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886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ThismanuscriptwasrevisedbytheofficeonDecember10,202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11邓稼先

一、基础部分

1.下面几组字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租诅祖沮阻

B.勋埙陨员

C.端惴湍踹

D.稼嫁家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

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

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

流泪鲜为人知:

B.当之无愧:

愧色锋芒毕露:

全、都

C.妇孺皆知:

小孩子死而后已:

罢了

D.家喻户晓:

明白马革裹尸: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

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绝”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5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

6.概述本文内容。

7.本文介绍了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8.如何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意思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

“气温最高零下10℃,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

”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

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

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遣产。

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放出光彩。

9.这段文字分二层,请用“‖”在文中标出。

第一层是的表达方式;第二层是的表达方式。

10.用横线画出最能表达这段中心的一处细节描写。

11.“一直”“才”强调了竺可桢的精神。

12.找出文中一处错别字。

13.把文中的“临终”换成“临死”是否恰当为什么

14.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竺可桢的、精神。

A.持之以恒B.深入实际C.孜孜不倦D.坚持不懈

E.细心观察F.严谨治学G.坚持真理H.调查研究

★试一试

15.排比句可增强气势。

以“我长大后”开头造一个排比句,体现出你的理想志向。

参考答案

一、

5.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6.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7.奥本海默:

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8.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9.……两个字。

‖这位卓越的科学家……记叙议论

10.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

11.坚持不懈12.遣——遗

13.不恰当;两个词虽然是同义词,但感情色彩不同:

“临终”是褒义词,而“临死”是中性词,因此不能换。

F15.略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相信你肯定能给下列词语以合理的解释。

弥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冲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给出的词语造句。

潜心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会神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反既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慷慨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冲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7.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shuāiwēihèdiébiāoqièwùlì

2.见课文注解3.略

4.

(1)文言说法“作”起,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比喻的说法,找寻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5)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用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前后呼应的两组词语。

6.略7.略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厌恶(wù)打扰(ráo)惹人(ruó)

B.弹奏(tán)纽扣(niǔ)下颌(hē)

C.含蓄(xù)凝重(nínɡ)怜惜(lián)

D.深邃(suì)女佣(yònɡ)牛氓(mé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门槛无端孤独整理

B.徒劳梳头沉重稍微

C.悲剧坚韧凝结倒霉

D.篷勃嗓子耳聋捏弄

3.选词填空。

(1)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一再再三苦苦)要求。

(2)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乱七八糟)。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被称为“乐圣”。

B.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属于肖像描写。

D.本文层次清楚,写作顺序是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

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①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②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lú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贝多芬像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他的灵魂锁闭在pán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牢,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5.按照拼音写出汉字。

头lú()pán()石

6.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心翼翼:

巴望:

7.对“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来人胆大妄为,竟然无所顾忌。

B.作为音乐巨人很傲慢不愿让人来访。

C.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有人来访他很吃惊。

D.来访的人很勇敢。

8.谈一谈对文中画曲线的两句的理解。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海伦·凯勒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

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④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

“如何使用眼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⑤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呆滞()熟视无睹()

健康无恙()惦()念

10.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11.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1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

“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

13.在第④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试一试

14.改正下面报刊上出现的病句。

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参考答案

一、

3.

(1)苦苦

(2)杂乱无章

5.颅磐

6.小心谨慎指望

8.①因为一株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

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是不甘心放弃他的音乐事业的。

二、9.zhìdǔyànɡdiàn

10.做事情事情

11.“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12.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13.作者的写作用意在于:

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要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14.改为:

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捋着()头颅()义愤填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纱毯趣味鉴赏仰坐

B.犹豫魅力钦佩脚踝

C.轮廓模糊覆盖忘乎所已

D.翘起和蔼陶醉荒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

A.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C.他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了。

D.老师钦佩王兰的学习精神。

4.依据课文填空。

(1)屠格涅夫讲话时声调           ,但回答声音时,谈话内容,他的特点是,他还精通                  。

(2)福楼拜讲话时,令人惊叹的是                 ,他的特点是。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

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乙]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5.甲段描写的是,乙段描写的是;选文中留发长的是,留短发的是。

6.这两段都是对人物的描写,甲段除此之外,还有描写。

7.选段中写眼睛、目光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8.选段中描写头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9.从选段的描写中,概括出两个人的特征(着重性格特征)。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

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

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

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

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

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

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荷荷地:

踱着:

11.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12.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13.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14.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试一试

15.试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个到五个连成一段话,使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鉴赏魅力滑稽钦佩涉及琐事

捋脚踝荒谬义愤填膺迸发

参考答案

一、1.jīluōlúyīnɡ

4.

(1)轻弱并有点犹豫洪亮总是围绕文学方面说话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翻译外文

(2)激情满怀雄辩过人,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思维敏捷,概括力强

5.都德左拉都德左拉

6.肖像动作

7.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

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头很小却很漂亮。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9.手势生动、举止活泼,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聪慧、坚毅、尖锐。

二、10.hèduó

11.指麻烦事。

12.敏锐的眼力。

对同志对朋友给以温暖,循循善诱。

是你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13.高度概括并颂扬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15.略

15孙权劝学

一、基础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卿()当涂()辞()孤()

涉猎()孰()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

当道;涂,道路。

C.涉猎:

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

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0题。

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①。

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③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注:

①已:

停止。

②蓝:

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

符合,合乎。

④挺:

直。

⑤砺:

磨刀石。

⑥参:

检验。

⑦跬:

半步。

⑧骐骥:

骏马。

⑨十驾:

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驽马,劣马。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

⑩功不在舍:

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锲:

刻。

6.用斜线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7.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

(2)规:

(3)金:

(4)省:

8.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9.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中可引出一个成语,你知道吗若知道;请写出来。

10.文中用“青于蓝”“寒于水”“

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些比喻说明什么道理

★试一试

11.课外搜集司马光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参考答案

一、1.qīnɡtúcíɡūshèshú

3.

(1)大有裨益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

(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

(2)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

(3)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

5.

(1)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

(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和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

二、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