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599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docx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细菌

【A型题】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2.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毫米(mm)B.微米(μm)

C.纳米(nm)D.纤米(pm)

E.厘米(cm)

3.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组分是:

A.脂多糖B.磷壁酸

C.肽聚糖D.脂蛋白

E.几丁质

4.有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5.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毒性成份是:

A.肽聚糖  B.脂质双层

C.脂蛋白  D.脂多糖

E.磷壁酸

6.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最本质的差异在于:

A.细胞壁结构不同B.染色性不同

C.毒性不同D.药物敏感性不同

E.抗原性不同

7.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制是:

A.切断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的联结

C.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

8.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但通常对人体细胞无影响,这是因为:

A.人体细胞表面无青霉素受体

B.人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

C.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和肽聚糖

D.人体细胞膜能阻止青霉素进入细胞内

E.人体细胞的核蛋白体80S,青霉素不能与之结合

9.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A.干扰肽聚糖中五肽桥与四肽侧链的联结

B.裂解细胞壁上的聚糖骨架

C.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D.干扰细菌的酶系统

E.干扰肽聚糖中四肽侧链的形成

10.细菌L型:

A.是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缺陷的细菌

B.分离培养时需用低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

C.不能返祖恢复原有的形态

 D.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

E.为革兰染色阳性

11.链霉素能杀死病原菌,但通常不会损伤人体细胞,这是因为:

A.人体细胞表面无链霉素受体

B.人体细胞能将进入胞内的链霉素不断排出胞外

C.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和肽聚糖

D.人体细胞膜能阻止链霉素进入细胞内

E.人体细胞的核蛋白体的结构与细菌不同

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B.质粒

C.鞭毛D.芽胞

E.菌毛

13.有些细菌能主动地趋向高浓度营养物质,避开有害环境,这与哪一项有关:

A.荚膜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鞭毛

E.中介体

14.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B.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半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15.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荚膜B.质粒

C.鞭毛D.芽胞

E.菌毛

16.能粘附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上,并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

A.荚膜B.中介体

C.鞭毛D.普通菌毛

E.性菌毛

17.有关“菌毛”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多见于革兰阳性菌B.不能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性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接合有关

E.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8.性菌毛的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B.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传递遗传物质D.粘附

E.与分裂繁殖有关

19.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

A.荚膜B.鞭毛

C.芽胞D.菌毛

E.细胞壁

20.芽胞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这是因为:

A.芽胞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芽胞只在体外产生

D.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产生芽胞

E.一个芽胞只能生成一个菌体

21.有关“细菌特殊结构与医学的关系”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荚膜和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B.菌毛对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C.应以是否杀死芽胞为灭菌的标准

D.性菌毛与耐药基因传递有关

E.鞭毛蛋白有很强的抗原性

22.有关“细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一个细菌细胞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B.肽聚糖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

C.质粒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

D.芽胞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E.观察细菌个体形态时,应选用油浸镜头

2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的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24.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紫色和紫色        B.紫色和红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D.无色和紫色

25.革兰染色法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

C.95%乙醇脱色D.复红复染

26.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染色鉴定的细菌是:

A.布鲁菌B.结核杆菌

C.破伤风梭菌D.大肠杆菌

E.伤寒沙门菌

27.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28.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复制  B.二分裂法

C.孢子生成D.形成芽胞

E.有丝分裂

29.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B.幽门螺杆菌

C.鼠疫杆菌D.产气荚膜梭菌

E.结核杆菌

30.对人类致病的细菌都是:

A.自营菌B.异营菌

C.专性需氧菌D.兼性厌氧菌

E.专性厌氧菌

31.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B.破伤风梭菌

C.脑膜炎球菌D.大肠杆菌

D.幽门螺杆菌

32.哪一项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

A.吲哚试验  B.动力试验

C.糖发酵试验 D.硫化氢试验

E.尿素酶试验

33.可区分伤寒沙门菌和痢疾志贺菌的检查是:

A.革兰染色法  B.尿素酶试验

C.动力试验 D.葡萄糖发酵试验

E.乳糖发酵试验

34.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

35.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36.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哪一项不是迟缓期的特点。

