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9802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XX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项目

1.2项目承办单位:

XX县特殊教育学校

1.3项目建设地址:

位于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以东,九点阳光小区以北,胜利街以南。

1.4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该项目占地76.21亩,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

其中:

教学用房1栋,面积59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栋,面积2100平方米;宿舍2栋,面积5500平方米;餐厅等生活用房,面积3500平方米。

1.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建议该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自筹。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证书编号:

发证机构:

3、承办单位概况

XX特教学校始建于1992年8月,现位于县开发区人民公园东侧。

现有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2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400平方米,生活用房1400平方米,其他用房600平方米。

该校是鲁西北同行业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学生来自于全国12个省市,现有教职工56人,在校生220名,16个教学班。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一定影响,现已发展成集聋儿语言训练、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弱智儿童康复训练“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特教学校。

4、夏津县概况

夏津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平原、鲁冀两省交界处,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现辖10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507个行政村,总面积871.9平方公里,耕地83万亩,人口50万。

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和德商公路穿境而过,京九和京沪铁路距县城仅有20公里和3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常年植棉65万亩,总产120万担,稳居全国棉花生产县十强,素有“银夏津”之美誉,被评为国家级优质棉标准化生产基地。

林果业发达,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黄河故道生态森林公园,素有“小杂果之乡”的美誉。

小麦种植面积大,多年来形成了一批以发达、永乐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企业,促进了当地小麦资源转换效率。

近年来,夏津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形成了棉纺织、面粉加工、植物油加工、造纸、工艺品等特色产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和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之一;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夏津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政策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一县三城五夏津”为总目标,以“八大突破”、“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凝心聚力、拼搏实干,开创了“富民强县、进位崛起”的良好局面。

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3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5.4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5.5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5.6《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汇编》“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5.7夏津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5.8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范围

6.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2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6.3项目建设方案

6.4环境保护与节能

6.5消防与卫生防疫

6.6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6.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社会效益分析

6.9结论与建议

7、问题与建议

7.1问题

1、项目建设应注意环境保护,不要影响周围单位或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2、项目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资源,注意节能、节水。

7.2建议

1、建设资金应尽快落实到位;

2、XX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应单独圈定施工区,应在不影响正常办公、学习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3、建设安装完毕后,要组织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

4、本项目是一项特殊教育事业工程,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并减免有关规费。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不断丰富,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特殊教育事业也愈来愈受到关注。

“关心特殊教育”的字句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新的《义务教育法》中有五处涉及特殊教育,2008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部署,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并把发展残疾人教育摆在了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位置。

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并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有九个条款对残疾人教育作了明确表述。

由此可见,发展特殊教育意义重大,我们理应抢抓机遇,不断探索特殊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策略。

XX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建校近20年来,已有580名残疾儿童康复后进入正常学校随班就读。

学生的来源,从德州市而扩展到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辽宁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学生在接受康复训练后,仿佛给予了残障儿童第二次生命,真正做到了康复一人,解放全家,对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周末》等新闻媒体对袁敬华办校的先进事迹给予报道,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家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夫妇担任名誉校长,他们多年来为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残疾人康复之家”等荣誉。

到该校康复的本地市及周边地区聋哑、智障、自闭症儿童不断增加,现有的生活、教学用房已相当紧张。

学校一直是鲁西北同行业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每学期固定有220多名聋哑儿童、弱智儿童在校接受训练,生源充足。

2010年,学校被省慈善总会批准“省慈善总会聋儿康复基地”之际,因学校现有校舍限制,现仍有100多名残疾儿童不能入校接受康复教育,现有的特殊教育条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有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需要,亟需进行整体搬迁另选新址以扩大规模。

为了发展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残疾儿童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XX县特殊教育学校提出该项目的建设构想。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六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第2款“特殊教育”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2项目建设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有利于促进夏津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XX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需要,项目建成后彻底改善残疾人教育条件和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该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显著,其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项目建设地址

该项目位于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以东,九点阳光小区以北,胜利街以南。

项目所在地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且周围环境适合残疾人康复训练。

2、项目建成条件

2.1地形、地质、地貌条件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冲击平原。

地势自西向东北缓慢倾斜,坡降为1/5000—1/8000之间,最高海拔34米,最低海拔23.5米,差10.5米。

境内中部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古堤—陈公堤,将全县分成堤上、堤下两大部分。

堤上多为河滩高地、冲击扇形地、沙质河槽地组成;堤下由平坡地、洼地、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组成。

