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529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一帖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

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

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词语解释:

1、气魄:

A做事的魄力、胆识与风格B自然景色或建筑物等的气势。

2、飘渺: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看不清楚的样子。

3、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有气势。

4、盎然: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5、波澜壮阔:

比喻规模宏伟或声势浩大。

6、角装素裹:

用白色的东西装饰、包裹起来,形容颜色洁白。

本课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素:

本色、白色。

7、天工巧夺: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二、课文中心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诗歌首尾呼应,形成了结构上的完整性。

三、课文题解

课文集中体现了洋溢在全诗中的真挚而热烈的爱国之情。

拟人化的第二人称“你”的运用,则确立了祖国与我们的母子般的骨肉亲情。

四、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

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北京天坛、西藏布达拉宫

五、课外拓展

描写黄山的诗: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描写黄河的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描写长江的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六、课后习题3

这首诗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光辉的历史”、“多样的民族”和“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郑成功

一、词语解释

1、慷慨激昂:

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2、横行霸道:

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3、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望:

希望。

4、惊恐万状:

因为惊慌而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状:

形状、样子。

5、载歌载舞:

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载:

又、且。

6、负隅顽抗:

凭借险要的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课文中指敌军依仗铁甲舰和大炮而拼命反抗。

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二、课文中心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三、写作特点

全文结构严谨,清晰有序,叙述有详有略。

课文重点是收复台湾的经过,着重描写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

三、课外拓展

1、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和(七下西洋)

2、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3、“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4、形容欢乐、高兴的词语

喜出望外兴致盎然心旷神怡皆大欢喜惊喜万分

其乐无穷笑逐颜开和颜悦色眉飞色舞欣喜若狂

多音字(写出它们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1、横

2、载

3、荷

4、厦

5、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课文中心

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二、词语解释

1、非愤欲绝:

形容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欲:

将要。

绝:

气息中止。

2、弥留之际:

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际:

时候。

3、与世长辞:

和人世永远告别。

辞:

告别。

4、异国他乡:

指外国。

异:

别的,另外的。

三、写作特点

运用富含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热爱祖国这一主题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是肖邦临终前的请求,也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过情怀的充分表现。

这是贯穿全文的倾翻主线。

四、课后习题4

1、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课文拓展

1、肖邦:

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六、注意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欺凌(ling)眼眶(kuang)倾(qing)注弹琴(qin)呐()喊旋()律

盛sheng旺盛肖xiao肖邦卡ka卡车

cheng盛饭xiao肖像qia发卡

七、课外拓展

1、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南宋陆游

2、音乐家的别称

巴赫(德国)——音乐之父海顿(奥地利)——交响乐之父

肖邦(波兰)——钢琴诗人舒曼(德国)——浪漫音乐家

李斯特(匈牙利)——键盘魔王贝多芬(德国)——乐圣

莫扎特(奥地利)——音乐神童

4、古诗两首

一、主要内容

1、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3、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

二、课后习题

1、第三题

妻子:

夫人和孩子元:

同“原”,本来。

漫:

随意、胡乱但:

2、第四题

在陆游心中,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那就是他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重新统一,嘱咐儿子“无忘”正是陆游的“念念不忘”,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四、课外拓展

1、古代诗人别称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孟郊——诗囚

李贺——诗鬼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爱国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五、带点字解释:

△漫卷:

随意地卷起来。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

明丽的春天◇示:

告诉。

◇九州:

指中原。

◇万事空:

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王师:

这里指南宋军队

◇同:

全国统一。

◇定:

平定,收复。

◇:

家祭:

祭祀祖先。

◇:

无:

同“勿”,不要。

◇乃:

你的。

◇翁:

父亲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练习一

一、相同词不同读法的比较

(1)老子:

特指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他姓李名耳,字伯阳。

这儿的“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子的美称。

(2)老子:

指口语中的父亲,或是男性的一种自称(含傲慢意)

(3)地道:

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4)地道:

有三种理解A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

B真正的。

C指工作等够标准、实在。

(5)照应:

配合、呼应。

(6)照应:

照料、照顾

(7)东西:

指“东”和“西”两个方向。

(8)东西:

