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299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工作阶段

项目名称:

x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

工作阶段:

可行性研究

1.2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

项目建设单位:

xxx教育局

法定代表人: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本报告由xxx投资咨询服务部编制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丙61000737

1.4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

1.4.1研究工作依据

1、《国务院关于基础设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6、《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7、《“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教发〔2007〕20号);

8、《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1998年12月1日通过);

9、《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1994年发布);

10、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11、《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

12、《陕西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13、《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4.2研究工作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方针政策、规范及标准以及x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设想,着重对工程建设进行分析和论证。

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对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对校址选择及外部建设条件进行考察;对项目对周围环境及周围环境对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价;对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进行设置和配备;对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及进度进行安排;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及研究分析资金来源状况;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1.5项目建设地址

xxx特殊教育学校选址于县城城市主干道西新街以南,凤凰西路以北处,占地总面积40亩,该址位于城区,又远离工业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适宜于办学。

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6.1项目建设规模

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稳定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全民族的大事。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和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国家颁布的《特殊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xxx特殊教育学校由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组成。

学校规划占地面积40亩,设计建筑总面积8450m²。

学校建成后可容纳500余名盲、聋、哑、弱智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

1.6.2项目建设内容

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xxx特殊教育学校校舍设计总建筑面积8450m²,主要包括教学及康复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其中教学楼及康复用房面积4000m²,行政办公用房1500m²,生活用房2950m²。

具体建设内容为:

新建教学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20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康复训练服务大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20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行政办公大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15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学生公寓楼一幢,设计总建筑面积1800m²,三层框架结构;新建师生食堂及管理用房750m²、厕所200m²、浴室和锅炉房150m²、门卫传达室50m²;以及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并配备必要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40余台(套)。

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1394万元,主要用于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各项建筑工程。

设计总建筑面积8450m²,包括教学楼2000m²,投资300万元;康复用房2000m²,投资300万元;行政办公用房1500m²,投资225万元;生活用房2950m²,投资419万元;砖砌围墙1000米,投资30万元,安装大门5万元,设施设备购置115万元。

资金来源:

其中申请特殊教育学校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自筹394万元。

1.8建设工期与计划

项目建设工期:

该项目拟定总工期为23个月,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底,确保2010年9月1日前完成全部工程量并交付使用。

项目计划工期:

共分三个阶段安排实施。

第一阶段(4个月):

完成前期的项目论证、立项以及图纸设计、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15个月):

完成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等全部土建工程;

第三阶段(4个月):

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组织好竣工验收工作,及时交付使用。

1.9社会效益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后,以普及和巩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xxx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弥补了xxx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空白,解决了500余名残障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就学难问题,确保了xxx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9%的同时,也可解决相邻县区部分智障儿童就学问题,为残障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阵地。

从很大意义上讲,项目建成后对于促进合阳各项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促进合阳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1.10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教发〔2007〕20号)的具体措施,也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促进合阳经济社会的跨越、稳定、和谐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xxx概况

2.1.1自然情况

xxx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渭北黄土台塬,位于东经109°58′33—110°27′00″,北纬34°59′16″—35°26′07″,东西宽35.6公里,南北长41.3公里,总面积1341平方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连,南与大荔县接壤,北与黄龙县、韩城市毗邻。

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城关镇。

xxx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陆台的一部分,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所形成。

在渭河阶梯状断陷北部断阶和金水、徐水、大峪、太枣河及黄河的切割影响下,将台塬分割成高低不等、大小不同、塬沟相间的四块倾斜台塬。

地势以东部黄河河谷最低,海拔342米,北部梁山最高,海拔1543米,台塬区高度在海拔500—900米。

xxx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

年平均气温11.5°C,海拔最低的洽川镇为13.4°C,最高的甘井镇为10.5°C,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年太阳辐射量为130×4.2×10j/cm²,其中春夏季辐射量占全年的62.39%,秋季迅速下降、冬季最小。

年日照时数为2858.8小时,≥0°C积温4091.8°C,≥10°C积温3498.3°C—4440°C,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区。

年降水322.1—833.5mm,其中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54%,境内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增多。

xxx自然资源丰富。

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位于洽川镇的洽川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风景名胜区。

区内水草丰腴,芦苇茂密,有堪称华夏绝境的处女泉、王村瀵、马瀵等天然瀵泉7眼,日出水量达7.3万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29—31°C,区内有丹顶鹤、黑鹳、白天鹅等珍稀鸟类70余种常年在此栖息觅食。

