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56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docx

建设方案讨论稿0591

 

全国金土工程建设

总体方案

(讨论稿)

 

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办公室

2005年9月

目录

一、目标和任务1

(一)目标1

(二)任务2

二、建设原则3

(一)指导方针3

(二)建设原则3

三、总体框架4

(一)“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4

(二)“金土工程”中各级数据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6

(三)总体技术路线9

四、建设内容9

(一)数据库建设与整合9

(二)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13

(三)业务系统建设17

(四)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21

(五)安全系统建设22

(六)标准化建设23

五、保障措施26

金土工程是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面向资源监管、调控和服务的国家目标,而开展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提出:

“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高技[2005]933号)中正式批准了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并要求中央和地方的金土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分级报批。

为指导各级金土工程的立项与实施,保证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各级各类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制定以下总体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全面、准确、直接地掌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覆盖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的、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有效降低重大地质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切实推行依法行政与行政为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到2010年

1、基本建立覆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的集成化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四级政务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形成对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系统,大幅度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

2、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基本满足各级管理的需要,基本建立覆盖全国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和基础数据的远程交换与共享;

3、形成以统一门户网站为形式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社会化服务。

(二)任务

1、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

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管理业务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和土地资产的有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2、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

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矿产资源管理业务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重要矿产信息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

3、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部署主要地质灾害区的网络化监测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4、建立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

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地籍、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遥感监测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形成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

5、建立由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满足各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规范建设与运行,以及信息共享、交换与安全需要的标准。

二、建设原则

(一)指导方针

“金土工程”建设要遵循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方针,即“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

(二)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相互衔接。

为保证“金土工程”的全国“一盘棋”和各级之间的充分衔接,各地要在全国“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下,结合本地区发展情况和国土资源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确保与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目标保持一致。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和数据资源,注重系统之间的衔接,切实保障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各类资源的效益,保护已有的投资。

3、试点引路,分步实施。

“金土工程”建设要在先行安排试点取得示范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按照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分期目标,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边建设边应用,通过系统应用拉动需求,进一步推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4、保证安全,开放服务。

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元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同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通过制订相关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和规定,引进和研制系统安全与数据保密技术,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三、总体框架

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纽带,以国土资源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为主线,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一)“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

“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

1、网络层。

建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支撑各级国土资源业务系统内部运行;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立国土资源广域网,支撑国土资源纵向业务的网上运行;依托Internet,建立国土资源外网,提供对外信息服务。

2、数据层。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GIS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交换等功能一体化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支撑。

 

3、应用支撑层。

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作为“金土工程”各业务系统建设的应用支撑平台。

利用电子政务构建平台定制和管理各项业务应用,同时自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的解释和调用,形成业务应用系统。

4、业务层。

围绕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等业务建立并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国土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5、门户层。

利用门户实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上受理,同时发布审批结果等政务信息和其他国土资源信息,为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二)“金土工程”中各级数据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

各级数据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各级基础数据库通过各自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

各级基础数据库之间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实现基础数据的同步和备份,实现基础数据的适时更新。

不具备建立数据中心条件的县级单位,基础数据库在市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并通过报盘或拨号上网等方式向市级数据中心报送日常更新数据。

2、各级基础数据库支撑本级业务系统的运行,上下级具有关联的业务系统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联动。

不具备建立数据中心条件的县级单位,作为市级业务系统的应用终端,通过市级业务系统经办业务。

3、采用门户网站技术集成各类信息服务系统,链接各级信息发布网站。

暂时不具备建成对外网站的市县,信息上传到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网站发布和提供服务。

 

(三)总体技术路线

优先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构架及电子政务平台思想,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保障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

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采用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与整合各类数据库,通过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多级备份、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筹规划,采用电子政务平台搭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统一接口标准,利用服务交互和消息传递,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横向集成。

四、建设内容

“金土工程”总体建设内容包括数据库建设与整合、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和标准化等六个方面。

(一)数据库建设与整合

1、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的内容

在土地数据库建设方面,部和省级重点建设与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以及建设项目用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管理数据库;市、县级重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城镇地籍、基准地价、土地市场、土地监察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

在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部重点建设和整合矿产资源可供性数据库、矿产资源潜力数据库、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矿产品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以及探矿权、采矿权、油气勘查开采等管理数据库;省级重点建设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等方面的数据库;市县级重点建设矿产资源规划、采矿权等方面的数据库。

在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方面,部、省建立覆盖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地质灾害监测、防灾预案、区域环境地质等方面的数据库。

