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556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运算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页“回顾与交流”的第2——3题,“数学万花筒”;59页“巩固与应用”的1、2题。

教学目标:

1、把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和分数

2、从运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数”进行再认识,提升学生对数的产生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2题.

二、教学第3题

1、出示第3题。

2、让学生分别观察和计算两组算式。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教学“数学万花筒”。

四、巩固与应用

第1题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能掌握教材提供的练习就可以了,教师不必再补充更复杂的问题。

第2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悉运算律。

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再次体会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

 

代数初步

第一、二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59~60页。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能利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能表达一般规律。

并会运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

3.在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视频展示59页淘气摆图案的情境图。

1.师:

淘气是怎么摆图案的?

求每个图案共用了多少个扣子,怎样列式?

如果淘气继续摆下去,第n个图案共用多少个扣子?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

2.揭示课题:

n²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

今天我们来复习代数初步知识里面的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n2这个式子表示?

请你举例说明。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2.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说出: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特殊的写法。

引导学生说出: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4.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公式。

师:

“复习运算定律时,我们字母表示了运算定律。

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请同学们回忆回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把它整理出来。

”{

(1)让学生小组讨论、整理。

(2)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整理的成果。

师: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对同学们说一说?

(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谈话:

这个小组整理的怎么样?

(好,好在哪)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

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s=vtv=s÷tt=s÷v

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公式:

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a、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S=a.b

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S=a.a或S=a2

S表示平行四边的面积,a、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S=a.h

 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S=a.h÷2

S表示梯形的面积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S=(a+b).h÷2

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

S=∏r²

S

表示圆柱的侧面积。

c表示圆柱底面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

S

=ch

用字母表示图形周长公式:

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a、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C=(a+b)×2

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C=4a

用字母表示图形体积公式:

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V=a•b•h

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V=a•a•a=a³

V表示圆柱的体积,s、h分别表示圆柱的底面积、高。

V=s.h

V表示圆锥的体积,s、h分别表示圆锥的底面积、高。

V=

s.h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60页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60页第2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时。

针对两种不同的做法,请学生讲讲不同做法的理由。

3.60页第3题。

请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圆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60页第4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在认真观察计算的式子,找出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最后再把数字代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进行计算。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做《数学分层测试卡》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

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s=vtv=s÷tt=s÷v

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公式:

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a、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S=a.b

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S=a.a或S=a2

S表示平行四边的面积,a、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S=a.h

 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S=a.h÷2

S表示梯形的面积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S=(a+b).h÷2

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

S=∏r2

S

表示圆柱的侧面积。

c表示圆柱底面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

S

=ch

用字母表示图形周长公式:

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a、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C=(a+b)×2

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C=4a

用字母表示图形体积公式:

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V=a.b.h

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V=a.a.a

V表示圆柱的体积,s、h分别表示圆柱的底面积、高。

V=s.h

V表示圆锥的体积,s、h分别表示圆锥的底面积、高。

V=

s.h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解方程

(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61页解方程“回顾与交流”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方面: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二)能力方面:

正确解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三)人文教育:

通过解方程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一、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①8+5X②2X一4=6

  ③10+2.5=12.5④25<9十2X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方程?

根据什么?

怎样检验?

又根据什么?

  3.解方程练习。

做教科书61页“回顾与交流”的第1题

  小结:

解方程,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师: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方程的解法求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3倍减去28等于17,求这个数。

  解:

设要求的数为X。

  3X一28=17

  3X=28十17

  3X=45

  X=15

  四、练习

  做教科书61页“回顾与交流”的第2题

  

第四课时:

解方程

(2)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科书61页“巩固与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分析应用题数量间的最基本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能根据题意迅速、恰当地选择解法(什么题目列方程解答简便,什么时候可以用算术方法直接解答),培养学生采用多种灵活简便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方面: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巩固与应用”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板书)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在算术方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计算,直接地反映出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特别是在用算术解法需要“逆解”的题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较容易。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

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以把应用题中一般的数量关系作为等量关系,也可以把常见的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

(4)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

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20000千米。

地球赤道大约有多少千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

设地球赤道大约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

地球赤道大约有40000千米。

  ②有一块梯形地板,面积为75乎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上底十下底)×高÷2=梯形面积

  50厘米?

