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35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嬴政、吴广B.项羽、刘邦

C.曹操、刘备D.苻坚、司马睿

2.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某同学要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去论证这一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的论点,他不会选用的历史现象是

A.胡床、胡凳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引入内地B.北朝统治者仿中原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南朝时南方政权更迭频繁,但都定都于建康D.各民族间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3.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源于此战,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魏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的许多特点,如匈奴的结发、鲜卑的索发、羌族的披发等大部分都消失了,然而少数民族的食物,在中原却很流行。

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特点是

A.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B.政权分立C.少数民族大量消失D.“胡”“汉”观念淡薄

5.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文景之治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B.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230年,吴国的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D.东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6.他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医学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人尊为“医圣”。

他指的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7.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

”这反映了当时()

A.张骞派使者到达罗马帝国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8.小李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B.东汉C.西汉D.新朝

9.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0.“成由俭,败由奢”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古训。

下列帝王中,具备节俭美德的是()

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武帝D.孝文帝

11.与“距今约70万—20万年”“手脚分工明显”“能使用和制造工具”“学会使用火”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2.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边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B.

C.

D.

13.史料记载:

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

“马厩失火!

”,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A.严厉处罚看护人B.细心调查原因C.关心是否伤到人D.不管不闻不问

14.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这主要与商鞅变法法令的哪项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改革户籍制度

C.奖励耕织D.废除世袭

15.史书记载:

(某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互相攻伐,同时积极进行朝聘、会盟等外交活动,形成了霸权迭兴的局面,先后崛起了郑、齐、晋、秦、楚、吴、越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

以下对该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B.这种现象出现在战国时期

C.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说明诸侯崛起和王室衰微

16.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其依据是

A.刻在龟甲和兽骨上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反映了商朝的历史D.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

17.“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20世纪70年代D.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

18.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不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后羿射日的传说

B.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C.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D.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1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到的史料图片编成一组,用来反映某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该原始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20.《汉代讲经图》中所讲内容可能是()

A.《道德经》B.《诗》《书》《礼》《易》

C.《韩非子》D.《孙子兵法》

二、材料分析题

2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

情境一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请回答:

(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概括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情境二同学们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商议着排练一段历史剧来表现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同学们纷纷要求扮演角色,并设计了以下的对话:

同学甲说:

“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

”同学乙说:

“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

”同学丙说:

“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

请你判断:

(3)同学甲反映的是那个学派的观点?

这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4)同学乙和同学丙分别反映哪两个学派的观点?

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5)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哪个学派的治国观点来加强对全国统治?

22.设定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

李老师在期中复习时,以“感受中华文明之光”为主题,拟定了以下几个探究任务,引导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进行复习,请你和他们共同进行复习吧。

(任务一感受先进制度)

材料一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后,鉴于管叔、蔡叔的忤逆作乱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开创了西周的分封制,而“封建亲戚”也就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左传》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图一右边试着画出分封制的示意图,并将图一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感受工具改进)

(2)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什么劳动的?

图三中铁器和牛耕在何时出现?

从图二到图三说明了什么?

(任务三感受优秀思想文化)

材料二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这种思想主张对今天社会有什么作用?

(4)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这种文字叫什么?

它的历史地位如何?

2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空观念要求将特定的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置于相应的年代、地点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同学们需要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进行考察,从而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一:

自羲(伏羲氏)农(神农氏),至黄帝。

(1)材料一中的“农”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二:

夏有禹,商有汤。

……夏传子,家天下。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讨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

(2)运用所学知识问答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禅让制?

哪位君主“始诛纣”?

材料三:

周道衰,……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

(3)材料三中“五霸强”的首霸是谁?

请写出“嬴秦氏”统一中国的时间。

材料四:

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4)材料四中“高祖”建立了哪一朝代?

该朝初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材料五: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后来被哪一政权所取代,从而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24.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

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

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

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

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请写出该书的名称。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的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嬴政、吴广是秦朝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故B符合题意。

曹操、刘备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苻坚、司马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C

【详解】

依据题干“民族交融逐步加强”可知论点的主题是古代民族关系,而“南朝时南方政权更迭频繁,但都定都于建康”反映了南朝时期南方政权的更迭频繁以及定都的情况,这与古代民族关系并没有直接关联,C符合题意;A项所述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对于汉族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所述反映了汉族制度文化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所述反映了民族交融逐步加强的作用,淡化了民族之间的隔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

D

【解析】

根据题干“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看到东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所以答案选D。

4.A

解析:

A

【详解】

依据题干“魏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的许多特点,如匈奴的结发、鲜卑的索发、羌族的披发等大部分都消失了,然而少数民族的食物,在中原却很流行。

