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327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docx

北师大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

1.(9分)                                                                                                      甘露的秘密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蚁背着蚜虫川流不息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

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使蚜虫能够饱食终日,好排泄出更多的蚜蜜来。

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

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

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

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

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不辞劳苦地把它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

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

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

(选自《中学生必读文库》)

(1)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2)蚂蚁是蚜虫的保姆,它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几件事?

(3)从全文看,捞取一词体现了作者对蚂蚁怎样的态度?

2.(20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

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

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

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

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

“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

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

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

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

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

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

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

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应用。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13日有删减)

(1)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2)本文主要讲了遥感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②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划线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4)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

最小的仅有2厘米。

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

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3.(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

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

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

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

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

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

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

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

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4)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

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4.(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

“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

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

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

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节选自《课外阅读》)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科学家认为人会脸红的社会原因。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探究以下事例中当事人不脸红的原因。

事例一:

甲同学在校园散步时随意丢弃垃圾,在众人面前并没有脸红。

事例二:

某司机驾车不慎撞倒行人,下车后脸色煞白。

5.(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近代“问天”第一人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庚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试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

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

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竹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

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地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

“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馆),只管地。

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

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

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从全文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3)第⑥小节画线句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

(4)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6.(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

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

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陵园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

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

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中哪些文字表明国内外人士对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请摘录在下面。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4)“至1929年基本完成”一句中“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根据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吕彦直的钟形设计被选中的原因是什么?

7.(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塑料成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

但如众所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

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

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被100%地完全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

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

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的塑料袋。

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

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

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

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

⑤在法国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

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得到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

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回到家,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

⑥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

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

⑦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

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主要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传统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了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法国人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5)第③段划线字“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6)如何“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除了本文介绍的方法以外,你还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做法呢?

请列举出三条。

8.(17分)阅读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甲)蝈蝈

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

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6这东西就是会孤呱地叫。

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

“呱!

”停止了。

它什么都吃。

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

早晨,掐了南瓜花(谎花)喂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

这东西是咬人的。

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另有一种秋叫蛐子,较晚出,体小,通体碧绿,叫声清脆。

秋叫蛐子养在牛角做的圆盒中,顶面有一块玻璃。

我能自己做这种牛角盒子,要紧的是弄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圆玻璃。

把玻璃放在水盆里,用剪子剪,不碎裂。

秋叫蛐子价钱比侉叫蛐子贵得多。

养好了,可以越冬。

(选自《夏天的昆虫》)

(乙)为梦想,相会在北京(节选)

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

绿洲,沙漠,人仍跋涉而行;惊涛汹涌,宝船迎风破浪……一方小小的指南针,开辟了人类的航海时代。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场地中出现一个巨大的“茶”字。

中国的荼、瓷器、丝绸……经陆海丝绸之路传至西方。

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千年过去,今天,中国人把古老的丝路,搬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中。

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

一头连接着北京人民的热情友善,一头连着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1)“侉”字典释义为:

①粗大,不细巧;②土气,野。

请说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侉叫蛐子”“侉”的特点的。

(2)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本文的语言风格:

文字华美活泼,笔调生动灵活,请按要求分析。

①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

(分析划线词的作用)

②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从修辞角度分析)

(4)说说你对“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

”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9.(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晒太阳有益健康

张健

①大量事实证明皮肤癌与阳光有关,然而,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太阳光会减短寿命。

关于皮肤癌和阳光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仍没有确切的结论。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避光可能会引起超出想象的更多的害处。

②即便是最怕晒太阳的人都承认阳光对人体有益。

目前,阳光的好处大多归结到维生素D的积累上,晒太阳越多,体内维生素D水平越高就越健康,越不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心肌梗死。

维生素D似乎可以降低各种死亡诱因的发生概率,这不禁让大家期待单靠补充一种维生素就能够大幅提高身体健康度。

然而,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结果令人沮丧,尽管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但它并不能降低得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维生素D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光照对人体的益处部分和维生素D有关,但并不是全部。

③最新研究发现,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

一氧化氮结构的简单使得它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被忽略了。

事实上,一氧化氮好处很多,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发现就是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

1996年,有研究发现,皮肤中含有硝酸盐,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就会形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后,即使量很低,也具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

高血压可以导致脑中风和心脏病,这两种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晒晒太阳,就可以让皮肤产生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压,大幅降低死亡率。

④光照和一氧化氮之间的关系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在自行车计时赛中,紫外线照射可以帮助赛前服用硝酸补充剂的选手取得更好的成绩。

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一氧化氮扩张了血管,可以给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

现在有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如何利用紫外线照射来降低血压的研究。

⑤那么关于阳光带来的皮肤癌风险呢?

怎样来权衡阳光的益处和危害呢?

25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在看来很有价值,统计结果非常令人震惊:

作为研究对象的3万个瑞典女人,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最多的人死亡率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