厘米75平方厘米

  解:

设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

梯形的高是3厘米。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62页的3——6题。

2、做《数学分层测试卡》。

 

第九课时

课题:

估算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51页回顾与交流的1、2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结识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1:

在生活、学习中那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

估算有什么好处呢?

请总结一下。

学生1:

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

学生2:

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多少。

……

估算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运算结果,计算之前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有大致了解,计算之后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做作业估算是为了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对运算结果负责。

二、出示情境2:

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

班级

六一班

六二班

六三班

六四班

六五班

六六班

人数/人

45

43

42

48

46

47

希望影院能容纳300人。

东方影院能容纳235人。

(1)估一估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2)估一估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并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

(一)、教学

(1)估一估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1、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学生通过说明估算的过程为自己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2、全班交流。

3、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选择估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对于东方影院,可以将6个班的学生数去尾,都看成40,40×6=240,也就是六年级的学生数超过了240,因此不能去东方影院;对于希望影院,可以将6个班的学生数进一(看成50),50×6=300,也就是六年级学生数不够300,因此应该去希望影院。

(二)、教学

(2)估一估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并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估计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估算策略。

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交流不同估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策略,因此很难有唯一的策略和答案,因此学生的估算策略和估算结果都应肯定。

估算后,教师可以引导进一步反思。

例如,可以将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进行比较,发展估算“直觉”。

三、作业

估算:

4812-799798+290110×49204÷2129×49989÷21

板书设计:

估算

一、列举生活或学习中那些时候用到估算。

二、交流估算策略方法。

三、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课题:

估算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51页巩固与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3、估算后,促成学生进一步反思,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发展估算“直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养成估算习惯,发展估算“直觉”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1、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

2、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对于大约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策略,如:

168+288=170+290=460(元)。

学生的估算策略和估算结果合理就应给于肯定。

对于“1000元够吗”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去尾”或“进一”的策略,如:

798+260=790+260>1000,所以不够。

学生可能有其他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就应给于肯定。

二、第2题

1、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

2、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策略,如:

49×30﹤50×30=1500<1528,所以打不完。

三、第3题

1、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

2、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答案不唯一,只要预算结果在350—500之间都是正确的。

四、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学生有可能习惯计算出精确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估算价值。

五、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淘气将被除数估大,除数估小,所以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大;笑笑奖被除数估小,除数估大,所以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小。

六、数学万花筒

由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估算结果,那么估算结果是否有一个标准,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在数学中,估算出结果的数量级是重要的,因此。

教材安排了有关数量级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可让学生自由阅读,互谈交流,谈谈感受。

七、作业

完成练习册32页的习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展示学生独特的估算思路和策略。

2、展示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的例子,并版书正确的写法加以对比。

课后反思:

 

计算与应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3回顾与交流的1、2、3题;54巩固与应用的1、2题。

教学目标:

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1、独立计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是怎样算的。

交流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第2题

1、独立计算。

2、交流四则运算的顺序。

三、第3题

1、独立思考,整理和回顾。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错误。

3、全班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和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

54页“巩固与应用”的1、2题。

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错误改正措施

学生1

学生2

……

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后反思:

计算与应用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3回顾与交流的4、5题及54巩固与应用的3——6题。

教学目标:

1、加强计算基本功,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2、在与同学交流中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第4题

1、鼓励学生认真读题,回顾解题方法。

2、鼓励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第5题

1、独立回顾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感受分析数量关系在正确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以及画图对于分析数量关系的重要作用。

三、练习:

做54页“巩固与应用”的3——6题。

第3题:

