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578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睑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眼睑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眼睑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眼睑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眼睑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睑病.docx

《眼睑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睑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睑病.docx

眼睑病

第一节  概  述

    1.结构与功能特点眼睑呈帘状结构,分上、下睑两部分。

上睑较下睑宽大。

眼睑能遮盖眼眶出口,覆盖眼球前部,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

眼睑皮肤薄而富于弹性,以适应眼睑运动的需要。

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的有机配合,使眼睑与眼球表面紧密贴合,但又启闭自如。

眼睑反射性的闭合动作,可使眼球避免强光刺激和异物侵害。

眼睑经常性瞬目运动,可及时去除眼球表面的尘埃或微生物,将泪液均匀地散布于角膜表面,形成泪膜,防止角膜干燥。

睑缘之前长有睫毛,可以除却灰尘及减弱强烈光线的刺激。

    2.眼睑病的种类眼睑在颜面占据主要位置,眼睑的疾病常影响容貌。

眼睑皮肤是全身皮肤的一部分,因此全身皮肤病变都可在眼睑发生,如接触性皮炎、病毒性睑皮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许多眼睑病的发生,与眼睑开闭功能或眼球位置关系失常有关,如睑内翻、睑外翻和上睑下垂等。

许多眼睑病的诊断,只需肉眼观察就可以得出。

即使对肿瘤进行病理检查,取材也比较容易。

    3.眼睑病治疗的注意事项要注意保持眼睑的完整性及其与眼球的正常关系,维持眼睑的功能。

例如,在处理眼外伤时,应按照眼睑的解剖结构分层缝合,在清创时,不应切除皮肤。

切除肿瘤时应进行整形。

由于眼睑的形态对人的容貌非常重要,因此,进行眼睑手术和外伤处理时应考虑到美容的问题。

眼睑的静脉与面部的静脉相互沟通,没有静脉瓣,眼睑的化脓性感染容易通过这些静脉回流进入海绵窦。

因此在处理眼睑炎症时,切不可任意挤压患部,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眼睑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炎症、位置与功能异常、先天性异常和肿瘤等。

第二节  眼睑炎症

    眼睑位于体表,易受微生物、风尘和化学物质的侵袭,发生炎症反应。

眼睑各种腺体的开口多位于睑缘和睫毛的毛囊根部,易发生细菌感染。

睑缘是皮肤和粘膜的交汇处,眼睑皮肤和睑结膜的病变常可引起睑缘的病变。

由于眼睑皮肤菲薄,皮下组织疏松,炎症时眼睑充血、水肿等反应显著。

    一、睑腺炎

    睑腺炎(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Zeis腺)或变态汗腺(Moll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

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病因】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

    【临床表现】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

疼痛通常与水肿程度呈正比。

①外睑腺炎的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开始时红肿范围较弥散,触诊时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疼痛剧烈;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

如果外睑腺炎临近外眦角时,疼痛特别明显,还可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②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疼痛明显;病变处有硬结,触之压痛;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图4-1)。

    睑腺炎发生2~3d后,可形成黄色脓点。

外睑腺炎向皮肤方向发展,局部皮肤出现脓点,硬结软化,可自行破溃。

内睑腺炎常于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点,向结膜囊内破溃,少数患者可向皮肤面破溃。

睑腺炎破溃后炎症明显减轻,1~2d逐渐消退。

多数在一周左右痊愈。

亦可不经穿刺排脓,而自行吸收消退。

    在儿童、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弱、抵抗力差的患者中,若致病菌毒性强烈,睑腺炎可在眼睑皮下组织扩散,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

此时整个眼睑红肿,可波及同侧面部。

眼睑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球结膜反应性水肿剧烈,可暴露于睑裂之外,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等全身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有时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形成而危及生命。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

很少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来确定致病细菌。

    【治疗】

    ①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次10~15min,每日3~4次,以便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退。

每日滴用抗生素滴眼液4~6次,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以便控制感染。

    ②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

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

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

内睑腺炎的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

    ③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导致眼睑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尽早全身使用足量的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并对脓液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或药敏实验,以选择更敏感的抗生素。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眼眶与颅内扩散和败血症的症状,进行适当处理。

    二、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它有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在病理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样坏死。

    【病因】

    可能由于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其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一般发生于上睑,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发生单个或多个,亦常见有反复发作者。

