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51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奉贤区解放路小学课题组*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背景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时代背景

1、时代的呼唤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为学生创设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成为了教育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各国的教育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其共同特点是强调课程的人文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加强课程的弹性化;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着重培养创造能力。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当代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对现行的课程和教学实行大力变革,进行课程再设计,努力构建学校新文化,极力改革传统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学生观。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

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举措。

由此校本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课程便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课程改革热点之一。

2、相关研究现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等许多研究单位及研究者对活动类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进行了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研究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

*课题负责人:

邬熙熙 高菊华(执笔)

课题组成员:

丁春贤 孙美红 夏军芳 王芹 唐丽萍 高音 项青青 宋美华 方英

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进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进行,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架,根据“课程生态学”的理念,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即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的课程。

因此,我们从地方特点、学校特色、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形成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身心潜能,促进人格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是“校本评价”,即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

  更多的基层学校也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去。

有的学校就“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建设”进行了研究,认为应从实际出发,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应着眼于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应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还有许多学校就“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有的提出了游戏式教学模式,认为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专利,其具有体验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等课程价值,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有着内在的契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借用游戏的方式进行。

有的提出了改造整合式教学模式,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与班团队活动、晨会(午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等已有活动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很多学校在这些方面都很有基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系列。

学校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要求,重点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活动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等,将原先的班团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加以改造和有机整合,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之中,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还有许多教学模式,如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等。

此外,还有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也进行了研究,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的思考者、参与者、体验者、合作者、建构者,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还具有多元化,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教学管理体系,还包括课程本身。

透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而言,比较全面、完整,为基层学校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缺乏实践的检验与运用。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而言,有的比较宏观,对于其他学校难以有操作层面的借鉴与帮助;有的实践总结虽然比较具体,但系统性和整合性不够,缺乏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提炼。

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有着深厚的背景,与以往的研究一脉相承。

我们力图在研究的内涵与过程中都寻找到最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方向,建立起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校本课程。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学校背景

1、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作为一所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我们也是积极投身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

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却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多是在以前兴趣小组或活动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过早的“专门化”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参与面不广,这使得校本课程缺乏足够的成效与动力。

同时,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没有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二是没有专职教师带领,不懂如何进行,三是没有评价与激励机制,制约实施积极性,使得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随意性较强,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与实施遇到了瓶颈。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设想

针对上述两种状况,我们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如果先由师生根据所学学科特点及自身特长设立各年级段相关探究主题,再根据探究主题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地点,并强调师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那么不就使综合实践活动连续而又系统地开展,同时为构建校本课程找到有效的载体了吗?

为此,我们课题组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校本课程构建的载体、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探索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3、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

从2001年以来,我们学校一直进行着“郊区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中社会信息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找到了社会信息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方法,这为我们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个课题深入的研究过程,对学校管理、教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了我们教师与学生的社会信息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与探究能力,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目标:

根据小学各年级段学生的兴趣、需要及相应学科的特点,探索并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依据这一研究目标,我们进行了历时2年多的课题研究。

我们的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4、9—2005、2)

1、收集、研究相关资料

我们把收集、研究相关资料作为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我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学习,从而找到研究的方向与切入口。

我们主要学习了:

(1)关于校本课程的前沿理论;

(2)关于校本课程构建的有关论述与经验;

(3)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培训的有关论述与经验。

2、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

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究竟有多少学校开始实施?

(2)中小学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有多少?

(3)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调查问卷,在全区部分学校进行调查。

3、完善、读懂研究方案

我们把完善,以及全体教师理解、内化研究方案作为开展全员研究的前提条件,认真做好。

(1)在初步形成研究方案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讨论,并请专家反复论证,使方案不仅进一步完善,而且大家都明白。

(2)举办相关的辅导活动,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明确方向,把握课题研究开展的具体要求。

(二)实施阶段(2005、2—2006、12)

1、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领导小组

学校建立起由校长牵头,教导处与德育处负责人、年级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课程的管理和指导。

