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374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docx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的,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主张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心态对人的许多现象做出新的解读,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挖掘人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笔者发现具有创造力的人,都具有共同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并与积极心理学的六种品德24种积极品质相吻合,为此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开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现并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积极品质和创造力,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元化。

  一、来自教师理念与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老师的著作《不过如此》中关于教育是“赏识”还是“训斥”的论述,其中谈到了教师的不同态度,演绎出学生在学校里的不同学业成绩,甚至决定了学生不同的生存状况。

  《汤普逊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理念和态度将对学生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也会影响老师。

作为老师要去接纳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但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怎样去接纳一个学生,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积极心理学。

  二、走进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学科。

主张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心态对人的许多现象做出新的解读;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挖掘人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研究重点人自身的积极因素。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优点和积极品质,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为重点。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的;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的主张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

(1)更关注生活的积极面人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缺点?

为什么有些人尽管有这样一些缺点,但他还会成功?

(2)发现并发挥你的优势只关注弱点,不关注长处,结果是只能发现问题,而忽略了美好的东西。

(3)通往更快乐、更幸福门径,身处逆境仍能正面、积极看待问题和生活。

  三、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的超越。

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

  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

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

  因此,在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如何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

  四、开发学生创造力潜能的实践研究

  

(一)寻找学生身上具备的积极品质,发扬光大

  案例1华阳中学学生小林发明作品《远程家用报警系统》,获得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小林自由喜欢电子制作,喜欢动手,在心理课中通过创造思维训练发现他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和坚持性等积极品质,通过心理测试也发现小林的创造性良好,具有优秀的坚持性。

对电子制作充满热情。

为此,笔者在他的创造中进行鼓励,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把他的创造性进行扩大,放大他的坚持性,该项作品历时2年,经历了创造焦虑、创造尝试反复等过程。

在扩大他本身的积极品质同时,也培养了他爱与被爱得能力。

  案例2华阳中学学生小席发明作品《可拓展快门线及其配套功能模块的研制》,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被推荐参加2018年英特尔ISEF国际大赛。

在科创教学与心理辅导中发现席浩洲爱帮助人,喜欢摄影,家庭氛围自由,具有的积极品质有良好的创造性、好学、仁慈、善良等。

利用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使其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挥,将积极品质应用于各种创新活动中,从而培养和提高他的创造力。

  

(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

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

  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

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教师教学要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想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3行为与社会科学课题《高中生同伴冷暴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该课题论文长达1.5万字,用时1年半。

这是一个学生课题,它的研究背景在于课题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在班级中遭受了来自同学的冷落、忽视、嘲讽,加入心理协会后把这里当成了倾诉的心灵港湾。

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学生也遭受了“冷暴力”?

“同伴冷暴力”给中学生会带来什么危害?

在学生的成长中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在对心理协会进行指导时,我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这群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他们去查阅文献,进行问卷访谈、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得出了自己的创造性结论和建议。

自此以后,心理协会同伴辅导中,孩子们在给同学们做了心理辅导后,都会主动去查阅文献,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创造意识被激发出来。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

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创造动机的激发,并不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特定的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历史富于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案例4行为与社会科学课题《高中生同伴冷暴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该课题获得成都市一等奖,其创造者主要是高2018届学生心理协会会长欧阳,这个孩子具有勤奋、坚毅、善良、感恩的积极品质,在他担任心理协会会长期间,发现这个孩子很做事积极,喜欢动脑筋,每一次学生心理协会活动我都给与他高度的评价和鼓励,在后来,他的成绩从年级上60多名上升为28名。

由于有自主招生的选择,笔者鼓励他尝试进行课题研究。

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选题、编写问卷、写论文、统计数据、做展板、查阅文献等困难,笔者基本不批评,更多的是及时的鼓励,赞许的眼光,这激发了他更多的创造热情。

自发促动了自己的创造动机,这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

相类似的还有高三心理协会会长赵韵某、会员干部黄丽丽、黄乾、张琪其等,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给予他们的多是赞许、鼓励尝试,赵韵论文《颜色对中学生情绪和性格的影响研究》、黄丽丽《暑假未成年人安全的调查研究》均获得成都市科技论文一等奖,张琪其发明作品《开放型凹槽式课桌》获得四川省一等奖,全国银奖。

黄乾写出了《愁》等文学作品,发表在《萌芽》上。

高琴发明作品《一种防糊电饭锅》获得成都市一等奖,获得三个实用新型国家专利资格,对其大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入大学后,其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开发,并代表中国到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

  (四)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

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

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

例如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

切不可只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而忽略了聚合思维的培养。

并且,创造思维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

从创造思维的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灵感产生期间,右脑的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左脑的利用和训练,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挖掘右脑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五)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中,很多研究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

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

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

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

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

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的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具有创造力的人,都具有共同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备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引自吉尔福特)。

这也与积极心理学的六种品德24中积极品质相吻合,我们要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挖掘,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每一朵花都开放,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