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70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教案.docx

《微生物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教案.docx

微生物学教案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讲授新课,70分钟;

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

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质粒的概念;

熟悉细菌的染色方法;

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分为三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条件致病微生物:

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细菌的大小。

测量单位

2、细菌的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肽聚糖,又称粘肽。

革兰阳性菌: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聚糖骨架:

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三维立体结构。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除含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外,尚有特殊组分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

磷壁酸

+

外膜

+

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性

敏感

不敏感

细胞壁的功能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胞膜

细胞质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

核质

2、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功能:

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

鞭毛运动器官,分四类。

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

与致病性有关。

芽胞保存细菌全部生命功能。

第三节细菌形态检查法

1、显微镜放大法

2、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stain):

步骤、意义

抗酸染色法(acid-faststain)

七、思考题及作业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60-63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三章细菌的生理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新课,70分钟;

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

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细菌的生长方式和速度;熟悉细菌的生长现象。

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临床意义。

难点: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占细胞总重量的75%~90%。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半透明,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相对表面积大;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菌体内的渗透压高达5~25个大气压。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㈠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合适的酸碱度最适PH为7.2~7.6。

霍乱弧菌pH8.4~9.2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5~6.8。

3、适宜的温度37℃。

4、必要的气体环境分为四类:

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㈡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

多数细菌繁殖速度20~30min一代。

生长曲线分为四期: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㈠培养基

分为五类:

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三大类。

液体培养基加入0.3%~0.5%的琼脂粉,琼脂粉含量在1.5%~2.5%时,则为固体培养基。

㈡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在液体培养基中:

混浊、沉淀、菌膜。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

有鞭毛沿穿刺线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扩散生长;无鞭毛沿穿刺线生长。

3、在固体培养基中:

菌落、菌苔。

㈢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在医学中的应用:

确定病原菌、测定药物敏感性、制备生物制品。

2、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㈠糖的分解产物

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产酸并产气;伤寒沙门菌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且不能发酵乳糖。

用于鉴别细菌。

㈡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

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生成硫化氢。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㈠热原质

耐高温,与致病性有关。

㈡毒素与侵袭性酶

与致病性有关。

㈢色素

用于鉴别细菌。

㈣抗生素

用于防治疾病。

㈤细菌素

用于鉴别细菌。

㈥维生素

用于防治疾病。

七、思考题及作业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64-66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四章细菌与环境

(一)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5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新课,30分钟;

课堂小结、展示重点,5分钟;

布置作业,3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

熟悉细菌在自然界与人体的分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讲授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四章细菌与环境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

一、土壤

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

在处理被泥土污染的伤口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芽胞菌的感染。

10-20CM

二、水

水中可带有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菌,通过污染水源而引起多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流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ML,总数100个;1000,群数3个。

三、空气

空气中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氏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四、生物体

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口腔:

消化链球菌牙菌斑乳酸杆菌龋齿。

IGA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

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在外科手术、微生物学实验时,均需进行无菌操作。

七、思考题及作业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67-71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2分钟;

讲授新课,10分钟;

学生观察实验内容,30

实验小结、布置作业,3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示教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菌形态和特殊结构。

熟悉显微镜油镜使用。

了解实验室规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细菌形态和特殊结构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演示、观察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室规则介绍

(二)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

1、显微镜油镜的识别

标有100×或90×;有白、黑或红色圆圈;有“油”或HI、oil字;油镜头比其它接物镜长,孔径最小。

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3、油镜的保护

4、油镜加油的原理

(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1、压滴法

2、悬滴法

3、暗视野法

(四)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绘图)

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

(五)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绘图)

荚膜、芽胞、鞭毛

七、思考题及作业

1、《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P27-30

2、使用油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5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四章细菌与环境

(二)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

讲授新课,70分钟;

课堂小结、展示重点,10分钟;

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用途;

熟悉化学消毒灭菌法;

了解细菌的变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用途。

难点:

细菌的变异机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四章细菌与环境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㈠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⑴焚烧。

⑵烧灼。

⑶干烤:

160~170℃,2小时。

2、湿热灭菌法

⑴巴氏消毒法:

用于牛乳、酒类等消毒。

此方法有两种:

一是加热至61.1~62.8℃,30分钟;另一是71.7℃经15~30秒。

⑵煮沸法:

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加入2%碳酸钠沸点达105℃。

⑶间歇蒸气灭菌法:

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的灭菌。

⑷高压蒸气灭菌法:

最常用、最有效。

103.4KPa(1.05kg/cm2)、温度可达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㈡辐射杀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

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复制。

2、电离辐射。

破坏DNA

㈢滤过除菌法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蔡氏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㈠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菌细胞膜。

