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870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docx

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

前言

建始县建阳煤矿位于建始县茅田乡,是六证俱全的生产矿井,矿井设计规模60kt/a。

根据2008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煤矿设计院编制的《恩施自治州建始建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建阳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矿井采用主平硐暗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三个采区,主水平为+1720m水平,+1720m水平上山为Ⅰ采区、+1740水平为Ⅱ采区。

+1720水平I采区为首采区,再依次开采II采区,最后开采III采区,回采工作面单翼布置,由上至下顺序回采。

矿井首采区设计在Ⅰ采区,因矿井Ⅰ采区已大面积采空,现Ⅰ采区上为矿区F2断层,下为实掘探明F1断层,由于受F1、F2断层影响,Ⅰ采区各区段煤层时有尖灭;而且Ⅰ采区+1720水平以下已开采,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采区接替频繁紧张。

为此特编制了《恩施自治州建始建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建阳煤矿Ⅱ采区接替方案设计说明书》。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采矿许可证(副本);

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表;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矿井煤炭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

3、2008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煤矿设计院编制的《恩施自治州建始建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建阳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及其安全专篇;

4、《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区建阳煤矿截止2010年底煤炭资源储量检测重算地质报告》(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及核查认定书(鄂土资储核函[2011]196号);

5、矿井采掘现状平面图

6、《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修改版)、《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和规范进行设计。

2、按照“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原则,优化方案、尽可能提高矿井投资效率和资源回收。

3、根据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和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职工素质,尽可能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按照《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设计,使矿井新采区建成即可达到质量标准化矿井要求。

4、坚持科技兴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设计的特点

1、采区生产能力60kt/a。

2、接替采区开拓系统利用已有,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3、根据矿井采掘现状,确定接替采区为+1700m水平(F2断层下盘)上山采区,该采区为一双翼采区。

4、根据井田煤层赋存条件和本地区的开采实际经验,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式后退式回采,炮采工艺,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5、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设计在接替采区的开采过程中对矿井Ⅰ采区井巷煤柱进行回收。

煤柱回收采用房柱式回采工艺。

6、矿井主斜井及采区轨道下山均采用斜井串车提升,区段运输平巷采用KF-0.75m3U型矿车,人力推车运输。

7、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主要扇风机选用FBCDZ-6-№.12B型矿用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两台(其中一台备用),每台配YBFe200L1-6型(18.5×2Kw)电机一台。

8、Ⅱ采区各工作面的涌水采取自流方式至+1700m主水仓,采用D25-50×2型水泵排水,管道经轨道下山排至+1720水平水沟,再经主平硐自流至地面污水综合处理池。

9、矿井第一回路电源引自建始县茅田变电站35/10kv供电线路,作为矿井的主电源,采用6v135/2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10、空气压缩机选型,选LG75A-13.5/10型螺杆空气压缩机二台,其中一台备用,所配电动机75KW,其启动装置选用ZBZ-100J型高功率降压起动器。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矿井在开采F2断层附近煤层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应加强断层和锈水沟老窑的观测和井下测绘填图工作,坚持探放水和有害气体检测工作。

2、建议加大巷探工程投入,进一步探明采矿权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尽量提高资源回收率和资源储量级别,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3、加强日常测量填图工作,防止开采保安矿柱和越界开采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3、采区接替工程亦属水平接替,矿井应按相关规定组织煤炭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矿区位置及交通

建阳煤矿位于建始县城北东方向26km,行政区划属建始县茅田乡所辖。

地理座标:

东经109°58′14″~110°00′06″,北纬:

30°48′30″~30°49′46″。

矿山有简易公路与209国道相接,南至建始县城公路里程63km,北东至巴东港100km,交通尚属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地形属低中山区,为构造剥蚀及溶蚀地貌。

矿区位于山岭地带,南东部为一深谷,采矿区位于沟谷北西侧,离主井口上方约300m处为较陡地形。

地势总的形态为南高北低,东陡西缓。

矿区范围内地形最高标高为1949.7m,最低标高为1600m,相对高差约349.7m,一般为150~200m.地表坡底一般为25°~45°。

岩层倾向南东和北西,倾角3~19°,其趋势是北部陡于南部,翼部陡于核部。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有利。

从大区来说本区切割深度1000m左右,为中深切割区。

2、气象水文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一月份平均气温3.4℃,七月份平均气温25.2℃,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14.9毫米,无霜期261天。