病程进展缓慢。

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大小不一。

小的囊肿经仔细触摸才能发现。

较大者可使皮肤隆起,但与皮肤无粘连。

大的肿块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而使视力下降。

与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的病灶。

一般无疼痛,肿块也无明显压痛。

一些患者开始时可有轻度炎症表现和触痛,但没有睑腺炎的急性炎症表现。

小的囊肿可以自行吸收。

但多数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

也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或在皮下形成暗紫红色的肉芽组织。

睑板腺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相同。

    【诊断】

    根据患者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

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睑板腺癌。

当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时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完全一样,鉴别要点是,在发生内睑腺炎以前存在无痛性包块为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

    【治疗】

    ①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

    ②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③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

手术时用睑板腺囊肿夹子夹住翻转的眼睑,使囊肿位于夹子的环圈内,用尖刀切开囊肿,切口与睑缘垂直,用小锐匙将囊肿内容物刮除干净,剪除分离后的囊壁以防复发。

    三、睑缘炎

    睑缘炎(blepharitis)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一)鳞屑性睑缘炎(squamousblepharitis)由于睑缘的皮脂溢出所造成的慢性炎症。

    【病因】

    患部常可发现卵圆皮屑芽胞菌(pityrosporumovale),它能将脂类物质分解为有刺激性的脂肪酸。

此外,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劣质化妆品也可能为其诱因。

    【临床表现】

    睑缘充血、潮红,睫毛和睑缘表面附着上皮鳞屑,睑缘表面有点状皮脂溢出,皮脂集于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干燥后结痂。

去除鳞屑和痂皮后,暴露出充血的睑缘,但无溃疡或脓点。

睫毛容易脱落,但可再生。

患者自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

如长期不愈,可使睑缘肥厚,后唇钝圆,使睑缘不能与眼球紧密接触,泪点肿胀外翻而导致泪溢(图4-2)。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睑缘无溃疡的特点,可以诊断。

    【治疗】

    ①去除诱因和避免刺激因素。

如有屈光不正应予以矫正。

如有全身性慢性病应同时进行治疗。

此外应注意营养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烟酒刺激。

    ②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洁睑缘,拭去鳞屑后涂抗生素眼膏,每日2~3次。

痊愈后可每日一次,至少持续2周,以防复发。

    

(二)溃疡性睑缘炎(ulcerativeblepharitis)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

    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鳞屑性睑缘炎感染后转变为溃疡性睑缘炎。

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不良卫生习惯也可能是其诱因。

    【临床表现】

    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或全身慢性病的儿童。

与鳞屑性睑缘炎一样,患者也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等,但更为严重。

睑缘有更多的皮脂,睫毛根部散布小脓疱,有痂皮覆盖,睫毛常被干痂粘结成束。

去除痂皮后露出睫毛根端和浅小溃疡。

睫毛毛囊因感染而被破坏,睫毛容易随痂皮脱落,且不能再生,形成秃睫。

溃疡愈合后,瘢痕组织收缩,使睫毛生长方向改变,形成睫毛乱生,如倒向角膜,可引起角膜损伤。

如患病较久,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和睫缘肥厚变形,睫缘外翻,泪小点肿胀或阻塞,导致泪溢。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睑缘有溃疡的特点,可以诊断。

    【治疗】

    溃疡性睑缘炎比较顽固难治,最好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选用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

    ①应除去各种诱因,注意个人卫生。

    ②以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清洁睑缘,除去脓痂和已经松脱的睫毛,清除毛囊中的脓液。

然后用涂有抗生素眼膏的棉签在睑缘按摩,每日4次。

    ③炎症完全消退后,应持续治疗至少2~3周,以防复发。

    (三)眦部睑缘炎(angularblepharitis)

    【病因】多数因莫-阿(Morax-Axenfeld)双杆菌感染引起。

也可能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双侧,主要发生于外眦部。

患者自觉眼痒、异物感和烧灼感。

外眦部睑缘及皮肤充血、肿胀,并有浸润糜烂。

邻近结膜常伴有慢性炎症,表现为充血、肥厚、有粘性分泌物。

严重者内眦部也可受累。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①滴用0.25%~0.5%硫酸锌滴眼液,每日3~4次。

此药可抑制莫-阿双杆菌所产生的酶。

        ②适当服用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可能有所帮助。

        ③如有慢性结膜炎,应同时进行治疗。

    四、病毒性睑皮炎

    病毒性睑皮炎(viralpalpebraldermatitis)比眼睑细菌性感染少见,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

