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236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x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5)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在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

从2008年起,成都市政府已将汽车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为此,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于2009年正式申报了车辆工程专业,2010年3月获得教育部批准,并于2010年秋季正式招生。

从2010年3月车辆工程专业获批以来,学院领导积极调度,对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研。

通过前期调研,我院对汽车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想法。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将着重体现“就业导向、服务市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高等教育精神,凸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将形成汽车企业参与成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汽车企业实训基地引入校园,把成都大学的人才培养搬进企业。

现有条件下,我院对车辆工程专业提出了“二方向”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二方向”即为“偏向汽车设计与制造”和“偏向汽车运用与服务”。

车辆工程专业为我校2010年新建的本科专业,目前学科方向尚不明确、学科团队尚未形成、科学研究尚未开始、工作条件(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情况、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等方面)尚处于规划起步阶段;基础和水平相当薄弱,亟待重点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式增长,产销规模在1998-2008年的10年间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幅。

2009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此后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出台,中国汽车在2009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主要乘用车企业产销平均增速达到了30%以上,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已经稳超1350万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比原有规划整整提前了5年时间。

中国未来几年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产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延续和落实等长期利好因素作用下,我国汽车行业将是长期的朝阳行业,前景广阔。

预计我国汽车产量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

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汽车产业一直是四川工业重点培育的潜力产业之一。

2002年至2007年,四川汽车产销量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

按照2009年出台的《四川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将要求大力推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建设,推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尽快把汽车产业培育成四川工业的重要优势产业。

2009年12月四川省办公厅发布了《四川省现代加工制造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2年)》,明确了以成都汽车产业集群为主的四川省重点培育的5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到2011年,争取全省汽车产销量增长达到25%,本地制造整车3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通过兼并重组,形成汽车产能在10万辆以上的规模制造企业3至4家,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零部件制造企业10家以上,建成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至3个。

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其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稳步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

近年来,成都市汽车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轿车、越野车、客车、载货车及零部件开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汽车工业体系。

2008年,成都市政府已将汽车制造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依据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将规划以整车(轿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产业链为主线,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聚集区,以重大产业化工程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手段,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力争到2017年,整车总量达91.4万辆,主营业务收入1932亿元,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利税180亿元,年均增长24%。

目前成都经开区的有关汽车产业的建设工程大大提速;通过以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建设,争取站上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前沿;百亿企业集群、千亿产业支柱、万亿产业基地的“中国汽车城”的建设,将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截止2009年至,虽然目前开办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全国将近70所,如果考虑到一些高校还开办了车辆工程方向,实际上有一百余所高校开办车辆工程专业,其中,“211”工程院校有25所。

但随着我国家用轿车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与此相应,产生了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该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一直比较好。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招聘计划每年都在几百人到几千人,例如重庆长安汽车集团,2006、2007两年本科生招聘计划都在3000人以上,2008年更达到4000人,这在其它行业是少见的。

从2009年~2015年,预计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5%,这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仍然属于高速发展,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将更加旺盛。

如果2010年汽车直接从业人员按300万计算,每年增长率约为10%,即每年需要新增30万从业人员,按工程技术人员占20%计算,每年有6万左右的人才需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开设车辆工程本科层次专业这一百余所高校,按每年每校平均毕业150名学生,总共也就1.2万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事实上,目前该行业的人才缺口主要由传统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填补。

目前,在我国汽车行业中,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上。

有关专家指出,汽车人才的概念并不仅仅限于汽车制造,汽车的相关售后增值服务行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大大高于汽车制造行业,这表明,汽车服务行业蕴藏巨大的就业潜力,重制造、轻服务的人才结构亟待改观。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膨胀,由汽车营销带来的新的岗位将层出不穷,汽车维修也将与汽车热同步增长。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围绕成都市“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城市定位和汽车产业发展定位培养实用性人才,以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深化教案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最紧密。

坚持走“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之路,突出改革与发展主题,以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进一步完善实验教案内容和体系,推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走向重点突出、兼顾全局、资源搭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培养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稳固的发展平台。