洽川历史文化悠久,古称“有莘国”,夏、商、周、汉文化遗风犹存,遗迹丰富。

县境内文庙尊经阁建筑群、王村青石殿、福山古建筑群等文物历史悠久,保护完好,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2.1.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xxx辖12镇4乡353个村民委员会,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6万人,占总人口的9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通过实施科教兴合、开放开发和项目带动战略,县域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粮食、苹果、奶畜、水产、香菇等产业水平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源、建材、机械、包装、化工等产业在基础薄弱的起点上发展壮大;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势头喜人;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开放开发工作不断向宽领域、高层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2007年底,全县GDP值达到20.2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8元。

xxx已成为渭南发展速度较快的县份之一。

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素质仍然较差。

至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人口8.6万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合阳交通、电力、通讯条件较好。

交通基础设施较好。

西(安)—禹(门口)高速公路和侯西铁路穿境而过,108国道贯通南北。

全县现有公路1420公里,其中部颁三级公路71公里,二级油路30公里。

全县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5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有160个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通讯设施全面覆盖。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61441户,县城用户达21915户,县城与各乡镇实现通讯程控化。

360个农村中的39526户村民安装了电话。

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年用电量10896万度,用电线路2358公里,基本形成了村村通电的用电格局。

2.2xxx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x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两基”工作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7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高中阶段学生14661人;初级中学22所,学生26858人;小学283所,教学点15个,学生38851人。

全县在校学生78400名,教职工5257名,其中特级教师6名,高级职称164名,中级职称1008名,省级教学能手15名,市级教学能手97名,高级中学学历达标率56%,初级中学学历达标率78%,小学学历达标率98%。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99.8%,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

1992年11月,“普六”工作通过原地区教委验收合格;1995年10月,“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06年9月,合阳教育创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前期评估;2007年5月,“两基”工作代表省、市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检查验收。

1977年至2006年全县共录入高校学生达23223人。

尤其是2000年,高考初录人数首次突破千名大关;2005年又扶摇直上达3325人,一本、二本、专科上线率高居全市第一,专科线达96%;2006年专科上线4299名,二本1256人,稳居全市第一。

2.3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1)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近年来,xxx把特殊教育事业放在地方教育的重要位置来抓,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残疾人享有受教育权为宗旨,不断深入贯彻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办法》,将特殊教育的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xxx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深入推进,目前全县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

全县适龄残疾学生数为480人,在校(班)或随班就读人数为405人,入学率达84%。

xxx现有集语言康复训练和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一所,开展随班就读学校298所。

xxx现有特殊教育学校系租用县残联的综合服务楼,租用校舍面积1000m²,设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1个,律动室1个,宿舍6间,学校现有学生20名,专职老师5人,保育员4人。

开设4个教学班,其中初级班2个,中级班2个。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以聋耳康复训练和初级教育为主,教学方式上结合聋儿实际,注重素质教育,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启发式教学和诱导式教育为主,分阶段安排训练项目、因人施教,律动结合,注重实践,结合家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多年的努力,该校特殊教育正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县特殊教育体系中的骨干。

(2)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存的问题和困难

在成绩面前,我们更应该看到不足。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xxx的特殊教育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

社会对特殊教育还有偏见,教师不乐意搞特殊教育工作,部分学校领导没有真正引起重视。

二是与社会愿望不相适应。

全县范围内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难”问题至今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

现在特殊教育学校系租用的校园,空间狭小、功能教室缺乏、基础设施不全,设备、教具和学具数量较少、质量较差,办学条件与普通中小学相比有一定差距。

四是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发点相脱节。

近年来,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家、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关注与关心程度在逐步提升,残疾儿童少年家庭传统观念也在进一步转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现有办学条件根本不能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要,为他们创造接受教育的所需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

2.4项目的提出

国务院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力”。

xxx作为渭北地区教育强县,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拮据,导致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与普通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合阳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xxx现有适龄盲、哑、聋、智障儿童480人,这些特殊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问题,一直牵绊着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合阳人民,建设一所高标准、规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已成为全县上下共识。

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盲、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进行的科学适宜的教育教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知识水平、就业谋生技能,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理的观念和人生奋斗方向与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让残疾儿童感受社会温暖,感受党和国家关心爱护的重要方式。