市、县结合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数据库。

“金土工程”建设和整合的各级各类数据库见表1。

表1数据库建设与整合

序号

数据库名称

类型

建设或部署范围

备注

国家

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基础数据

部和省按照统一的标准,组织数据库建设与整合,县级负责数据日常更新,同步更新市、省、国家的数据库,保证各级数据的一致性

2

城镇地籍数据库

基础数据

×

×

市、县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在地籍调查基础上建设,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更新数据

3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

结合规划修编工作,同步建立数据库,采用逐级下达的方式自上向下更新数据库,部存储和管理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数据库,省存储和管理省级和市级规划数据库,市存储和管理市级和县级规划数据库,县存储和管理县、乡级规划数据库

4

基本农田数据库

基础数据

按照划定的基本农田建立数据库

5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

管理数据

×

×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

7

建设项目用地数据库

管理数据

×

通过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

8

土地供应备案数据库

管理数据

通过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

9

耕地储备数据库

管理数据

通过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等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

10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

基础数据

×

国家、省负责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分别在国家、省、市三级存储管理,并提供应用

11

农用地等级数据库

基础数据

×

×

12

矿产资源可供性数据库

成果数据

×

×

×

由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产生和更新数据

13

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

基础数据

×

×

×

整合购买和采集获取的数据,建立数据库

14

矿产资源潜力数据库

成果数据

×

×

利用成矿潜力远景评价等最终成果和有关中间成果,建立数据库

15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

结合规划修编工作,同步建立数据库,采用逐级下达的方式自上向下更新数据库,部存储和管理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数据库,省存储和管理省级和市级规划数据库,市存储和管理市级和县级规划数据库,县存储和管理县本级规划数据库

16

探矿权数据库

管理数据

×

×

由探矿权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

17

采矿权数据库

管理数据

由采矿权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

18

油气勘查开采数据库

管理数据

×

×

×

由油气勘查开采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

19

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

基础数据

由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系统运行统计汇总产生和更新数据库

20

矿产品数据库

基础数据

×

×

×

整合外购数据,建立和更新数据库

21

基础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

基础数据

×

×

整合环境地质调查产生的数据建立数据库

22

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

基础数据

整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数据,建立数据库

23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

24

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库

基础数据

25

区域环境地质数据库

基础数据

×

×

26

执法监察数据库

管理数据

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

2、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的方式

采用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全面理清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数据整合与建库。

对于新建基础数据库,结合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修编等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保证新建基础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入库前须进行严格的数据检查。

对于新建的管理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规范,通过相关业务系统的运行,同步建立管理数据库。

对于现有数据库的整合,根据同构同标准、同构不同标准、异构同标准、异构不同标准四种情况按照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整合改造。

3、数据库管理与更新维护

(1)建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基础数据库

为了便于基础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将数据存储和应用开发分开,面向不同的具体需求,开发便于数据维护和更新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2)形成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

数据更新依赖于基层日常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库,采用自下而上的更新方式,由下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数据采集更新,通过增量备份的方式定期逐级向上更新数据库。

涉及到由上级部门审批的规划、计划类等数据库,数据库的更新由上而下进行,通过数据增量方式进行传送。

对于管理数据库的更新,建立业务管理系统运行与数据库更新联动的机制。

(二)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具有数据管理、维护、处理、加工等功能一体化的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为各类数据集中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交换体系,完成各类数据的更新;同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提取、集成、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中心按照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模式建设。

直接用于行政审批和决策支持的数据,统一集中到数据中心,并制定数据汇交、更新、发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基础数据,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由数据采集部门自行管理维护,负责日常更新。

通过数据中心的技术环境建设,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逻辑集中管理,以及各级数据中心之间的远程数据交换与共享和对外信息交换。

1、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

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

 

2、数据管理和运行模式

以调查评价等信息为可持续数据源,以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和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本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通过远程数据交换实现各级数据共享,也同时完成本级数据中心的更新。

 

 

3、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架构在国土资源广域网上,用来实现各级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之间的上下同步和备份(数据驱动)、垂直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应用驱动、数据驱动)和横向本部门与外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

数据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图5)包括,一个底层的数据交换平台,以及构建于数据交换平台之上的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和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

图5国土资源数据交换系统基本结构

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采用数据驱动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上传、结果回应)的方式,实现将下级数据库的更新及时地、自动地同步更新到上级数据库。

