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036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docx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

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

商庆军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加快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俄经贸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使中俄经贸合作步入难得的机遇期。

可是,由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历史进程及俄罗斯国内经济环境的制约,也使得这一机遇期具有特殊性。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特别的方法开拓俄罗斯市场。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俄罗斯近年来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秩序好转,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同时,中国对俄经贸在产品的相对价格、市场环境、竞争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成为开拓俄罗斯市场的现实基础。

但是,当前俄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存在制约中俄经贸合作的许多不利因素。

中俄经贸合作的这些有利与不利因素的相互结合和共同作用,构成了中俄经贸合作的特殊机遇期。

  

(一)俄罗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均衡。

    以2003年为例,其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3万亿卢布,折合465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00美元,增长率达到7.3%;进出口‘陕速增长,2003年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达到209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4.3%,实现顺差近600亿美元。

  但是也要看到,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极为突出。

例如,联邦政府与地方间、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及远东部分间、中心城市与偏远地区间差距很大;地方贫困化表现明显,特别是远东州区的一些地方,交通闭塞,资源虽富但难以开发;有的地方政府财源寥寥,接近于向企业“化缘”来维持运转。

历史遗留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轻重工业比例仍然失调、轻工产业滞后以及俄产商品竞争力不强,其进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能源及原材料、军品等的出口形成,这为中国与其进行互补性经贸合作提供了大量机会:

   

(二)经济体制加速转型,但行政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俄罗斯总体上虽已开始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由市场配置资源,商品供求完全由价格调节,但仍属于短缺经济。

法律体系虽然逐步完善,税收政策经过多次改革,但法制仍不健全,联邦及各州区间以及各类法律间矛盾突出。

在管理经济的手段上,还以政府管制为主,部门间各自为政。

外经贸领域虽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实施新海关税法,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和信息化的海关管理体系,为推进“入世”步伐而完善了各类法律,但目前俄对外贸易领域的问题仍然很多。

例如,外贸联检部门过多,各部门关系难于协调;政府部门办事程序烦琐,效率低下,政出多门,地方政府与中直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对外国人在俄仍实行“落地签证”办法(即短期逗留登记证),一城一签,移民局对华人审查更加严格,警察乱罚款问题突出,甚至无法保障人身安全;政府与企业关系暧昧,政府行为受企业左右,利益格局围绕选举时的贡献多少而定。

恰恰在这种社会机制下,由于华商特别是民营企业适应能力较强,造就了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的特殊优势和机遇。

  (三)投资环境有所好转,但经济和社会秩序仍比较混乱。

     由于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世界市场油价上扬,俄宏观经济出现好转,财政状况有了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也有改观,投资信心明显增强。

仍以2003年为例,俄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达11.2%,这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说明投资者已向生产部门增加投资。

伴随经济状况的好转,国际评级机构提高了对俄主权信誉评级的等级,部分顾问机构也将其列为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国家。

由于实行了刺激生产与投资的销售税和增值税税制改革,俄还被列为税负水平较低的国家,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扩大对俄投资。

2003年进入俄罗斯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6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60%以上。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外流明显减少,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年资本外逃仅29亿美元,远低于前些年的资本外逃规模。

但与投资环境向好的趋势相伴,俄经济和社会秩序还有诸多不良方面。

“黑色经济”大量存在,经济中的“黑社会”阴影广泛渗透到外贸、商业、房地产、金融和生产等领域,并且根深蒂固。

税制不规范,税法不健全,税警自由裁量权很大,华资企业只得巧以应付。

全社会的资源高度集中在权贵手中,项目发包大多是“暗箱操作”,招标投标程序不严格,资源分配缺乏透明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在经历了低谷后重新“热”了起来,使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大市场中主动适应环境,寻求商机,取得资源,开展经营。

  (四)经济主体不强,利润空间很大。

  俄罗斯迅速的私有化造就了一批新兴企业,包括矿山、森工、食品、机械、运输等企业,但这些企业大者隋着原国营企业的痕迹,管理粗放,靠自然增长,营销和创新意识不强,市场开拓不足。