”魏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惯开始消失;少数民族的食物在汉族的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反映了各民族相互影响。

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政权分立”“少数民族大量消失”“‘胡’‘汉’观念淡薄”,BCD排除;故选A。

5.D

解析:

D

【详解】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在历史上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短暂的统一了全国。

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时期经济繁荣,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A不合题意;西汉时期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不合题意;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万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台湾海峡,达到夷洲。

夷洲是今天的台湾。

吴国船队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C不合题意。

综上故选D。

6.B

解析:

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

C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可知,在汉代中国开辟了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中亚、西亚,再转运欧洲的大秦(罗马)。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是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C符合题意;张骞派使者到达罗马帝国不符合史实,排除A;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和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的说法错误,排除BD。

故选C。

8.B

解析:

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末年的政治特征;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因此材料研究的是东汉,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9.B

解析:

B

【详解】

分析图片,可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B符合题意。

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之一,包含在B选项里,故C不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解析:

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文帝、景帝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每年春耕时他们都亲自下地耕种,给百姓做榜样。

他们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B正确;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不是节俭闻名的帝王。

ACD排除;故选B。

11.A

解析:

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会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选项A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排除B;半坡人生活在距今六千年,排除C;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排除D。

12.C

解析:

C

【详解】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C项正确;刀币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排除A项;铲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铸行于黄河中游农业发达的周、晋(韩、赵、魏)、纪、郑、宋等地,燕、楚二国亦有铸行,排除B项;鬼脸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制造和使用的仿贝货币--铜贝的总称,排除D项。

故选C项。

13.C

解析:

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因此,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关心是否伤到人,故选C项;细心调查原因,根据情况处罚当事人,符合法家“以法治国”的主张,排除AB项;不管不闻不问,符合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排除D项。

14.A

解析:

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对有军工人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秦国的军队的战斗力,成为“虎狼之师”,A正确;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D。

故选A。

15.D

解析:

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郑、齐、晋、秦、楚、吴、越”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诸侯国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取得优势,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AB项的说法错误,战国时期已经没有了晋,排除AB项;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

16.B

解析:

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B

解析:

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B项正确;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公元20世纪70年代、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18.A

解析:

A

【详解】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过的真实情况,后羿射日是传说,不是历史史实,A项符合题意;BCD项都是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项。

19.D

解析:

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耒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图一的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还会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猪纹陶钵是河姆渡陶器的代表作。

D项符合题意;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原始人类,不会种植水稻也不会使用耒耜,AB两项不合题意;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

C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0.B

解析:

B

【详解】

依据图片《汉代讲经图》,反映的汉代讲学,讲的是《诗经》,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B正确;《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排除;《韩非子》是法家韩非的代表作,C排除;《孙子兵法》是兵家的代表作品,D排除;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21.

(1)儒家。

(2)仁或仁者爱人。

(3)儒家;孟子。

(4)道家与法家;庄子与韩非。

(5)法家思想。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解析:

(1)儒家。

(2)仁或仁者爱人。

(3)儒家;孟子。

(4)道家与法家;庄子与韩非。

(5)法家思想。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依据情境一的“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以概括出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

(3)依据“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可知同学甲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观点。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4)依据“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可知同学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观点。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依据“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

”可知同学丙反映的是法家学派的观点。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韩非提出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5)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学派的治国观点来加强对全国统治。

秦始皇首创中央集权制,秦朝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22.

(1)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要准确即可得分。

①丞相②地方政府

(2)耕地;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

(3)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只要答出

解析:

(1)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只要准确即可得分。

①丞相②地方政府

(2)耕地;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

(3)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只要答出仁,爱人即可得分,1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4)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详解】

(1)本问只要知识点正确即可。

如: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秦朝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故①是丞相。

在地方上,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故②是地方政府。

(2)根据所学知识,图二中的耒耜在农业上是用于耕地的农业工具。

图三中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末期出现的。

从图二的耒耜到图三铁器牛耕的出现,说明了生产工具的改进。

(3)根据材料二“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这种思想主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4)根据所学知识,图四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们把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3.

(1)人文初祖

(2)世袭制;周武王

(3)齐桓公;公元前221年

(4)西汉/汉;文景之治

(5)西晋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郡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

解析:

(1)人文初祖

(2)世袭制;周武王

(3)齐桓公;公元前221年

(4)西汉/汉;文景之治

(5)西晋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郡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周武王继位后,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

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了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历史上称这一治世局面为文景之治。

(5)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敌,改国号魏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4.

(1)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2)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

(3)汉文帝、汉景帝;魏国

(4)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齐民要术》

(5)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减轻农民

解析:

(1)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