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792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资料

发展心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意义:

本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强调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发展观,掌握儿童发展各阶段的特征。

同时注重发展心理学原理与实际的儿童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做好父母(了解儿童,胎儿发育、早教等),做好自己(了解青年人),做好子女(了解中老年人);

课程结构:

第一部分,发展原理;第二部分,发展各阶段的年龄特征

斯芬克斯之谜——对发展心理学的一种理解“人——认识你自己”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一)发展心理学的性质

回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支

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概念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毕生发展观)

(1)受精卵胎儿期:

0-7个月器官形成,7-10个月器官长大(身体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

例如,唐氏综合症,原由有三:

药物、极端情绪变化,高龄产妇)

(2)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死亡

发展心理学流行的时间分段表

1、产前期胎儿期

2、婴儿期0~2岁

3、幼儿期2~6岁

4、童年中期6~12岁左右

5、青春期12~20岁/22岁

青春期一般以女性初潮出现作为标志,但是,女性初潮的时间在过去100年间有很大的变化

6、青年期20/22~40/45岁

实际上,在当代社会里面,一般大学毕业的年龄在22岁左右,因此将22岁作为青年期的开始可能更恰当。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倾向于将青年期的截至时间确定在45岁,这与人的寿命普遍延长有关。

7、中年期40/4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注意:

1、以上所列的年龄范围只是一个大致的年龄范围,并不一定适宜所有的个体。

2、年龄的分期,与文化社会发展相关联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

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

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和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

学习、适应、交流。

2、研究的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心理发展研究的两个主要部分:

(1)认知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的年龄特征是研究的最主要的环节。

(2)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其中人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环节

心理发展研究应当结合的四个方面:

(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母爱剥夺研究)

(2)生理因素的发展(生理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双生子爬楼梯)

(3)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婴幼儿期,各时期的主导活动)

(4)言语的发展

发展是一种内部变化,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数概念的发展,数字的意义、顺序、组成)

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被试第48周48周—53周53周53周—55周55周

TO1XO3O5

CO2O4X1O6

O1=O2O3>O4O5=O6

X:

爬楼梯,搭积木、词汇运用、肌肉协调

X1:

少量训练

可见,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水平之前就训练儿童去掌握某一技能,效果是欠佳的,即学习依赖于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生理发展并不决定心理发展。

城市儿童与受不到良好教育的山区儿童相比

(三)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补充)

1、连续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2、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

3、统一发展中的不均衡性;4、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

1、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看法

强调发展只有量的累进,即一小步、一小步渐进的,不存在什么阶段;

强调发展是有阶段的,是跳跃式地以产生新的行为模式的形式展开的。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2、发展具有顺序性:

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动作发展:

(1)由上至下的发展(与皮质成熟一致):

头——>躯干——>腿——>脚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2)由中心向外缘的发展:

头、躯干——>双臂、腿部——>手的精细动作

(3)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的发展(髓鞘化):

手臂抱——>指掌握——>指指抓

3、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

4、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般说来,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基本的发展阶段。

但是同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发展的领域等等总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如,

从智力发展速度看,有的儿童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从智力水平看,有的人智力平平,有的人智力超常;

从个人的优势领域看,有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得好,有的儿童动作发展得好。

5、发展的关键期

(四)补充: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种系心理发展:

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复演说:

1、个体心理发展是对种系发展的或多或少的复演。

2、胎儿在胎中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生物学)。

种系发展

动物心理的进化:

研究动物心理和行为变化规律,以此研究结果来进一步揭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

属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研究范畴。

人类心理的进化:

研究人类心理是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研究生活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各个民族的心理并勾勒人类心理发展的历程。

属民族心理学研究范畴。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争议

(1)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2)人类心理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3)人类心理发展是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4)发展的终点是开放(发展变化能够持续下去)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发展理论的主题

(1)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

(2)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量变与质变)

(3)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是个体发展的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例如自我意识的发展:

无(0-6月个)—萌芽(8个月-2岁)—初步形成(3-4岁)—完全形成(青年期);自控力的发展;第一反抗期,心理断乳期等

2、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柏曼——内分泌

(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皮亚杰——思维发展水平

(3)以个性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克森——人格

(4)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康宁——活动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儿童观的演变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早期发展心理学主要集中于儿童

1、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904年《青少年:

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从此,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就从普莱尔的婴幼儿阶段扩展到青年期

1922年《衰老:

人的后半生》(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学,但没有明确说明发展心理学要研究生命全程。

2、精神分析学派对生命全程率先进行了研究

弗洛伊德:

0—11/13岁

荣格:

最早对成人心理发展进行研究

a、提出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b、重视中年危机(40岁,开始关注内心)

c、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

埃里克森:

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出生——?

