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08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胶州北站

相关工程

 

测量监理细则

 

编制:

审批:

 

二0一六年九月

 

一、建设项目与勘测概述

1.1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工程概况

胶州北站改建采用济青高铁正线外包胶济客专车场,在胶州北站西侧济青高铁与既有胶济客专贯通,利用胶济客专通道引入青岛站,在胶州北站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铁机场方向正线贯通,引入红岛车站。

为解决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铁间跨线车运行,在胶州北站济南端修建胶济济青上下行联络线,济青转胶济跨线车利用站内渡线通过。

车站设到发线9条(含正线4条),站台3座。

济青下行方向设到发线3条(含正线1条),车场北侧设550×8.0×1.25m侧式站台1座,与胶济客专车场共用中间站台,将既有站台帮宽为550×12.0×1.25m,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650m。

车站咽喉区相应改建。

既有旅客地道接长,接长部分宽度为8m。

由于既有车站部分生产房屋不能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将车站站房、牵引变电所、公安派出所、工务工区、信号楼等房屋拆迁还建。

二、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的依据

2.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2.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2.3《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6《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7《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8《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9已批复的监理规划。

三、施工测量监理的准备工作

3.1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复杂程度,配置测量监理工程师、测量仪器和设备、计算机和测量计算软件,检查测量仪器鉴定和测量计算软件的有效性。

3.2参加设计交底,熟悉线路测量资料和设计图纸,建立测量控制台帐。

3.3组织测量技术培训。

四、工程施工测量系统图

监理项目部测量组织机构图(图4.2)

 

五、交桩及施工复测

5.1交桩及施工复测监理工作程序(见图5.1)

5.2交桩

5.2.1监理站测量部和现场专业测量工程师参加业主组织的勘察设计单位向承包人现场交接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高程控制网点;接收勘察设计单位移交的CPⅠ、CPⅡ控制网的GPS点、水准点成果表和测量技术报告。

5.2.2勘察设计单位向承包人交桩的范围应包括:

(1)CPⅠ、CPⅡ控制网的GPS点、水准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2)桩橛包括CPⅠ、CPⅡ控制网的GPS点、水准点等。

(3)测量技术报告。

5.2.3当上述资料齐全,现场桩橛数量与资料相符时,参加交桩的监理人员应交桩纪要上签字,并形成交桩记录。

5.2.4若桩橛位丢失,且需补设时,承包人应向建设单位反映,要求勘察设计单位补测。

5.3施工复测

交桩工作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监控承包单位的施工复测工作,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案;核查承包人的资质(测量部分)和测量人员的资格、测量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性;对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进行巡检;组织相邻施工单位对分界点进行确认和搭接;审核承包人的复测成果报告。

5.3.1施工复测的内容

(1)CPⅠ、CPⅡ控制网的GPS点坐标;

(2)水准点间的高差。

5.3.2施工复测的技术要求

5.3.2.1平面控制网复测的技术要求

(1)CPⅠ、CPⅡ控制网施工复测采用的方法(GPS测量)、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2)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级别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PⅠ

≤1.3″

1/180000

CPⅡ

≤1.7″

1/100000

(3)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a(mm)

≤5

≤5

≤5

≤5

≤10

b(mm/km)

≤1

≤1

≤1

≤2

≤2

注:

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

(4)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用公式σ=+√a2+(b×d)2计算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d-基线或环的平均边长(km)。

(5)GPS点的施工复测应按表5.1中的基本技术要求执行,GPS复测网构网应与勘测网一致。

表5.1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卫星高度角(°)

≥15

≥15

≥15

≥15

≥15

有效卫星总数

≥4

≥4

≥4

≥4

≥4

有效时段长度(min)

≥120

≥90

≥60

≥45

≥40

观测时段数

≥2

≥2

1~2

1~2

1

数据采样间隔(S)

10~60

10~60

10~60

10~30

10~30

接收机类型

双频

双频

双频

单/双频

单/双频

PDOP或GDOP

≤6

≤6

≤8

≤10

≤10

(6)平面控制网点的复测应从前一标段的至少一个CPⅠ、CPⅡ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后一标段的至少一个CPⅠ、CPⅡ点。

5.3.2.2高程控制网复测的技术要求

(1)水准点复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的规定。

表5.2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

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

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

≤1.0

≤2.0

6

4

4

——

注: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2)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应满足表5.3的要求。

表5.3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

仪器等级

视距(m)

视距差(m)

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m)

读数取位(mm)

DS1

≤50

光学≤1.0

电子≤1.5

光学≤3.0

电子≤6.0

下丝读数≥0.3

电子:

≤2.8,且≥0.55

0.01

DS0.5

≤60

(3)线路跨越江河、深沟时:

①当视线长度在100m内时,应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度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1.5mm时取两次结果的中数;

②当视线长度大于100m小于300m时,应按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其最少时间段数、双测回数、半测回中的组数均为2。