特殊教育学校是推动全国特殊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促进残疾人终生教育体系建立的强大助力器。

根据陕西省民生工程工作要求,结合xxx教育实际,为切实解决全县残障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确保教育的平等性和民主性,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一所高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借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特殊教育事业,为构建和谐合阳奠定良好基础。

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尤为注重农村教育,强调重视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也着重强调:

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同时,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显而易见,“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则是认真贯彻和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需要

xxx教育质量享誉渭北。

多年来,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直位列全市前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省级重点中学——合阳中学在我市县级中学排名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和谐快速发展,县职教中心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美华学校成为民办教育的中坚力量,率先通过了国家“两基”教育验收,一个各类教育和谐、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蔚然形成。

但是由于机制、校舍、经费、设施、师资等原因,导致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县共有残疾儿童480名,基本上已按时入学并跟班就读,但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是改变合阳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实现教育公平,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需要。

(3)项目建设是xxx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搞好残疾儿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是把合阳建设成为经济强县、煤炭重县、教育名县等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需要。

xxx总人口45万,是渭北地区的教育强县,全县有残疾儿童480人左右,本项目建成后,可为合阳培养许多优秀的残疾儿童加入经济建设之中。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合阳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和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着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与此同时,在北京召开的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会议,再次呼吁各发展中国家“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充足而平等的教育机会……发展中国家应不遗余力地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确保儿童,不论男女、无论正常还是残障,均享有一定年限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农村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权益保障问题,以确保教育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和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5)项目建设是重视弱势群体、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儿童集中学习,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给残疾儿童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环境,是尊重和关注残疾儿童的最基本权利,尊重其人权的具体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殊教育学校实际上就是反映各地教育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是确保残疾人接受平等教育权利的重要措施。

就当前而言,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大中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县域内的特殊教育学校差距更为突出。

如何尽快缩小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如何缩小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差距,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应予以特别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因此,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别是加强薄弱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是实现义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需要。

(6)项目建设是培养残疾儿童少年成才,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训练,培养他们具有一技之长或几技之长,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促进残疾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残疾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多年来,特殊教育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在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其中有大量的文艺演员和画家,有不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运动员;同时还有更多勤劳善良、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良好品质,正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建设贡献着力量。

然而,他们的成功与特殊教育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因此,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是培养残疾儿童少年成才,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

2、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舒适、排水通畅、场地干燥、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3、远离污染源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区域;

4、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段、山坡地、悬岩边或岩底、河湾地、高速公路交叉口、铁路道口及泥石流和洪水频发地区等地段;

5、架空高压输电线不得穿越校区;

6、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评价你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环境毗邻。

3.2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拟选地址位于xxx城区。

该区属台塬地带,位置相对较高,周边无高层建筑并远离繁华闹市与居民区,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压电线和无线干扰的距离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3.3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1.5℃,年均降雨量543.4mm,最大积雪深度29cm,最大冻土深度47cm,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以下。

自然条件对项目建设较为有利。

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建筑物应按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2)工程地质

工程区域上部地层属汾渭断陷带内侧,区内广布第四系黄土堆积,厚度约150m,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

土壤承载力标准值小于200KPa,属中等自重湿陷性场地,需进行换土回填和地基处理。

(3)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交通优越,侯西铁路和西(安)—禹(门口)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8国道贯通南北。

项目区紧邻县城西新街。

项目区域内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4)供水条件

合阳城区现状供水能力为1.2万m3/日,城市近期规划日供水能力为2万m3/日。

项目区现状供水为接申都供水,出水量为260m3/h,可满足项目建设及近期用水需求。

(5)供电条件

合阳城区电力供应充足,现有一座变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15万KVA,能够满足未来城市发展及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

项目区高压线路布局合理,现有110KVA变压器一台,可满足项目建设用电需求。

(6)通信条件

近年来,xxx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猛,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61441户,县城内用户达21915户。

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基本全面覆盖。

项目通信条件优越。

(7)建材供应条件

xxx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全县现有规模建材市场2个。

项目所需的水泥、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由生产厂家驻县城供货商定点供应。

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根据中省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完善xxx特殊教育基础设施,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努力普及和巩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实现xxx特殊教育的优质化和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4.2项目建设原则

1、立足解决xxx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着眼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2、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要求,适度超前,保证十年内不落后。

3、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第一的原则。

4、立足当地发展实际,坚持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

 

第五章项目规划与布局设计

5.1项目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