因此,根据地质资料表明,该区位于黄河平原,地形平坦、场地以软土层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震裂度为七度。

勘探结果表明,场区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地面稳定性良好。

2.2气象条件

夏津县处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津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其主要气象资料如下:

2.2.1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22.5℃

极端最高气温:

41.7℃

年平均温度:

12.7℃

2.2.2风速

年平均风速:

3.7M/S

2.2.3风向

夏季主导风向:

西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

东北风

2.2.4降水量

最小年降水量:

300MM

2.3公共设施条件

2.3.1交通运输条件

夏津县交通位置优越,县城位于省道315和国道308的交汇点,是鲁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距省会济南100公里,首都北京350公里,东距京沪铁路5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30公里。

县内公里纵横,乡乡通公路,交通便利,公里总里程列全市第二。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

2.3.2建筑材料来源

山东、河北均为是全国著名的建材基地,有着丰富的建材资源,各种沙石料储备丰富且运输便利,运程较短,水泥钢材就近采购,供应木材也可在当地市场购得,可满足工程需要。

项目建设所需材料有保障。

2.3.3环保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状况良好。

主要污染源为学校建成后的生活垃圾和废水。

生活垃圾处理采用集小式垃圾中转站,由专职卫生保洁员统一收集清扫、集中,城市环保部门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

废水主要是雨水,可通过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直接排入附近沟渠。

2.3.4供水

该项目用水量较少,主要为办公、生活用水,县自来水公司可以满足项目需要。

2.3.5供电

当地电网改造已完成,电力充足,供电有保证。

项目所选择的地址,土地平整,“三通一平”状况良好,市政配套条件相对完善,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2.4社会经济条件

夏津县近年来以工业强市,以农业富民,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等措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夏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德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特别是特殊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夏津特殊教育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残疾人康复之家”等荣誉,成为鲁西北同行业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得到了德州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3、场址推荐方案

3.1场址推荐

项目场址拟选在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东侧,九点阳光小区以北,胜利街以南,经现场勘查,建设场地平整,可以满足施工需要;该处水、电供应充足;排水方便;运输方便,建设便利。

7.2拟选场址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建址经济指标

项目

指标

1

建址面积

76.21亩

2

建址地貌特征

前后无障碍物,场地平整

3

工程地质

较好

4

交通运输条件

运输方便

5

供水

采用供水公司自来水

6

排水

用市政公共管道排水

7

供电

采用市政22KV变电站供电

8

生活、福利设施条件

距文教区及其他公共设施近

9

周围环境及相互影响

无明显不利影响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指导思想

本项目依托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并注意建筑物与校园环境保持协调,同时充分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校园整体的有机结合,为学校的未来发展留出尽可能大的空间。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坡度等自然环境资源和地面文化资源。

根据具体位置的地形特点,精心组织建筑施工、不仅可以减少土石方量,而且可以统一考虑日照、通风、防火、环境、道路及绿化等,从而丰富建筑造型,创造出一个高低错落、重点突出、与自然地势起伏一致、有机的融入周围整体环境的校园建筑。

1.1特殊教育学校应按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遵循适用、安全、舒适和卫生的设计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

1.2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3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方便、安全的要求。

建筑的单体设计尺度宜人,以现代建筑为主要建筑特征,在体现现代特色的同时形成校园的独特个性。

2、总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2.1校址选择

1)校址选择应从所在地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及校园内部环境,综合分析确定。

2)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设计规范》(JGJ76-2003、J282-2003),学校所在地区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校址选择应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

校址应选择在卫生、无污染的地区,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学校应选择在交通较为便利、公用设施较为完备的地区。

3)学校校园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学校应具有安静、安全、卫生又有利于学生生活与学习、健康成长的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校界处在噪声允许标准:

昼间不应超过60dB(A)、夜间不应超过45dB(A);

学校宜邻近文教设施、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公园绿化等地段;不应与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的传染病房及太平间等为邻;

学校周边应有便于安全通行及紧急疏散的校园外部道路,并应与城市道路相接;

学校出入口不宜设在车辆通行量大的街道一侧或与车辆出入频繁的单位为邻;