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能主要包括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规划,协调和安排课程实施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健全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落实课程实施的评价,核定指导教师工作量,对教师在实施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指导,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面把关等。

2、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的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它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动指南。

制定这一实施方案,首先要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经验水平,确定课程实施的起点;要将《纲要》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使之符合本校实际。

其次,要组织力量学校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社区所赋予的特色资源和学校的传统资源;要广泛地发动教师和学生,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初步打算,从而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

再次,要对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如课时、教师、评价等作出初步的规定。

最后,要在实践中修改,使之逐步完善,逐步呈现学校特色,逐步增强指导性。

3、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计划

(1)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近期计划

在总体的实施方案下,学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近期计划,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学期,主要是对这段时期的课程内容、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协调等作出具体安排。

(2)制定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在每学年或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组织本年级教师,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让教师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设想和意见,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可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年级的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

年级的实施计划主要是对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对课程内容作出安排。

4、深入实践、踏实研究

(1)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确立主题,并以年级组为单位,纵深推进,促成多个主题的开发和实施,初步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主要开展了“儿童与自然”综合实践活动;“儿童与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在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实践理念改造的同时形成了“礼仪教育”的德育课程。

(2)我们将教学、科研和管理融为一体。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或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或以主题为单位,成立教研小组,并指定负责人,安排专门的时间,组织教师们集体备课,总结实施中的经验得失,共同探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的解决办法等。

用这种方式将日常的教学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5、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管理制度是不适应的,学校有必要建立起与该课程要义相宜的新的课程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弹性的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在课时的安排上,首先是要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法的地位,保证其像其他国家课程一样,不被随意挤占或挪用。

其次,是要建立起弹性的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2)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对其管理要特别注意:

活动档案的管理、学生活动小组的管理、学生安全的管理、活动的评价等。

(3)课程实施的评价考核与奖励制度

学校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过程评价与考核,并结合学校财力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进程,逐步提高奖励力度。

(三)总结阶段(2006、12—2007、3)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参与研究的过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类、整理;在这基础上,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归纳。

2、提炼成果,形成固化的课程形态。

每位教师撰写自己研究的成果,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的案例、教学材料、教学参考、教学设计等;在这基础上,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分析、提炼,形成完善的校本课程。

3、总结经验,形成结题报告。

在总结自己、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炼经验,逐步形成研究报告,使研究报告成为全体研究参与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成为继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的调查分析

为了较全面了解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我们力图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第一究竟有多少学校开始实施?

第二,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有多少?

第三,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我们的调查对象为本校老师与结对学校的教师、校长及部分学校科技辅导员。

调查问卷: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问卷调查表(请在所选项前的方框中打“√”,可多项选择)

1、参加过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

□国家级□市级□区校级□没受过任何培训

2、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国家级□市级□区校级□没受过任何培训

3、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

□了解□有所了解□不了解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是指

□活动课□计算机课□劳技课□美术课□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学军□信息技术教育

5、您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已在全校实施□在部分班级实施□没有启动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阻力是

□领导不重视□观念没转变□受应试教育冲击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难是

□没有教师□没有教材□不懂如何开展

8、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当务之急是

□培训□配备专职教师□组织教学观摩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关于“被调查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程度”,调查统计如下(见表一)。

表一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了解

41

20.5

有所了解

122

61.0

不了解

37

18.5

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还不够,其中回答了解的为41人,仅占20.5%,不到三分之一,有所了解的人数有122人,占61%,接近三分之二,不了解的老师有37人,占18.5%。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4个领域,对此课程涉及的领域了解情况统计如下(见表二)。

表二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答对的

68

34.0

答错的

132

66.0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领域是最基本的常识,而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6%的教师对这一常识不了解,所选得答案是错误的,说明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对该门课程最基本的知识还没有掌握。

表一内有61%的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所了解”,实质上没有多少了解。

3.关于是否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调查统计如下(见表三)。

表三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参加过培训

20

10.0

听过讲座

117

58.5

没培训过

63

31.5

调查表明,参加过培训的人只有10%,还有1/3的教师尚未接受专门培训,说明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很不到位的。

