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404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docx

油箱及冷却器蓄能器等附件的设计计算

油箱的设计要点

    油箱

    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油箱中安装有很多辅件,如冷却器、加热器、空气过滤器及液位计等。

    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二种。

开式油箱,箱中液面与大气相通,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过滤器。

开式油箱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液压系统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闭式油箱一般用于压力油箱,内充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充气压力可达0.05MPa。

如果按油箱的形状来分,还可分为矩形油箱和圆罐形油箱。

矩形油箱制造容易,箱上易于安放液压器件,所以被广泛采用;圆罐形油箱强度高,重量轻,易于清扫,但制造较难,占地空间较大,在大型冶金设备中经常采用。

    2.1油箱的设计要点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图10为油箱简图。

设计油箱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1)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

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而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2)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

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一般不小于管径的3倍。

吸油管可安装100μm左右的网式或线隙式过滤器,安装位置要便于装卸和清洗过滤器。

回油管口要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冲击油箱底部的沉积物,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3)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远些,之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样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

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2/3~3/4。

图10油箱

1—液位计;2—吸油管;3—空气过滤器;4—回油管;5—侧板;6—入孔盖;7—放油塞;8—地脚;9—隔板;10—底板;11—吸油过滤器;12—盖板;

    4)为了保持油液清洁,油箱应有周边密封的盖板,盖板上装有空气过滤器,注油及通气一般都由一个空气过滤器来完成。

为便于放油和清理,箱底要有一定的斜度,并在最低处设置放油阀。

对于不易开盖的油箱,要设置清洗孔,以便于油箱内部的清理。

    5)油箱底部应距地面150mm以上,以便于搬运、放油和散热。

在油箱的适当位置要设吊耳,以便吊运,还要设置液位计,以监视液位。

    6)对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要给予充分的注意。

常用的方法有:

    ①酸洗后磷化。

适用于所有介质,但受酸洗磷化槽限制,油箱不能太大。

    ②喷丸后直接涂防锈油。

适用于一般矿物油和合成液压油,不适合含水液压液。

因不受处理条件限制,大型油箱较多采用此方法。

    ③喷砂后热喷涂氧化铝。

适用于除水-乙二醇外的所有介质。

    ④喷砂后进行喷塑。

适用于所有介质。

但受烘干设备限制,油箱不能过大。

    考虑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时,不但要顾及与介质的相容性,还要考虑处理后的可加工性、制造到投入使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经济性,条件允许时采用不锈钢制油箱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油箱的容量计算

    油箱容量的计算

    液压泵站的油箱公称容量系列(JB/T7938-1995),见表1。

表1油箱容量JB/T7938-1995(L)

4

6.3

10

25

40

63

100

16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3150

4000

5000

6300

 

 

    油箱容量与系统的流量有关,一般容量可取最大流量的3~5倍。

另外,油箱容量大小可从散热角度去设计。

计算出系统发热量与散热量,再考虑冷却器散热后,从热平衡角度计算出油箱容量。

不设冷却器、自然环境冷却时计算油箱容量的方法如下。

    1)系统发热量计算在液压系统中,凡系统中的损失都变成热能散发出来。

每一个周期中,每一个工况其效率不同,因此损失也不同。

一个周期发热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H——一个周期的平均发热功率(W);

    T——一个周期时间(s);

    Ni——第i个工况的输入功率(W);

   ηi——第i个工况的效率;

    ti——第i个工况持续时间(s)。

    2)散热量计算当忽略系统中其他地方的散热,只考虑油箱散热时,显然系统的总发热功率H全部由油箱散热来考虑。

这时油箱散热面积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油箱的散热面积(m2);

    H——油箱需要散热的热功率(W);

  △t——油温(一般以55℃考虑)与周围环境温度的温差(℃);

    K——散热系数。

与油箱周围通风条件的好坏而不同,通风很差时K=8~9;良好时X=15~17.5;风扇强行冷却时K=20~23;强迫水冷时K=110~175。

    3)油箱容量的计算设油箱长、宽、高比值为α:

b:

c,则边长分别为αl、bl、cl、时(见图11),l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A——散热面积(m2)。

图11油箱容量计算图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希望保持在30~50C的范围之内,最高不超过65C,最低不低于15C,如果液压系统靠自然冷却仍不能使油温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时,就须安装冷却器;反之,如环境温度太低,无法使液压泵启动或正常运转时,就须安装加热器。

冷却器的种类及特点

 冷却器的种类及特点(见表55)

表55冷却器的种类及特点

种类

特点

冷却效果

水冷却式

列管式:

