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22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7年1月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小抄.doc

《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C )的收入。

A一月 B一季 C一年 D一生

2.农村实现小康目标,要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B)元。

A5000 B6000 C8000D10000

3.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

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

A无形资产 B有形资产  

C递延资产  D流动资产

4.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A)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自愿B协商 C互助D利益共享

5.某种商品价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C)。

A2 B-2 C0.5 D-0.5

6.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C)。

A战术决策B群众性决策 

C战略决策  D全国性决策

7.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将此指标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确定为( D)。

A0.1 B0.2C0.3D0.3—0.40

8.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  )零。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为

9.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市场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上,商品的供给(A)需求。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10.我国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每户承包土地(  )亩左右。

A3  B5  C7  D10

11.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乡镇企业(A)承担支农义务。

A必须 B不必 C可以 D不一定

12.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 A)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A盈利  B提高产品质量  

C竞争D就业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履行。

如有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依法( A )。

A赔偿  B追究刑事责任  

C罚款  D追究民事责任

14.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C)。

A耕地承包合同 

B“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C农产品定购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15.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A )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A产品 B利润 C价值 D财富

16.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A)。

A保持不变  B同增减  

C反向变化  D不一定

17.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即国务院批准年森林采伐限额,并且(C)年核定一次。

A一  B三  C五  D十

18.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B )的问题。

A下级服从上级 B物质利益  

C关系协调  D局部服从整体

19.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

财产的(A)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处置权  D分配权

20.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中将(A)剩余劳动力。

A大量存在  B小量存在  

C不存在  D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ABCD)。

A产品贡献  B市场贡献  

C要素贡献  D外汇贡献

2.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一般具有(AC)等属性。

A经济性  B非经济性 

C盈利性、独立性  D非盈利性

3.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AB )等。

A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B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C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隔离   D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一致

4.同农村经济发展一样,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也经过了一个改革过程,包括(ABCD)多方面改革。

A经营管理体制  B分配方式  

C所有制  D农产品价格

5.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农”问题,实际是指(BCD)问题。

A农时B农业 C农村 D农民

6.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

一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BCD)等要素构成。

A推销B奖励C发送方法  D传播途径

7.劳动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之一,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点,如劳动力资源的(ACD)等。

A可流失性  B可储藏性  

C可再生性  D双重性

8.合同鉴证是指合同主管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合同的“三性”进行审核和证明的一项制度。

这里的“三性”是指合同的(ABD)。

A合法性  B真实性  

C先进性  D可行性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ABCD)等形式。

A转让B入股C转包 D租赁

10.农产品价格应该由几个最基本的方面构成,即(B )、(C )与(D )。

A质量B成本C税收 D利润

11.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们的自身发展应该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应该放弃传统的(CD)方式。

A劳动 B分配C生产  D消费

1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ABCD)。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13.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CD)。

A种子管理许可证制度  

B种子运输许可证制度

C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定  

D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定

14.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ABCD)。

A所有权B占有权C使用权 D处置权

15.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BCD)等形式。

A土地合作经济B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C股份合作经济D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16.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采用哪种起步模式,取决于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

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模式主要有(ACD)等模式。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西欧模式

17.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  )。

A直接物质消耗  B间接物质消耗  C直接人工费用  D间接人工费用

18.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ABCD)功能等几个方面。

A交换B价值实现C调节 D服务

三、填空题

1.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2.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主要有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功能的永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3.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致归纳为四种,即“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

4.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

匿名原则、人口原则、相对收入原则和累退原则。

5.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

6.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7.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租凭等形式。

9.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承包合同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发包方无权发包的和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10.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1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1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

13.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

四、名词解释

1、农业: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生产时间:

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

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3、农业的贡献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

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4、农业的多功能性:

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5个方面。

5、管理的二重性:

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所要求的,是由农村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概括为:

决策、计划、指导、服务、协调、控制、组织、指挥和激励等。

6、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7、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

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