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1404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docx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巴西棕榈蜡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巴西棕榈蜡CarnaubaWax

CNS号14.008INS号903

通用中文名称

巴西棕榈蜡

拉丁文名称/或英文名称

CarnaubaWax

主要成分

C24~C34的直链脂肪酸酯、C24~C34的直链羟基脂肪酸酯、C24~C34的桂酸脂肪酸酯、C24~C28的直链游离脂肪酸、C30~C34的直链脂肪酸酯、C21~C31的直链烃类及树脂。

基本信息

提取物类

来源:

以巴西棕榈树的叶和叶芽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成。

生产工艺简述

以巴西棕榈树(Coperniciacerifera)的叶和叶芽为原料,经提取精制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

功能分类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脱模剂

用量

≤0.6g/kg

使用范围

作为蜜饯类果糕产品加工助剂——脱模剂使用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巴西棕榈蜡在GB2760-2011中关于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中巴西棕榈蜡可在焙烤食品加工工艺中作为脱模剂使用(P164),同时,在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品种、适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规定中巴西棕榈蜡可在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中作为被膜剂、抗结剂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g/kg(P4)。

补正材料之——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

1.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

2.在拟添加的食品中添加与否的效果对比

3.与同一功能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效果的对比资料

4.其他有关技术上确有必要的资料

4.1前言

4.2技术原理

4.3产品工艺技术方案

4.3.1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的确定

4.3.1.1传统蜜饯类果糕生产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3.1.2现代化蜜饯类果糕发展途径和生产工艺创新

4.3.2蜜饯类果糕产业化创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

4.4主要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4.5产品执行标准及主要的技术指标

4.6结论

4.7《GB/T10782-2006蜜饯通则》标准

4.8《NY/T436-2009绿色食品蜜饯》标准

 

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

一、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

食品添加剂名称

巴西棕榈蜡

拉丁文名称/或英文名称

CarnaubaWax

功能类别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脱模剂、被膜剂

使用范围

作为蜜饯类果糕产品加工工艺中的食品加工助剂脱模剂、被膜剂使用

作用机理

巴西棕榈蜡在蜜饯类果糕产品中是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因工艺需求的必要性起到产品脱模以达到自动化浇注成型的目的,其不直接添加到产品中,仅是作为加工过程为达到工艺要求而使用,使用量非常小,使用原则符合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中的使用规定。

在蜜饯类果糕产品中巴西棕榈蜡的使用方法为将其制备成溶液状态后喷洒在成型模具中,产品注模成型后起到自动化脱模的作用,保证产品不粘附在模具中,以改变传统蜜饯果糕类产品手工式加工的状态如成型后进行手工分切或注模后需手工将产品逐颗取出来,实现产品的自动化成型脱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形状、种类,并实现产品规格大小均匀一致,扩大生产企业产能,减少手工化人员频繁接触食品造成的人流与物流的交叉污染,提高产品质量。

二、在拟添加的食品中添加与否的效果对比

序号

项目

添加(使用)

不添加(不使用)

1

产品外观状态的保持性

产品不粘附在模具中,自动化脱模后能很好地保持产品成型时的形状。

产品容易粘附在模具中,手工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时产品易受损,难以保持成型时的完整形状。

2

技术创新

借鉴糖果连续、规模化的生产工艺,引进糖果自动化注模成型设备,实现蜜饯果糕类产品产业化生产技术方面的划类创新。

借鉴糖果连续、规模化的生产工艺,但无法解决产品自动脱模问题,即使引进糖果自动化浇注成型设备脱模时也需手工逐颗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效率较手工分切未得到提高,产品还是只能沿用传统的加工方式进行生产,难于实现技术创新。

3

生产模式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可引进糖果生产设备与工艺,实现划类创新,达到产品的自动化、连续化、规模化生产,这一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了传统蜜饯果糕只能手工化加工,不能实现机械流水线的现状。

喷洒在成型模具中,表面的被膜作用可使产品完成自动脱模,提高了生产效率,各种形状的模具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及均匀性。

传统的手工式生产,不能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因产品较粘,不易使用小型模具,需使用大型成型模具成型冷却后便于进行分切将产品取出烘烤,手工分切难以保证产品规格大小标准均匀一致,也难于实现产品形状、种类多样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