校园周边不应有无防护设施的河流、池沼、断崖及陡坡等地带。

4)学校校园内部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学校用地应有不少于学校规模所需的用地面积、适于建校的较为规整的地形与较为平坦的地貌;

学校用地范围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排水畅通;

学校用地应有适于校舍建设与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校园用地不应有架空变压输电线及城市热力管等管线穿越校区。

5)总平面布置及用地构成

应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学校规划总平面图进行校园的设计。

学校总平面设计,应按教学区、运动活动区、植物种植绿化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关系进行合理布置。

教学用房与学生宿舍应安排在校内安静区,应有良好的日照与自然通风,并应保证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3h。

4)教室不宜面对运动场布置,当必须面对运动场时,窗与运动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

5)校园内人车流线应合理分流,道路系统应简明通畅,车行范围应控制在一定区域内。

6)学校绿地应包括校园绿地及植物种植园地等成片绿地,绿地率不应小于35%。

7)学校总平面布置应预留一定面积的发展用地。

3、总体方案

1.4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该项目占地76.21亩,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

其中:

教学用房1栋,面积59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栋,面积2100平方米;宿舍2栋,面积5500平方米;餐厅等生活用房,面积3500平方米。

建筑物外墙均为水刷石饰面,塑钢门窗,建筑设计整齐严谨,方正简洁,体现追求真理、严谨务实的科学理念,同时,室外设置消火栓,室外消防管呈环状铺设,以提高供水安全和可靠性,室内配置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

根据国家节能要求,均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型日光灯,达到环境舒适、美观大方的目的。

建筑面积表

建设项目

数量

面积(㎡)

结构

备注

教学用房

1栋

5900

混凝土

行政办公用房

1栋

2100

混凝土

宿舍

2栋

5500

砖混

餐厅及其他

3500

框架、砖混

合计

17000

3.1教学楼、办公楼均为框架结构。

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部分屋面为现浇坡屋顶。

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3.2学生宿舍楼为砖混结构。

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为现浇坡屋顶。

二层以下墙体采用MU10机制砖,混合砂浆标号M7.5。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3食堂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屋面结构可选择轻钢网架。

3.4其他服务用房、附属设施采用砖混结构。

4、建筑风格

4.1建筑风格定位于现代建筑与地方风格的结合上,要与夏津县的文化蕴涵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4.2校园建筑要充分体现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要展示历史文脉和地域特征。

展示齐鲁文化创新向上,兼收并蓄,追求真理的本质特征。

4.3建筑要有时代性,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

要反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繁荣昌盛的新时代风貌,展示现代文明的最新成果,又要体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体现中西文明交流融合。

4.4建筑设计要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体现特殊学校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师素质现代化、学生素质优良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办学特色。

4.5注重校园建筑的整体性。

在表现建筑单体的个性的同时,注意建筑的群体意识,形散而神不散,即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发挥建筑的群体效应,提高办学效率。

校园建筑的总体风貌是在和谐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4.6体现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学”并重的新型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展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4.7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社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建筑设计

5.1普通教室

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种类型学校的普通教室应采用单人课桌椅;课桌椅可面向黑板成排成行地布置。

弱智教室普通单人课桌面尺寸不宜小于0.60m×0.42m;聋哑教室单人课桌为梯形,其尺寸宜为上宽0.50—0.55m,下宽0.60m。

教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用具柜、窗帘盒、银幕挂钩、挂衣钩、雨具存放处。

教室后墙面宜设张贴通知和学生作业用的陈列板、书柜。

临窗处设置洗手盆或水池。

小学低年级教室附近附设卫生间时,弱智教室应设置洗手盆、洗体盆、存放衣物的贮藏柜橱,及护理人员协助的空间,还应设拉杆、扶手等辅助设施。

聋哑教室宜设施上下或左右推拉黑板。

弱智低年级

教室沿后墙应设置一排存放玩具或模型的柜橱或格架,并留出室内游戏活动空间。

5.2学生宿舍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学生宿舍的设计必须符合防火与安全疏散要求;

学生宿舍不宜与教学楼合建,男女宿舍应分区设置;各宿舍楼应设管理员室,各层均应设置居室、活动室、贮藏室、盥洗室、厕所等;

聋哑学生宿舍内应在教工值班室内设置振动器唤醒聋哑生的装置;

值班室应设于宿舍入口处,并设有面向入口门厅的观察窗;

