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310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下列对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

B.弹簧具有弹性势能

C.声能是一种听得到的能量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CO中混有少量的CO2气体,可通过灼热的CuO除去CO2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

C.除去Fe粉中混有的少量Mg粉,可以加入稀硫酸后过滤

D.鉴别羊毛和涤纶可以采用点燃的方法

3.25℃时,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三个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比较甲和乙的实验现象,可知硝酸钾固体能导电

B.比较甲和丙的实验现象,可知蔗糖溶液不导电

C.比较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溶质影响溶液的导电性

D.仅观察丙的实验现象,就可知此实验中的水不导电

4.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氧化物

A

HNO3

Na2CO3

Cu(NO3)2

Fe3O4

B

HCl

NaOH

NaCl

C2H6O

C

H2SO4

KOH

NH4NO3

H2O

D

H2O2

Ca(OH)2

ZnSO4

O2

A.A

B.B

C.C

D.D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6.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和保养恰当的是()

A.经常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铝合金门窗,使之光亮如新

B.铁锅平时使用后都要密封保存,避免它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接触而生锈

C.铝壶内的水垢用盐酸长时间浸泡洗去

D.校内用铁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7.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W

盐酸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A.X>Y>W>Z

B.W>X>Y>Z

C.X>W>Y>Z

D.Y>W>Z>X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A.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

甲>乙>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9.下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10.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将铜腐蚀掉而成为Cu2+。

其反应方程式为:

2FeCl3+Cu=2FeCl2+CuCl2。

现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a克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克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克残余固体,且a>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

C.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3价Fe元素

D.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元素

11.若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混合不发生反应,我们常称这两种物质能共存。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12.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冰水混合物、空气

B.氮气、过氧化氢溶液、钢

C.冰、干冰、生石灰

D.石墨、熟石灰、石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易与水反应

B.炼铁是用一氧化碳从铁的化合物中将铁还原出来的过程

C.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

D.铁粉是白色的固体

14.下列图标中,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15.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产生“白色污染”的是()

A.空气污染物

B.白色废弃物

C.塑料

D.工业上的“三废”

二、填空题

16.

(1)驱动氢能汽车的能量来源于氢气燃烧,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

(2)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

2NaClO3+4X=2ClO2↑+Cl2↑+2NaCl+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HCl。

(3)农林工作者用波尔多液[Ca(OH)2与CuSO4的混合物]给树木杀菌,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原始社会的“________时代”到逐步进化的“________时代”,人类由蒙昧走向开化。

“________时代”的到来,将人类带入农业社会。

而“________时代”的来临,又造就了工业社会的文明。

20世纪4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________革命,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18.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粘锅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__(填“导电”或“导热”)性。

(2)不粘锅手柄应选择热固性塑料制作,它属于_______________       (填“金属”或“有机合成”)材料。

(3)鸡蛋清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4)聚四氟乙烯内衬还能防止铁锅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分别表示A、B、C、D四种物质中含有的分子模型,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试回答:

以上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0.走进科学实验室前,我们要先了解日常实验器材的基础知识,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酒精灯的火焰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其中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不能直接用手拿试管,要用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不能用嘴吹酒精灯,要用___________熄灭。

(2)块状药品取用时,不能用手拿药品,要用__________夹取,并将试管横放,再慢慢竖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2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分钟。

22.某中学的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从高处落下的小球从放手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

小球从放手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

小球从放手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了精密计时器、刻度尺和几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进行实验,得到了下表数据: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的实验。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的实验。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的研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

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

确认这瓶溶液到底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

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了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硫酸溶液、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上表:

(2)(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填序号)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______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比色卡对照

溶液pH小于7

猜想③成立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___

_____________

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4.探究金属的反应规律。

(探究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开始前,两瓶内的液面处于相同水平面,两个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与瓶内液面相平。

试管内的镁带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相同;同时加入等质量和等浓度的稀盐酸。

(1)观察到甲装置中产生气泡速率比乙装置快,或_____现象时,都可以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的质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

(探究二)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可能含有铁和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亚铁

25.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有水流入烧杯。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

反应前后

反应前

反应后

C装置中的试管与

固体的总质量(克)

a

c

D装置中的U形管与

固体的总质量(克)

b

d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