    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急性眼周皮肤疾病,常复发。

病毒通常存在于人体内,当感冒、高热或身体抵抗力低下时,趋于活跃。

因发热性疾病常可致病,所以又称热性疱疹性睑皮炎。

大多数眼睑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为复发型,在上述诱因诱导下常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

    【临床表现】

    病变可发生于上、下睑,以下睑多见,与三叉神经眶下支分布范围相符。

初发时睑部皮肤出现丘疹,常成簇状出现,很快形成半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

眼睑水肿。

眼部有刺痛、烧灼感。

水疱易破,渗出黄色粘稠液体。

约1周后充血减退,肿胀减轻,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轻度色素沉着。

可以复发。

如发生于睑缘处,有可能蔓延至角膜。

在唇部和鼻前庭部,可出现同样的损害(图4-3)。

    【诊断】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

   ①眼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不能揉眼。

   ②结膜囊内滴0.1%无环鸟苷滴眼液,防止蔓延至角膜。

   ③皮损处涂敷3%无环鸟苷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

(二)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

    【临床表现】

   发病前常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等。

继而在病变区出现剧烈神经痛。

数日后,患侧眼睑、前额皮肤和头皮潮红、肿胀,出现成簇透明小疱。

疱疹的分布不越过睑和鼻的中心界限(图4-4)。

小疱的基底有红晕,疱群之间的皮肤正常。

数日后疱疹内液体混浊化脓,形成深溃疡,此时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或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约2周后结痂脱落。

因皮损深达真皮层,脱痂后留下永久性皮肤瘢痕。

炎症消退后,皮肤感觉数月后才能恢复。

可同时发生同侧眼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或虹膜炎,当鼻睫神经受累后,鼻翼出现疱疹时,这种可能性更大。

    【诊断】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

   ①应适当休息,提高身体抵抗力。

必要时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②疱疹未破时,局部无需用药。

疱疹破溃无继发感染时,患处可涂敷3%无环鸟苷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

如有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眼液湿敷,每日2~3次。

结膜囊内滴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防止角膜受累。

   ③对重症患者须全身应用无环鸟苷、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五、接触性睑皮炎

    接触性睑皮炎(contactdermatitisoflids)是眼睑皮肤对某种致敏原的过敏反应,也可以是头面部皮肤过敏反应的一部分。

    【病因】

    以药物性皮炎最为典型。

常见的致敏原为眼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局部麻醉剂、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碘、汞等制剂。

与眼睑接触的许多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染发剂、医用胶布、接触镜护理液和眼镜架等,也可能为致敏原。

全身接触某些致敏物质或某种食物也可发生。

有时接触致敏原一段时间后才发病,如长期滴用阿托品或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患者。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眼痒和烧灼感。

急性者眼睑突发红肿,皮肤出现丘疹、水泡或脓泡,伴有微黄粘稠渗液。

不久糜烂结痂、脱屑。

有时睑结膜肥厚充血。

亚急性者,症状发生较慢,但常迁延不愈。

慢性者,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睑皮肤肥厚粗糙,表面有鳞屑脱落,呈苔藓状。

    【诊断】

    根据接触致敏原的病史,和眼睑皮肤湿疹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但若要区别是过敏性还是刺激性皮炎,唯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斑贴试验。

    【治疗】

    ①立即停止接触致敏原。

如果患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难于确认何种药物引起过敏时,可暂停所有药物。

②急性期应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

结膜囊内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眼睑皮肤渗液停止后,可涂敷糖皮质激素眼膏,但不宜包扎。

③全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

反应严重时可口服泼尼松。

第三节  眼睑肿瘤

    眼睑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较常见,可为实性或囊性、单发或多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临床上,大多数眼睑良性肿瘤容易确诊,多因美容的理由行手术切除。

但对恶性肿瘤的确诊常较困难。

两者的鉴别除考虑发生年龄、病史、肿瘤形态、生长速度、有无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转移外,由于眼睑位于体表,容易对肿瘤取材,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时,除考虑肿瘤的预后外,还应考虑到保护眼睑的功能和美容问题。

    一、良性肿瘤

    

(一)眼睑血管瘤(hemangiomaofthelid)是血管组织先天性发育异常。

    1.毛细血管瘤(capillary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眼睑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组成。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生长迅速,至7岁时常自行退缩。

