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835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docx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

篇一: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

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

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

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

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

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

庙不安。

”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

“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对曰:

“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

“计安出?

”盎对曰:

“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

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

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

错,绐载行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

“闻晁错死,

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

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

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

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

“公言善。

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小题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

殃及B.今贼臣

晁错擅适诸侯擅:

擅权C.绐载行市绐:

欺骗D.吾亦恨之恨:

痛恨小题2:

下列句子分别编

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3分)①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②错

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

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

?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

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

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

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

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并未达

到使吴楚七国罢兵的目的,还使天下之土不敢再直言进谏,汉景帝极其懊悔。

小题4:

把下面

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

让多怨,公何为也?

(5分)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

窃为陛下不取也。

(5分)参考答案:

小题1:

D小题2:

D小题3:

C小题4:

①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

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使人们的骨肉之情疏远,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计划刚刚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

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小题1:

试题分析:

“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题2:

试题分析:

①④不是晁错死因:

①是皇上对晁错的重视和任用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小题3:

试题分析: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小题4:

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①用事:

当权,掌管政务。

疏:

使动用法。

让:

责怪,责备。

②卒:

突然。

杜:

堵住。

为?

?

不取也:

认为?

?

不可取,认为不该这样做。

篇二:

晁错传(上海模考题)

晁错传

司马迁

晁错者,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吾不忍见祸逮身()

(2)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3)绐载行市()(4)吾亦恨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2分)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

?

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③⑤⑥D.④⑤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1.联系文章内容,概括晁错的性格品质。

(3分)

17.

(1)及,殃及。

(2)通“谪”,贬谪。

(3)欺骗(4)遗憾

18.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A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B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C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19.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

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20.

(1)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2)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21.峭直刻深,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竭诚为君的忠心.

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

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

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

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

由此他升任中大夫。

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

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

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

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

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晁错说:

“本该如此。

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

”晁错的父亲说:

“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

”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

皇上问是盎:

“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

”爰盎回答说:

“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

”皇上问道:

“怎样定计呢?

”爰盎回答说:

“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

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

”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

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

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

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

回到京城见皇上。

皇上问他:

“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

”邓公说:

“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

晁错。

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

”皇上问:

“为什么呢?

”邓公说:

“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

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

“你说得对。

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

晁错当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而不被采用。

后来掌权,变更许多法令。

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着匡辅挽救这危机,却想报个人私仇,反而因此惨遭斩首身亡。

常言道:

“变更古法,混乱常理,不死则亡”,大概指的就是晁错这一类人吧!

篇三:

语文必修四第31

语文必修四第3――4单元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吊丧(sāng)属文(zhǔ)郓城(jùn)连辟公府(bì)

B、更嫁(gēng)汤镬(hùo)摈弃(bìn)乞骸骨(hé)

C、负荆(jīng)渑池(miǎn)避匿(nì)檠弓弩(qíng)

D、刎颈(jìng)陛下(bì)节旄(máo)礼节甚倨(j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坦露心扉完璧归赵藕断丝连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坚明约束所向披糜苦心孤诣春宵一刻值千金

C、屈节辱命困顿穷厄哀声叹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合契若神锐不可当婉言辞谢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

比?

?

怎么样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佯为:

装作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

信然:

相信是这样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

政治清明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C、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D、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B、得夜见汉使

CD、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6、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B、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C、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不行: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

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

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贪,负其强负:

依仗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

只,不过

C、召有司案图案:

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亡亡:

丢失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侍从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

平民

C、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

一般的宫殿

D、固请,召有司案图有司:

司法人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

D、乃使其从者衣褐

12、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

?

?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

?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

?

?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

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

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治:

研究

B、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难:

非难

C、公言善,吾亦恨之恨:

怨恨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恐:

担心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乃赏成,献诸抚军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C以其辩得幸太子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16、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B、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C、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得失,是难能可贵的。

D、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1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有人说温庭筠的这首诗中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赞颂爱国者的崇高精神”的,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19、默写。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武既至海上,,。

(《苏武传》)

(3)以精铜铸成,,,,。

(《张衡传》)

(4)长吉细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李贺小传》)

20、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选自刘开《问说》)

21、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四、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2、

(1)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实话实说”节目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他在国外某地如厕,发现一个小男孩在不停地拉水箱冲便,因拉不下水来而着急。

龙永图十分感慨地说,由此事可以看出,这样的小孩子已有了可贵的责任感。

又据悉,我国已经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也将责任感列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2)非典时期,西安市长安区有叔侄三人,从疫区回来,他们没有回家,而是自动将自己隔离在山坡上的旧窑洞里。

这件事被政府知道后,马上给他们送来食物和饮用水,他们三人也被评为陕西2021年最有责任感的人。

请以“责任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

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四单元试题

(满分:

100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应用(17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5分)

①残羹冷zhì()②冠miǎn()

③脑suǐ()④càn头()

⑤gū负()⑥自xǔ()

⑦tī除()⑧náng括()

⑨休qī()⑩bié进()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4分)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都采用了相同的体例。

人们习惯上把《》、《》、《》和陈寿的《》称为前四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3.根据课文补写横线上的部分。

(4分)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

4.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不超过10字。

(4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

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

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

会不会被、的陶渊明种过菊花?

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的李白的肩头?

会不会曾飘在、的杜甫的脚边?

会不会拂过、的苏轼的须髯?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16分)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