原有国营和集体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现象普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投资“软环境’’较差,服务体系极不完善,金融服务、保险、信息咨询、电信等条件都不尽如人意。

在“硬环境”方面,俄长期经济衰退而造成的建筑业历史欠账需要补齐,大批公用建筑设施需要更新或改造,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条件也需要大规模改善,这使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俄之间广阔的合作领域。

  由上述的俄罗斯政治经济特点所决定,中国与其开展经贸合作存在着特殊的机遇期。

所谓特殊机遇期恰恰来自于俄罗斯市场的不成熟,正是俄极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造就了我们的独特优势。

这个机遇期将是短暂的,至多只有8-10年时间。

中俄当前的贸易额虽不大,况且石油、军品贸易还占重要位置,但中国供应的轻工产品及在俄华人创造的产出已成为支撑中俄贸易艰难跋涉的重要保证。

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有着很大的机遇,即在这个“特殊机遇期”内,俄罗斯是特别适合中国拓展的经贸合作市场。

  二抓住机遇,拓宽中俄经贸合作领域与俄经贸合作要放在中俄双方的“互补性”这一立足点上。

  

(一)应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对俄明显的比较优势,开展重点领域的经贸合作。

     当前中俄经贸关系表现出来的“互补性”,既来自双方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来自双方经济结构的差异。

近年来,中俄贸易额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但是,中俄间的贸易水平还是太低了。

在贸易方式方面,在增加了现汇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互市贸易、技术贸易等方式之后,传统易货贸易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当前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果菜、肉蛋、粮食、服装、鞋帽、箱包、装饰材料、药品药械、家用电器、日用杂品等各个方面,而且利润很高;自俄进口商品主要有木材、纸浆、钢材、废旧金属、铝材、工程设备、机械产品等。

  就经济技术合作而言,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这有助于弥补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的相对短缺。

森林采伐及加工合作,是当前中俄合作的主要领域。

可以采取投资、租赁、劳务输出等方式,扩大与俄在森林采伐、木材加工、资源更新、森林安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中俄地方间正在进行的林、浆、纸及木制品产业化合作方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目前,中国黑龙江省在俄有16家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企业,2003年在俄共采伐木材44万立方米,运回国内30万立方米,进口俄原木723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开发合作领域广阔。

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地下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物有70多种,特别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非常丰富,金、银、铜、铅、锌、锡、铁、铝等金属以及金刚石、硼、萤石、硫、磷等蕴藏量极大。

俄矿山设备老化、资金不足、勘探开发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许多矿藏需要运星E近的中国与其合作开采,俄地方政府对这些合作项目往往态度积极。

目前,兰塔尔斯克铜镍铂钯矿、库顿岩金矿、基姆坎铁矿、乌多坎铜矿等中俄合作研发项目都在推进。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合作是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

  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尚未进行大规模开采。

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实现。

机械制造领域的合作也具有现实性。

中国东北地区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俄远东地区急需的轻工业、食品工业、农业机械、其他民用机械及成套机械设备许多都不能在本地生产,双方可以采取科技与经贸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优势互补。

  

(二)充分发挥华商华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造就特殊的对俄经贸主体。

      对俄经贸做得最出色的,并不是原来做得比较大的国有外贸企业,而是地处边境市县的民营工贸集团和边贸公司。

这些中国民营企业主与俄各州区上层关系紧密,善于在它们实权部门司周旋。

他们熟悉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了解俄罗斯的政策、法规,,懂语言,会经营,知道如何规避风险,被称为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中流砥柱”。

  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中国经济秩序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的过程,为适应俄经济秩序的不规范积累了经验,善于在俄不正规的经济规则中寻求商业机会。

在俄产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这些民营企业在轻工产品、纺织、家电、电信、电子、森林采伐、矿产资源开发、装饰及建筑等领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商业机会。

民营外贸企业还经常采用新的方式进行经贸合作,灵活地选择出口产品或以境外种植养殖及加工、散件出口境外加工、境外建设批发市场等多种方式赚取利润。

民营外贸企业对俄进出口额经常翻番增长,成为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主体。

相对而言,对于俄不规范的市场环境,西方国家难于适应、不善开拓,于是造就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独特比较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俄市场秩序走向规范,其他国家的优势就会逐步显现,而中国在开拓俄罗斯市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逐步消失。