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等。

经济林木有柑、桔等,工业以建筑石料厂及煤矿开采为主。

3、经济概况

地经济以农业为主。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土豆等。

经济作物有烟叶和生漆。

工业仅有煤矿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三、以往地质工作

1970年5月~10月省第二地质大队对柳林向斜东翼中部进行了地质矿产普查。

对矿区北部肖家坪、天鹅池作了地质初查工作,编写了《湖北省建始县北部天鹅池–肖家坪、茅田向斜中北端子母、渣树坪煤、黄铁矿地质初查报告》,地质局(73)鄂地审第108号意见书审批。

1972年5月~1973年4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对该矿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编制了《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详查地质报告》。

省地质局(74)鄂地审13号意见书审批。

1981年8月省第二地质大队对子母煤矿区南部进行了详查工作,编写了《湖北省建始县子母煤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省地质局鄂地审[85]第3号意见书审批。

1991年5月省第二地质大队对子母矿区1981年详查工作区进行了勘探工作,工作区范围完全重叠,并编写了《湖北省建始县子母煤矿区木桥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省地质局1991年9月以鄂储决字(1991)10号决议书审批。

2004年12月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对该矿区的吴家坪组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检测核查,检测区面积约34km2,提交了《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区2003年度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该报告已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储核函[2005]24号”审批。

2004年12月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对子母煤矿区马鞍含煤段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检测核查,检测区面积约8km2,提交了《湖北省建始县子母煤矿区2003年度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该检测报告已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储核函[2005]35号审批。

2004年11月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对齐跃湾煤矿的马鞍煤系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检测核查,检测面积0.451km2,提交了《湖北省建始县齐跃湾煤矿2003年度煤炭资源储量检测报告》,该报告已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储核函[2005]13号审批。

2005年7月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对原柳林煤矿区和子母煤矿区的马鞍煤层和吴家坪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检测,检测面积20km2,提交了《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区(原柳林煤矿区、子母煤矿区)2005年度煤炭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该报告已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储核函[2005]122号审批。

2005年10月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将原齐跃湾煤矿区编入柳林煤矿区,对齐跃湾煤矿的资源储量进行重算和扩大矿权范围,对拟设的东升煤矿和孙家湾煤矿资源储量进行了划分、分割,编制了《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区(原柳林煤矿区、子母煤矿区)2005年度煤炭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调整说明》,该报告已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储核函[2005]146号审批。

批复函确认了齐跃湾煤矿等9家采矿权人,和孙家湾东升煤矿两家拟采矿权人。

2005年12月受三宝坪煤矿、锣底煤矿、煤炭湾煤矿的委托,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在省国土资源厅以鄂资储核函[2005]196号文核准的《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区(原柳林煤矿区、子母煤矿区)截至2005年底煤炭资源储量检测重算地质报告》的基础上,对三宝坪煤矿占用范围内资源储量进行了重算,对锣底煤矿和煤炭湾煤矿拟占用范围内资源储量进行划分、分割,编制了《湖北省建始县柳林煤矿区(原柳林煤矿区、子母煤矿)区截至2005年底煤炭资源储量检测重算地质报告》,该报告已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储核函[2005]196号核准。

2010年受建始建阳煤矿委托,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对建阳煤矿矿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马鞍段含煤地层进行了钻探,经勘探建阳矿区梁山组马鞍段M3煤层发育较好,探明矿产资源储量152.8万吨。

四、矿山开采现状

本矿在2009年3月进入60kt/a改扩建工程建设,于2012年8月通过60kt/a生产能力改扩验收并正式投产。

现Ⅰ采区+1720m标高以下基本采空,+1720m水平Ⅰ采区南翼也形成了较大面积采空区,Ⅰ采区北翼回采工作面系统已形成,回采工作面尚未推进。

矿井在投产验收至今生产基本正常,现Ⅰ采区已经进入回收阶段。

矿井工业广场及地面建构筑健全,能满足60kt/a的生产。

五、采区概况

Ⅱ采区位于矿区北偏东,为+1700m水平(F2断层下盘)上山采区,为一双翼采区,其东北(上部)紧邻原锈水沟煤矿,北为井田边界,西以锈水沟煤矿井田边界为界。

Ⅱ采区位于+1700m水平至+1740水平之间,采区走向长度600m—800m,倾向斜长约350m,地质储量:

1254526㎡×0.65×1.5t=122kt,可采储量104kt。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黔东新华夏一级隆地带的北延部分,扬子江中下游东西向构造带北亚带西端。