首先鼓励学生看懂这张电表读数记录,然后再回答下面的3个问题,其中第

(2)题计算用电量是有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可以把第

(1)题答案中的5个月的用电度数相加,也可以用电表读数记录中的第6个月和第1个月的度数相减。

第4题:

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路程长所用时间必然也要多。

第5题

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因为买7本《儿童歌谣》还剩下钱,但买8本不够,所以只能买7本。

第6题

这是关于大数的估计,教学时鼓励学生回顾估计的策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是:

将整体分成基本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每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整体的数量。

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1、展示第4题的答案

2、展示第5题总结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课后反思:

计算与应用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巩固与应用”的页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计算基本功,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2、在与同学交流中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

100÷3.5≈28(辆)

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如果有的学生直接想到的只要付2千克茶叶的钱,0.2千克茶叶是赠送的,直接用98×4=392(元),也是可以的。

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都应鼓励。

第9题

1、读书上的统计表,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

2、明确问题,解决问题,

(1)要考虑到每个年级的师生人数,平均每批去229人。

(88+95+106+114+130+124+4×3+6×3)÷3=229(人)

(2)先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的策略:

将各年级的师生人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最多人数的年纪与最少人数的年级安排在一起,即五年级与一年级一起去;把次多的与次少的安排在一起,即六年级与二年级一起去;最后三、四年级安排在一起,可以一次搭配成功。

(3)五年级与一年级:

(130+88)×2.5+(4+6)×5=595(元)

六年级与二年级:

(124+95)×2.5+(4+6)×5=597.5(元)

三年级与四年级:

(106+114)×2.5+(4+6)×5=600(元)

(4)设计派车方案时,可以按照第

(2)题的安排,学生的答案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二、独立练习

第10题

首先让学生回顾八折的意义,再独立完成。

第11题

注意计算车费要考虑双程,26.8×2+26.8÷2=67(元),67×2=134(元);

480÷3×2=320(元)

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1展示第7——9题的答案:

课后反思:

计算与应用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回顾与交流’的6题及教科书“巩固与应用”57页的12——1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尝试解决问题。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科书54“回顾与交流’的6题

1、看平面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回顾有关比例尺的意义。

2、明确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和比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比的应用。

教材只回顾了一部分内容,教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不需要背诵所谓的解体过程。

二、引导练习,做57页的12——16题。

第12题

计算增长率时应引导学生用“增长部分÷20XX年的产量”,粮食增长率为5%,油料增长率约为16.67%,水果增长率为3%。

第13题

关于国债利息的计算不计利息税,3000×3.14%×3+3000=3282.6(元)

第14题

6+7=13,小

(1)班得到195×

=90(个),大

(1)班得到195×

=105(个)

第15题

(60-50)÷50=

第16题

(1)2400米长的马路在图上应画40cm

(2)计算实际面积时可以先分别计算出长方形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面积,结果为1800米2。

课后反思:

运算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页“回顾与交流”的第一题.

教学目标:

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举例,实际问题,面积模型等方式验证运算律。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题

(1)、教师提问:

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

用字母表示出来。

(2)、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

加法:

a﹢b=b+a(a﹢b)+c=a﹢(b﹢c)

乘法;a×b=b×a(a·b)·c=a·(b·c)

(a±b)×c=ac±bc

(3)、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的合理性。

学生1:

在整数中验证;

学生2:

在小数中验证;

学生3:

在分数中验证。

验证的方法多样,有的利用举例法,有的利用情境法,有的利用图解等。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促使学生在探索中交流,再交流中反思。

二、作业设计

1、背会运算定律。

2、分层测试卡45页的三个练习。

(拓展练习学困生可不做。

板书设计:

运算律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加法:

a﹢b=b+a(a﹢b)+c=a﹢(b﹢c)

乘法:

a×b=b×a(a·b)·c=a·(b·c(a±b)×c=ac±bc

验证预算律

学生1:

整数方法

学生2:

小数方法

学生3:

分数方法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