有两种理解A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B特指人或动物(多指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9)兄弟:

指“兄”和“弟”

(10)兄弟:

有三种理解A弟弟,B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C男子跟辈份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

(11)对头:

有三种理解A正确、合适B正常C合是来

(12)对头:

有两种理解:

A仇敌,敌对的方面B对手。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运气应读作,是把力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人的意思。

2、运气应读作,是命运或幸运的意思

3、孙子应读作,一咱观点认为指春秋末著名军事家孙武,别有观点认为指战中期军事家孙膑。

4、孙子应读作,意思是儿子的儿子。

三、知识拓展

《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6、最后的姿势

1、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2、结构:

第一段

(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3、文章重点解读:

(1)文中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及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2)为了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最具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3)我眼中的谭老师:

谭老师在平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尽责的老师,当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大爱、临危不惧。

(4)“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谭千秋老师的爱会恒古不变的传下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5)为何以“最后的姿势”为题?

答:

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6)课文最后一节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4、词语理解:

废墟: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震撼:

震动,摇撼。

文中指心理受到的强烈冲击。

诠释:

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

关系到人的生死和存亡。

攸:

所。

5、相关知识拓展:

(1)形容情况危险的四字词语有:

危在旦夕、千钧一发、危机四伏、命悬一线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

正面描写第三段:

侧面描写

(2)第二段:

环境烘托(3)第6节最后一句:

细节描写

7、船长

1、课文中心:

《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2、写作特点:

(1)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的对话,突出了船长的镇定、沉着、机智。

(2)在叙述中恰当地融入议论。

几处议论讴歌了船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3)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个性,衬托人物的形象。

3、课后练习3

危急的境况下,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非常精炼的对话,突出了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

(情况危急,语速应急促;命令是威严的,语调应凝重有力。

4、课后练习4:

(1)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

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5、按照“遇险——自救——牺牲”为提纲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6、解释词语

肇祸:

闯祸。

井然有序: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也不乱。

忠于职守:

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

7、多音字(写出它们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8、课外拓展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9、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8、爱之链

1、文章中心:

《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

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互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2、课文以“爱之链”为题是因为:

乔依关爱老妇人,老妇人关爱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形成了爱的链条。

也传达了作者希望这种关爱能如美丽的链一样,连续不断的传递下去。

3、写作特点:

(1)通过描写人物的特点、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文章内容注意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4、课后练习题2

(1)篇末点题,要帮助他人,传递爱心,让人人心里充满温暖。

(2)真情互助,人人需要帮助,人人应该给别人帮助,造就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5、课后习题3:

课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

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而老妇人深受感动,在他的启发下帮助了家境贫困而又热情善良的女店主。

这更印证了“爱之链”的主题,这也是用它作课题的道理。

6、补充分析

(1)乔依帮老妇人修车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乔依的热情、体贴、细心,更表现了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2)女店主对工作认真细致,对人热情关心,把春天般的温暖带给了顾客。

7、重点读音和词意(给加点字注音)

颠簸()不禁()暖和()脚腕()蹭破()几乎()

尽管()粗糙()脸颊()车胎瘪了()

多音字组词(写出读音并分别组词)

和落禁

几尽

荒无人烟:

没有人居住的很偏僻的地方。

天经地义:

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9、表示热心助人的成语:

乐于助人、慷慨解囊、扶危济贫、仗义疏财

10、“爱”字成语:

爱莫能助、爱民如子、爱不释手、爱憎分明

10、“然”字成语:

浑然天成、恍然大悟、全然不顾、轩然大波

5、负荆请罪

1、牢记生字音

蔺相如(lìn)上卿(qīng)荆条(jīng)筵(yán)席

侮(wǔ)辱侵(qīn)犯踱(duó)步

着(zhuó)想着(zháo)急一着(zhāo)不慎,满盘皆输

解(jiě)气押解(jiè)浑身解(xiè)数

咽(yàn)气咽(yān)喉哽咽(yè)

2、文章中心

本课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述了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反映了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剧本分两幕。