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垂直业务系统上下业务流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上报/回复、下发/上报)、例行统计数据上报、专项材料上报或下发等。

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建立面向目录服务外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与外部门间基础数据或有关业务数据的交换。

4、各级基础数据库的同步与备份

为保证各级数据的一致性,各级数据中心的相关基础数据需保持同步。

根据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创建和更新工作模式,主要分为从下至上的数据更新和从上至下的数据更新。

由于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对相关基础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因此,各级基础数据库的同步将采取定期增量备份的方式进行。

5、各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部署

(1)服务器部署

服务器系统是各级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提供计算处理服务、网络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和其他服务。

服务器部署包括基础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电子政务运行支撑服务器、应用/Web服务器、交换数据服务器、交换应用服务器、安全应用支撑区服务器、基础网络服务区服务器、网络管理区服务器等。

服务器的配置根据各类应用的不同规模和特点,并结合处理速度、存储容量、高可靠性、系统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2)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部署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部署包括,基础数据库存储系统、管理数据库存储系统、备份存储系统、信息交换区存储系统、对外信息发布区存储系统、磁带备份系统。

各级中心数据运行存储平台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SAN、NAS、iSCSI和CAS等网络存储技术架构,在具体硬件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到硬件设备及链路方面的安全冗余设计。

(3)系统软件部署

在操作系统选择方面,小型机系统采用UNIX操作系统。

PC服务器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系列操作系统;在集群软件选择方面,UNIX服务器双机集群系统采用同一品牌的集群软件来集群功能,PC服务器双机集群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系列高级版的集群功能来实现;在数据库软件选择方面,应该是目前国内外通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配置;在系统管理软件选择方面,建设全面而又统一的、集中的综合网络管理体系,实现完整网络、系统管理功能,对网络和系统进行有效监控、分析、诊断、优化、调整,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整个系统及相关各方面的运行状况,实现集中的、实时的、图形化的、智能化的网络监控管理。

(三)业务系统建设

1、业务系统建设内容

按照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思想,开展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数据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1)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

在耕地保护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耕地保护相关业务流程见图6),重点建设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县市级建设用地网上申报(或报盘)和国家、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用地审批网上会审;同时围绕土地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信访举报、备案核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土地利用监管系统。

 

图6耕地保护相关业务流程

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市、县重点围绕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市场管理、建设用地报批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2)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

在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探矿权与采矿权登记发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探矿权、采矿权网上报批(或报盘)和网上会审及储量登记统计的网上报送(或报盘)。

国家级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重点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系统、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点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系统等(图7)。

 

图7矿产资源相关应用系统

(3)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地质灾害综合区域分析与预警、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野外应急调查数据传输、地质灾害信息一体化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连接国家和重大灾害点的网络平台和视频多媒体平台(图8)。

图8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框架

(4)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连接部、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网上直报系统。

实现国家对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快速、直接地获取。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的支持下,围绕耕地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政策,建立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和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等系统;围绕战略性矿产的安全保障,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和全球重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等系统。

(5)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企业、公众及其它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具体包括以门户技术集成信息发布、查询、网上申报、网上举报、元数据服务、数据下载等。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结构如图9示。

 

2、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应以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统一数据资源管理、统一业务规则管理机制和可视化集成环境,形成国土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统一的技术框架和运行环境。

有条件的省实现省、市、县三级在同一平台上建设和运行系统,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省,要保证系统互联互通;对于没有条件的市、县,在面向单个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依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提供规范的数据接口,以满足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四)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

1、网络系统建设的内容

分别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局域网系统,为各级国土部门提供基础的网络运行平台,实现各级国土部门内部网络联通,为应用系统运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等提供基本的条件。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国土资源纵向业务网系统,为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通道。

同时为远程终端用户(县级终端)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满足联网需求。

为实现地质灾害现场到指挥中心的信息快速传输,建立连接灾害现场和数据中心的移动网络平台。

2、网络系统建设的方式

国土资源纵向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成以前,由部负责建立部—省的主干网,省以下广域网建设由各省负责,形成贯穿上下的国土资源业务网网络体系,并以此作为“金土工程”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

国土资源外网网站建设依托互联网。

移动网建设采用以IP平台为基础的TDM_TDMA共享式通信方式,利用主站式卫星通信系统,选用支持IP协议的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地面IP平台实现不同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互联,使数据通讯可以在卫星通信网络中各种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终端间的互通。

(五)安全系统建设

安全系统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安全策略、法规、标准和管理要求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