(死亡)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研究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57年  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的不断修订

当前发展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1、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心理语言学)

2、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3、发展心理学研究重点的变化(应用方面,p24)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应用举例

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发展心理学与儿童权利公约

发展心理学与儿童工作

发展心理学与青少年工作

发展心理学与老年工作

发展心理学与预防医学

………..

托儿所的目标是什么?

托儿所能不能弥补因亲子关系的削弱而带来的好处?

参与刑法的制定;参与未成年保护法的制定;离婚中子女的判决;发展丧失的孩子应参于普通班级还是特殊班级

减少青少年的品行不良;提高优生优育的水平

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计划、素质教育计划

本章小结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与进展;本课程的扩展阅读书籍:

王振宇编著: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以年龄为主线)

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以主题为主线)

(美)谢弗等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万千心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以主题为主线)

(美)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发展心理学:

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界图书出版社(以年龄为主线)

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2006)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发展研究方法的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研究对象范围跨度大,从新生儿到老年期。

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复杂多样——不同年龄研究方法的针对性

例:

新生儿:

无言语,无动作(视觉偏好法、去习惯化)

婴儿:

言语相当有限,动作

幼儿:

言语表达较差,行为;多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

青少年:

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敏感性、封闭性以及社会

赞许效应等的影响。

2、研究个体心理随年龄(时间)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年龄是项目变量(独立变量),而不是可操纵的自变量。

年龄并不是心理发展的原因,而只是一个伴随指标。

如,儿童态度的改变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3、研究工具或方法的敏感性问题

萌芽>10%

高速发展约50%

一般发展指标

基本形成>75%

完全形成>95%

4、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应当尽量避免实验者效应(主试效应)。

“主试效应”——大学生赶老鼠走迷宫;“罗森塔尔效应”、“霍桑效应”等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主试期望效应”:

不能有意修改或剔除数据。

2、特殊性原则

年龄特征<——>个体差异

3、教育性原则

研究不能损害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华生的恐惧情绪研究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用与理论的关系)

生态学效度的问题等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5、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6、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1、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比较,以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例p66)图解如下:

举例

马晓清,冯廷勇,李红,龙长权.主题关系在4-5岁儿童不同属性归纳推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9,41(3):

249~258

实验一:

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

正式实验

实验二:

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

正式实验

优点:

(1)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

(2)同时研究较大样本,被试更具代表性

(3)设计成本低,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省时省力。

(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的横断设计)

缺点:

(1)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即被试不同质),因而难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

(2)取样程序相对复杂。

(性别、家庭背景、年龄等都要匹配)

(3)横断研究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

代群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的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例如,如果测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减弱。

但事实上,这更可能与不同的社会时代对音乐的兴趣变化有关。

NOTE:

年龄阶段的划分不能太粗。

2、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以考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例如: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三年每天系统观察孩子,并辅以简单的实验;推孟研究1528名天才儿童追踪研究长达40多年。

图解如下:

优点:

(1)被试是同质的(始终对同一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更为可靠。

(2)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因而能够系统地、详尽地考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前一阶段发展与后一阶段发展的关系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

缺点:

(1)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被试的流失不可控。

(2)纵向研究一般需要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3)纵向研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很高,而且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

例如,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研究。

3、聚合交叉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是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结合,它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可以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心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目前在发展心理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例如要研究0~7岁儿童的记忆发展,我们可以取0岁、2岁、4岁三个年龄组的儿童,同时各追踪研究3年,其设计图解如图2-3。

到研究完成,儿童分别到3岁、5岁和7岁。

在这个研究中,0~7岁均已取样,同时研究时间又由原来的7年减为3年。

这样既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研究时间。

(例p68)图解如下:

4、微观发生学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

微观发生学从微观的角度关注发展的发生,即在某个短时间内观测发展的实时变化。

观测时间通常是一个非常短的(数周、数月)、快速变化的发展期,通常进行密集的观察。

而在纵向研究设计中,研究者是从宏观的角度(几年或几十年)获得与年龄有关的个体发展变化的结果。

由于时间跨度大,很难观测到发展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5、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是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进行研究,来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即要分离出不同文化背景中心理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例如,“二战前后欧美儿童与日本儿童的智力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基诺族儿童与汉族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实验法;心理生理学方法