4

生产效率

机械自动化代替部分劳动力,减少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扩大产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需较多的人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能小,需投入较大的生产成本。

5

资源空间的有效利用方面

自动化浇注脱模设备可实现产品的集中式生产,减少模具占用的空间与减少该工序人员的配置,可充分利用空间。

不能实现自动化脱模,需配置较大的成型区域完成产品的成型分切,加之需要更多的人员完成手工脱模,该工序需要设置较大的区域与空间。

6

对产品品质的作用

改善品质,减小偶然性污染,减少及降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

因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员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机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流与物流的交叉污染,对良好卫生环境的保持也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再结合运用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将可能产生的生物危害等食品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把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通过该方法能使产品质量和品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与保障,这样就可以减少防腐剂等其他合成食品添加剂直接加入产品的使用数量及降低其用量。

偶然性污染机率大:

手工式生产,人员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机率较多较大,容易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产品品质不易控制,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时间,为保证产品的保质期,就需增加防腐剂等其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在食品安全性保障方面就需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工作。

三、与同一功能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效果的对比资料

蜜饯产品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属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在现今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其生产工艺仍然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有不少工序仍是手工操作,尤其是成型和包装方面更是无重大的改革与突破,需要的人力较多,劳动强度大,这也成为制约蜜饯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瓶颈。

在借鉴糖果加工工艺,引进糖果生产设备实现蜜饯类果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其自动化发展较晚,不像糖果产品自动化发展较早,在其进行工艺改良阶段已通过各种方式攻克解决了技术难题(包括为达到工艺要求需使用的各种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加工助剂的完善与备案),这其中就包括在糖果生产工序起关键作用的食品加工助剂脱模剂、被膜剂、防粘剂等。

在引用借鉴了糖果和焙烤食品的生产工艺,引用了现代化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开发蜜饯新产品,以实现机械连续自动化的生产和实现产品规格标准、均匀化,形状、种类多样化,保证包装连续化、效率高速化的加工,就需扩大部分食品加工助剂的使用范围,增加蜜饯果糕产品允许使用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名单。

而在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尚未列入在蜜饯果糕产品中可以使用的能起到脱模、被膜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通过对糖果和焙烤食品中允许使用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资料查询(包括安全性运用情况查询),可在糖果、焙烤食品中作为脱模剂、被膜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巴西棕榈蜡、滑石粉、矿物油、白油、石蜡、蜂蜡几种,其中滑石粉在NY/T436-2009《绿色食品蜜饯》卫生指标中规定不得在蜜饯产品中使用;巴西棕榈蜡为从植物巴西棕榈树的叶芽和叶中提取,资源较充分、天然,且被列入天然食品添加剂名单,在国内外其使用范围较广,使用量也较大,糖果产品加工中运用的也较多较广。

当巴西棕榈蜡在焙烤食品工艺中作为脱模剂及在可可制品、巧克力、糖果与新鲜水果中作为被膜剂按其使用量使用一直以来未见出现不安全性的报道,巴西棕榈蜡属于天然食品添加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该产品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通过试验效果评估,将巴西棕榈蜡作为蜜饯类果糕产品工艺中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脱模剂、被膜剂使用,效果较理想。

从蜜饯果糕产品与糖果具有的部分共通点(熬煮工艺、成型脱模工艺)以及与焙烤食品脱模和输送带式烘烤的共同点,鉴于我省“蜜饯果糕”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已完全改变的特殊性及创新性,结合巴西棕榈蜡的安全性及其在蜜饯果糕产品中理想的脱模效果的试验,建议允许蜜饯果糕产品在加工工艺中可将巴西棕榈蜡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脱模剂使用。

 

四、其他有关技术上确有必要的资料

1.前言

纵观休闲食品产品种类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糖果和巧克力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产品,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糖果和巧克力依赖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出各种新设备、新包装,涌现出各种新型糖果,扩大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力和消费群。

探究糖果制品,其是以蔗糖、液体糖浆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熬煮,加入部分食品添加剂如香料、色素、油脂、蛋制品(蛋白质)等,再经过调和、冷却、成型等工艺操作,构成具有不同物态、质构和香味的精美且耐保藏的甜味固体食品。

因此,为适应现代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追求潮流,充分利用云南特有的丰富果蔬资源,在确定蜜饯果糕产品的市场定位上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产品,并保证产品的安全、绿色、营养与健康。

