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397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docx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第一部分: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

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

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

课程名称: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教学重点:

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

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准备:

1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

2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课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6课时。

1概述:

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  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  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   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   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   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   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实践部分

作业1:

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

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

简单画出白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

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

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

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

(要求同上)

作业4:

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

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

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

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

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

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

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线造型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

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  素描的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

1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

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

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2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

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

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写实素描帮助我们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画出你所看到的东西。

也可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的画面。

(三)  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

-芯为石墨和胶泥混合制成,软硬以字母H、B来区分,H硬,B软。

易着色又易擦易改,柔和细润,刻画出深浅和不同层次的丰富调子,易掌握,由于前的黑度有限,和白对比较弱,画面有时缺乏力度。

炭笔:

芯为碳粉与粘合剂制成,分为软、硬、中性三种,炭笔质地较铅笔松脆,颜色深重,画出的效果强烈,表现力丰富,着色强难擦改。

炭精笔:

碳粉、胶、动物的混合物,分黑、棕两色,他比炭笔更为松软,色浓重细润,用笔可粗可细,表现力强,但着色强难擦改。

木炭条:

细木枝密封燃烧碳化而成,质地松脆,色调柔润丰富,但附着力差,已掉色,难深入刻画。

钢笔:

水之色,表现有局限性,深浅色调由不同疏密的线条排绘而成,组织线很讲究。

橡皮擦:

涂改、擦浅、柔滑色调。

纸笔:

用毛边纸、宣纸卷裹而成,将其前端削尖如笔状,用以擦、揉色调,也可借助粘着的颜色,划出细腻丰富的色调效果。

纸:

专用素描纸,也可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不同薄厚、不同粗细面的纸。

二静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

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绘画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

三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写实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

1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倾斜透视,4圆透视,5投影透视,6倒影透视(这里利用板书、画透视图来说明基本原理,更详细的内容应在透视学理论课上解决)。

透视现象与透视规律

  本课介绍学习研究透视现象与透视规律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了解基本的透视学原理、树立起立体与空间的观念,为研究形态奠定基础。

 本课要点

  ·透视的概念

  ·透视的基本术语

  ·基本的透视现象

 

透视的概念

  在绘画中视域之内的立体物往往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以真实地再现物象的立体效果。

  透视是绘画艺术的重要法则之一,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

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如图1.13所示。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消失的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透视术语,如图1.14所示。

图1.14

基本的透视现象

  绘画中基本的透视现象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让我们借助于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在视域中的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形状变化来解述基本的透视现象。

1.平行透视置于视域之内的立方体有两个面(也可以说有4条边)与视平线平行,而另4条边与视平线上下垂直时的透视。

其特点是只有1个消失点,如图1.15所示。

图1.15

  图中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方向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2.成角透视置于视域之内的立方体,没有任何一面与画面平行,但上、下二面与画面垂直时的透视。

其特点是:

有2个消失点且分别位于视平线的左右两点上,如图1.16所示。

图1.16

  总之,在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通过上述的实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是人们最真实的视觉体验,也是透视的核心规律,我们要在今后的绘画或设计活动中加以注意。

圆的透视

  1.圆的透视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法适用所有物体,下面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如图1.17所示。

图1.17

  如图中a为正圆,A=B,a=b。

图b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b,这是透视原理。

圆也成了椭圆。

且里面的弧长小于外面的弧长。

外弧弯曲度大一点,里弧变曲度小一点。

  2.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图1.18a所示的圆柱体透视,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相似形。

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

两个椭圆的面失掉了平行性,也不是相似形。

  图1.18b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图1.18a              图1.18b

巩固提高

  1.简答题

  

(1)什么叫透视?

  

(2)透视的核心规律设什么?

  2.作业

  

(1)用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方法分别绘制不同位置的立方体,参见图1.20。

  绘画方法及步骤如图1.21所示

  ①先画地平线及与地平线垂直的高AB。

  ②确定视平线及定出视平线上的两点。

  ③从视平线上的两点向高端AB连线。

  ④在两条射线中任选两点C、D,将C、D与视平线上的两点连线,相交于E点。

  ⑤过C、D点做AB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F、G点。

  ⑥将立方体的外缘加粗,立方体即画成。

  

(2)用结构素描的形式表现立方体物体,参见图1.22。

  

  ①选择最佳位置观察写生对象,用直线画出纸盒的长宽比例。

  ②借助纸盒的内部结构,表现并检验纸盒的透视变化。

  ③画出纸盒局部的位置。

  ④深入刻画对象,并且用线条的粗细、虚实变化生动的表现对象。

图1.20

图1.21

图1.22

 

四写生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画面中的表现

没有光,事物无法呈现视觉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深浅变化的依据,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她把物象各个转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浅不同的色阶,分为:

亮色调---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调---侧面受光部分,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受光与背光的交界地带;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接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形成,投影物体遮挡光线的部分称为“五调”。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也有“石分三面”之说,阴、阳、背向,归纳出物象空间立体的表现规律。

写实绘画的写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照相机式的无个性写实是不存在的,无论多麽忠实的写实愿望,最终都只是一种绘画效果的转换,而转换方式的依据既是观擦方法,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态度,指引着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而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又引导着视知觉在对物象中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使绘画变得丰富多彩,如以线带调子式、体面式、结构式、光影式等。

五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和灵魂,你所选择的角度一定是最能说明物象特征的。

你所设计的构图也是最能体现绘画艺术魅力的,所以,你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

六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2、相互比较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照、互为依据的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

3、由表及里表既物体的外部现象和形态,里既物体的内部构造,表面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某种种表面的特征。

这是一个分析理解的问题。

这种态度对我们掌握造型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4、特征意识和节律意识。

七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星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2、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

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

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

3、线与面相生相依的关系。

4、结构与形体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5、光影调子

八、写生的方法步骤

1、起稿:

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

轮廓准确,内外关照。

2、塑造形体:

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边缘线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

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

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九、实践课部分

(一)、石膏几何写生

石膏几何体写生应把握的要点及作业检查:

1、要点把握:

(1)立方体中的各线段必须服从于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圆柱体则须注意其圆平面的透视规律,切忌出现轮廓的“反透视”现象。

(2)从体面结构出发,分析明暗变化的本质依据理性的理性的理解和表现光影关系及色阶变化,切忌看一点画一点,表面地扑捉明暗调子。

2、作业检查:

(1)角度选择是否表现物象的主要形体特征?

(2)构图设计是否饱满而有节奏?

(3)明暗调子是否正确,画面是否不明快,灰,脏。

(4)是否表现物体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量感?

结构的理解与分析

课前导读

  本课从立方体——结构设计的母体入手,观察与绘画同步,由浅入深、探究结构的表现方法,训练对立方体形态的解构与分析的能力,提高理性观察、准确造型的艺术素养。

本课要点

  ·立方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圆柱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圆锥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球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立方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立方体是几何体中最常见的、基本的形体,画好立方体有助于对其他几何形体的认识和理解。

  立方体是由三对对应相等的矩形组成的六面体,要把这种有宽度和深度的立体物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只有通过立体物上平面的透视变化来反映。

为此,在进行立方体写生训练时,要选择一个能看见立方体三个面的位置描绘写生对象,这样有利于观察和表现立方体上各直角平面形的透视变化,并通过它们认识和理解立方体在平面上的基本造型方法。

  画立方体是为了训练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除了要在平面的纸上画出立方体的立体图之外,作为基础训练,还应该准确地描绘写生对象。

为此,必须把握住立方体长、宽、深的比例关系和透视。

比例关系和透视对了,需要描绘的立方体就能画准确,反之,则会变形。

  由于透视变化的影响,同一个立方体在不同位置上的长宽深的比例都可能不同,初学时要通过目测和耐心比较才能掌握,如图1.24所示。

图1.24

圆柱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图1.25

  画圆柱体是在认识并理解立方体的基本造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圆柱体也有一个表现立体感的问题。

在写生时要注意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以利于观察和表现圆柱体各个面的透视变化,并通过它们认识和理解圆柱体在平面上的造型方法,如图1.25所示。

  圆柱体也有一个表达准确的问题。

要把握圆柱体的形体特征,关键是把握圆截面直径与高度之比。

由于透视变化的影响,在不同位置上看同一个圆柱体,不仅圆截面直径与圆柱体高度的比例不同,圆截面的形状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椭圆,因此,画圆柱体比画立方体更难,更需要耐心。

 

圆锥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圆锥体是圆柱体的变体,画好了圆柱体,再画圆锥体就不难了。

  掌握圆锥体的透视,关键在掌握截面圆,特别是底面圆的变化,锥体底面圆与各截面圆的透视变化规律与圆柱体的底面圆与截面圆的透视变化规律一样。

  当我们处在看不见圆锥体底面圆的位置时,表现圆锥体的透视关系,就只能借助于对圆锥体相应面的理解画好圆锥体底面圆的弧线。

  把握住圆锥体底面直径与圆锥体高度的比例关系,是画准圆锥体的首要条件。

同时,还要注意使圆锥体的中心线穿过圆心,当透视改变时,底面圆直径与锥体高度之比,以及底面圆和各截面圆的图形均随之改变,但锥体的中心线始终是穿过圆心的,如图1.26所示。

图1.26

球体的结构分析及画法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类似于球体,看似简单,画起来,尤其是要将立体感表现好,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们首先看:

球体的形体大小是由圆球的直径决定的。

观察它的特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轴对称的物体,但写生时,仅把它的外部的轮廓画出来,肯定是不行的,因为球体是一个立体物,由无数个小平面组成(就像弧线其实是无数条小直线构成的一样),并占有一定空间。

所以不能只把球体画成简单的一个圆圈,那么应该怎样表现呢?

