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991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docx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解析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漂白原理不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B.测定等浓度的

溶液的PH值分别为8.8和11.1,可以判断反应

C.

不能发生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D.若通人

后,溶液变为黄色,加人淀粉溶液后变蓝色,可确定溶液中含有

离子

【答案】D

【解析】

2、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反应后得到氯化钾、次氯酸钾和氯酸钾的混合溶液,已知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

1,则溶液中ClOˉ与ClO3ˉ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

3B.10:

3C.2:

3D.1:

2

【答案】A

【解析】

3、已知:

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和KClO3,且

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2,则溶液中

=0.2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

amol≤ne≤

a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mol

【答案】A

【解析】解:

A.令n(ClO﹣)=1mol,反应后

=2,则n(Cl﹣)=2mol,电子转移守恒,5×n(ClO3﹣)+1×n(ClO﹣)=1×n(Cl﹣),即5×n(ClO3﹣)+1×1mol=1×2mol,解得n(ClO3﹣)=0.2mol,则溶液中

=5,故A错误;

B.由Cl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ClO3)=n(KOH),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

n(KOH)=0.5amol,故B正确;

C.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最多,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

n(KCl)+n(KClO3)=n(KOH),故n(KClO3)=

n(KOH)=

amol,转移电子最大物质的量为:

amol×5=

amol,

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n(KClO),根据钾离子守恒:

n(KCl)+n(KClO)=n(KOH),故:

n(KClO)=

n(KOH)=

amol,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

amol×1=

a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为:

amol≤ne≤

amol,故C正确;

D.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其物质的量最大,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

n(KCl)+n(KClO3)=n(KOH),故n最大(KClO3)=

n(KOH)=

amol,故D正确,

故选:

A.

4、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AlO2-、OH-、CO3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l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

I-、Br-、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KOH、Ba(OH)2、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

Fe3+、Cu2+、H+、Fe2+

【答案】D

【解析】

5、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

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

n:

n:

n=2:

1:

3

【答案】B

【解析】解:

A.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碘离子先被氧化,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亚铁离子被氧化,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最后是溴离子被氧化,所以发生反应:

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还原性强弱为:

I﹣>Fe2+>Br﹣,故A正确;

B.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n=6mol,故B错误;

C.当通入2molCl2时,2mol的I﹣消耗氯气1mol,余下的1mol氯气再与2molFe2+反应,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故C正确;

D.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FeI2的物质的量为1mol,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亚铁离子是4mol,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n:

n:

n=2:

1:

3,故D正确;

故选B.

6、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进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

C.c点所示溶液中:

c(Na+)=2c(ClO﹣)+c(HClO)

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

减小

【答案】C

【解析】解:

A.溶液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应选pH计,故A错误;

B.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自身被还原为盐酸,酸性增强,漂白性减弱,故B错误;

C.c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0﹣)+c(OH﹣),所以c(Na+)=c(Cl﹣)+c(ClO﹣),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ClO﹣)+c(HClO),所以c(Na+)=c(HClO)+2c(ClO﹣),故C正确;

D.由a点到b点的过程是氯气的溶解平衡Cl2+H2O

H++Cl﹣+HClO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

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7、取体积相同的KI、Na2SO3、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氯气,当反应恰好完全时,三种溶液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则KI、Na2SO3、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

1:

2B.6:

3:

2

C.2:

1:

3D.3:

7:

1

【答案】B

【解析】解:

因KI、Na2SO3、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氯气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且反应恰好完全时,三种溶液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则KI、Na2SO3、FeBr2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设KI、Na2SO3、FeBr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

由失去的电子数相等可知,

x×(1﹣0)=y×(6﹣4)=z×(3﹣2)+z×2×(1﹣0),

解得x:

y:

z=6:

3:

2,

故选B.

8、下列各组物质,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开来的是(  )

A.NaCl、NaBr、KI三种无色溶液

B.HCl、NaCl、NaNO3、Na2CO3四种溶液

C.NaBr、HCl、KCl三种溶液

D.淀粉、淀粉碘化钾、碘化钾、溴水四种溶液

【答案】D

【解析】

9、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

A.锌粒与稀HNO3反应制备H2

B.加热分解NH4Cl固体制NH3

C.亚硫酸钠与浓H2SO4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稀H2SO4反应制备CO2

【答案】C

【解析】选C。

锌与稀HNO3反应产生NO,不产生H2;NH4Cl分解产生NH3和HCl的混合气体,不易分离;Na2SO3与浓H2SO4反应生成Na2SO4、H2O和SO2;大理石与稀H2SO4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难以进行。

10、为了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

IO3-+5I-+6H+===3I2+3H2O。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

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答案】B

【解析】食盐中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溶于水以IO3-形式存在。

依题意:

IO3-+5I-+6H+===3I2+3H2O;检验IO3-要求现象明显。

结合I2的特殊性(遇淀粉变蓝),只需在酸性(H+)条件下加入I-,生成的I2用淀粉检验,故选B。

11、把少量的溴水注入到KI溶液中,经充分反应后,加入CCl4用力振荡,静置后可观察到(  )

A.液体分成两层,下层呈紫色B.液体分成两层,上层呈紫色

C.混合液不分层,且无色透明D.混合液不分层,且呈褐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的,所以把少量的溴水注入KI溶液中,生成单质碘。

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所以加入CCl4用力振荡,静置后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是液体分成两层,下层呈紫色,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卤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萃取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侧重基础,注重对学生规范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2、实验室可将硬质玻璃管改装为燃烧管(如图所示)。

