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0191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

1.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进给运动是,主偏角是,刀具后角是,已加工表面是。

2、图2-4-5所示为在车床上车孔示意图,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答案

3、图3所示为车外园示意图,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答案:

1——前角、2——后角、3——副偏角、4——主偏角、5——刃倾角

图3

1-11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①2②3③4④5

1-12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①2②3③4④5

1-13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习图2-1-13),必须限制()个自由度。

①1②2③3④4

1-14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用习图2-1-14所示方法定位,则实际限制()个自由度。

①1②2③3④4

1-15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个自由度。

①2②3③4④5

4.分析题

4-1试分析习图2-4-1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a)在球上打盲孔φB,保证尺寸H;

b)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孔,要求与φD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c)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以及尺寸H和L;

d)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和槽深H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4-2试分析习图2-4-2所示各定位方案中:

①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c)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d)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4-3在习图2-4-3所示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和对称度0.03。

现有3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c,d所示。

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案。

 

1.图1为工件加工平面BD的三种定位方案,孔O1已加工,1,2,3为三个支钉,分析计算工序尺寸A的定位误差,并提出更好的定位方案.

图1

4-4某工厂在齿轮加工中,安排了一道以小锥度心轴安装齿轮坯精车齿轮坯两大端面的工序,试从定位角度分析其原因。

4-5习图2-4-5所示为在车床上车孔示意图,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4-6习图2-4-6所示零件,外圆及两端面已加工好(外圆直径

)。

现加工槽B,要求保证位置尺寸L和H。

试:

1)定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2)选择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并在图中示意画出;

3)计算所选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

4-7习图2-4-7所示齿轮坯,内孔及外圆已加工合格(

mm,

mm),现在插床上以调整法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mm。

试计算图示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忽略外圆与内孔同轴度误差)。

——(对应知识点2.4.4)

4-8在车床上,切断工件时,切到最后时工件常常被挤断。

试分析其原因。

4-9试分析习图2-4-9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

如何改进?

习图2-4-9

4.分析题

4-1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

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05/300,夹具两定位V型块夹角

,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1/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

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并忽略两轴颈与

外圆的同轴度误差)。

习图4-4-1

4-1答案:

键槽底面对

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由3项组成:

1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0.05/300

2夹具制造与安装误差(表现为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0.01/150

3工件轴线与交点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为此,首先计算

外圆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量:

mm

可得到工件轴线与交点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0.07/150

最后得到键槽底面(认为与铣床导轨平行)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4-2试分析习图4-4-2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

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4-2答案:

a)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加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锥形,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

b)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

若刀具刚度很大,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

c)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将使工件产生鞍形误差,且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加工后零件最终的形状参见图4-34。

4-6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0.01。

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11.99,均方根偏差为σ=0.003。

试:

1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2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3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4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6答案:

①分布图

习图4-4-6ans

②工艺能力系数CP=0.2/(6×0.003)=1.1

③废品率约为50%

5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的常值系统误差,很可能是砂轮位置调整不当所致;改进办法是重新调整砂轮位置。

4-7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

mm。

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

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mm。

试计算不合格品率。

4-7答案:

习图4-4-7ans

画出分布曲线图,可计算出不合格品率为21.055%

例1有一批小轴,其直径尺寸要求为?

mm,加工后尺寸属正态分布,测量计算得一批工件直径的算术平均值=17.975mm,均方根差=0.01mm。

试计算合格品率,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废品率的措施。

解:

1、画尺寸分布区与于公差带间的关系图

2、设计尺寸可写作

3、系统误差

⊿=

4、计算合格率和废品率

合格品率为

废品率为1-A=16.49%

产生废品的原因:

一是对刀不准,存在系统误差;二是本工序加工的精度较差。

减少废品的有效措施是在消除系统误差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工艺条件,使

减少至6

例:

在两台自动切割机上加工工一批小轴的外园,要求保证直径?

11±0.02mm,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按正态分布,平均值

mm,均方差

mm。

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也按正态分布,且=

mm,

=mm。

试求:

1)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精度高?

2)计算并比较那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办法。

解:

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小轴,其加工直径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1、第一台机床的加工精度

第二机床的加工精度

所以,

,故第二台机床的加工精度高。

2、第一台机床加工的小轴,其直径全部落在公差内,故无废品。

第二台机床加工的小轴,有部分直径落在公差带外,成为可修复废品。

废品率为

从图中可见,第二台机床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刀具调整不当,使一批工件尺寸分布重心偏大于公差中心,从而产生可修复废品。

改进的办法是对第二机床的车刀重新调整,使之再进刀0.0075mm为宜。

例:

在车床上车一批轴,要求为Φ25

mm。

已知轴径尺寸误差按正待分布,

=24.96mm,σ=0.02mm,问这批加工件合格品率是多少?

不合格平率是多少?

能否修复?