贮藏室、清洁用具室应接近管理员室设置,清洁用具室应设水池、拖布池等。

5.3无障碍设计

校园、教学与生活用房应为无障碍通行环境,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并应确保平时的安全顺畅及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校园内的道路应创造无障碍通行环境,道路有高差变化时,应设坡度不超过1:

12的坡道;高差超过0.60m时,坡道两侧应设高度为0.60-0.65m的扶手。

各类学校应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学生厕所应符合无障碍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还应留有护理人指导或协助所需空间。

5.4配套工程

5.4.1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设计范围:

室内外给排水系统,室内外消防系统。

(3)给水系统:

a、室外给水水源为县城自来水管网引入

b、室外给水管网设消火栓

(4)排水系统:

a、排水采用室内污废合流,室外雨污分流,室内粪便污水排入化粪池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县城下水管道;

b、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立管接到地面后散排,地面径流经雨水口收集,由室外雨水管道排入县城下水管道。

(5)消防系统:

a、消防用水水源为县城自来水,由县城给水管网引入,供室内外消防用水

b、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外设置消火栓,保证同层有两股水枪的10米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一部位;室内按规定设置灭火器。

c、管材

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912号粘合剂粘接。

5.4.2供电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年;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8;

(2)电气设计范围:

室内强弱电及防雷;

(3)照明电线全部暗敷;低压供电采用放射-树干式

(4)本建筑用电负荷为三级;

(5)照明配电系统:

a、教学用房的灯具应配有保护灯罩或灯栅,不得用裸灯。

如使用荧光灯,灯具(长轴)应垂直于黑板面布置(黑板灯除外),悬挂高度距桌面宜为1700mm。

各种教室、实验室的桌面照度不应低于:

盲校400Lx,盲校为适应于低视力学生的教学,教室课桌上宜配置局部照明灯具。

聋校300Lx,培智学校150-200Lx,黑板面的照度不得低于250Lx。

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b、教学办公楼、宿舍、食堂等均应设有能分幢分层(或分部门)控制的照明线路。

c、各种教室,实验室的进门处宜装设门铃,聋校应加设信号灯。

d、照明、动力电源插座、开关的选型和安装应保证学生使用安全。

e、信息网络系统应结合残疾人特点,分别设置相应的系统,并应通向每个教室、实验室、活动室、办公室、宿舍等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房间。

1800mm以下必须采用暗敷,保障学生通行安全。

f、食堂、手工教室用房内除照明电源外,还应根据需要配备动力线电源。

g、按三类防雷建筑实施防雷措施,屋面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为接地体,电气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

h、有线电视系统、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均由市政各系统接口引入。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1、环境保护

1.1污染源分析

项目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两项,一是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建筑施工、机电设备噪声;二是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

1.2周围环境概况

XX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拟在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以东,九点阳光小区以北,胜利街以南。

项目所在附近有居民区,有部分环境影响敏感点。

1.3环保措施

1.3.1生活工艺流程

本项目工程是一项新建项目,涉及土建工程建设,无特殊生产环境,无明显污染工序。

1.3.2应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

(1)施工期:

该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是噪声、废水及扬尘,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安装时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扬尘、噪声的影响也相应消除。

同时使用以上设备应避开午休时间,夜间应禁止施工,以避免噪音扰民。

场区加强绿化,可有效减少施工期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1)施工期大气主要污染物为建筑粉尘和道路扬尘以及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和挖掘机械。

机动车和施工机械均以汽油和柴油为动力,油的燃烧源产生有毒的气体和悬浮的颗粒物,其污染物主要为含铅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等。

当施工活动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程度的浓度时,可造成局部和暂时的大气污染,对人和动植物有一定危害。

2)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s、SS等。

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来自浇注水泥工段,主要污染因子为SS。

由于工期短,施工废水随着工期的完工而随之结束,因此该废水对环境只产生短期影响。

3)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水泥搅拌机以及土石方及建筑材料、设备运输等噪声。

因此,施工期间机械噪声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根据类比资料,但只要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严格施工操作规程,并对噪声机械加强保养,特别是车辆在运输材料时,经过居民区这些敏感点时要禁鸣,同时禁止晚上十点后和早上六点前施工。

因此,噪声强度可以控制,且施工完成后噪声随机消失,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4)工程项目建设采取喷水防止灰尘,要加强建筑垃圾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