就要引用现代化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具有市场前景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开创果糕产品新工艺,实现机械连续自动化的生产和实现产品规格标准、均匀化,形状、种类多样化,同时,借鉴焙烤流水线常用的带式干燥机进行产品的烘烤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提高效率,保证包装连续化、效率高速化的加工,需扩大部分食品加工助剂的使用范围,增加蜜饯果糕产品允许使用的食品加工助剂名单。

2.技术原理

借鉴糖果连续注模成型和机械化包装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按蜜饯果糕的制作方法以果蔬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或打浆,加入白砂糖、糖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葡萄糖浆等)、食品增稠剂(或其他食品添加剂)后经连续熬煮、自动成型、干燥、机械化包装等工艺而制成的各种形态的糕状制品。

3.产品工艺技术方案

3.1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的确定

3.1.1传统蜜饯类果糕生产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工艺流程:

砂糖+淀粉糖浆+水→溶糖→加入经磨碎或打浆的果蔬酱(汁)熬煮和(或)已溶化的凝胶剂→加入其他辅料或添加剂混匀→冷却→切块→干燥→包糯米纸→包装

蜜饯果糕类产品因组织细腻、柔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传统蜜饯果糕类产品的加工多为手工式加工,加工企业大部分为作坊式,因果蔬本身含水较多,经磨碎或打浆后具有一定的湿性或粘性,加糖处理后产品有很大的粘性和不光滑性,生产工艺仍然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有不少工序仍是手工操作,尤其是成型和包装方面更是无重大的改革与突破,需要的人力较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瓶颈。

随着生产设备机械化的发展,在包装工序少数规模化较大的企业引进了自动化包装设备,但因蜜饯果糕类产品本身水分含量高(GB/T10782-2006《蜜饯通则》中果糕的水分控制指标为≤55%),且具有较大的粘性,无法直接包装,需先在产品表面包裹糯米纸,且包装时需严格控制包装速度,相比糖果类产品其包装速度较慢,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

以上特点和现状给蜜饯果糕类产品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1.2现代化蜜饯类果糕发展途径和生产工艺创新

可借鉴糖果生产工艺流程有如下几种:

①硬糖工艺流程:

砂糖+淀粉糖浆+水→溶糖→过滤→熬糖→与香精、辅料等混合→注模成型→脱模(脱模剂或防粘剂)→冷却→包装

②凝胶软糖生产工艺流程:

砂糖+淀粉糖浆+水→溶糖→过滤→加入凝胶剂熬糖→加入辅料混合→注模成型→冷却→脱模(脱模剂或防粘剂)→干燥→包装

从糖果的生产工艺中发现蜜饯产品在生产过程与糖果尤其是凝胶糖果具有很大的相似点,主要的区别为蜜饯产品生产过程加入大量的果肉或果浆汁,若能通过工艺改良,引进糖果的浇注成型设备,一方面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量,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人员与食品频繁接触的机率,降低了因交叉污染造成的产品质量隐患。

通过对现代化糖果生产工艺的考察及对各种新设备的调研了解,通过对蜜饯果糕工艺进行技术改良,可引进糖果连续化生产设备,将工艺流程调整为:

砂糖+淀粉糖浆+水→溶糖→过滤→加入已溶化的凝胶剂和经磨碎或打浆的果蔬酱(汁)熬煮→加入其他辅料或添加剂混匀→注模成型→冷却→脱模→干燥→包装。

3.2蜜饯类果糕产业化创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

引用自动化浇注成型生产,产品浇注成型后因具有一定的粘性和柔软性,产品易吸附在模具中,难于自动顺利脱模,还是需借助人力脱模,需要的人力、空间较大,并在烘烤过程各粒产品需间隔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粘连在一起,对空间及能源的浪费较大,而凝胶软糖能顺利进行烘烤、包装,干燥过程产品与产品之间可不留间隔,充分利用空间,节约能源,主要差异是因为糖果生产自动化发展较早,在其进行工艺改良阶段已通过各种方式攻克解决了技术难题(包括为达到工艺要求需使用的各种食品添加剂与加工助剂的完善与备案),这其中就包括在糖果生产脱模工序起关键作用的加工助剂脱模剂、被膜剂、防粘剂等,不仅解决了产品难脱模问题,而且保证了产品烘烤、包装后续工作的顺畅性与高效性。

