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565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docx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建议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及教学设计

泰顺一中林典琳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

◆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

——王栋生《不跪着教书》

一、专题解读

(一)专题结构(由5部分组成)

1、专题名称:

月是故乡明(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都有一个关键词,如“青春”“教养”,本专题从名称便可看出是围绕“故乡”展开)

2、导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

家园之思也因此成为文学作品中的“永恒的主题”。

这相当于老教材的单元说明,老教材的单元说明基本上是介绍单元知识特点、学习要求等。

而新教材的专题导语显得人文性很强,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把握研读文本的方向。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家园。

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回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唯一永远不变的方向。

都说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情是故乡真,人是故乡亲。

生是故乡人,死是故乡鬼。

相信故乡这个话题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板块:

2006版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老舍、《我心归去》韩少功、《乡土情结》柯灵

◎乡关何处:

《前方》曹文轩、《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板块的出现,突破了“一篇一课”的陈式,形成了一个个小模块。

两大板块5篇学习材料.这5篇全部是新课文,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作者分别是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叶,时代的烙印多少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

5篇课文多角度表达了“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在备课上会有许多新鲜感,但因对教材的不熟悉可能也要占用较多的备课时间。

4、积累与运用:

为了增加积累,整合知识,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应用能力,新教材每个专题都开设了“积累与运用”栏目,相当于老教材的课后练习。

从设置的题目来看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小型演讲比赛便体现较强的工具性,对文本的研习体现人文性。

5、写作(写作指导、写作实践):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2006版与2005版有所不同。

2005版只有写作实践而没有写作指导。

说明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指导还是不可或缺的。

先结合课文分析“夹叙夹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并从专题的特点出发拟了三个话题:

“静听回声”、“在路上”、“在远方”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写作实践。

关于作文《实施意见》中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还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在批改和评价方面要下功夫。

总之,专题的总体编排非常强调综合整体性,强调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学生的精神发育,人文性显得很强。

有些术语发生了变化。

(二)专题目标

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方向:

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这个专题应属于个人与社会(13个专题),但也有个人与自然的内容。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这是一个散文专题,在语言方面很有特色,要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考。

专题具体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悟和思考“家园”、“故乡”、“根”这些人文话题。

2.调动自己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新课标对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提出的要求中就明确含有“经验汇兑”一说。

经验汇兑,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语),凭借读者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它是理解课文的通途。

人生阅历与语文的关系。

如《今生今世的证据》有三个难点

①证据是什么意思?

原来家在农村,而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已经随同父母搬到了镇上或者市里的新家的同学怎么跟你一起回你老家玩的人介绍你的老家?

怎样来证明你确确实实在这里生活过呢?

——证据

②为什么证据需要证明——怀旧(小孩回头望父母,对过去的回望。

对初三生活的津津乐道)

③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路。

(患了失忆症的人,当他试图努力回忆过去,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能证明他过去的证据时,他们普遍会表现出失落、惶恐、虚无、精神涣散。

——精神家园

3.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利用对话栏进行点评

4.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点。

文章思路线索贯穿全文

5.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感情或思考。

夹叙夹议

“飘泊的旅人”学习要求

1、理解《想北平》的作者是怎样写出北平的特点从而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

《想北平》老舍1899出生:

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表达了属于自己的北平,从而表达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2、品读《我心归去》中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对故乡内涵的阐发。

《我心归去》韩少功1953出生:

思乡到为故乡做贡献。

海外游子。

3、梳理《乡土情结》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赋予“乡土情结”的新的内涵。

《乡土情结》柯灵1909出生:

打星号,篇幅最长,2003高考阅读题的材料。

以故园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有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怀

“乡关何处”学习要求

1、通过品味重点语句,了解《前方》对“家园之思”的全新理解及表达上的特色。

《前方》曹文轩1954出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

摄影散文,照片,反弹琵琶,离家到思乡。

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哲学思考)

2、品味《今生今世的证据》中含蓄抒情的语句,解释文章标题的具体内涵。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1962出生:

近年来在散文领域颇有影响力,个人感觉难度最大。

打星号,许多思乡之作是在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情结,而这篇文章却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有意味着什么。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当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是,他的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空虚,他没有根,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向未来的方向。

文章结尾点名“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路。

(三)呈现方式:

文本研习(总22个专题中文本研习便占了11专题,活动体验4专题,问题探讨5专题,综合2专题。

)每一个模块至少有2个专题是文本研习,5个模块共126篇课文文本研习占67篇,可见文本研习在教材中地位

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指向文本的研读与欣赏

⏹文本研习的几种方法

1、评点:

整体感悟,各个分解,突出重点(这是新教材在这个专题中特别推荐的一种研习文本的方法,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

金圣叹水浒和西厢记、脂砚斋红楼梦、钱钟书清华大学

2、评点的三个层面:

与文本对话——侧重理解(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也必须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罗米欧。

与作者对话——侧重体验(如作者的不同年代。

想北平老舍1899:

〈我心归去〉韩少功1953:

柯灵1909〈乡土情结〉:

曹文轩1954〈前方〉:

刘亮程1962〈今生今世的证据〉人民艺术家,乡村哲学家)

与读者对话——侧重感悟(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评点的四个步骤:

⏹学生研习、评点,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与学生交换阅读评点;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认为评点得好的评点推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评出最佳评点,激励学生;

当然,以上几个步骤并不是循序渐进、一成不变的。

有些可以放在课外布置学生进行点评。

评点文本的五个角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

理解关键语句哲理句子

分层概括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前方》

归纳文章主旨

分析写作手法反弹琵琶反衬

具体方法:

(1)注释法:

⏹侧重对文章中词句的诠注和对内容的阐释,记录自己的主观思想和对文本的认识。

注释的内容包括:

注解、阐释、提示、概要。

注解:

对难字、生词、历史掌故、名物典章、风土人情等进行解释,要求科学,准确。

预习课文,查字典

阐释:

主要是对句、段、篇、题的意蕴,或对句法、章法等进行阐发、解释。

阅读过程中

提示:

是对文中某个观点、见解、材料、引言、数据等注明可助参考的书目、章节、页码或简要内容,起补充、订正、异说参考等作用。

概要:

主要是对文中的主要观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概括提要所作的注释。

要求概括准确简明。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训练概括能力反弹琵琶人民艺术家

⏹注释的方式有眉注、夹注、旁注、尾注等。

⏹注释法的要求:

勤查、勤思、勤写。

(2)批读法

⏹是通过对文本圈、点、批、画来帮助阅读的方法。

⏹侧重于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观点见解、构思谋篇、表达手法等加以品评褒贬,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见解。

以鉴赏为目的。

阅读时的灵感随时记录下来

⏹批读法的方式:

文字评点法和符号标画法。

文字评点法

⏹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对文章的重点、疑点、优缺点进行品评的方法。

打问号

⏹可一语破的,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实记录读时的感受;〈想北平〉文章突出一个“想”字

⏹可联系前后文,作融会贯通的理解。

用课文学过的语言回答点评文章

⏹要求:

具体、明确。

符号标画法

⏹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

标画后的文章,要点突出,眉目清楚,便于复习、查检和摘录。

2、印证:

内外沟通作者生平

今生今世的证据〈〈一个人的村庄〉〉黄沙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体会刘亮程的散文特点

林贤治《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老师课外阅读

3、诗化:

体验语言之美刘亮程的语言乡村哲学家《走四方》歌曲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庄看斜阳落下去又回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

一路走一路望一路黄昏依然一个人走在荒野上默默地向远方不知道走到哪里有我的梦想

一路摇一路唱一路茫茫山岗许多人走过这地方止不住回头望梦想刻在远方

4、比较:

对本质属性的把握余秋雨与刘亮程文章写法的比较

(四)教学建议

1、摆脱结构束缚,创新处理文本

专题顺序(期中考前),板块顺序(乡关何处到漂泊的旅人)课文顺序

研读文本,应注意避免停留在简单的文字疏通层面,可以从文本、编者、教师、学生多重对话的角度发掘不同的研读侧重点;这在教法上可考虑单篇研读、多篇打通的组合式阅读,抓住整体,提高效率,避免零敲碎打;在学法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探讨的意识与表达、书写的语文素养。

本专题选文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选和重新组元,以下将重点对本专题的文本组合方式提供三种建议方案,仅供参考。

方案1:

辅导点评到自主点评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

《我心归去》

《乡土情结》

◎乡关何处:

《前方》

《今生今世的证据》

【简说】

本方案侧重以单篇文本为例,探究“家园”内涵。

“漂泊的旅人”三篇选文都涉及“离乡”的话题,但三者的角度又各不相同。

老舍的《想北平》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相濡以沫,《乡土情结》《我心归去》侧重于古今一脉中国人与“家”的情感维系。

“乡关何处”板块中的《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把具体可感的“家”提升到了永恒的精神归宿这一高度。

这两篇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进行点评、探讨和交流。

研读的重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本内在的关联上,即它们都关注到了“家”对曾经生活在其中的生命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甚至是“存在”意义上的确证。

方案2:

情意:

《想北平》《乡土情结》

哲意:

《前方》《我心归去》《今生今世的证据》

【简说】

此方案侧重发掘不同文本的不同审美角度,培养学生文本研读能力,思考“人的栖居”这一人文话题。

“情意”一组中选文侧重对故乡的“想”与“思”,在对陈年旧事的回顾中不着痕迹地带出人的“乐”与“苦”、“爱”与“愁”,这一类选文文本理解难度不大,也因此往往是读者接受度较高的,比较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病”,“病”是因为“一往而情深”,对本组文本的理解可侧重对文章中故乡风物和典型人事的品读,体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文章特色。

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对话栏”,在学生自主鉴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研读能力。

“哲意”的三篇文章都不同程度的抛开了一家一国的局限,而更多地是从人类精神归宿的高度去“寻根”,越过具体细腻的情感,进一步追问生命与“存在”的证据。

文本中可以关注的子话题包括:

“归宿”是人栖居大地最强韧的意念;人必然“离乡”与必将“返乡”之间的思辨等等。

几篇文章可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如《我心归去》中“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以及《前方》中“家”、“路”的象征意义,这些字句甚至充满宗教式的意味。

本组文本研读建议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阅读方式,小组成员分别就文本的内容和文风做出评价,形成“小组阅读意见”,再作班级交流。

总之要突出“情”和“哲”

方案3

平民意识,大地情怀——《想北平》《今生今世的证据》

“在路上”,从实指到隐喻——《我心归去》《前方》

【简说】

此方案侧重文本间的重新整合,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平民意识”这组选文是想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贯穿一种共性和规律的思考。

作家通过作品提供他们对于世界的思考,这就是他们诠释世界的方式。

同样,读者也可以逆向思考,在作品中追溯、探究作家的眼界和境界;打通研读的重点可放在比较两篇文章对“故乡”的情感表达角度和方式的差异上。

《想北平》较为明显的表现出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的平民风格和日常特色,从语言到情感都渗透出平民化的京味;《今生今世的证据》则是新“乡土散文”的代表,语言中表达出对底层农村、日常生活和传统的细腻感受、深浓眷念。

刘亮程被誉为“乡村哲学家”

“在路上”一组中选文的内容,从对“在路上”这一主题的表现上看来,就是一个从实指到隐喻的递进过程。

但文章都透露出坚定的还乡意念。

打通研读可以从思考“家”的含义人手。

“家”不等于“出生地”,家是归宿,它具有终极的精神指向。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建议由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切入点进行点评。

此外,对“家园”、“根”、“归宿”的思考,可不局限于[必修一]。

例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同[必修三]中的“祖国土”板块进行比较阅读,辨析“家园”与“家国”的关系,这样也能够从另一角度推进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总之,本板块的研读强调围绕文本展开鉴赏和思考,要注意避免架空文本而片面地追求话题探讨的深度。

读读,品品,议议,写写,都是可以采用的具体研读方式。

2、理解文本意图,大胆取舍材料

教材中的文本可分为:

经典文本《想北平》、一般文本、辅助文本

新教材的特点是课文篇目多,总共有126篇,模块一和二便有43篇,大概是老教材的一倍。

目的是利用教材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扩大阅读量。

而增强选择性是课改的一个主要追求,新的课程理论赋予了我们老师教学的自主的较大空间和选择权利,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理解文本意图,大胆取舍材料。

新旧篇目对比: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2006年6月第3版(共5篇)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

◎乡关何处:

《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

2005年6月第2版(共7篇)

◎古典的乡愁:

《采薇》、《奥德赛》(节选)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乡土情结》、《前方》

◎恒久的烙印:

《月是故乡明》、《今生今世的证据》

从对比中我们可看出,第三专题篇目共减少了2篇《采薇》、《奥德赛》(节选),并把《月是故乡明》换成了《我心归去》,板块也从三个减少到两个。

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两首古诗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兴趣能不浓,教学难度也较大,要占用较多时间。

但《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还是可以作为课外材料让学生去体会。

◎《前方》从“漂泊的旅人”板块换到了“乡关何处”;◎《今生今世的证据》从“恒久的烙印”板块换到了“乡关何处”体现了编者对两篇目理解角度的不同。

必修一共减少了4篇。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教学时应大胆取舍。

特别是加星号的篇目,江苏规定这些篇目在期末和期中考试中不涉及,以便给老师以更大的空间。

但选学并不等于可以不学,是看我们如何去灵活掌握。

《指导意见》中便指出《乡土情结》可以让学生课外进行点评。

3、明确学习要求,实现课内外互动

★单篇教学不容忽视(扎实。

体现整体意识,为整合做好铺垫。

“合则两美,离则两伤”)

★诗词补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王建《十五夜望月》、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籍《秋思》、岑参《逢入京使》、杜甫《月夜》

★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

《一个人的村庄》、《十八岁出门远行》、《没有目的的旅行》(周国平)等

★《语文读本》的利用课外阅读量目标第10条规定课外自读名著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写读书笔记(语文读本——课文)成材公司

4、课时: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是8课时

漂泊的旅人:

3课时

乡关何处:

3课时

写作指导和实践:

2课时

二、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一.教材

这是本专题的第一篇课文,又属于经典文本。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老舍对北平的独特的深情,文中自然流露的强烈的主观色彩;以及老舍本身所具有的平民气质。

基于这一点,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能力:

借文章解读老舍的平民意识;理解课文中如何用衬托来体现对北平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

体验评点,评价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培养美好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根据以上重点和难点,在教法上可以这样处理。

二.教法、学法

散文教其他文体更有主观性、情感性,而要体验作者的情感,就要联系作者生平和作品,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基于散文本身所具的语言美,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悟语言的魅力,而朗读本身也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教和学的过程中坚持“让文本自己开口说话”,用作者的话解读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多用讨论,加强生生互动,达到与文本、读者和作者对话的目的。

主要手段可概括为:

“知人论世”——体验感悟为什么不回北平

多形式朗读——散文语言听录音

评点讨论互动——文本研习(对话)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你所知道的北平的风俗物产(故宫、长城等),从汪曾祺的“胡同”到史铁生的“地坛”到郁达夫的“秋天”,每个人都对北京有自己的一番品读,而今天我们要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

2.初读课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问题:

“课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作者认为北平好在哪里?

”训练概括能力。

4—6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自由朗读

总结:

安静闲雅温和

写什么布局合理自然

(4—6节)贴近自然生活

3.研读课文4—6节(可播放录音)学生在朗读儿话韵上不容易到位,而在本文中儿话韵却特别能表现情味,不容忽视。

可用录音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回答“怎样写”的问题——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比喻

4.讨论“为什么会这么写”的问题

用合适的语气语调朗读下面的文字,品味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为什么独选街道院落,小花小菜?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这些细节可能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1)平民主义(用文本来解读作者的平民气质)

作者的平民气质源自于的作者自身定位和精神追求:

平凡、淡泊。

(引出作者介绍)

老舍,现代“京派”代表作家

《茶馆》以北京为背景的历史画卷,京味十足

《骆驼祥子》关注平民,关注底层,因此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可突破重点难点一,重难点二还是可以用朗读来突破。

(2)朗读体会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作者表达上的主观性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这些“偏心”的语言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平的偏爱。

从1—3节中找出具体句子并加以点评。

学习方法点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课外布置。

学生交流评点内容

第一节:

①“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比较“拣”)

②“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

第二节:

①“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

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

②“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

③“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

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

④“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还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倒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用“不是、而是、都”说明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

第三节:

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

“杜鹃啼血”刻骨铭心。

②“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

③“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

④“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

“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有诗歌为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

5、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加强体会作者的平民化、主观性

(1)朗读揣摩文章中的几个感叹句口语化很浓、平民化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可是我说不出来!

⏹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我写文章总是改了又改,只要写出一句话不现成,不响亮,不像口头说的那样,我就换一句更明白的、通俗的、务期接近人民口语的话。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根据统计,15万字的《骆驼祥子》仅用了241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