解:

1)标准化变化

Z=(x-

)/σ=(25-24.96)/0.02=2

=0.4772

2)偏大不合格平率为:

0.5-

=0.5-0.4772=2.28%(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3)偏小不合格平率为:

0.5-0.49865=0.00135=0.135%(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4)合格品为:

1-2.28%-0.135%=97.595%

1.单项选择

1-1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①小于50②等于50~200③等于200~1000④大于1000

1-2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1表面层的硬度②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③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

④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22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①无关②相近③相同④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4自激振动的频率()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等于或接近于

4.分析计算题

4-1试选择习图5-4-1示三个零件的粗﹑精基准。

其中a)齿轮,m=2,Z=37,毛坯为热轧棒料;b)液压油缸,毛坯为铸铁件,孔已铸出。

c)飞轮,毛坯为铸件。

均为批量生产。

图中除了有不加工符号的表面外,均为加工表面。

习图5-4-1

4-1答案:

1.图a:

①精基准——齿轮的设计基准是孔A。

按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A为精基准。

以A为精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

故选孔A为统一精基准。

②粗基准——齿轮各表面均需加工,不存在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相互位置关系的问题。

在加工孔A时,以外圆定位较为方便,且可以保证以孔A定位加工外圆时获得较均匀的余量,故选外圆表面为粗基准。

2.图b:

①精基准——液压油缸的设计基准是孔B。

按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B为精基准。

以B为精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

故选孔B为统一精基准。

②粗基准——液压油缸外圆没有功能要求,与孔B也没有位置关系要求。

而孔B是重要加工面,从保证其余量均匀的角度出发,应选孔B的毛坯孔作定位粗基准。

3.图c:

①精基准——飞轮的设计基准是孔C。

按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C为精基准。

以C为精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

故选孔C为统一精基准。

②粗基准——为保证飞轮旋转时的平衡,大外圆与不加工孔要求同轴,且不加工内端面与外圆台阶面距离应尽可能的均匀,故应不加工孔及内端面作定位粗基准。

4-2今加工一批直径为

,Ra=0.8mm,长度为55mm的光轴,材料为45钢,毛坯为直径φ28±0.3mm的热轧棒料,试确定其在大批量生产中的工艺路线以及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工序公差及其偏差。

4-2答案:

5.确定工艺路线: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2.确定各工序余量:

根据经验或查手册确定,精磨余量=0.1mm,粗磨余量=0.3mm,半精车余量=1.0mm,粗车余量=总余量-(精磨余量+粗磨余量+半精车余量)=4-(0.1+0.3+1.0)=2.6mm。

3.计算各工序基本尺寸:

精磨基本尺寸=24mm,粗磨基本尺寸=(24+0.1)=24.1mm,半精车基本尺寸=(24.1+0.3)=24.4mm,粗车基本尺寸=(24.4+1.0)=25.4mm。

4.确定各工序加工经济精度:

精磨IT6(设计要求),粗磨IT8,半精车IT11,粗车IT13。

5.按入体原则标注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磨—

mm,粗磨—

mm,半精车—

mm,粗车—

mm。

4-3习图5-4-2所示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已加工好,b)、c)、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

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A1、A2和A3。

4-3答案:

1)图b:

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mm;

2)图c:

尺寸A2,10±0.1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5X4-2c),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2和

是组成环,且A2为增环,

为减环。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

10=A2-8,→A2=18mm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

0.1=ESA2-(-0.05),→ESA2=0.05mm;

-0.1=EIA2-0,→EIA2=-0.1mm。

故:

mm

3)图d:

尺寸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5X4-2d),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3,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3和

为减环。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

10=38-(A3+8),→A3=28mm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

0.1=0-(EIA3+(-0.05)),→EIA3=-0.05mm;

-0.1=-0.1-(ESA3+0),→ESA3=0。

故:

mm

4-4习图5-4-4所示轴承座零件,

mm孔已加工好,现欲测量尺寸80±0.05。

由于该尺寸不好直接测量,故改测尺寸H。

试确定尺寸H的大小及偏差。

4-4答案:

尺寸80±0.05、H和半径R组成一个尺寸链,其中尺寸80±0.05是间接得到的,是封闭环。

半径尺寸

和H是增环。

解此尺寸链可得到:

4-5答案:

建立尺寸链如习图5X4-5ans所示,其中

,是尺寸链的封闭环;

,是尺寸链的减环;

,是尺寸链的增环;A1也是尺寸链的增环,待求。

解此尺寸链可得到:

mm

3、图5为某零件的加工路线图。

工序Ⅰ:

粗车小端外圆、肩面及端面;工序Ⅱ:

车大外圆及端面;工序Ⅲ:

精车小端外圆、肩面及端面。

试校核工序Ⅲ精车端面的余量是否合适?

若余量不够应如何改进?

