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645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世界近代现代.docx

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世界近代现代

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

【2011年考纲】

近代史部分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7.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增加历史背景;原表述为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删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原表述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1)经典力学:

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生物进化论:

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增加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代史部分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原表述为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斯大林模式”(原表述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原表述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增加福利国家的出现以及美国的“新经济”)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原表述为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增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18.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与量子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表述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意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9.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2)19世纪以来的美术:

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复习指导】

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道德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一、向工业文明迈进(14——16世纪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4——16世纪是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的时期。

学习中,要注意不同时期人文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注意不同时期人文思想的演变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能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阶级属性和时代变化,又能肯定西方人文精神中属于人类整体的价值观念,对历史人物、作品及思想作出符合历史客观实际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15—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又称“地理大发现”

1.背景:

①15世纪前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兴起了到东方去的“寻金热”。

葡萄牙、西西班牙希望在东方扩大传播天主教。

②15世纪中叶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③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以及地理知识的丰富,为远航提供了必要条件。

2.开辟情况:

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最南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西印度群岛;达·伽马沿迪亚士航线前行,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西班牙派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

①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推动了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二)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1.葡萄牙在非洲和亚洲以及巴西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在美洲和菲律宾的殖民扩张。

2.荷兰的兴起和殖民扩张:

①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最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海上马车夫”。

②荷兰先后夺取好望角、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和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3.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①1588年英国消灭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殖民扩张道路;②英国通过英属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印度和北美殖民地;③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进行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④英国取得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胜利,夺取加拿大、新法兰西和法属印度等殖民地。

4.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②为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海外市场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同时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点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三)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现实生活,强调重视人性和肯定人的价值尊严。

代表人物有“文学三杰”:

但丁著《神曲》;彼特拉克著《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著《十日谈》

(四)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①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原则)的理论;②主张《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③精简教会机构,简化宗教仪式;④教士公选,可以婚配和还俗;⑤王权高于教权,取消教会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停止向罗马教廷纳贡;⑤建立不受教皇支配的本民族的教会。

【教学反思】

二、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17世纪——19世纪中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美法几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爆发的政治革命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学习中,要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理解政治文明的内涵(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和基本特征(民主化和法制化),认识政治文明在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二、17世纪-19世纪中期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①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行使行政权。

责任内阁制协调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大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2.对英国代议制度的评价: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根本上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

1.背景:

①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②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许多教会说教不攻自破。

2.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核心是提倡“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②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追求天赋人权;③构建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模式。

3.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伏尔泰: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②他提倡“天赋人权”。

③法律应以人性为出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③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孟德斯鸠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

①“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

②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社会契约论)。

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权,撕毁大家都应该遵守的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合法破坏说)。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社会契约论》是他的主要著作。

4.康德(德意志哲学家)的思想主张: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

③反对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

5.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由、平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也为后来世界各地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旧制度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6.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①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把反封建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即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②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三)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政府的建立

1.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①起因:

英国对北美13州殖民地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与美利坚民族的矛盾;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增强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为民族解放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②导火线: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对北美实行高压政策。

③重大事件: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第一枪,北美独立战争正式开始。

之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起草《独立宣言》1776年初华盛顿率军解放波士顿;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之后华盛顿指挥大陆军取得袭击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

1777年10月取得萨拉托加大捷,这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此后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对英国宣战。

1781年10月华盛顿在约克镇接受康华利率领7千英军的投降,战争取得胜利。

1783年美英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1787年宪法的制定:

①背景:

根据1787年的《邦联条例》,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各州保持相对独立,国家没有元首,邦联国会权力极为有限。

1786年的谢司起义,表明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为了强化中央权力,必须制定新宪法。

②情况: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法会议,在华盛顿主持下通过了《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

宪法的主要内容有:

A.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B.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即“分权与制衡”原则):

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实行总统制;最高司法权和审判权归于最高法院;三权独立但相互制约。

C.规定众议员、参议员、总统、高级官员和大法官的产生方式。

D.规定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规定宪法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办法。

③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A.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

B.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调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1787年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剥夺了妇女、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的选举权;宪法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属性。