㈡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表14-1。

㈢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70%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消毒效果最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有机物的存在。

第三节细菌的变异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㈠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L型。

㈡菌落变异

S-R变异。

㈢毒力变异

卡介苗(BCG)。

㈣耐药性变异

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㈠细菌染色体

㈡质粒

重要的质粒有:

1、致育质粒或F质粒

2、耐药性质粒或R质粒

3、毒力质粒或Vi质粒

4、细菌素质粒

㈢转位因子

转位因子主要有三类:

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㈣噬菌体

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病毒的特性如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无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等。

细菌与噬菌体的相互关系:

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㈠基因的突变

㈡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化:

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后游离出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接合:

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转导:

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其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

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DNA整合于宿主菌DNA上,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四、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防止耐药菌产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交叉感染、做药敏试验。

㈡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㈢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七、思考题及作业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67-71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五章细菌的致病性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5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新课,70分钟;

课堂小结、展示重点,10分钟;

布置作业,3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致病因素;掌握基本概念。

熟悉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基本概念、细菌的致病因素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讲授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正常菌群

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称为正常菌群。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K。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

二、机会致病菌

条件:

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因素

毒力强弱、侵入数量、侵入部位。

一、细菌的毒力

毒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

㈠侵袭力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荚膜和微荚膜

2、粘附素

3、侵袭性酶

㈡毒素

1、外毒素

2、内毒素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基本相同。

⑴发热反应

⑵白细胞反应

⑶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三、细菌侵入的部位

第三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的来源

㈠外源性感染

传染源:

1、患者

2、带菌者危害更大

3、病畜和带菌动物

㈡内源性感染

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㈠呼吸道感染

㈡消化道感染

㈢创伤感染

㈣接触感染

㈤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三、感染的类型

㈠隐性感染

感染后致病菌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

㈡显性感染

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显性感染分为:

1、急性感染

2、慢性感染

根据临床上感染部位不同,显性感染又分为:

1、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有几种情况:

(1)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2)菌血症: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3)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

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5)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入血所致。

㈢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七、思考题及作业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72-74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7(实)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实验二细菌形态检查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2分钟;

讲授实验内容,10分钟;

操作示教,10分钟;

学生操作、观察、绘图,60分钟;

实验小结、布置作业,8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涂片制作,革兰染色操作。

娴熟应用油镜观察细菌形态结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革兰染色操作。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演示、观察、学生操作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细菌涂片的制作

【目的】

细菌材料须涂布固定于玻片上,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结构及染色反应。

【原理】

【材料】

【方法】

(1)涂片

(2)干燥

(3)固定

【注意事项】

①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不易涂开。

②取菌量宜少,涂片要匀而薄。

切勿将未经火焰固定的标本立即染色水洗。

六、革兰染色

【材料】

【方法】

【注意事项】

要掌握好染色时间。

【镜检结果】

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呈色呈色

为革兰性菌 为革兰性菌

 

七、思考题及作业

1、《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P27-30

2、对革兰染色的成败你有何体会?

八、主要参考书目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月第7次印刷;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2月第6版。

九、教学后记

 

23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六章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球菌

二、教学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新课,70分钟;

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

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病原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熟悉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病原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难点:

病原性球菌的致病机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六章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球菌

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球菌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后者主要包括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一、葡萄球菌

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SPA):

协同凝集试验。

(2)多糖抗原

5、分类 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腐生葡萄球菌。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可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6、抵抗力 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胞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G的菌株已高达90%以上,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血浆凝固酶

(2)葡萄球菌溶素

(3)杀白细胞素

(4)肠毒素

(5)表皮剥脱毒素,又称表皮溶解毒素(。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主要病因之一。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

1)局部感染 疖、痈、毛囊炎、麦粒肿、伤口化脓、脓肿等,脓汁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

2)全身感染 

(2)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 

2)假膜性肠炎 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引。

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

4)毒性休克综合征 主要由TSST-1引起。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浆凝固酶与甘露醇发酵试验。

4、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测定 通

(四)防治原则 自身菌苗疗法。

二、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3、生化反应 

4、抗原构造 

(1)多糖抗原:

(2)蛋白质抗原:

与致病性有关的是M抗原。

(3)核蛋白抗原:

5、分类 

(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α溶血。

亦称草绿色链球菌,可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β溶血,亦称溶血性链球菌。

病力强。

3)丙型链球菌 不溶血,一般不致病。

(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属A群。

6、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A群致病力最强,也称化脓性链球菌,是人类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1)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n):

分为链球菌溶素O(SLO)与链球菌溶素S(SLS)。

SLO抗体的测定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或作为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