而将糖果自动化浇注成型脱模及自动化包装设备运用到蜜饯果糕产品的生产中,改变传统蜜饯果糕生产成型只能通过分切方式,且产品形状单一,不均匀、单调的现状,实现产品规格标准、均匀化,形状、种类多样化,包装连续化、效率高速化的加工,属于技术方面划类的创新,但因该创新才初步在产业化生产中得到运用,对于解决技术改良上需用到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如防粘剂、脱模剂等尚未列入GB2760标准中,这成为实现该产业创新发展壮大的一大难题与障碍。

通过对糖果中允许使用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资料查询(包括安全性运用情况查询)和试验,在糖果、巧克力、新鲜水果及焙烤食品加工工艺中允许使用的巴西棕榈蜡按标准规定使用一直以来未见出现不安全性的报道。

从糖果与蜜饯果糕产品具有的部分共通点(熬煮工艺、加工工艺),鉴于我省“蜜饯果糕”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已完全改变的特殊性及创新性,建议允许蜜饯果糕加工企业使用巴西棕榈蜡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脱模剂工艺使用。

4.主要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4.1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引进了糖果生产设备与工艺,实现划类创新,达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这一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了传统蜜饯果糕只能手工化加工,不能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的现状,减轻劳动力,提高效率,扩大产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2增加了产品种类、形状:

新设备新工艺改变了传统手工划切的形状不统一,单调状况,通过自动化成型模式,可增加产品的形状,并保证产品规格大小标准均匀一致,种类多样化,增加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3减少及降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

因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员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机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流与物流的交叉污染,对良好卫生环境的保持也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再结合运用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将可能产生的生物危害等食品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把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通过该方法能使产品质量和品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与保障,这样就可以减少防腐剂、着色剂、脱色剂等其他合成食品添加剂直接加入产品的使用数量及降低其用量。

5.蜜饯果糕类产品执行标准及主要的技术指标

5.1蜜饯果糕类产品执行标准按照GB/T10782-2006《蜜饯通则》的要求执行,绿色食品蜜饯果糕类产品的执行标准按照NY/T436-2009《绿色食品蜜饯》的要求执行。

5.2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5.2.1蜜饯果糕类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GB/T10782-2006)

内容

指标

总糖(以葡萄糖计)

水分

铅(以Pb计)

总砷(以As计)

铜(以Cu计)

菌落总数

霉菌

大肠菌群

致病菌

食品添加剂

单位

%

%

mg/kg

mg/kg

mg/kg

cfu/g

cfu/g

MPN/100g

不得检出

按GB2760

执行

指标

≤75

≤55

≤1.0

≤0.5

≤10

≤1000

≤50

≤30

5.2.2绿色食品蜜饯果糕类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NY/T436-2009)

内容

指标

总糖(以葡萄糖计)

水分

铅(以Pb计)

无机砷(以As计)

铜(以Cu计)

菌落总数

霉菌

大肠菌群

致病菌

单位

%

%

mg/kg

mg/kg

mg/kg

cfu/g

cfu/g

MPN/100g

不得检出

指标

≤75

≤55

≤0.3

≤0.1

≤5

≤500

≤25

≤30

内容

指标

苯甲酸(以苯甲酸计)

山梨酸

胭脂红

苋菜红

日落黄

柠檬黄

亮蓝

靛蓝

赤藓红

二氧化钛

糖精钠

安赛蜜

甜蜜素

滑石粉

单位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g/kg

指标

不得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0.3

不得

检出

不得

检出

6.结论

综上所述,在蜜饯果糕类产品中增加巴西棕榈蜡的使用,将使云南生产“蜜饯果糕”的加工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蜜饯果糕的产业化生产,率先在国内实现蜜饯果糕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的突破,在国内首创了蜜饯果糕的产业化生产,其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云南的“果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省内外。

云南省“果糕”加工企业中有些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云南著名商标、省、州、县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等。

而这一创新也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

推动果蔬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于生态植被的恢复,又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能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蜜饯果糕产业借助这一创新基础来适应及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需要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果脯蜜饯行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显然难于满足消费者的这一要求。

