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426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表格式新版教材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

(1)

教学内容:

P27-28例1及“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一些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理解条件

出示:

下面的条件可以怎样理解?

(1)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2)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

3。

指名读一读。

引导:

这两个条件还可以怎样理解呢?

请你根据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或者画图看一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讨论。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用分数和比分别说说男、女生人数间的关系,或男、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

2.回顾策略

谈话:

把男、女生人数按分数或比表示的关系,换成不用角度来理解和表示,实际上是把条件进行转化,这是我们学习的策略。

现在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回顾,指名回答。

3.引入新课

谈话: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已经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转化、假设等策略。

那我们能不能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呢?

这节课就根据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看同学们能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

1.出示例1,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引导分析,交流思路。

引导:

想一想,“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表示数量间有怎样的关系?

你准备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出思路,引导理解不同的想法:

(1)通过画图,可以知道男生人数有2份,女生人数有3份,可以根据女生有21人,按相应的份数列式解答。

(2)把“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转化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

3,然后按比的知识解答,求出结果。

(3)把“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转化成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根据女生有21人,直接用分数乘法解答。

(4)把总人数看作单位“1”,假设总人数有x人,列方程解答。

3.解决问题,深化策略。

引导:

现在你知道可以怎样解决吗?

请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学生列式解答并检验,教师巡视:

指名不同解答方法的学生板演。

集体评析板演的不同方法,弄清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讨论检验的方法,明确:

检验时要看求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看算出的男生人数是不是总人数的

4.回顾反思,整理策略。

引导:

解决刚才的问题,你选用了什么策略?

你选择的这个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作用?

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不同策略,说说在解题中的作用。

三、应用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

引导:

先独立读题,自己选择一种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策略的学生板演。

交流:

这里解法各选用什么策略?

不同的解法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

仔细观察,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选择了哪几种策略?

2.做练习五第1题

学生看图独立填空。

全班交流结果,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五第2题

(1)学生独立画图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析,观察线段图是怎样画的;说说根据线段图可以怎样分析,列算式是怎样想的。

(2)引导:

你还能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先想一想。

学生思考后口答,共同评议。

4.做练习五第3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不同解答方法的学生板演。

全班交流解答策略和方法。

四、全课总结,交流体会。

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应用策略有了哪些认识?

还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相应的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内容:

P28-29例2及“练一练”,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假设等多种策略的解题过程,能灵活地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的思考过程。

2.使学生在选择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的数量,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而且进一步了解了不同策略的特点和作用。

回想一下,用学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

用学过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好处?

引入:

利用学过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数量关系更清楚,方便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或者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今天,我那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应用策略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提问:

联系学过的策略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用你先选择的策略可以怎样得出问题的结果?

自己先用选择的策略试一试,看用你选的策略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策略分析、尝试。

2.交流策略。

提问:

你选择的是哪种策略?

你所选用的策略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按照不同策略交流相应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过程。

(1)画图策略

提问:

你是怎样画图解决的?

呈现学生画的示意图,让学生解释,引导理解:

先全部看出大船,10只大船一共坐了多少人,多出几人?

为什么会多出8人呢?

多了8人,就要把大船换成小船,每只大船上去掉几人?

(每只大船画掉了2人)这样小船是几只,大船是几只?

(2)列举策略

提问:

你是怎样用列举策略找到结果的?

呈现学生列举过程或列举的表格,让学生解释,引导理解列举方法:

可以从大船有9只,小船就有1只(或从小船有1只,大船有9只)开始列举。

每次算出乘坐的总人数,到乘坐认识是42人为止。

提问:

你也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求出问题的结果吗?

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3)假设的策略

提问:

用假设策略解决时,可以怎样假设大船和小船的只数?

呈现学生假设、调整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

我们也用假设策略试一试。

假设大船和小船的只数同样多,大船和小船都是5只,算一算可以坐40人,少坐了2人。

想一想,要坐42人可以怎样调整?

提问:

这里可以怎样调整?

说明:

假设大船、小船都是5只,可以坐40人,这样少2人。

把一只小船调整为一只大船就多坐2人,所以大船6只,小船4只。

3.列式解答。

提问: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了哪些策略?

用画图、列举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先看成几只大船和几只小船,再按大船和小船每只相差2人思考、调整到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

谈话:

如果要列式解答,你想看成几只大船或小船计算人数,再根据什么求问题结果?

自己观察刚才的策略过程,想一想,在课本上列出算式解答,并且检验结果是不是正确。

学生解答、检验,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你是怎样解答的?

这样解答时怎样想的?

提问:

如果把10只船都看作大船或小船,可以怎样解答?

(板书算式,说说思考过程)

三、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提问:

同学们,回顾刚才我们解决问题所用的策略,你对于应用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练一练”

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一种方法找出答案吗?

先独立填写在书上,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分别呈现学生画的图和填的表格,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提问:

这里各用的什么策略?

如果列算式解答,可以怎样想?

说说你的想法。

2.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用假设的策略通过调整解决问题,你能完成吗?

出示表格,说明假设两种展板的块数分别是5块和4块,让学生在课本上调整,填表完成。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说说怎样通过假设、调整,得出结果。

3.做练习五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表格,让学生明确先看成几枚1元硬币和几枚5角硬币,要求接着想一想,填一填,并找出答案。

学生列举或调整,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通过列举或调整来推算出结果的。

五、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1.引导总结

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列式解答第4、5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教学内容:

P31-32练习五第6~9题,思考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正确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和回顾反思中,进一步了解策略的特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过程,发展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提问: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回想一下,我们主要应用哪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用的画图、转化、列举和先假设再调整等策略。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些策略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同学们要根据问题灵活选择和应用策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五第6题。

学生读题后交流题中的信息,说说5:

6:

4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

你能画图表示出题意吗?

先试着画一画,再解答。

学生尝试画图并解答。

展示学生示意图,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

你是怎样解答的?

(板书算式、得数)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画图对于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

2.做练习五第7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根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能想到什么?

你能在图中画出客车和货车相遇时行驶的路程和相遇的位置吗?

先试着把书上的示意图画完整,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

图中怎样画的?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各自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交流、讨论不同解法各是怎样想的,并比较哪种解答方法更方便一些。

3.做练习五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中的信息。

提问:

图中第一堆的白子和黑子是怎样表示的?

为什么这样表示?

明确:

根据“第一堆有

是白子”,可以把60枚棋子平均分成3份,白子有这样的1份,黑子有这样的2份。

提问:

想一想,第二、三堆的白子和黑子可以怎样表示?

在图中试着画一画,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尝试后交流,呈现画出的示意图。

引导:

根据画出的示意图,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

4.做练习五第9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表格,让学生先假设两种分值的球分别投中的个数,再通过调整找出答案。

集体交流,并呈现假设、调整的表格,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引导:

你能列算式解答吗?

请大家列式解答。

交流:

你是怎样解答的?

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

列式解答时,可以先看作全部同一种分值的球,求出总分,再根据每种球相差1分,列式计算出各投中多少个。

三、拓展练习

1.做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中的信息。

提问:

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集体反馈,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2.阅读“你知道吗”。

谈话:

同学们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请阅读课本第32页下面的“你知道吗”相关内容。

学生独立阅读,并说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的意思。

学生尝试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选择的策略和思考的过程。

四、全课总结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相应的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