  (三)充分发挥中国对俄地缘和政策优势,开拓新的合作方式。

       边境地区边贸迅速发展,可以带动其经济迅猛发展。

中国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座城市地缘优势明显,城市因贸而兴,加工业迅速起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绥芬河现有公路和铁路两个口岸,口岸过货量居全国第三位。

2003年过货量578.5万吨,进出口贸易额居全国沿边开放地区第一位,对外贸易额已连续六年占黑龙江省l/3以上。

  在中俄边境上比较有特点的边境贸易区是满洲里一外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大黑河岛边民互市贸易区、绥芬河一波格拉尼奇内互市贸易区等。

满洲里一外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是中俄协商建立的第一家骑跨国境线的特别区域,双方沿国境线各划出lo万平方米土地作为整体封闭式互市贸易区,中俄在各自领土的封闭区入口处设置联检机构,实行监管。

中方一侧互市贸易区已颇具规模,目前正积极探讨建立全区封闭、全区保税,集出口加工、贸易、展览、金融、娱乐为一体的具有“境内关外”功能的边境自由贸易区。

大黑河岛位于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黑龙江(阿穆尔河)主航道中方一侧,面积0.87平方公里。

这里早在1991年就开通了中国和苏联边境线上的第一个边民互市贸易市场。

1997年,中俄决定在此兴建国家级边民互市贸易区,并简化俄公民进入中方互市贸易区手续乃至实行免签入境。

现在,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已经建成,形成了粗具规模、层次较高、功能较全的中俄商品配货中心,并实现了“境内关外、封闭管理”。

绥芬河一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即互市贸易区)建设也已大规模展开,中方拿出绥芬河公路口岸通道一侧1.53平方公里、俄方拿出边境线俄方一侧3平方公里土地,兴建商贸展销中心,建设配套的旅游娱乐设施,后续还将划出更多土地,解决商贸区与居住区及产业区的协调问题,发展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高科技产业。

这些自由贸易区可以实现的功能有:

商品贸易、旅游观光、服务贸易、加工贸易、信息交流、高科技园区等。

互市贸易区具有自由贸易区的雏形,是深化合作层次的重要方式。

  邻近俄罗斯的中国省份及口岸地区具有开展对俄贸易的独特环境。

主要表现在:

中国经贸人员对俄市场环境熟悉;有边贸优惠政策的扶持,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地方出口奖励政策到位。

这方面的典型例证来自黑龙江省东宁县的外贸企业吉信集团。

该公司引进温州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在边境地区建立了皮鞋和旅游鞋粗加工工厂,在半成品出境时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然后在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投放了13条生产线,年产皮鞋100万双、旅游鞋500万双,销往俄远东、莫斯科和东欧各国。

中俄间实施的人民币与卢布直接通汇试点政策,便于资金流动,现已在中俄主要口岸城市铺开。

  中俄地方政府间的定期会晤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有利于协调解决经贸政策问题,维护华商权益。

中国黑龙江省与毗邻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和赤塔州建立了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双方对应的政府部门也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中俄海关、边防部门也形成了定期会晤和协调机制。

  建设境外工业园区也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一种新方式。

中国绥芬河市就推出了“格罗杰科沃一绥芬河工业园区”,包括家电组装及轻工产品加工园区、木材加工园区,主要引进家电、通讯器材、服装鞋帽、轻工日用品、食品、高科技产品加工项目。

中俄双方于2004年年中签订协议,这些项目已正式启动,该工业园区可望成为中国商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一处境外生产制造基地,因此,建设境外工业园区被称为“绥芬河模式”。

  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国宏观经济良性发展的优势,使经济秩序规范化。

  造假之风盛行一度造成中俄边贸降温,令日韩商品扩大了在俄市场份额,特别是中高档商品大多产白欧洲及日韩,使俄罗斯人形成了中国商品档次低、质量差的印象。

中国多年来整顿假冒伪劣商品初见成效,近年来对俄边贸也重新升温。

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经济辐射力增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为进一步开拓俄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与此同时,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更趋稳定。