观察法

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就称为观察法。

观察可以在自然情境中进行,通过对儿童的行为作直接的观察与记录,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属于自然观察法;如果观察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则为控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例如通过陌生情境法观察婴儿在人为设置的陌生情境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区分婴儿的依恋类型。

观察时应注意:

在“单盲”情况下,观察的效果才较为客观可靠。

单向玻璃

避免观察者的偏见,即观察要客观、真实,观察者不应受儿童其它心理特征的影响。

准备观察单(checklist),并及时做好记录。

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主要缺点是

(1)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

(2)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3)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主动地控制其发生。

观察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现问题的一种前期研究方法。

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访谈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和测验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使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的常规程序是∶将研究主题分解成详细纲目,拟成统一而有一定结构的文卷表格,分发给被调查者填答并及时收回,从分析答卷中获取研究所需要的经验事实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被试的某一心理特点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作比较,来研究被试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

现有的儿童心理测验包括动作技能测验、智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个性测验等等。

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即自变量,或称实验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即因变量。

实验需要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在于排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例:

《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实验法不仅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心理生理学方法

1、生理多导仪

2、脑电图

v事件相关电位(ERP):

当外加一种刺激时,会引起脑区的电位变化。

3、脑功能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

经颅磁刺激(TMS)

测谎仪;fMRI实验设备

补充:

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与技术

一、偏好法

主要用于研究视觉通道,分析婴儿的注意、对物体及其形状、颜色的区分,以及形状、颜色的喜好等等,同时也可应用于婴儿视敏度发展的研究。

在范茨的“偏好方法(preferencemethod)”中,实验者同时呈现两个图案,并测量婴儿注视每个图案的时间。

如果婴儿对某一对象的注视时间长于对另一对象的注视,则说明婴儿对第一个对象表现出了“偏好”。

出现这一“偏好”说明:

婴儿的知觉系统能够对这两个刺激做出区分,也可以判断婴儿倾向于注意什么。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法

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后,婴儿就会不再注意该刺激,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乃至消失,这一现象称为习惯化。

如果这时又出现另一个新刺激,婴儿可能又产生新的反射行为,吸吮行为再次发生变化。

这一现象称为去习惯化。

主要用于研究婴儿感知分辨、注意、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三、陌生情景研究法

主要用于婴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研究,特别是“依恋”的研究。

第五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第四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

第五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多层面研究的相互整合(个体、社会、神经机制;多种研究方法)

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广泛开展(与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结合,与心理学领域外学科的结合)

新的数据收集手段的广泛应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本章小结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第三章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

“在弗洛伊德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伟大品质的人。

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索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

”(波林:

实验心理学史)

弗洛伊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对人类生活最有影响的20位科学家之一。

1999年,《时代周刊》曾以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作为封面人物,他们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代表著作:

《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性学三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说

•早期:

心理地形说(“冰山理论”)

(1)意识:

人格表层,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2)前意识:

虽然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小学老师是谁?

上周六做了什么?

”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了前意识。

(3)无意识(潜意识):

位于人格的深层,无法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包括原始的冲动和本能,被压抑的早期经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欲望等。

•晚期:

人格动力结构

(1)本我(动力)——“快乐原则”,由原始本能和欲望组成,是人所有精神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3)自我(调节)——“现实原则”,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参考现实调节自我,自我与本我“骑士与马”

(2)超我(控制)——“道德原则”

良心:

惩罚性经验的内化

超我

自我理想:

奖励性经验的内化

•自我调节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在满足本我的欲望时,不仅考虑现实条件,而且受到超我的制约。

自我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调停,力图使三者达到平衡的状态。

憎恨父亲离家出走仇恨父亲是不道德的

性欲结婚非婚性行为不道德

2、本能理论

(1)早期:

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

生存本能:

吃、喝、排泄

性本能

(2)后期:

生本能:

一切与生存有关的本能(力比多)。

与自我保护和种族生存与繁衍有关,包括饥、渴、性欲等。

死本能:

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状态(塔那托斯)。

一切生命的目标是死亡。

指向内部:

自责、自虐、自杀、受虐狂;

指向外部:

憎恨、攻击、破坏、施虐狂。

3、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人格发展)

在精神分析论的创立者弗洛伊德(S.Freud)看来,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弗洛伊德所指的“性”,是泛性,不仅包括两性关系,还包括儿童由吮吸、排泄产生的快感、身体的舒适、快乐的情感。

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libido)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erogenouszone)。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