挤压软塑料瓶壁,向装有固体B的锥形瓶中加入液体A,同时往燃烧管中通入气体C并点燃,可看到明显的燃烧现象(金属网用以防止气体混合爆炸)。

若用此装置模拟工业制氯化氢,则关于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A

固体B

气体C

A

稀硫酸

Zn

Cl2

B

浓盐酸

MnO2

H2

C

稀硝酸

Fe

Cl2

D

浓盐酸

KMnO4

H2

【答案】D

【解析】A.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燃烧管中不能与氯气充分混合,不能燃烧;故A错误;

B.该装置不需加热即可获得氯气,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故B错误;

C.金属铁和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故C错误;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气在燃烧管中混合均匀可以获得氯化氢,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被水吸收而获得盐酸,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的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答案】D

【解析】解:

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

A.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故A正确;

B.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B正确;

C.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而不能说明次氯酸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14、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将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无沉淀产生。

关于气体X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B.一定不含CO2

C.一定不含Cl2和CO2

D.可能含有CO2和Cl2

【答案】A

【解析】X与AgNO3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则一定有HBr;如果有Cl2,会发生反应Cl2+2HBr===Br2+2HCl,故一定不含Cl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无沉淀产生,可能有CO2,因为HBr的酸性强于H2CO3,故不能产生CaCO3沉淀。

15、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

灼烧海带(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B项:

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C项:

碘的苯溶液(有机层)应在上层,从上口倒出。

16、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ClO3-+

MnO2+

Cl2↑+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molNaClO3

【答案】

(1)MnO和MnCO3;

(2)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

(4)0.02mol。

【解析】本题通过MnO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所以答案是粗MnO2样品中的MnO和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O3质量为12.69g-8.7g=3.99g。

由方程式H2SO4+MnCO3=MnSO4+H2O+CO2↑可知Mn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15g/mol×0.01mol=1.15g,所以MnO的质量为3.99g-1.15g=2.84g,其物质的量为

,因此与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MnSO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方程式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可计算出需要NaCl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17、(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Cl2与H2O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Cl2+H2O===HCl+HClO,并且HClO具有比Cl2更强的氧化性。

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

先观察氯水的外观,然后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到无色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色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预案的设计。

请简述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HCl(或Cl-)、HClO、ClO-

(2)氯水呈浅黄绿色

(3)①HCl和HClO中和了NaOH ②HClO漂白(氧化)了酚酞

(4)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于另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内滴加2滴NaOH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若溶液复现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色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解析】

(1)由题中提供的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溶于水中的Cl2,一部分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Cl和HClO,另一部分以Cl2的形态溶解于水中。

(2)氯水因Cl2的存在而呈浅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就是其中含有Cl2的依据。

(3)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NaOH溶液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没有酚酞,NaOH溶液无色;若没有NaOH,酚酞溶液也呈无色。

(1)中的分析可知,新制氯水中既含有以显强酸性为主的HCl,又含有以显强氧化性(漂白性)为主的HClO。

(4)如果是氯水中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那么溶液中还存在酚酞,故可应用验证酚酞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如果是氯水中的HClO漂白(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去,那么溶液中就不存在酚酞了,故可应用验证酚酞不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

18、用纯度为92.5%(杂质不与Cl2反应)的消石灰与Cl2反应制漂白粉,消石灰的转化率为80%,要求某游泳池消毒一次需要4.26kgCl2,现改用上述漂白粉,假定起消毒作用的是HClO,要达到与Cl2相当的消毒效果,需向游泳池中投放这种漂白粉多少千克?

【答案】9.18kg

【解析】

19、某金属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0.6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1.0g氧化物XO。

试通过计算推导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答案】第三周期ⅡA族

【解析】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则由题意知:

2X+O2===2XO

2Ar2(Ar+16)

0.6g1.0g

,解得Ar=24

由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所以X的原子序数为12,该元素是Mg,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20、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马来西亚中部怡保市郊区2010年3月22日下午发生氯气中毒事件,造成近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有16人中毒较重,被送入怡保中央医院治疗。

2004年4月15日下午,处于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

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

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

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名重伤已脱离生命危险。

死伤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

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连续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答案】氯气有毒;氯气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液氯容易汽化;碱液可吸收氯气消除氯气的毒性。

【解析】氯气中毒首先说明了氯气有毒的性质;氯气冷凝器出现穿孔说明氯气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液氯罐在抢险过程中发生爆炸,说明液氯受热后很容易汽化,导致容器内压强过大而爆炸;消防队处理时用高压水网(碱液),说明碱液可以消除氯气的毒性

21、如图是无机物A~G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已知:

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物质

纯A(单质)

B溶液

C固体

D固体

G溶液

颜色

银白色

黄色

红褐色

红棕色

浅绿色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稀的F溶液与A反应生成E、G。

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

(2)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4H2+Fe3O4

3Fe+4H2O 2Fe+3Cl2

2FeCl3

(4)2Fe3++SO2+2H2O===2Fe2++SO42—+4H+ H++2Fe2++HClO===2Fe3++Cl-+H2O

【解析】由题给信息③可知E是氢气,B中含有Cl-;由A、B、C、D、G含有同种元素和②表中物质的颜色可知A、B、C、D分别为Fe、FeCl3、Fe(OH)3、Fe2O3,G中含有Fe2+;F是一种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与Fe反应生成H2、Fe2+,再结合FeCl3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可知F是H2SO4。

22、(6分)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的单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