西与四川盆地毗连,东邻黄陵背斜,秭归盆地,北为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构造,这种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着本区构造格架。

二、地层

矿区位于北北东向柳林向斜西翼,志留系中统纱帽组及石炭系,泥盆系出露于矿区西部东洛河一带,二叠系发育于矿区中部,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分布东部,组成柳林向斜槽部地层。

现将区内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为坡积残积层,由粘土、亚粘土夹砂粒、碎石组成。

厚0—18米

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y)

上部为薄层灰岩,夹少量页片状泥灰岩,中部为中—厚层状灰岩夹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下部为厚层状灰岩夹含炭灰岩及钙质泥岩,底部薄层泥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

未见顶

3、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薄板状含炭硅质岩,与含炭硅质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少量白云岩透镜体。

厚18.16—21.32米

4、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

(1)吴家坪组灰岩段(P2w2)

上部为中—厚层状燧石结核灰岩,下部为含硅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厚62.78—69.14米

(2)吴家坪组含煤段(P2w1)

顶部为含硅质结核炭质泥岩,上部由硬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泥岩组成,一般含煤五层,中部为鲕状泥岩,下部为硬砂岩夹岩屑粉砂岩,菱铁质泥岩,底部为厚0—0.2米黄铁矿。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13.57—22.07米

5、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上部为黑色薄板状含炭硅质岩夹硅质泥岩,中部为厚层灰岩,下部为灰黑色眼球状灰岩。

厚50.85—70.23米

6、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1)灰岩段(P1q2)

上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生物屑灰岩,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为中—厚层状灰岩,偶夹黑色泥岩。

厚73.62—176.47米

(2)含煤段(P1qm)

顶部为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为黑色似层状,透镜状煤层(M2)夹少量炭质泥岩,粘土岩,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时夹粉砂岩,偶见透镜状煤层(M1)及炭质泥岩,底部常见玉髓蛋白石组成的古风化壳。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3.61—23.32米

7、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n)

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顶部时夹含砾灰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白云灰岩,底部为0.20—0.50米角砾状结晶灰岩。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11.76—106.38米

8、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D3h)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顶部有0.6—2米厚的灰黄、暗灰色粉砂质泥岩,鲕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厚26米

9、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

灰白色厚层—块状石英岩状砂岩。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19.35米

10、志留系中统纱帽组(S2sh)

黄绿色水云母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组成韵律五层。

未见底

三、构造

矿区内显著的构造形迹是走向于北东15°的柳林向斜以及少量规模不大的北东—南西向断层。

1、褶皱构造

柳林向斜为一基本对称的宽缓向斜构造。

向斜轴走向近于北东15°,在平面上呈蛇曲状,两翼煤层出露相隔2—2.5公里,两翼岩层倾角10—20°,一般12—15°。

向斜轴部作有规律变缓,近轴部多在3—5°,东翼略大于西翼。

向斜枢纽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转折。

罗底—沙坪一段,两翼岩层倾向基本相应;沙坪—李家淌以南枢纽呈波状起伏,至郑家塘以南,则急剧倾伏。

东翼李吴山,青林河一带,岩层倾向转向南,倾角增大到30—50°,向斜开阔平缓。

从区域地质图看,矿区南端东翼岩层倾向转为南之因,是受轴向近东西向的青林坝向斜的影响,是两种构造线的复杂作用所致。

从煤层出露标高来看,向斜纵向类似一马鞍形。

2、断裂构造

矿区断裂较为发育,经填图有5条断层,呈北东、北东东向延伸。

根据断层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分述如下:

F1:

北起付家湾,南至响水沟,斜贯向斜两翼,走向约50°,倾向南东,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的正断层,垂直断距北西露头约10米,南东露头则大于40米,为破坏性最大的断层。

F2:

东翼见于耐火厂以东,经碑垭延至西翼的贺家坪消失,走向约70°,倾向北,南盘上升,北盘下降,碑垭附近断距最大,带有平移性质,垂直断距约20米,向西断距迅速减小,经PD1证实断层对煤层影响不大。

F3:

西起张家坪,经三块石延至东翼游家湾,走向与F2大致平行,倾向南,北盘上升,南盘下降。

垂直断距在张家坪、三块石附近约40米,CK201孔附近减至30米,而东翼游家湾露头一带则小于10米。

F2与F3断层中间呈突起状,而构成一地垒形态。

F4:

东起碟子坪,经柳林,白窝淌延至西翼庙垭以西。

走向约80°,倾向南,北盘上升,南盘下降。

F5:

见于东翼西阳坪,向西延至大隆组附近而消失,近东西走向,北盘上升,南盘下降,露头最大垂直断距约20米左右。

由于断层附近破碎及浮土掩盖,无法直接观察断层性质,只能从断层线在地形图上出露位置推测其产状。

根据相同构造都是受一定地质应力作用的结果,F1—F5亦应为倾角大于70°的一组高角度正断层。

综上五条断层,除F5影响范围较小外,其它四条断层均斜穿向斜,两翼煤层露头明显位移,断层对煤层破坏程度虽无钻孔控制,但就地表所知,煤层已失其连续性。

因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深部断距应小于地表。

F1断层穿过该矿区,根据邻近矿揭露及资料分析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透水现象不明显。

四、煤系、煤层及煤质

(一)煤系

矿区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含煤段。

煤系全厚51.1米,按其岩性与沉积环境之别,由下而上可分为三段。

下段:

硅质泥岩夹硅质炭质泥岩段

灰—灰黑色,薄层状,单层厚2—5厘米,质硬性脆,垂直层面一组节理发育,炭质泥质自下向上增加,含微量个体较小的菊石化石,属滨海相沉积。

底部偶夹硅质灰岩,呈透镜状,串珠状产出。

厚度17.5米

中段:

白云质泥岩夹白云岩段

浅灰—灰白色,薄层—厚层状,微晶质结构。

白云岩质坚硬,微含硅质,表面具刀坎状,呈微波状层理,不含化石,属泻湖相沉积。

厚度17.0米

上段:

含煤段(P1qm)

顶部为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为黑色似层状,透镜状煤层(M2)夹少量炭质泥岩,粘土岩,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时夹粉砂岩,偶见透镜状煤层(M1)及炭质泥岩,底部常见玉髓蛋白石组成的古风化壳。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3.61—23.32米

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n)

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顶部时夹含砾灰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白云灰岩,底部为0.20—0.50米角砾状结晶灰岩。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11.76—106.38米

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D3h)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顶部有0.6—2米厚的灰黄、暗灰色粉砂质泥岩,鲕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厚26米

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

灰白色厚层—块状石英岩状砂岩。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19.35米

志留系中统纱帽组(S2sh)

黄绿色水云母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组成韵律五层。

未见底

(二)煤层

煤层位于含煤岩系上部,厚度9.89米,其结构特征如下:

上覆地层:

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灰岩段

浅灰色薄层白云质灰岩,底部富含腕足辨鳃类和菊石化石等。

1、炭质页岩:

黑色,具隐蔽的水平层理,含较多硅质小结核,园度好,呈豆状。

厚度1.40米

2、炭质泥岩:

黑色夹数层薄煤层,局部发育为煤层(M5)

厚度0.3米

3、粘土岩:

灰白色,无层理,具团块状构造,含植物根部及碎叶化石。

厚度0.8米

4、细粉砂岩:

灰色,含保存完好的大羽羊齿化石,底部局部地段发育薄煤层(M4)。

厚度1.70米

5、细粉砂岩:

深灰色,泥质胶结,层面含炭屑及星散状黄铁矿,具波状水平层理。

厚度1.00米

6、细砂岩:

深灰色—黑灰色,含菱铁质,沿层面含大量炭化植物碎屑及少量星散状黄铁矿。

厚度0.30米

7、粗粉砂岩:

黑灰色,层面含炭屑,局部夹马尾丝煤线,矿区北部相变为细粉砂岩泥岩。

厚度1.20米

8、煤层(M3):

黑色,以暗亮煤为主,顶部多夹1—2层薄层夹石,为矿区主采煤层。

厚度0.20—0.57米

9、含炭泥岩:

黑色,含较多星散状,集云状,结核状黄铁矿。

厚度0.85米

10、煤层(M2):

黑色,以亮煤,暗亮煤为主,镜煤条带较多,为矿区主采煤层。

厚度0—0.57米

11、粘土岩:

灰白色,无层理,具团块状构造,顶部含较多细煤线,局部夹0—0.1米厚的薄煤层(M1)。

厚度1.2米

12、硬砂岩:

杂色,中—厚层状,砂粒自上向下逐渐变粗,含菱铁质,局部可呈菱铁矿层。

厚度6.8米

13、黄铁矿层:

富集于硬砂岩内,发育处黄铁矿十分密集,品位较富,变化大。

厚度0.10米

含煤段共含煤五层,自下而上分别冠以M1、M2、M3、M4、M5之称,其中以M2、M3煤层煤发育最佳,为矿区主要开采煤层,亦是本次工作的设计对象。

其它三层煤薄而不稳定,仅局部可采,工业价值不大。

M1:

煤层厚0—0.1米,赋存于粘土岩中,分布不稳定。

M2:

距M1煤层0.6米。

底板为粘土岩,近煤处为一层厚0.05—0.1米含较多细煤线的含炭泥岩,顶板为含炭泥岩,其底部0.1—0.2米,含较多细煤线的含炭泥岩,煤层厚0—0.57米,一般厚度在0.25—0.35之间,煤层发育最好地段在东翼Tc108—Tc105,两翼老窿212—老窿202一带,两翼较东翼长,煤层平均厚度则小于东翼,本煤层自东翼Tc105,西翼老窿202向北急速变薄,该段老窑甚小,探槽揭露其厚度多在0.2米左右。

深部钻孔由北东CK101向南西CK401方向,亦和地表相似,显著变薄。

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仅CK101见到二层厚2厘米含炭粉砂质泥岩外,其它工程均未见夹石。

M3:

距M2煤层0.85米。

煤层底板为含炭泥岩,近煤处含马尾丝状煤线。

顶板为含炭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

层面含大量炭化植物碎屑,其相变具由北向南粒度逐渐变粗之趋势。

煤层厚度0.20—0.57米,正常厚度在0.3—0.4米之间。

从东翼Tc108,西翼老窿215向北至矿区边界普遍发育,平均厚度一般大于M2。

上述两工程向南则与M2相同,厚度渐薄,深部钻孔见煤亦是如此,即北东CK101向南西CK401煤层逐渐变薄。

煤层结构较为复杂,普遍含夹石两层,东翼老窿106—Tc5之间最为明显,夹石厚度由0.01—0.1米不等,岩性为炭质泥岩或含炭粉砂质泥岩,最厚者在老窿121附近,平均厚度0.24米,而西翼仅老窿202,Tc204与东翼同,其它工程均无夹石存在。

向北至M2尖灭后,两翼都为单一煤层,深部除CK101孔,含夹石一层外,其它不含夹石。

夹石在空间位置上多集中于煤层上部。

M2与M3之间为一层含炭泥岩相隔。

黑色,较致密,微染手,含较多星散状,集云状,结核状黄铁矿,其厚度变化由0.35—2.00米,最大值在东翼老窿106,西翼老窿211一带,向南、北逐渐变薄,北面变薄甚为明显,矿区南部则相变为粉砂质泥岩。

煤层发育较好地段,其厚度均在0.85m左右,两层煤可同时开采。

矿区煤层的开采,目前主要分布于F1断层东西之间。

经井下(地面)井下(采煤坑道)实地调查M2煤层最大厚度0.80米,最小厚度0.20米,平均厚度0.362米。

M3煤层最大厚度0.75米,最小厚度0.13米,平均厚度0.396米。

两层煤之间的夹矸层最大厚度2.0米,最小厚度0.34米,平均厚度0.85米,均是两层煤一并开采。

M3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厚度2.50米,上部为粗粉砂岩,厚度1.00米,中部为细粉砂岩,厚度1—20米,底部为粗砂岩,厚度0.30—2.0米。

M2煤层底板为中—厚层状粘土岩,无层理,具团块状构造,厚度1.20米。

间接底板为硬砂岩,厚度6.80米。

(三)煤质

本区吴家坪组煤层煤质牌号为无烟煤。

针对炼铁用之特性,对煤层进行了煤岩类型,物理性能之划分。

M2一般以亮煤为主,M3则都以暗亮煤为主,细分则可见亮煤多集中于煤层中部,半亮煤及暗煤分布于煤层上、下部。

煤的物理性能是以其强度及开采后破碎程度为准,块状煤多集中M2煤层,一般为块煤。

而M3则为碎块或粉状煤,均为优质无烟煤,可作生活用煤及工业用煤,现将分析的主要参数综合于下表。

煤样分析结果综合表

水份Mg

(%)

灰份Ag

(%)

挥发份AF

(%)

固定碳Cg

(%)

全硫Sg

(%)

发热量QDTg

MJ/kg

样品数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