随着俄市场需求层次的提升,中国可以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在俄开设精品城、专卖店、购物中心,坚持以质取胜策略,经营中国高档名牌质优的服装、轻工日用品、家电产品。

这也有利于中国产品挽回信誉,打入主流社会,重新取得对他国产品的竞争优势。

  三规避风险,搞好对俄市场的开拓

       既然中俄经贸合作处于“特殊机遇期”,就意味着中国同俄罗斯经贸合作虽然潜力巨大、效益可观,可毕竟还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同时,中国一些商品质量不可靠,假冒伪劣盛行的负面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俄海关委员会已要求各口岸在办理中国日用品通关手续时,对货物申报严加控制,要求每公斤申报价格不低于3.5美元(此前申报价通常为0.2~1.4美元),这一整顿“灰色清关”措施也将对中俄民贸产生很大影响。

俄经济秩序不规范,中国商品在俄低价竞争,隋形大量存在。

在俄中资企业只有少数经国家审批或备案,产权不清,权益难于得到保障。

结算方式也不规范,普遍采用美元现钞进行交易,既加大了交易风险,限制了合作规模,也逃避了两国外汇监管。

  从长远看,中俄经贸合作存在以下趋势:

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将不断提升,合作领域也将大大扩展;中俄经贸合作必然走向规范,而中俄经贸关系发展也将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制约。

中俄经贸的未来发展存在着“六个转变”:

中俄经贸关系由地方间“贸易热”向国家间紧密经贸关系转变;贸易方式由边境贸易、易货贸易等方式向规范的一般贸易转变;贸易主体由单一的弱小主体向广泛的强势主体转变;由贸易关系向经济技术合作和投资合作的宽领域转变;由边境贸易及“以贸兴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转变;由边贸的口岸物流作用向资本聚集作用转变。

因此,要做好对俄经济开拓,当前应坚持“三个策略”:

      

(一)政策助推策略。

中俄经贸关系必须纳入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内考虑。

俄罗斯是务实国家,近年来俄农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工业生产增长提速,出口增长加快,财政预算盈余,使其生存环境大为改观,大国意识回归,行为方式也有变化。

为保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俄间原有的合作水平、合作层次、合作方式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亟须长远定位,政策助推,加速发展,既增强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协作关系,也增强相互间的经济影响力。

  

(二)抓大放小策略。

中俄贸易秩序与贸易方式正发生重要改变,向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两国政府间及地方政府间应重点推动大项目的合作,而让规模小、经营灵活的民间合作自由发展。

中俄经贸合作不能仅靠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更需要注入新的动力,即通过一批大型合作项目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俄由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主导开展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化工、机械制造、农业、林业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国的经贸合作质量,克服双边贸易结构的单一性和脆弱性。

应充分调动中俄地方间合作、民间经贸合作的积极性。

  中方应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经贸主体开拓俄罗斯市场,在国内给民营企业以同等待遇,继续在税收、金融方面加大开拓俄市场的扶持力度。

鉴于当前中国对俄边境贸易还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还应充分利用难得的特殊机遇期,保持经贸关系的互补性,搞好对其粮食、果菜、轻工、纺织、机电产品市场的开拓以及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开发,伴随双方经贸环境的不断改善,实现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自然过渡。

  (三)以贸促投策略。

“以贸促投”和“以投促贸”是两个互相衔接的过程。

当前,中俄在项目相互投资上的积极性虽高,但仍以中小项目为主,并且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中国企业在俄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微电子、通讯、服装加工、电器组装、餐饮、木材加工、农业种植和养殖、建筑装饰等。

目前已经显示出边境省区地缘、公共关系优势和客户网络优势同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品牌和经营优势相结合的势头,大的合作项目相继推出,发展趋势向好,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对俄经贸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俄境内投资建厂搞加工装配业务,迅速占领当地市场、获得良好效益的趋势比较明显。

俄在华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核电、汽车及农机的组装与化工、建材等领域。

2004年9月,在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了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中俄共同投资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成为发展方向。

  随着双方经贸合作水平的提升,由以贸为主向投资合作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

李丹琳)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