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449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docx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

初中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课:

成长在社会

一﹑基础知识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4.作为青少年,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5.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6.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还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7.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8.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9.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0.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11.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12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最重要的当然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主要问题

1.现代文明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它们相互的关系如何?

答:

现代文明包括: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它们的关系是:

(1)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

(3)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4)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起促进作用。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具体目标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答:

总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体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如何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答:

(1)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2)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4.怎样关心社会的发展?

答:

(1)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5.关心时事的途径有哪些?

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途径:

上网﹑听广播﹑看报纸等。

意义:

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亲近社会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

(1)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2)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3)亲近社会﹑融入社会,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4)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勇于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7.什么是社会公德?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9.自觉服务社会的要求是什么?

答:

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答:

(1)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

(2)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多做一点贡献,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3)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地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

融入民族文化

一﹑基础知识

1.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

它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它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3.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4.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6.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9.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10.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互相依赖与尊重。

二、主要问题

1.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答:

优秀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完善和发展。

2.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3.如何全面认识中华文化?

答:

(1)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3)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保护中华文化对中学生有什么要求?

答:

(1)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2)向社会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3)发现有人破坏文化遗产,不尊重民族文化要制止、教育等。

5.为什么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答:

(1)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2)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6.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答:

(1)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7.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答: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8.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答:

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10.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

国家:

(1)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学校:

(1)组织学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感悟民族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民族精神,如: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

召开主题班会、编印宣传册;(4)制定具体的规范,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个人:

(1)认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学习和了解民族精神;

(2)积极参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实践民族精神;(4)同违背民族精神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5)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课:

笑对生活

1、基础知识

1.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

2.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

3.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

4.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5.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

6.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

7.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8.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10.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2、主要问题

1.什么是挫折?

答:

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

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答:

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

客观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个人生理和心理因素。

3.挫折具有怎样的双重影响?

答:

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

在一些人那里,挫折会成为生活中的灾难、成长中的障碍;在另一些人那里,挫折则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催人奋进,主人成长。

4.怎样战胜挫折?

答:

直面挫折,临危不惧;冷静分析,从容面对;自我疏导,自我排解;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取,探索创新;保持乐观的态度,笑对生活;在挫折中迎难而上,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

5.正确的学习观念有什么意义?

答:

(1)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2)正确的学习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良好的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6.我们应确立怎样的学习观念?

答:

(1)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2)自信心非常重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点会有进步,一点能成功。

(3)学习兴趣对学习成功很有价值,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

(4)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7.考试焦虑同哪些因素有关?

答:

考试焦虑同能力水平;抱负水平;竞争水平;失败经历;心理、生理状态有关。

8.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答:

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

可进行考前自信训练与考中放松训练。

9.创新精神有什么重要性?

答:

对国家和民族而言:

(1)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全社会、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对个人而言: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10.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

国家:

(1)改革基础教育,构建基础教育体系;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人才;

(3)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创新活动,鼓励和表彰优秀成果;

(4)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科、研一体化进程。

青少年:

(1)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2)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习惯;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多搞些小发明、小创造;

(4)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提高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第四课:

学会合作

一、基础知识

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2.合作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

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分工要求合作,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

3.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

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树立强烈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而且要学会合作的方法,培养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5.指挥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

6.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

关键是及时沟通,消除隔阂。

7.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8.竞争是现代社会的特出特征,正确对待并参与竞争是人们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9.竞争,就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与较量。

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排他性竞争和非排他性竞争之分。

10.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二、主要问题

1.什么是合作?

答:

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

活动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2.合作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

(1)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

(2)合作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做的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3)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3.为什么发展离不开合作?

答:

(1)合作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合作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合作能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4.学会与人合作的原则与技巧是什么?

答: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树立强烈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而且要学会合作的方法,培养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2)善于合作,必须做的:

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有效指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5.什么是竞争?

它分为哪几种?

答:

竞争,就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与较量。

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排他性竞争和非排他性竞争之分。

6.如何正确认识竞争的利与弊?

答:

竞争的积极作用:

(1)竞争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

竞争能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个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进取心,锤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创造力。

(2)竞争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可以增强学习和工作的乐趣。

(3)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增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竞争的负面影响:

竞争是一种促进创新的机制,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盲目的竞争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许多不正当的竞争,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激烈的竞争会引起人们过分紧张和焦虑。

经常失败,可能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而经常成功也可能使人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竞争。

7.如何正确参与竞争?

答:

(1)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既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相信我能行”勇敢地参与竞争;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要有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

(2)竞争中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3)竞争中药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4)竞争中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8.如何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答:

(1)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合作,往往是不同竞争对象之间的合作,合作之中仍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相互竞争。

(3)竞争也需要合作。

在竞争过程中,人们需要互相帮助,需要交流信息,需要相互鼓励和支持,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五课:

与诚信同行

1、基础知识

1.诚信,也就是诚实守信。

讲诚信,就是要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就是要遵守信用、履行诺言。

2.人贵诚信。

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3.诚实守信也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

4.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就企业而言,诚信是资本,是财富,是竞争力;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政府而言,诚信是良好的政府形象。

5.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不仅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诚信,是对自己负责。

6.做一个诚实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更要付诸行动。

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7.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8.隐私,也就是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所谓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9.国家机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它包括不能公开的政治、经济、军事、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10.严守国家机密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热爱祖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2、主要问题

1.诚信的含义是什么?

答:

诚信,也就是诚实守信。

讲诚信,就是要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就是要遵守信用、履行诺言。

2.诚信有什么重要性?

答:

(1)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2)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主要条件;

(3)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4)诚信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5)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

3.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

答:

(1)做一个诚实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更要付诸行动。

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2)必须对人守信。

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3)必须对事负责,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并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4)必须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也是诚信品质的基本要求。

4.对人许诺应注意什么?

答:

(1)要讲原则,分是非,违反道德、法律则坚决予以拒绝。

(2)不要轻易许诺,要量力而行。

(3)许诺过后,要尽力而为。

(4)由于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不能兑现要实事求是,说明原因,表达歉意并设法补救。

5.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抄袭作业、请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

答:

(1)抄袭作业、请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2)抄袭作业、请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看似小事,但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不仅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诚信,是对自己负责。

(4)我们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不能靠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来取胜。

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和荣誉才具有真实价值。

6.什么叫隐私?

什么叫隐私权?

答:

隐私,也就是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所谓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7.如果别人侵犯自己的隐私权该怎么办?

答:

责令其停止侵害;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什么是国家机密?

严守国家机密应注意些什么?

答:

国家机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它包括不能公开的政治、经济、军事、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我们增强保密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遵守有关纪律;既要珍惜真诚友谊,更要维护国家利益。

对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人和事,只要发现,要及时举报。

9.怎样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答:

出于爱心的真心的“善意的谎言”有时能使人们的感情变得更融洽,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善意的谎言”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它在特定的条件下,不一定产生好的结果,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10.关于诚信的几个问题

拟两条宣传诚信的标语:

诚信你我他,和谐社会为大家;诚信务实立足社会。

列举几个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童叟无欺。

列举社会和校园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行为:

社会生活中有偷工减料,缺斤少两,弄虚作假,拖欠货款,不履行合同等。

校园生活有抄袭作业,请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说谎等。

学校诚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题班会,调查及签名活动,论文或演讲比赛,诚信标兵评比等。

建立诚信社会的建议: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筑诚信社会;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1、基础知识

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2.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核心是依照宪法治国。

5.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6.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9.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10.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2、主要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答:

(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已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治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3)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3.树立法治观念有什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