(二)总体目标

1、根据学校“汽车产业平台”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内涵,力争在5年内把本专业办成四川省级以上的示范性专业。

2、立足现有专业,根据学校面向汽车产业平台服务的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思想,积极配合其他院部,建设与打造有特色的汽车平台服务专业群。

3、通过2~3年的建设,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根据本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1~2门,3~4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2~3门有特色的专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4、到2015年,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途径,使专业师资队伍拥有15人左右,教授2~3人,副教授5~6人,博士学位以上学历研究生比例达到20%以上。

形成具备2~3名专业带头人、5~6名专业骨干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职师资教案团队。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聘请具有企业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担任本专业实验教师,同时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使教师队伍成为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的教案团队。

5、争取取得1项以上市级教案改革工程或科研成果,2~3项校级教案改革工程或科研成果。

6、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围绕学校汽车产业平台规划校内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验基地建设成具备工学结合特色的示范性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7、加大校外实验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验基地基础上,力争在2~3年内增加3~4个运作规范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外实验基地,为实施多种模式的本科人才培养形式奠定基础。

8、在现有教案资源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建成具备优质教案资源共享的教案资源平台。

建设完成后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开展与附近院校共享实验基地,为周边地区其他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实验教案。

9、确定以能力为本的应用型培养的指导思想,切实开展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训练,申报省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资格,承担起为社会和汽车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10、依托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点的获设,力争在2015年,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硕士学位点。

(三)基本原则

依据四川省和成都市汽车工业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大学汽车产业平台规划的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为以成都市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车辆工程专业的教案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目标。

采取“够基础、实技能”的原则安排教案计划,强调文化素质课、基础知识课、专业技能课三者合理分配,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具体指标

(一)汽车产业平台建设与具体指标

计利用五年时间,构建出一个比较成熟的以成都大学与龙泉驿区(经开区)合作共建的汽车产业平台的创新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成都大学与龙泉驿区(经开区)共建汽车产业平台合作体系

该共建平台基地由成都大学与龙泉驿区(经开区)和重点汽车企业共同建设和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培养中心)、汽车产业人才培训及实训平台(技能培训中心)、汽车产业研发中心平台(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其职能主要是为汽车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及其他服务。

车辆类专业教案实验平台规划建设的实验室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汽车基础实验室、汽车结构实验室、汽车电装实验室、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

各实验室的具体的功能区划如图3~6所示。

图2车辆类专业教案实验平台

图3汽车基础实验室

图4汽车结构实验室

图5汽车电装实验室

图6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

(二)专业建设与具体指标

基于注重培养更多适应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需要和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在现有的条件下,首先提出了“一专业二方向”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专业”即为“车辆工程专业”,二方向即为“偏向汽车设计与制造”和“偏向汽车运用与服务”。

然后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专业方向,迎合全汽车产业链的全方位人才培养和培训。

在制定的5年规划中,着重体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精神,在突破有关公共基础课时的前提下,增加实践实训课时。

第一阶段:

2010-2011年,专业试行阶段,巩固现有的一个专业两个方向,计划招生60人左右。

第二阶段:

2011-2012年,针对试行阶段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对课程建设、教案体系、培养方向进等行合理调整与分配,并着重实验室的建设,适当增加招生人数到120人左右。

第三阶段:

2013-2015年,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在汽车产业相近领域专业数达到2~3个,方向数达到6~8个,招生人数达到240人左右。

力争在2015前将本专业建设成硕士学位授予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具体指标

根据目前本专业教师情况,不仅不能满足本专业各年级专业课程的教案需求,而且教育部应用型本科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师生比差距很大。

在教案团队的整体结构上不完善、不合理,缺乏本专业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

为了保证本专业持续快速发展,依据教育部应用型本科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求,依托学校的师资建设规划,建立一支师生比合理,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比例合理,同时具有较高教案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

第一阶段:

2010-2012年,着重“双师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承担图1中的技能培训、知识人才培养和部分技术改造的工作。