采用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对果脯蜜饯进行生产工艺提升,进行设备条件改造,提高产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已是迫在眉捷的事情,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果脯蜜饯生产是我国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行业之一,对该行业工艺改造和现代化技术提升,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人们日益提高的卫生及质量要求,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及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申报材料之——复配被膜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

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1.相关说明一览表

2.卫生部指定标准2011年第八号《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标准

3.巴西棕榈蜡检验报告

4.巴西棕榈蜡简介

巴西棕榈蜡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检验方法,

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通用中文名称

巴西棕榈蜡

拉丁文名称/或英文名称

CarnaubaWax

主要成分

C24~C34的直链脂肪酸酯、C24~C34的直链羟基脂肪酸酯、C24~C34的桂酸脂肪酸酯、C24~C28的直链游离脂肪酸、C30~C34的直链脂肪酸酯、C21~C31的直链烃类及树脂。

基本信息

提取物类

来源:

以巴西棕榈树的叶和叶芽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成。

生产工艺简述

以巴西棕榈树(Coperniciacerifera)的叶和叶芽为原料,经提取精制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

产品执行标准/检验方法依据

卫生部指定标准2011年第8号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

使用范围

作为蜜饯类果糕产品加工助剂——脱模剂使用,被膜剂使用

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巴西棕榈蜡是以巴西棕榈树的叶和叶芽为原料,经提取精制而得,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检验标准可检测其在食品中的含量,故在食品中检测出巴西棕榈蜡的含量是没有统一的相关检测依据的。

另外,此次扩大使用范围的申报中巴西棕榈蜡食品添加剂在蜜饯类果糕产品中是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因工艺需求的必要性起到产品脱模、防粘以达到自动化脱模的目的,其不直接添加到产品中,仅是作为加工过程为达到工艺要求而使用,使用量非常小,巴西棕榈蜡在GB2760-2011中关于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中巴西棕榈蜡可在焙烤食品加工工艺中作为脱模剂使用(P164),同时,在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品种、适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规定中巴西棕榈蜡可在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中作为被膜剂、抗结剂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g/kg(P4)。

在蜜饯果糕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时其使用量≤0.2g/kg,残留量非常低,结合其功能、性质及在食品中运用多年以来一直未发现异常反应及不安全情况,现将其在蜜饯果糕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且其在最终食品中不发挥功能作用,所以该产品的安全性是可靠的,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作用。

巴西棕榈蜡

巴西棕榈蜡是从巴西北部特有的棕榈叶表面提取。

成分为脂肪酸脂,羟基脂肪酸脂,桂酸脂肪酸脂,脂肪酸和烃类。

熔点:

82—86°C酸值:

2-7mgKOH/g皂化值:

78-95mgKOH/g巴西棕榈蜡喷雾干燥粉符合FCCⅣ,JECFA/WHO,NF18,USP23和DAB10的要求,是经欧共体认证的食品添加剂,认证编号903。

主要用途为:

巴西棕榈蜡可用于食品上光、光亮纸和复写纸制造,油漆制造(尤其是彩色漆制造),同时它还可以和其他蜡一起用于生产化妆品、油脂、塑料、隔热材料和绝缘材料。

认证编码:

E-Number903EINECS:

232-399-4

CAS-Number8015-86-9BT-Number1521-1010

imco-code:

--无毒

巴西棕榈蜡的生产:

巴西棕榈树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制造出一种粘性物质来阻塞其树叶表面的气孔,以防止在这种半干旱地区干热天气季节里蒸发损失水分。

在收获期将树叶砍下,在摄氏30度到40度的气温里放在太阳下连续晒上几天,这种粘性物质就会从树叶的气孔中渗出,在树叶的表面变干形成蜡粒。

通过人工或机器敲打使蜡粒和树叶分离,将蜡粒放入巨大容器中的水蒸气里融化。

然后将其通过木制的压榨机挤出倒入平底盘中,冷却后我们就得到了“生”蜡。

这种蜡还含有一定的杂质,还需要经过更精密的机器提纯,包括过滤机和离心机。

最后将经过机器提纯的混合物倒入金属容器中根据颜色挑选,分类。

在GB2760-2011国家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如下:

巴西棕榈蜡carnaubawax(P4)

CNS号14.008INS号903

功能被膜剂、抗结剂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04.01.01

新鲜水果

0.0004

以残留量计

05.0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