4.关于教师所在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统计如下(见表四):

表四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全校实施

32

16.0

部分班级实施

85

42.5

未启动

83

41.5

调查显示,全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只有16%,尚未启动的占了42.5%,大部分进入课改的实验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仅仅在部分班级开展实验,占了41.5%。

这门课程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5.关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阻力问题,调查统计如下(见表五)。

表五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领导不重视

17

8.5

观念没转变

42

21.0

受应试教育冲击

141

70.5

从表上看,被调查者中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阻力来自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占了70.5%,这些数字很让人担忧的。

应试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课程,也是整个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拦路虎,其在小学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6.关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困难,我们的调查统计如下(见表六)。

表六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无教师

21

10.5

无教材

113

56.5

不懂如何开展

66

33.0

在论及综合实践课程的困难时,调查显示有56.5%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教材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最大障碍。

而不懂这门课如何开展的教师有66人,占33%,这也正说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还远远不够。

7.关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当务之急,调查统计如下(见表七)。

表七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培训

93

46.5

配备专职教师

59

29.5

组织教学观摩

48

24.0

从表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当务之急是培训的老师有93人,占了46.5%,接近二分之一,说明我们的老师都已经认识到自己所面对这门新课程的困惑,意识到要通过培训尽快使自己能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

而近30%的老师认为应该配备专职教师,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还没有认识到位,还不清楚这是一门全体教师都应该承担任务的课程。

调查显示,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当务之急是组织教学观摩的老师有48人,占24%,这与表六中统计的不懂如何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人数是基本吻合的。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还仅仅停留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中开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启动。

绝大部分的一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不了解。

其原因主要有:

1、认识不到位,领导不重视,导致行动不积极。

认识包括领导认识和教师认识,尤其是领导认识。

以中国的现行体制,领导是否重视,往往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对课程改革认识并未真正到位,表现在仅满足于领导机构的成立,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对实施中碰到的问题重视不够。

处于课改一线的中小学领导、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至今心存疑虑,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与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格格不入,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新课程构建的理想愿望矛盾重重,已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推进的主要障碍。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的艰巨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行动缓慢,步履维艰。

有些问题连课改专家、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都还没有完全认识和理解,对教学一线的校长老师来说,要在短期内认识到位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必然导致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因而绝大多数中小学还处在观望、等待状态。

从目前情况看,领导重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就比较好。

2、培训不到位,理念没掌握,导致一线教师实施有困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亮点。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

怎么上?

谁来上?

是摆在广大中小学教师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训。

但是,在具体的培训中,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

就区培训来说,其时间是有保证的,但其内容仅局限在理念的层面上,操作层面的内容严重不足。

这就导致区级的培训在实施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内容先天不足。

而校本培训,更是实践、内容都无法保证。

这样的培训链模式能让一线的教师理念到位?

近二年来的实践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都是在经过多次的培训、反复的实践、研讨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培训方案的制订优为重要。

3、评价没到位,机制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难成常态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现实性问题,考试与分数仍然左右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回归学生生活,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凡是参与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普遍认可和赞赏,深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特征的无限空间,无不为学生的研究成果所折服,为学生的“异想天开”所惊叹。

但目前仍无法对该课程进行量化考核,还不能与中考、高考发生直接联系。

教育主管部门量化评价学校,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依据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分数。

学生家长、社会大众仍以分数、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水平。

而教育部门对此课程的实施也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如职称的评定、教学工作量核定等,也还没有制定课程的管理、组织、实施、保障等细则。

这样一门无法评价、没有激励机制、又没具体实施细则的课程难以得到学校老师们支持,更难以成为常态课程。

在时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环境里,就是已经实施起来的学校,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因此建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及实施细则,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理性认识

1、理论依据

理念之一:

是综合教育的思想。

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

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儿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

儿童生活领域涉及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等方面;自然领域涉及人口与生存、环境与资源、动物和植物保护、人类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社会领域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科技与社会发展、人与制度等方面。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

它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的知识;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及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述思想交流成果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与人沟通、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理念之二:

是实践教育的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