  首先用正方体中直线内切圆的方法,把外轮廓画出来,其次,要表现球体立体感还要借助于线条的虚实、内部结构以及球体的附属圆形的变化。

此外,表现类似球体的静物,也应先根据静物的横竖中轴线画出近似正方形的辅助线,再根据辅助线画出静物的外轮廓,最后结合线条的虚实、内部结构以及表面的形态来表现对象,如图1.27所示。

图1.27

石膏体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重点:

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

物体的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

为什么结构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

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

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

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

如画一个产品时,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观察,甚至把它拆开来研究,这样就会对该产品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

只有对所有的面进行观察,才能理解其结构,从而能够达到离开具体物象,从各种设想角度去描绘和把握对象或者进行重新的设计组合。

这就是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

这种学习过程,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只与结构特征有关。

因此结构素描学习干脆舍弃光影因素,强调本质结构特征,更能表达其设计辅助功能。

就结构素描训练的本质来说,仍然是为了提高美术造型能力,达到不仅能熟练地写生,而且能把设计师创造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形象用结构素描方式表达出来。

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

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

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

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1、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

三角形。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

3、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4、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

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作业布置:

1、石膏几何体组合写生4开纸4课时一张一周3张

作业要求:

1、透视准确,构图合理

2、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对物体内部结构分析透彻,表现准确

明暗素描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光影效果、理解物体结构和基本透视。

重点:

物体光影的表现与质感表现

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避免“灰”、“花”、“脏”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

教学过程:

素描的观察方法

1、形体观察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形态、质地、重量及空间。

但我们通过观察、概括,可以发现他们不外乎都是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所以在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必须把它概括成最简单的基本形。

通过透视规律后,就可以用这些简单的基本形把十分复杂的形体表现出来。

在形体观察阶段,学生对物体的形基本都能做到归纳概括。

2、形体结构

物体都有自己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在写生中不能只注意外形的变化,在素描训练中,强调结构十分重要。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不会变化的,无论环境光线如何变化,都只能引起明暗色调的变化,其本身的结构并不会因为环境光线的因素而有所改变。

因此只有熟悉理解了写生对象的形体和结构关系才能准确地塑造物体。

在进行全因素素描前有必要作一两幅结构素描练习。

3、形体比例

写生过程中,必须强调比例关系的准确。

要做到比例关系的准确性,就必须在观察阶段就要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整体表现,切不可局部观察和绘画。

确定比例关系的方法是:

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大的全局比例关系,如最高最低,最左最右,在图中的位置最大物体中间的最小物体等,然后再确定从大到小的局部的比例关系。

其中的局部比例关系一定要服从整体的比例关系,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利用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虚的辅助线反复比较,以检查比例的准确性。

4、形体与明暗

形体造型准确后,明暗光影就是素描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了。

由于物体质地所吸收和反射光的强弱有所差别,就形成了明暗光影的不同。

另外光照的角度和强弱也使得物体的明暗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

大多数学生都对“三大面”“五大调子”有所了解,但在运用到写生过程中,却常常表现得不够充分。

所谓三大面指的是;亮面、灰面和暗面;五大调子则是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及投影。

在写生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两种:

一种是灰面的层次表现得不够丰富,使画面仅仅区别了亮面和暗面,没有表现出亮灰、暗灰、环境以及反光对物体复杂的影响。

另一种是灰面过多,而亮面、暗面区分不明确,使得整幅画缺少重点强调的部分,都很平均,也就是所说的“画灰”了。

因此,作画中必须反复比较亮部、暗部以及其它中间层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强调差别时又要注意画面整体性。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杜宇明暗交界线和投影还有些问题。

明暗交界线是区分出亮面和暗面的一个交界的线形,它一般沿着物体造型结构的走势出现在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而不是自身形成的不与物体造型相干的部分。

投影一般是字铺大调子是和物体的暗面一同铺的,投影的形状也是依据物体造型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投影月靠近物体的部分越黑,反之越远越亮。

5、质感、亮感与空间感

控制准确的明暗反差和掌握表现方法及灵活的笔法对表现物体的质感、亮感十分重要。

一般,光滑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大,毛糙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小,光滑的物体受环境和反光的影响明显,毛糙的物体受固有色的影响,明暗反差弱。

软物体用笔轻松,坚硬物体用笔肯定。

在表现空间感方面,要首先确定画面的主体。

从而作画时心里清楚哪些要画得清楚、强烈、具体,哪些要模糊简略。

一般情况下,前面的物体清楚,后面的物体模糊,强光下明暗对比强,弱光下明暗对比弱,对比强就往前突出,对比弱就往后退。

可概括为:

亮面实,暗面虚,前面实,后面虚,中间实,边上虚,主体实,背面虚明暗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

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

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

这时期的三杰:

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初学者在开始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