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487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三单元 四边形.docx

3第三单元四边形

第三单元  四边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理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算理,正确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

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

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

五、课时安排

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认识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课时

估计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边形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四边形的含义。

  2.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平行四边形。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课件:

四边形——由国之源提供

   

  同学们,你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吗?

通过你们的观察,你发现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找出来。

学生汇报,并说说理由。

  继续播放课件:

四边形——由国之源提供

     到底什么是四边形?

  

(2)小组讨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继续播放课件:

四边形——由国之源提供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操场上隐藏了这么多图形。

有的同学知道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不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了解平行四边形。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它们是正方形吗?

是长方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它们有几条边?

几个角?

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说明:

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

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把下面的图形放到相应的横线上

  长方形______________    正方形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

  四、总结

  巩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周长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

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

请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课件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

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

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

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

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

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从课中,我感觉到,惟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长”,经历一种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对原来所认识的“周长”达到真正的“数学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中学生“体验”的价值所在。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样学具,把学具按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物体的边画一画,画出的图形同桌互相欣赏。

这是学生对物体周长最初的感受和体验。

然后让同学们看一看“蚂蚁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并且通过蚂蚁小画家知道它画的就是树叶的周长,这是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来感受物体的周长。

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是什么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物体的周长概念。

这种概念仍停留在模糊的状态。

于是让学生通过描出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再次独立体验物体的周长。

如果这种独立体验缺乏监督、合作与交流,就会让一部分同学仍处在模糊的状态,同时给机会他们培养偷懒的意识,这绝对是我不想看到的现象。

于是老师提供了一个互相监督、合作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量一量对方的头围、腰围、腿围、胸围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和监督,学生对物体的周长由模糊过渡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生生之间的监督、合作与交流,比老师的传授更为有价值和意义。

在自主探索量出一片树叶的周长时和进一步合作完成量出一片树叶的周长过程中,把活动推现了高潮。

看到学生为了探索新知而同心协力的样子,我可高兴极了。

因为我就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并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感人的场面。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

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估计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能对估计结果进行更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二、新课学习

  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

  是长方形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

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尺子测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就可以得出它的周长。

  ⑶学生汇报: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让学生汇报自己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

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

剪一段试一试。

  讨论:

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

你估计得怎样?

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1mm、1cm、1dm、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你找到了什么小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