”海伦只得怏怏地离开。

公民大会开始了,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规模”,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都可以进行辩论和表决……公民大会结束后,安德鲁在参加许多次抽签后,终于成为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审判员中的一名。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

为什么?

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方面的局限性表现。

(2)材料二中的“安德鲁”为什么愿意参加公民大会?

(3)材料三出自哪部政治文献?

该材料中的有关规定,从哪些方面限制了英王王权?

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雅典)人对于政体问题的讨论表明:

从公元前470年开始,希腊知识群体就广泛关注和参与政体讨论,提出了不同政体之间的优劣和最好政体的问题。

公元前4世纪,政治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续了关于政体的讨论,同时又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将政治伦理纳入思考范围,由此开创了西方政治学。

——摘编自黄洋《西方政治学的前史:

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思想》

材料二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

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首创西方政治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发展的主要差异。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

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

其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山多岛,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的山坡地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所有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事。

公民大会已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凡20岁以上男性公民皆可与会。

五百人会议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它由10个地区部落按抽签法各选50人组成,50人为一组,轮换执政。

以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国事罪、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还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简析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成因。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民大会10天召开一次。

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每天可得到2个奥波尔的津贴,但这仅够一人一天的伙食费。

广大从事小块土地生产的公民不可能不顾农时,经常去雅典城参加公民大会。

只有3000多富有的奴隶主才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

——摘编自侯献瑞《论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212年,卡拉卡拉帝授予被征服地臣民以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自由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

罗马法的主体如此狭隘,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适用主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详解】

由材料可知,城邦和公民实际上形成了利益的高度捆绑,体现了城邦是公民组成的共同体,A项正确;城邦权力只有公民才拥有,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邦和公民之间相互依存,C项排除;材料并体现公民自由受城邦限制,D项排除。

2.C

解析:

C

【解析】

古代雅典属于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