A.细菌体积增大

B.代谢活跃

C.细菌极少分裂

D.细菌的繁殖数和死亡数大致平衡,细菌总数不增加

E.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不典型

37.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B.霍乱弧菌

C.结核杆菌C.乳杆菌

D.鼠疫杆菌

【X型题】

38.细菌细胞壁的功能有:

A.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B.生物合成与分泌

C.抵抗低渗环境D.可能与血清型分类有关

E.可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的粘附

3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

A.G+菌靠外毒素致病,G-菌靠内毒素致病

B.G+菌对青霉素敏感,G-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C.经革兰染色后,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

D.G+菌和G-菌细胞壁有肽聚糖和磷壁酸

E.G+菌和G-菌均可形成细菌L型

40.能诱导细菌形成L型的因素有:

A.链霉素B.胆汁

C.宿主免疫因素D.青霉素

E.溶菌酶

41.细菌L型:

A.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分离培养时需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

C.可返祖恢复原有的形态

D.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

E.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

42.有关“细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有:

A.细胞壁具有肽聚糖

B.有80S核蛋白体

C.具有核结构,由DNA和核膜构成

D.一般细菌L型无细胞壁

E.细胞膜上具有许多酶类,参与生物合成

43.证明细菌有无鞭毛的方法有:

A.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B.悬滴标本光镜观察细菌运动

C.鞭毛染色光镜观察D.电镜观察

E.革兰染色镜检

44.荚膜:

A.可作为抗原,应用于细菌分型B.具有抗吞噬作用

C.大多由多糖组成D.可增强对热的抵抗力

E.一般在动物体内形成

45.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有: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D.代谢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46.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有:

A.鉴别细菌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D.了解细菌的抵抗力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47.在革兰染色涂片上镜检时,用油镜可看到:

A.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B.革兰染色反应性

C.荚膜D.鞭毛

E.芽胞

48.分离致病性肠杆菌科菌时,应选用的培养基是:

A.营养琼脂平板B.血平板

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49.与致病作用无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

A.抗毒素  B.细菌素

C.毒素  D.色素

 E.侵袭性酶类

50.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51.有关“细菌群体生长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B.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在稳定期较典型

C.细菌的抗生素和外毒素多在对数生长期产生

D.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的对数生长期

E.细菌的芽胞多在稳定期产生

52.培养基制备的原则有:

A.充足的营养物质B.合适的pH值

C.必要的气体D.须经灭菌处理

E.根据培养对象和目的而选用

53.在初代分离培养时,需要增加CO2浓度的细菌是:

A.幽门螺杆菌B.淋球菌

C.布鲁菌D.脑膜炎球菌

E.铜绿假单胞菌

[思考题]

54.试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上的差异及其在致病性、抗原性、染色性和药物敏感性的意义。

5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

各有何主要功能及医学意义?

56.细菌L型是怎样形成的?

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

57.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何意义?

为什么?

58.根据培养基的性质与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

参考答案

【A型题】

1.E*2.B3.C*4.C*5.D*6.A7.A8.C*9.A10.D

11.E12.B13.D14.C*15.A16.D17.B*18.C19.C20.E

21.B22.A23.D24.C25.C26.B27.B28.B*29.E30.B

31.E32.B33.C34.C35.B36.D37.B

【X型题】

38.ACDE38.ABD40.BCDE41.A*B*C*D*E*42.BC43.ABCD44.ABCE45.B*C*E*46.A*B*C*47.AB

48.C*D*49.CE50.A*B*C*E*51.BC52.ABDE

53.BCD

疑难解析

【题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由于细菌无完整的核结构,无核膜将遗传物质DNA与细胞质隔开,其染色体仅由一条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呈超螺旋型,卷曲成团,相对集中而构成拟核或核质。

现已知细菌染色体的环状双链DNA反复折叠成活结状,其中心部分有支架蛋白与RNA,若用RNA酶处理则DNA链失去折叠结构。

细菌染色体中有核蛋白,但无组蛋白。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题3】肽聚糖是细菌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壁特有成分,是G+菌和G-菌共有的成分。

外膜是G-菌特有的成分,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和脂蛋白三部分。

磷壁酸是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真菌细胞壁含几丁质,但细菌细胞壁不含几丁质。

【题4,5】G-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少,各层之间由四肽侧链直接交联,缺乏五肽桥,不能形成三维立体结构,但肽聚糖层外还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的外膜所包围。