第一幕主要讲了蔺相如劝韩勃别为谦颇的挡道而生气并讲明自己避让三分的原因。

第二幕主要讲了谦颇向蔺相如请求原谅的故事。

3、剧本特点

剧本一般开头先交代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中分幕,剧中的方括号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以上这些称为舞台提示。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特点的。

剧本中最生要的是人物的语言,也就是台词,作者是通过它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练习3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有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去请罪。

表示甘愿受责罚,也表示向别人认错赔罪。

5、人物形象分析:

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廉颇的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韩博:

直爽、直言不讳,一心护主。

6、名句送主人公:

廉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

7、表示认错改错的成语

负荆请罪、洗心革面、幡然醒悟、悔过自新、迷途知返、改恶从善、浪子回头。

8、补充解词:

府邸——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候的高级长官

门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族之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练习2

一、语文与生活参考答案

1、融化:

(冰、雪等)变成水。

2、溶化:

固体溶解了,变成了液体。

3、熔化:

固体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变成液体

4、临近:

(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5、邻近:

附近。

6、品味:

品尝

7、品位:

指物品质量、文体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8、直接:

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

9、直捷:

直截了当,有方便、快捷的意思。

10、直截:

(言语、行动等)简单快捷。

11、截至:

截止到(某人时候)

二、诵读与感悟

《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

采访的注意点:

(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的内容。

 

9、小草和大树

一、课文中心:

《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折射出勃朗特三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

勃朗特三姐妹分别是:

夏洛蒂•勃朗特(人名),她的代表作是《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人名),她的代表作是《呼啸山庄》,安恩•勃朗特(人名),她的代表作是《艾格尼斯•格雷》。

二、全文线索

1、勃朗特的成长经历:

贫苦中奋斗——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

2、与保守和偏见相抗争的线索

三、课后习题分析

1、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

(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2、“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意志比作了钢铁,把成功前的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比作小草,把成功后的三姐妹比作大树,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三姐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句中的两个“硬是”突出了她们付出的艰辛努力。

3、课后第4题:

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

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词语解释

嗷嗷待哺:

嗷嗷:

形容哀号或喊叫声。

哺:

喂养

脱颖而出:

颖:

尖子。

寥寥无几:

寥寥:

非常少

要强好胜:

好:

喜爱。

胜:

胜利,成功。

孜孜不倦:

孜孜:

勤勉的样子。

惴惴不安:

惴惴:

形容害怕又发愁的样子。

大名鼎鼎:

鼎鼎:

盛大的样子。

节衣缩食:

节:

节约。

缩:

缩减,减少。

五、拓展

1、逆境中成才的典型:

爱迪生、司马迁

2、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名言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轮椅上的霍金

一、文章中心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霍金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

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霍金名言: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生活是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二、重点分析

1、课后第4题,说霍金的非凡之处。

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

(2)取得的成就。

(3)忘我工作的事例。

(4)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2、第八自然段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文章的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重点词语

禁锢:

监禁,关押。

本课指霍金全身瘫痪,永远离不开轮椅了。

顶礼膜拜:

双手合掌,高举过顶,然后跪下,用头顶住受礼人的脚。

原为佛教徒对佛最虔诚的礼仪,现多用来比喻对人无限崇拜。

景仰:

敬佩、仰慕。

悲悯:

哀怜,慈悲怜悯

唐突:

本课指莽撞,冒失。

静默:

寂静。

四、拓展

1、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

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一、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

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的书。

二、句段分析

1、“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句话是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的名言。

他所表达的意思是: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大英雄。

2、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很旧”的叠用,颜色的褪去,粘补过的痕迹,充分地反映出这本书已经历时很久了。

3、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样子的:

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

这是“我”想象中的鲁滨逊的样子。

这些装备,都是为了克服困难准备的,他的装束表明他是一个探索者、发明者、创造者。

4、讨论“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

女孩子也要读,因为这本书告诉大家不要畏惧任何困难,学会生存,学会坚强。

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学会这一点都很重要。

5、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6、丹尼尔笛福

(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还写过《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罗克查娜》、《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

 

练习3

1、前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

正如老舍先生说: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

准不准?

别扭不?

逻辑性强不?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

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

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一、文章分析理解: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