如果部位表浅,呈鲜红色,因此称为“草莓痣”;如果部位较深在,则呈蓝色或紫色。

一般无刺激症状。

深在的血管瘤可能累及眼眶,导致眼眶扩大。

患眼可因血管瘤的压迫产生散光,导致屈光参差、斜视或弱视。

    毛细血管瘤应当与较少见的“火焰痣”(nevusflammeus)相区别。

火焰痣又称葡萄酒色痣(portwinestain),呈紫色,由扩张的窦状血管组成。

它在出生时就已存在,不像毛细血管瘤那样明显生长和退缩,常与Sturge-Weber综合征有关。

如为美容原因,可考虑激光手术切除。

糖皮质激素注射无效。

    治疗:

①因毛细血管瘤有自行退缩的趋向,因此可观察一段时间,一般到5岁以后治疗。

②但若因肿瘤引起眼睑不能睁开,阻挡瞳孔,则不能等待,以免造成弱视。

首选治疗方法是向血管瘤内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注意不要将药液注入全身血循环。

如果治疗无效,可改用冷冻或部分手术切除。

    2.海绵状血管瘤也是常见的眼睑血管瘤,为成人眼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内皮细胞衬里、管壁有平滑肌的大血管腔组成。

这种血管瘤是发育性的,而不是先天性的,常在10岁前发生。

它不会自行退缩,而会增大。

    

(二)色素痣(nevus)是眼睑先天性扁平或隆起的病变,境界清楚,由痣细胞构成。

可在幼年即有色素,或直到青春期或成人时才有色素。

组织学上可分为:

①交界痣,一般是平的,呈一致性棕色,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

临床表现为扁平、色素斑疹、圆形或椭圆形,生长缓慢,有低度恶变趋势。

②皮内痣,最常见,一般是隆起的,有时为乳头瘤状。

色素很少,如有则为棕色至黑色。

痣细胞完全在真皮内,可能无恶性趋势。

③复合痣,常为棕色,由前二型成分结合在一起。

有低度恶性趋势。

④蓝痣,一般为扁平,几乎出生时就有色素,呈蓝色或石板灰色。

无恶性趋势。

⑤先天性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又称太田痣,是围绕眼眶、眼睑和眉部皮肤的一种蓝痣。

好发于东方人和黑人,无恶性趋势。

如发生于白人,则有恶性趋势。

脉络膜黑色素瘤发病率增多与之有关。

    【治疗】①色素痣如无迅速增大变黑及破溃出血等恶变迹象时,可不必治疗。

②如为美容而需切除时,必须完整而彻底,否则残留的痣细胞可能受手术刺激而恶变。

    (三)黄斑瘤(xanthelasma)常见于中老年人。

可发生于遗传性血脂过高、糖尿病和其他继发性血脂过高的患者中,但多数患者的血脂正常。

病变位于上睑近内眦部,有时下睑也有,常为双侧,呈柔软的扁平黄色斑,稍隆起,与周围正常皮肤的境界清楚。

黄斑瘤实际上并非是肿瘤,而是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的沉积。

除非为美容可手术切除,否则不必治疗。

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

    二、恶性肿瘤

    

(一)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为我国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

约占眼睑恶性肿瘤的90%及眼睑肿瘤的29%。

光化学损伤是基底细胞癌与其他大多数皮肤表皮肿瘤发生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组织学上,基底细胞癌是由小的、形状规则的坚固小叶构成,细胞嗜碱性,胞浆缺乏。

好发于下睑近内眦部。

初起时为小结节,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因富含色素,可被误认为色素痣或黑色素瘤,但它隆起较高,质地坚硬,生长缓慢。

患者无疼痛感。

病程稍久肿瘤中央部出现溃疡,其边缘潜行,形状如火山口,并逐渐向周围组织侵蚀,引起广泛破坏。

它罕有转移,如发生转移,最常转移至肺、骨、淋巴结、肝、脾和肾上腺。

有报道发生转移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6年。

    【治疗】此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因此应早期切除后再行放射治疗。

由于癌细胞通常向四周浸润,超出临床上显示正常边缘以外,手术切除范围应足够大,最好应用冰冻切片检查切除标本的边缘。

    

(二)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是一种表皮角化细胞恶性新生物。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睑缘皮肤粘膜移行处。