固定折板式,浮头式,双重管式,U形管式,立式、卧式等

 冷却水从管内流过,油从列管间流过,中间折板使油折流,并采用双程或四程流动方式,强化冷却效果

 散热效果好,散热系列可达350~580W/(m2·℃)

 波纹板式:

人字波纹式,斜波纹式等

 利用板式人字或斜波纹结构叠加排列形成的接触点,使液流在流速不高的情况下形成紊流,提高散热效果

 散热效果好,散热系数可达230~815W/(m2·℃)

风冷却式

 风冷式:

间接式、固定式及浮动式或支撑式和悬挂式等

 用风冷却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热阻小、换热面积大、使用、安装方便

 散热效率高,油散热系数可达116~175W/(m2·℃)

制冷式

 机械制冷式:

箱式、柜式

 利用氟里昂制冷原理把液压油中的热量吸收、排出

 冷却效果好,冷却温度控制较方便

冷却器的选择及计算

冷却器的选择及计算

    在选择冷却器时应首先要求冷却器安全可靠、压力损失小、散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

然后根据使用场合,作业环境情况选择冷却器类型如使用现场是否有冷却水源,液压站是否随行走机械一起运动,当存在以上情况时,应优先选择风冷式,而后是机械制冷式。

    

(1)水冷式冷却器的冷却面积计算

  

(1)

    式中A——冷却器的冷却面积(m2);

       Nh——液压系统发热量(W);

      Nhd——液压系统散热量(W);

        K——散热系数,见表55;

    △Tav——平均温差(℃)。

     

(2)

    T1、T2——进口和出口油温(℃);

    t1、t2——进口和出口水温(℃)。

    系统发热量和散热量的估算:

   

   

(3)

    式中Np——输入泵的功率(W);

       ηc——系统的总效率。

合理、高效的系统为70%~80%,一般系统仅达到50%~60%。

  

 

(4)

    式中K1——油箱散热系统(W/m2·℃),取值范围见表56。

表56 油箱散热系数

油箱散热情况

散热系数K1/W·(m2·℃)-1

整体式油箱,通风差

11~28

单体式油箱,通风较好

29~57

上置式油箱,通风好

58~74

强制通风的油箱

142~341

    A——油箱散热面积(m2);

  △t——油温与环境温度之差(℃)

    冷却水用量QS(单位:

m3/s)的计算:

  

(5)

    式中C——油的比热容(J/kg·℃),一般C=2010J/kg·℃;

       Cs——水的比热容(J/kg·℃),一般Cs=1J/kg·℃;

       γs——油的密度(kg/m3),一般γs=900kg/m3;

       rs——水的密度(kg/m3),一般rs=1000kg/m3;

        Q——油液的流量(m3/s)。

    

(2)风冷式冷却器的面积计算

 

(6)

    式中Nh——液压系统发热量(W);

       Nhd——液压系统散热量(W);

        α——污垢系数,一般α=1.5;

         K——散热系数,见表55;

     △Tav——平均温差(℃),

(7)

      

——进口、出口空气温度(℃);

         Qp——空气流量(m3/s);

       γp——空气密度(kg/m3),一般γp=1.4kg/m3;

        Cp——空气比热容(J/(kg·℃)),一般Cp=1005J/(kg·℃);

    空气流量Qp(单位:

m3/s)

油的加热及加热器的发热能力

    油的加热及加热器的发热能力

    液压系统中的油温,一般应控制在30~50℃范围内。

最高不应高于70℃,最低不应低于15℃。

油温过高,将使油液迅速老化变质,同时使油液的粘度降低,造成元件内泄漏量增加,系统效率降低;油温过低,使油液粘度过大,造成泵吸油困难。

油温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系统工作不正常,为保证油液能在正常的范围内工作,需对系统油液温度进行必要的控制即采用加热或冷却方式。

    油液的加热可采用电加热或蒸汽加热等方式,为避免油液过热变质,一般加热管表面温度不允许超过120℃,电加热管表面功率密度不应超过3W/cm2。

    加热器的发热能力可按下式估算:

N≥

    式中N——加热器发热能力(W);

        C——油的比热,取C=1680~2094J/(kg·℃);

        r——油的密度,取r=900kg/m3;

        V——油箱内油液体积(m3);

      △Q——油加热后温升(℃);

        T——加热时间(s)。

    3.5.2电加热器的计算

    电加热器的功率:

P=N/η

    式中η——热效率,取η=0.6~0.8。

    液压系统中装设电加热器后,可以较方便地实现液压系统油温的自动控制。

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过滤精度/μm:

是指过滤器滤除一定尺寸固体污染物的能力。

是选取过滤器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

    2)压力损失/MPa:

工作介质流经过滤器时,主要是滤芯对介质流动造成阻力,使过滤器的油口两端产生一定的压差(压力降),即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在系统设计中应加以考虑,如安装在压力管路上会造成压降,在回油管路上会造成背压。

过滤器的种类、用途及安装

表14过滤器的种类、用途及安装

种类

用途

安装位置(见图中标号)

吸油过滤器

保护液压泵

3

高压过滤器

保护泵下游元件不受污染

6

回油过滤器

降低油液污染度

5

离线过滤器

连续过滤保持清洁度

8

泄油过滤器

防止污染物进入油箱

4

安全过滤器

保护污染抵抗力低的元件

7

通气过滤器

防止污染物随空气侵入

2

注油过滤器

防止注油时侵入污染物

1

过滤器的选择

    过滤器的选择

    选择过滤器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使用目的(用途)选择过滤器的种类,根据安装位置情况选择过滤器的安装形式。

    2)过滤器应具有足够大的通油能力,并且压力损失要小。

    3)过滤精度应满足液压系统或元件所需清洁度要求。

    4)滤芯使用的滤材应满足所使用工作介质的要求,并且有足够强度。

    5)过滤器的强度及压力损失是选择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安装过滤器后会对系统造成局部压降或产生背压。

    6)滤芯的更换及清洗应方便。

    7)应根据系统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滤芯保护附件(如带旁通阀的定压开启装置及滤芯污染情况指示器或信号器等)。

    选过滤器的通油能力时,一般应大于实际通过流量的2倍以上。

过滤器通油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m3/s

    式中Q——过滤器通油能力(m3/s);

       μ——液压油的动力粘度(Pa·s);

        A——有效过滤面积(m2);

      △p——压力差(Pa);

       K——滤芯通油能力系数,网式滤芯K=0.34;线隙式滤芯K=0.17;纸质滤芯K=0.006;烧结式滤芯

K=

式中D为粒子平均直径,单位为m,δ为滤芯的壁厚,单位为m。

对过滤器的要求

液压油中往往含有颗粒状杂质,会造成液压元件相对运动表面的磨损、滑阀卡滞、节流孔口堵塞,使系统工作可靠性大为降低。

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精度的滤油器,是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

过滤器的过滤精度是指滤芯能够滤除的最小杂质颗粒的大小,以直径d作为公称尺寸表示,按精度可分为粗过滤器(d<100)普通过滤器(d<10),精过滤器(d<5),特精过滤器(d<1)。

一般对过滤器的基本要求是:

(1)能满足液压系统对过滤精度要求,即能阻挡一定尺寸的杂质进入系统。

(2)滤芯应有足够强度,不会因压力而损坏。

(3)通流能力大,压力损失小。

(4)易于清洗或更换滤芯。

表4.1   各种液压系统的过滤精度要求

系统类别

润滑系统

传动系统

伺服系统

工作压力(MPa)

0~2.5

14

14~32

32

21

精度d(m)

100

25~50

25

10

5

(1)泵入口的吸油粗滤器

用来保护泵,使其不致吸入较大的机械杂质,根据泵的要求,可用粗的或普通精度的滤油器,为了不影响泵的吸油性能,防止发生气穴现象,滤油器的过滤能力应为泵流量的两倍以上,压力损失不得超过0.01~0.035MPa。

(2)泵出口油路上的高压滤油器

这种安装主要用来滤除进入液压系统的污染杂质,一般采用过滤精度10~15m的滤油器。

它应能承受油路上的工作压力和冲击压力,其压力降应小于0.35MPa,并应有安全阀或堵塞状态发讯装置,以防泵过载和滤芯损坏。

蓄能器在系统中的应用

表2蓄能器在系统中的应用

用途

系统图

用途

系统图

储蓄液压能用

(1)对于间歇负荷,能减少液压泵的传动功率

 当液压缸需要较多油量时,蓄能器与液压泵同时供油;当液压缸不工作时,液压泵给蓄能器充油,达到一定压力后液压泵停止运转

(4)保持系统压力:

补充液压系统的漏油,或用于液压泵长时期停止运转而要保持恒压的设备上

(2)在瞬间提供大量压力油

(5)驱动二次回路:

机械在由于调整检修等原因而使主回路停止时,可以使用蓄能器的液压能来驱动二次回路

(3)紧急操作:

在液压装置发生故障和停电时,作为应急的动力源

(6)稳定压力:

在闭锁回路中,由于油温升高而使液体膨胀,产生高压可使用蓄能器吸收,对容积变化而使油量减少时,也能起补偿作用

缓和冲击及消除脉动用

(1)吸收液压泵的压力脉动

(2)缓和冲击:

如缓和阀在迅速关闭和变换方向时所引起的水锤现象

注:

1.缓和冲击的蓄能器,应选用惯性小的蓄能器,如气囊式蓄能器、弹簧式畜能器等。

   2.缓和冲击的蓄能器,一般尽可能安装在靠近发生冲击的地方,并垂直安装,油口向下。

如实在受位置限制,垂直安装不可能时,再水平安装。

   3 .在管路上安装蓄能器,必须用支板或支架将蓄能器固紧,以免发生事故。

   4.蓄能器应安装在远离热源地地方。

各种蓄能器的性能及用途

表3 各种蓄能器的性能和用途

型式

性能

用途

响应

噪声

容量的限制

最大压力/MPa

漏气

温度范围/℃

蓄能用

吸收脉动冲击用

传递异性液体用

气体加载式

隔离式

气囊式

良好

有(480L左右)

35

-10~+120

隔膜式

良好

有(0.95~11.4L)

7

-10~+70

直通气囊式

21

-10~+70

不可

很好

不可

金属波纹管式

良好

21

-50~+120

不可

非可挠型

活塞式

不太好

可作较大容量

21

小量

-50~+120

不太好

差动活塞式

不太好

可作成较大容量

45

-50~+120

不太好

不可

非隔离式

良好

可作成大容量

5

无特别限制

不可

重力加载式

不好

可作成较大容量

45

-50~+120

不好

不可

弹簧加载式

不好

1.2

-50~+120

不太好

蓄能器的容量计算

表4 蓄能器容量计算

应用场合

容积计算公式

说明

作辅助动力源

V0—所需蓄能器的容积(m3)

p0—充气压力Pa,按0.9p1>p0>0.25p2充气

Vx—蓄能器的工作容积(m3)

p1—系统最低压力(Pa)

p2—系统最高压力(Pa)

n—指数;等温时取n=1;绝热时取n=1.4

吸收泵的脉动

A—缸的有效面积(m2)

L—柱塞行程(m)

k—与泵的类型有关的系数:

  泵的类型 系数k

  单缸单作用0.60

  单缸双作用0.25

  双缸单作用0.25

  双缸双作用0.15

  三缸单作用0.13

  三缸双作用0.06

p0—充气压力,按系统工作压力的60%充气

吸收冲击

m—管路中液体的总质量(kg)

υ—管中流速(m/s)

p0—充气压力(Pa),按系统工作压力的90%充气

注:

1.充气压力按应用场合选用。

   2.蓄能器工作循环在3min以上时,按等温条件计算,其余均按绝热条件计算。

管 件

管件包括管道、管接头和法兰等,其作用是保证油路的连通,并便于拆卸、安装;根据工作压力、安装位置确定管件的连接结构;与泵、阀等连接的管件应由其接口尺寸决定管径。

 管道特点、种类和适用场合见表4.2。

表4.2   管道的种类和适用场合

种类

特点和适用范围

钢管

价廉、耐油、抗腐、刚性好,但装配不易弯曲成形,常在拆装方便处用作压力管道,中压以上用无缝钢管,低压用焊接钢管。

紫铜管

价格高,抗振能力差,易使油液氧化,但易弯曲成形,用于仪表和装配不便处。

尼龙管

半透明材料,可观察流动情况,加热后可任意弯曲成形和扩口,冷却后即定形,承压能力较低,一般在2.8~8MPa之间。

塑料管

耐油、价廉、装配方便,长期使用会老化,只用于压力低于0.5MPa的回油或泄油管路

橡胶管

用耐油橡胶和钢丝编织层制成,价格高,多用于高压管路;还有一种用耐油橡胶和帆布制成,用于回油管路。

 

管道的内径d和壁厚可采用下列两式计算,并需圆整为标准数值,即

              (4.6)

                 (4.7)

   式中:

—允许流速,推荐值为:

吸油管为0.5~1.5m/s,回油管为1.5~2m/s,压力油管为2.5~5m/s,控制油管取2~3m/s,橡胶软管应小于4m/s。

    n—安全系数,对于钢管,7MPa时,n=8;7MPa17.5MPa时,n=6;17.5MPa时,n=4。

       —管道材料的抗拉强度,可由材料手册查出。

管道应尽量短,最好横平竖直,拐弯少,为避免管道皱折,减少压力损失,管道装配的弯曲半径要足够大,管道悬伸较长时要适当设置管夹。

管道尽量避免交叉,平行管距要大于100mm,以防接触振动,并便于安装管接头。

软管直线安装时要有30%左右的余量,以适应油温变化、受拉和振动的需要。

弯曲半径要大于9倍软管外径,弯曲处到管接头的距离至少等于6倍外径。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