溶菌酶的溶菌机制是破坏肽聚糖的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G-菌的脂质双层可阻止溶菌酶的进入,故对溶菌酶不敏感。

而G+菌细胞壁无外膜结构,故对溶菌酶较敏感。

外膜中的脂多糖即细菌内毒素,与G-菌的致病性有关。

【题8】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含肽聚糖多,各层之间通过四肽侧链和五肽桥相互交联,组成三维立体结构,结构坚固致密。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能损伤细胞壁而杀伤细菌。

青霉素能干扰甘氨酸交联桥与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的死亡。

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和肽聚糖,故对青霉素不敏感。

【题14】鞭毛是许多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才能看见,亦可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着色并变粗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其化学成分是鞭毛蛋白,具有特殊的抗原性,称为H抗原,在细菌的鉴定与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

将细菌接种到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细菌的动力,间接判断细菌有无鞭毛。

【题17】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的比鞭毛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才能看见。

按其功能,菌毛可分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普通菌毛具有粘附宿主细胞的作用,细菌借此可牢固粘附在人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定居,进而侵入细胞内。

无菌毛的细菌则易被排出体外。

因此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力有关。

性菌毛由F因子编码产生,供体菌能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故与细菌接合和某些遗传性状的传递有关。

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的受体部位。

菌毛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题28】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没有有丝分裂。

真菌繁殖可通过孢子生成,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孢子,孢子又可发芽,发育成菌丝体。

病毒是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即借助于宿主细胞提供的场所和原料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等,然后装配成子代病毒。

【题41】细菌L型是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

不少细菌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失去细胞壁变为L型。

细菌L型因细胞壁缺陷,呈多形性,革兰染色阴性,不能用普通培养基而必须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分离培养,生长缓慢,可形成“油煎蛋”状细小菌落。

去除抑制物后,细菌L型可恢复产生细胞壁,变为原来的细菌;某些细菌L型仍具有致病性,故与临床上一些反复发作的感染,如尿路感染、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等有关。

【题45】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胞代谢不活跃,是细菌休眠体,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细菌芽胞不直接引起疾病,仅当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题46】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有助于对细菌的鉴定;因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大多数革兰阴性菌(除闹膜炎球菌、淋球菌外)对青霉素不敏感,故革兰染色法在临床治疗中可指导选择药物;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的致病物质为外毒素,而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致病物质为内毒素,因此,革兰染色法有助于了解细菌的致病特点。

【题48】粪便标本中常含有很多杂菌,应根据检验目的菌的不同而选用具有选择和鉴别作用的培养基,如SS、伊红-美蓝平板、三糖铁培养基等,尽可能地抑制杂菌,以利于病原菌的检出,并能将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区分开来。

【题50】热原质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热原质是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即内毒素。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121℃20分钟)亦不被破坏。

用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的大部分热原质,蒸馏法效果更好。

玻璃器皿需在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因此,在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剂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第二节病毒

【A型题】

1.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A.可通过细菌滤器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

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D.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对抗生素不敏感

2.病毒体是: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

C.有包膜的病毒颗粒D.仅含核酸和衣壳的病毒颗粒

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病毒的测量单位是:

A.厘米B.毫米

C.微米D.纳米

4.有关“病毒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B.裸露的核衣壳即简单的病毒结构

C.衣壳由壳微粒构成D.各种病毒壳微粒数量相等

E.有包膜病毒包膜上可有刺突

5.决定病毒致病性和复制特性的物质基础是:

A.衣壳B.核心

C.包膜D.刺突

E.壳粒

6.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A.核酸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D.脂蛋白和糖蛋白

E.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7.病毒的结构蛋白不包括:

A.衣壳蛋白B.早期蛋白

C.包膜蛋白D.核蛋白

E.基质蛋白

8.有关“病毒的早期蛋白”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的结构蛋白B.在病毒子代核酸复制前合成

C.能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D.为病毒转录所需的调控蛋白

E.为病毒核酸的复制提供酶

9.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A.RNA→RNA∶DNA杂交体→ds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