3.联邦政府的建立:

①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进行首次总统选举。

1789年华盛顿在纽约就任美国第一届总统。

1793年连选连任。

②在两届总统任期内,华盛顿的主要政绩有:

A.缓和南方与北方、保守派与民主派之间的矛盾,保持政局稳定;B.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总统制;C.采纳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建议,设立国家银行;D.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E.推动西进运动的开展;F.实行“严守中立”政策,避免卷入欧洲纷争,把美国对欧洲政策导向推行“孤立主义”。

4.对华盛顿的总结性评价:

华盛顿具有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的精神和生活原则,这一切为美国的建立、美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美国价值观念的形成,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华盛顿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

(四)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1.法国大革命:

1789—1794年

2.拿破仑的崛起与衰亡

①1793年拥护雅各宾派,在收复土伦战役中崭露头角;1795年平定巴黎保王党的叛乱,成为共和国救星;1796年出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屡次击败反法同盟军;1798年进军埃及,攻占开罗。

②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自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③1804年称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取得对第三(奥斯特里茨战役)、四、五次反法同盟战争胜利,成为欧洲大陆霸主。

④1813年莱比锡战役失败,1814年反法联军攻占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拿破仑流放厄尔巴岛。

1815年3月拿破仑复辟,6月滑铁卢战役惨败,拿破仑流放圣赫拿岛。

1821年逝世。

3.对拿破仑的评价

①历史功绩:

a沉重打击了法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保卫了法国大革命,法国的主权和安全。

b建立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

完善了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法兰西银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保护小农的利益;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承认天主教为国教,缓和国内矛盾。

c颁布《拿破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d通过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②历史局限:

a作为资产阶级军事独裁者,具有反人民、反民主的一面(剥夺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等)。

b对外战争带有争霸和奴役的非正义性质,加上穷兵黜武,成为帝国衰亡的重要原因。

(五)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70年代

1.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

2.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现有的生产力不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英国首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圈地运动的持续进行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原料、廉价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等条件;③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使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和殖民国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海外市场;④手工工场时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精细,积累了大量生产知识、生产技术和经验。

4.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以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标志)→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厂的出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稳定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部门使用机器生产→交通运输以蒸汽为动力(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德、日、俄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以后,通过商品输出的殖民扩张,近代机器生产方式传播到亚、非、拉美等广大地区。

5.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由铁器时代进入“蒸汽时代”,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时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③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④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列强进行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新一轮对外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⑤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学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学反思】

 

三、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更多的国家得到推广。

光学的发展启发了印象派艺术的产生、电影诞生。

资本主义制度遭遇危机以及自我调整。

2、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是工业文明的深化时期。

在学习中,要注意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成果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注意从科学技术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关键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三、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19世纪6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社会变革

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871年初

内容:

①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各邦和自由市享有自主权,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军事、外交、海关、民法、刑法等大权。

②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皇帝统率全国武装力量、任命帝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由联邦德国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代表不经选举,议和宰相担任。

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评价: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0-1940年

①法国大革命后七十余年间政治斗争的特点是帝制与共和制(保皇派与共和派)的斗争。

②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签定《普法和约》。

影响:

a.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第三共和国建立,巴黎公社革命爆发;b.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875年

内容:

a.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

b.规定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

众议院由普选产生,选民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年限的限制。

参议院由地方参议会代表间接选出,有权否决众议的决议案。

影响:

①基本上结束了长期以来帝制与共和制的斗争,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

是法国代议制发展的新阶段。

②有利于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3.俄国1861年改革:

①改革背景:

a.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到俄国,但在农奴制下,俄国缺乏工业革命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资金和国内市场,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b.19世纪以来,受到农奴制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奴不断爆发反抗斗争,动摇了俄国封建统治基础。

c.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一些青年军官和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对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严重不满,他们通过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和舆论宣传,掀起了要求改革的社会新思潮。

d.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对农奴制曾试图有所改革,但都不了了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e.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②改革情况: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即“二一九法令”,或称为“解放法令”)。

③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a.改革的性质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改革的客观作用有: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工业资金和国内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