生长缓慢,患者无疼痛感。

开始时像乳头状瘤,逐渐形成溃疡,边缘稍隆起,质地坚硬,可发生坏死和继发感染。

它不但向周围和深部侵蚀,还侵犯皮下组织、睑板、眼球、眼眶和颅内,可经淋巴系统向远处淋巴结转移。

    【治疗】以手术为主。

根据肿瘤大小,确定眼睑切除范围,再行放射治疗。

    (三)皮脂腺癌(sebaceousglandcarcinoma)是我国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之一。

导致癌变的环境因素广泛作用于眼睑板腺的腺体细胞是可能的病因。

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好发于上睑。

最常见起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

如起自睑板腺,初起时为眼睑皮下小结节,与睑板腺囊肿相似。

以后逐渐增大,睑板弥漫性斑块状增厚。

相应的睑结膜呈黄色隆起。

如起自皮脂腺,则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

表面皮肤正常。

当肿块逐渐增大后,可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

它可向眶内扩展,侵入淋巴管,并发生转移。

    【治疗】本病恶性程度高。

对放射线治疗不敏感。

早期局限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晚期已侵及邻近组织,手术后极易复发。

由于皮脂腺癌与睑板腺囊肿极相似,因此对老年人睑板腺囊肿应作病理检查,对切除后复发者更应警惕。

第四节  眼睑位置、功能和先天异常

    正常眼睑位置应是:

①眼睑与眼球表面紧密相贴,中间有一潜在毛细间隙。

②上下睑睫毛应充分伸展指向前方,排列整齐,不与角膜相接触,能阻挡灰尘、汗水等侵入眼内。

③上下睑能紧密闭合。

④上睑能上举至瞳孔上缘。

⑤上下泪点贴靠在泪阜基部,使泪液顺利进入泪道。

获得性或先天性眼睑位置异常可引起眼睑功能的异常,造成眼球的伤害。

    一、倒睫与乱睫

    倒睫(trichiasis)是指睫毛向后生长,乱睫(aberrantlashes)是指睫毛不规则生长。

两者都可致睫毛触及眼球。

    【病因】能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均能造成倒睫,其中以沙眼最为常见。

其他如睑缘炎、睑腺炎、睑外伤或睑烧伤,由于睑缘部或眼睑的瘢痕形成,睫毛倒向眼球。

乱睫也可由先天畸形引起。

    【临床表现】倒睫多少不一,有时仅1~2根,有时一部分或全部睫毛向后磨擦角膜。

患者常有眼痛、流泪和异物感。

由于睫毛长期磨擦眼球,导致结膜充血、角膜浅层混浊、血管新生、角膜上皮角化、角膜溃疡。

    【诊断】肉眼下检查即可发现倒睫或乱睫。

检查下睑时,应嘱患者向下视,方能发现睫毛是否触及角膜。

    【治疗】①如仅有1~2根倒睫,可用拔睫镊拔除,重新生长时可予再拔。

②较彻底的方法可在显微镜下切开倒睫部位除去毛囊,或行电解法破坏倒睫的毛囊。

③如倒睫较多,应手术矫正,方法与睑内翻矫正术相同。

    二、睑内翻

    睑内翻(entropion)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

因此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

    【分类与病因】睑内翻可分为三类:

    1.先天性睑内翻(congenitalentropion)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引起。

如果婴幼儿较胖,鼻梁发育欠饱满,也可引起下睑内翻(图4-5)。

    2.痉挛性睑内翻(spasticentropion)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

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膈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

如果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睑轮匝肌、特别是近睑缘的轮匝肌反射性痉挛,导致睑缘向内倒卷形成睑内翻,称为急性痉挛性睑内翻。

    3.瘢痕性睑内翻(cicatricialentropion)上下睑均可发生。

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

沙眼引起者常见。

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先天性睑内翻常为双侧,痉挛性和瘢痕性睑内翻可为单侧。

患者有畏光、流泪、异物感、刺痛、眼睑痉挛、磨擦感等症状。

检查可见睑板、尤其是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卷曲,磨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荧光素弥漫性着染。

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角膜溃疡。

如长期不愈,则角膜有新生血管,并失去透明性,引起视力下降。

    【诊断】根据患者年龄、有无沙眼、外伤、手术史等,以及临床表现,容易做出诊断。

    【治疗】①先天性睑内翻随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自行消失,因此不必急于手术治疗。

如果患儿已5~6岁,睫毛仍然内翻,严重剌激角膜,可考虑手术治疗,行穹窿部-眼睑皮肤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