B.RNA→RNA∶DNA杂交体→dsDNA→转录mRNA

C.RNA→转录mRNA

D.RNA→RNA∶DNA杂交体→转录mRNA

E.RNA→RNA∶RNA→转录MRNA

10.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dsDNAB.dsRNA

C.ss(-)RNAD.ss(+)RNA

E.ssDNA

11.病毒包膜:

A.是病毒的基本结构B.是由病毒基因编码的产物

C.不被脂溶剂除去D.具有宿主细胞脂类的特性

E.与致病性无关

12.病毒以何种方式繁殖:

A.二分裂繁殖B.复制方式增殖

C.裂殖方式D.芽生方式

E.孢子形成

13.病毒复制周期中隐蔽期是指:

A.吸附B.穿入

C.脱壳D.生物合成

E.成熟装配

14.仅在宿主细胞质中进行生物合成的病毒是:

A.乙型肝炎病毒B.艾滋病病毒

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5.长期保存病毒毒种的最佳温度是:

A.4℃B.0℃

C.-20℃D.-70℃

E.室温

16.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

A.血凝特性B.抗原性

C.感染性D.细胞融合特性

E.诱生INF的特性

17.病毒分类的依据通常不包括:

A.核酸B.衣壳

C.包膜D.刺突

E.形态

18.缺陷病毒本质上是指:

A.包膜表面刺突缺陷B.病毒酶缺陷

C.衣壳缺陷D.复制周期不完整

E.基因组缺陷

19.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的是:

A.立克次体B.螺旋体

C.支原体D.衣原体

E.病毒

20.病毒侵入细胞需首先吸附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细胞亲嗜性

B.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核酸是否具有感染性

C.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可被中和抗体阻止

D.若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已被结合,可出现病毒感染干扰现象

E.各种病毒的受体不同

【X型题】

21.病毒:

A.缺乏能独立进行代谢的酶系统B.对抗生素不敏感

C.仅含一种类型核酸D.无细胞结构

E.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22.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具有一些重要作用,主要有:

A.转化宿主细胞B.抗细胞凋亡作用

C.保护病毒核酸D.具有酶功能

E.抑制细胞生物合成

23.病毒衣壳的功能包括:

A.保护内部核酸B.具有特异抗原性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D.有辅助感染的作用

E.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24.有关“病毒核酸”的叙述,哪几项是错误的:

A.无内含子

B.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根据转录和转译方式的不同,可分为6大类型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25.有关“病毒吸附与穿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包膜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核衣壳直接进入细胞质内

B.无包膜病毒大多通过胞饮方式进入

C.病毒体表面位点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D.病毒核酸单独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

E.各种病毒的受体相同

26.有关“RNA病毒”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正链RNA可直接作为mRNA

B.负链RNA病毒携带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C.正链RNA具有感染性

D.RNA病毒在宿主细胞质内复制

E.所有RNA病毒为单倍体

27.有关“病毒干扰现象”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B.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C.可在同种、同型和同株的病毒间发生

D.可终止感染

E.与缺陷干扰颗粒有关

28.病毒干扰现象:

A.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

B.可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C.可在同种、同型、同株和异种病毒之间发生

D.灭活病毒也能干扰活病毒

E.与干扰素有关

29.有关“有包膜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以胞饮方式进入细胞B.以出芽方式释放

C.含有宿主细胞的脂质D.可诱发多核巨细胞

E.主要引起溶细胞型感染

30.有关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哪几项是错误的: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无包膜病毒比有包膜病毒对热的耐受性强

C.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D.脂溶剂能破坏所有病毒

E.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思考题]

31.简述病毒的基本特征。

32.试述病毒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功能。

33.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能发生哪些后果?

参考答案

【A型题】

1.D*2.E3.D4.D5.B

6.C7.B8.A*9.A*10.D*

11.D12.B13.D14.E*15.D

16.C17.D*18.E19.E20.B

【X型题】

21.A*B*C*D*E*22.ABDE23.ABCD

24.A*E*25.DE26.BCD

27.A*C*D*E*28.ABCDE29.AE

30.BCD

疑难解析

【题1,21】细菌和真菌体积较大,不可通过细菌滤器,衣原体、支原体和病毒可通过细菌滤器。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病毒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繁殖。

细菌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许多不同于病毒的特性,例如:

有DNA和RNA两种类型核酸,有核糖体和较为复杂的酶系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许多抗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