通过外部引进、聘请、自我培养等途径,至少引进或者培养两名具备正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10~12名专业骨干教师,6~8实践教案专(兼)职教师。

使车辆工程类专(兼)职教案/实验人员总数达到18名以上,其中职称比例、学历比例、按教育部教案水平评估的要求配置,专业资队伍数量如表1所示。

表12010~2015年车辆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序号

专业要求

学历/职称

数量

岗位

备注

1

车辆工程

博士/高级

5

专业课教师

2

动力机械工程(发动机)

博士/高级

2

专业课教师

3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高级

3

专业基础课教师

4

汽车运用

博士/高级

4

专业课教师

5

车辆工程

硕士/中级

4

实验教师

合计

18

第二阶段:

2013-2015年,着重“科研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承担图1中的部分技术改造和科研创新的工作。

主要通过外部引进、聘请、自我培养等途径,使得车辆工程类专(兼)职教案/实验人员总数达到30人以上,教授4~6人,汽车产业资深专家1~2,副教授10~12人,博士学位以上学历研究生比例达到60%以上,形成教案、科研团队3~5个。

(四)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与具体指标

把握人才培养、汽车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校企合作共赢的利益结合点,把汽车企业实训基地引入校园,把成都大学的人才培养搬进企业。

第一阶段:

2010-2012年,合作共建4~5个的汽车产业培训基地,着手汽车行业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为企业员工和学生提供了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岗位技术培训;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形成了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共享、合作多赢”的长效机制。

第二阶段:

2012-2013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5~6个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每个基地至少能保证接纳一个班开展实习。

第三阶段:

2013-2015年,在稳定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主攻与汽车企业联办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力争建设1~2个研发中心,3~4个重点实验室。

并在2010年~2015年,选送骨干优秀骨干教师10左右赴国内外交流学习和深造,逐步加大国际间的学研合作工程6~8项。

(五)实验室建设与具体指标

为落实汽车产业平台规划,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将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落到实处,并承担一部分汽车行业的培训工作。

必须要加大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投入,达到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的最基本硬件条件。

按照“设备先进、技术前沿、功能完善”的建设原则,对现有实验室的充实完善和新建一批专业实验室,如表2所示,该部分预计前期投入将在1700万左右,进度安排拟定如表3所示。

表2新建或者完善的实验室

汽车基础实验室(完善):

机械基础、液压传动、互换性与测量、汽车CAD、力学、制造技术、电子电工。

汽车结构实验室(新建):

整车拆装、发动机拆装、底盘、悬架、变速箱和离合器。

汽车电装实验室(新建):

汽车电器、汽车电控、汽车检测、嵌入式系统、汽车性能与测试。

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新建):

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实习)、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美容、汽车评估与销售、汽车维修。

表3实验室建设时间进度表

年度

实验场所名称

资金投入(万元)

第一年(2010年)约500万元

汽车基础实验室

500

第二年(2011年)

约603万元

汽车基础实验室(部分)

203

汽车结构实验室(部分)

300

汽车电装实验室(部分)

100

第三年(2012年)

约655万元

汽车结构实验室(部分)

297

汽车电装实验室(部分)

74

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

281

累计

约1755万元

(六)科学研究与具体指标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实训为主、兼顾科研;对接企业、适度超前“原则,除了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外,还必须加强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和提高,搭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平台。

抓住“引进、培养专业领军人物”关键点,建设具有“双师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教案科研队伍,培养教案科研名师,打造优秀教案科研团队,促进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科学研究的打基础阶段。

在汽车产业平台基础上开展汽车学科、机械学科、计算机应用学科和自动控制学科的科研工作,基于该平台申报成都市、四川省各级科研工程3~5项,力争国家级科研工程1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篇以上。

第二阶段,2012-2015年,科学研究的提升和发展阶段。

筹建校企结合/共建研究机构2~3个,研究团队2~3个。

真正实现校企共赢、校企互动、产学研一体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