解:

Z3为封闭环

Z3=52+20.5-(50+22)Z3=0.5

ESZ3=0+0-(-0.2-0.3)=0.5

EIZ3=-0.5-0.1-(0+0)=-0.6(余量不够)

将尺寸52

的下偏差改为“-0.3”

2、图3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o、Bo、Co、Do是封闭环),那些组成环是增环?

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解:

图3

`

2、图3为齿轮轴截面图,要求保证轴径尺寸

和键槽深t=

其工艺过程为;1)车外圆至

;2)铣键槽槽深至尺寸H;3)热处理;4)磨外圆至尺寸

试求工序尺寸H及其极限偏差。

解:

A0+14.25=H+14H=4.25

0.16=ESH+0.012-(-0.05)

ESH=0.098EIH=0.04

图3

1.单项选择

1-3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①机床误差②夹具误差③刀具误差④工艺系统误差

1-4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①主运动方向②进给运动方向③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④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7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②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③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④切削力的大小

1-8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1车床主轴径向跳动②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④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1提高主轴回转精度②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③提高装夹稳定性

④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2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1-11通常机床传动链的()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①首端②末端③中间④两端

1-12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①之和②倒数之和③之和的倒数④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④远小于

1-15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

1-16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1-17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磨屑所带走

1-18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①加大截面积②减小长径比③采用开式结构④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无关④关系不大

1-20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1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②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③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④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2.多项选择

2-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①试切法②调整法③定尺寸刀具法④自动控制法

2-2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有重要影响。

①耐磨性②耐蚀性③抗疲劳强度④配合质量

2-3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等几种基本形式。

①径向跳动②轴向窜动③倾角摆动④偏心运动

2-5如习图4-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

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

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①主轴径向跳动②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④刀杆刚性不足

2-6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工件刚度不足②前后顶尖刚度不足③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④导轨扭曲

2-7在车床上车削光轴(习图4-2-7),车后发现工件A处直径比B处直径大

,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刀架刚度不足②尾顶尖刚度不足③导轨扭曲④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2-8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

①切削热②摩擦热③辐射热④对流热

2-9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

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

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①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②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刀具热变形④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①机床几何误差②工件定位误差③调整误差④刀具磨损

2-9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

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

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①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②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刀具热变形④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①机床几何误差②工件定位误差③调整误差④刀具磨损

2-11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

①机床热变形②工件定位误差③夹紧误差④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从分布图上可以()。

——(对应知识点4.6.2)

①确定工序能力②估算不合格品率③判别常值误差大小④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2-13通常根据X-R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①有无不合格品②工艺过程是否稳定③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④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图5中零件,成批生产时用端面B定位加工表面A,以保证尺寸10

,试标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图5

图5-33所示偏心零件,表面A要求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规定为0.5~0.8mm。

与此有关的加工过程如下:

1)精车A面,保证直径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H1;(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精磨A面保证直径尺寸

,同时保证规定的渗碳层深度。

试确定H1的数值

第5章练习题

1.单项选择

1-1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1铸件②锻件③棒料④管材

1-2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①铸件②锻件③焊接件④冲压件

1-3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

2设计②工序③测量④装配

1-4箱体类零件常采用()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

1-5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①最不利②最佳状态③最小成本④正常加工

1-6铜合金7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的加工路线。

①粗车②粗车-半精车③粗车-半精车-精车④粗车-半精车-精磨

1-7淬火钢7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1粗车—半精车—精车②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③粗车—半精车—粗磨④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1-8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①粗镗—半精镗—精镗②粗镗—半精镗—铰

③粗镗—半精镗—粗磨④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1-9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进行。

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1-11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①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②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③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④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1-12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算法时,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则封闭环的公差等于()。

①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②各组成环中公差的最小值

③各组成环公差之和④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1-15工艺路线优化问题实质上是()问题。

①寻找最短路径②寻找最长路径③寻找关键路径④工序排序

2.多项选择

2-1选择粗基准最主要的原则是()。

①保证相互位置关系原则②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分配原则③基准重合原则④自为基准原则

2-2采用统一精基准原则的好处有()。

①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的形状精度②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与制造④可以减小加工余量

2-3平面加工方法有()等。

①车削②铣削③磨削④拉削

2-4研磨加工可以()。

①提高加工表面尺寸精度②提高加工表面形状精度③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④提高加工表面的硬度

2-5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有()和先粗后精。

①先基准后其他②先主后次③先面后孔④先难后易

2-6采用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是()。

①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②便于管理

③可以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④可以减小工件装夹时间

2-7最小余量包括()和本工序安装误差。

①上一工序尺寸公差②本工序尺寸公差③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

④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

第6章练习题

1.单项选择

1-1装配系统图表示了()。

3装配过程②装配系统组成③装配系统布局④机器装配结构

1-2一个部件可以有()基准零件。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

1-3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

①完全互换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