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39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三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刻,学生已经熟悉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要紧在这些基础上来熟悉“秒”,成立“时分秒”的时刻观念。

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刻概念。

二、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刻,成立正确的时刻观念。

3、注意让学生搜集有关时刻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熟悉时刻单位时、分、秒,明白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刻的简单计算。

二、初步成立时、分、秒的时刻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刻的意识和适应。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悉时刻单位时、分、秒,明白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刻的简单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成立时、分、秒的时刻观念。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一、秒的熟悉…………1课时

二、时刻单位的换算…1课时

3、时刻的计算……1课时

第二单元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紧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4个例题。

这部份内容是在万之内数的熟悉和100之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温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之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

3、培育学生依照具体情形选择设适当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四、单元教学难点:

依照具体情形选择设适当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三单元《测量》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熟悉、千米的熟悉和吨的熟悉。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熟悉。

这部份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旁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尔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制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进程,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成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熟悉质量单位吨,成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明白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本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术,进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动身,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纳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

讲义、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提高教学进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增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熟悉并明白得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慢慢提高。

2.增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份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慢慢达到完善。

因此,这部份内容的教学应该成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

如,教学例1(毫米的熟悉),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讲义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觉讲义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忙学生成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忙学生成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查验本单元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帮忙学生成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本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照。

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能够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

关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能够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确实是1千米。

四、课时安排:

7课时。

一、毫米、分米的熟悉…………2课时

二、千米的熟悉……………3课时

3、吨的熟悉……2课时

第四单元万之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要紧教学内容是:

万之内数的持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把握了万之内数的不持续进位和不持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份。

学好这部份内容,关于进一步明白得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会计算持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大体方式,增强估算意识。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育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进程,取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三位数的持续进位加法和持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式。

单元知识组成:

(1)信息窗1: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即一样加减计算。

(2)信息窗2: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持续退位和加法中的持续进位,即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

(3)信息窗3:

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一、加法…………3课时

二、减法…………4课时

3、整理和温习…2课时

第五单元倍的熟悉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关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必然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第一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取得大量的感性熟悉,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明白得“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慢慢形成“倍”的概念。

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成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一样多的几个,确实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

那个进程必然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讨,在切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成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进程。

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初步成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看、操作、分析、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进程,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及抽象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展学生的探讨精神。

三、教学重点:

明白得“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成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倍”的概念的成立。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名数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分为两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口算乘法,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先安排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同意。

同时,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

另外,乘法估算也一样需要有必然的口算乘法的基础,因此先安排口算有利于学生把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能够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个板块是笔算乘法。

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但笔算乘法与以前教的笔算加、减法有专门大不同,在计算进程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进程中很容易犯错。

因此教材在帮忙学生明白得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冲破的方法来克服那个难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名数,两位数乘一名数(不进位乘法)。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名数的计算进程,学会多位数乘一名数的计算方式。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育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爱好的一个重要缘故。

因此适本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名数,使他们感到

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四、课时安排:

12课时。

一、口算乘法…………2课时

二、笔算乘法…………9课时

3、整理和温习…1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要紧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通过这部份内容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会周长计算,进展学生的探讨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看、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成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熟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如此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体会去主动地学习和探讨。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讨。

教材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讨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熟悉周长的基础上,探讨和交流一样平面图形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

关于知识和方式不是直接地揭露,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讨取得。

如此的安排,既有利于培育学生主动学习和探讨的适应,增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进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能判定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熟悉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熟悉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讨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

2。

使学生通过观看、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取得直观体会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进展对数学的爱好,培育交往、合作和探讨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

能判定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熟悉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熟悉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四边形…………1课时

二、周长…………5课时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熟悉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单元要紧包括两部份内容:

分数的初步熟悉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这两部份内容是彼此联系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一步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又为以后分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二、分数是在学生把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熟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不管在意义上、读写方式上和计算方式上,分数和整数都有专门大不同。

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同意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必然的操纵,只显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样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熟悉几分之一,再熟悉几分之几,最后安排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明白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初步熟悉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进展性目标:

1.在明白得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育解决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明白得分数的意义,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和推理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生主动探讨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悉“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计算。

难点:

对分数含义的明白得;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和对“1”的明白得。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时期,本单元采纳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腕,为学生提供丰硕感性的材料。

采纳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深明白得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育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遇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对分数的直观熟悉,也领会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时,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熟悉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明白得分数的意义。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创设一些加倍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忙学生明白得分数的含义,把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一、分数的初步熟悉………4课时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