(4)高程控制网点的复测应从前一标段段的至少一个二等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后一标段的至少一个二等水准点。

5.3.2.3复测结果判定

(1)当复测自身精度符合精度要求后,可将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进行比较:

①CPⅠ点的X、Y坐标差值≤20mm;CPⅡ点的X、Y坐标差值≤15mm

②水准点间高差之差≤6

时。

符合以上要求时,应采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

(2)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重新复测。

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

(3)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相符时,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的复测成果予以审签。

5.3.3复测桩橛保护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对复测后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及相应的护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测,以确桩位准确,完好无损。

5.4施工复测的监理工作要点

5.4.1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案。

审核的重点:

(1)是否按5.3.2复测技术要求确定复测技术标准、作业方法;

(2)核查承包人的测量资质证书、人员资格证书、仪器精度及检定证书、数据处理软件的鉴定(检测)证书等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5.4.2巡检或抽查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过程。

巡检的重点:

(1)核查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仪器检定证书;

(2)检查测量作业方法;

(3)检查测量记录;

(4)检查桩橛保护。

5.4.3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审核的重点:

(1)平面控制网复测

①基线解算的观测值是否采用双差相位和三差相位观测值;

②基线解算的起算值确定是否采用精密星历或广播星历;

③基线解算的起算点是否采用高等级点作为固定点;

④基线向量的质量要求:

a同一边任意两时段的成果互差≤2√2(a+b*D)

bC级以下各级网及B级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ωx≤3√nσωy≤3√nσωz≤3√nσω≤3√3nσ

ωx、ωy、ωz-坐标分量闭合差;n-闭合环的边数;σ=√[a2+(b*D)2]

ω-环的全长闭合差,ω=√(ωx2+ωy2+ωz2)

(2)高程控制网复测

①检查测量的真实性,查水准测量记录本;

②两水准点间往返较差的符合性;

③复测高差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符合性;

④与相邻标段搭接水准点的闭合精度。

六、线路控制网CPⅡ的加密测量

由于本线地处山区,且植被茂密,使多处CPⅡ点间不能通视,无法使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测量。

因此,为了满足放样测量的要求,交桩复测工作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对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和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6.1线路控制网CPⅡ加密测量监理工作程序(见图6.1)

6.2线路控制网CPⅡ加密测量的技术要求

6.2.1测量等级:

三等。

6.2.2测量方法:

GPS。

6.2.3加密点布设:

按点间距离600~800m、相邻的三个点(大桥以上的桥梁、隧道、车站两端和标段接头处必须埋设)必须保证通视的要求布点埋石,标石质量和埋设同CPⅡ控制网。

6.2.4测量要求:

加密点观测时必须与原CPⅠ或CPⅡ点联测。

测量精度和观测要求与CPⅡ控制网的复测相同。

6.2.5加密点平差计算:

将加密测量的数据纳入施工复测的数据中,重新平差计算。

6.2.6结果采用:

当符合5.3.2.3条的要求时,加密点的成果可做为下一步测量的依据。

6.2.7桩橛保护:

加密点是施工控制网测量的依据,施工单位应做好标志桩和护桩。

6.3线路控制网CPⅡ加密测量的监控要点

6.3.1审核加密测量方案:

加密点的布设规划、测量方法、测量人员资格和测量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性、平差计算方法及软件。

6.3.2加密点的埋设和测量过程:

重点检查大桥以上的桥梁、隧道和标段接头处加密点的埋设;现场核查测量人员资格和仪器检定证书,测量方法。

6.3.3加密成果审核:

计算过程资料、精度及评价。

七、施工控制网测量

为保证施工放样测量精度,应对长度>500m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建立施工控制网,并对其测量方案、测量过程、测量结果进行审签和监控。

7.1施工控制网测量监理工作程序(见图7.1)

7.2施工控制网测量的技术要求

7.2.1桥梁控制网测量的技术要求

7.2.1.1特大桥(桥长>500m)、复杂大桥应建立独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可结合桥梁长度、平面线型和地形环境等条件选用GPS测量、三角网测量和导线测量。

7.2.1.2桥梁独立平面坐标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轴线(曲线桥为起端切线)应为X轴方向,里程增加方向为其正向;由x轴顺时针旋转900的方向为y轴正向。

(2)起算里程值可自行设定,但全桥的X、y坐标值不应出现负值。

(3)平面坐标系统应与CPⅠ控制点或CPⅡ控制点进行联测,并取得坐标换算关系。

7.2.1.3GPS平面控制测量作业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细则第5.3.2.1条(3)、(5)的规定。

7.2.1.4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控制网应由多个闭合环组成,每个导线环的边数宜为4~6条。

(2)导线测量应根据估算的桥轴线长度相对中误差的要求选定测量等级。

①桥轴线长度测量的精度可按下式估算:

mL=(△D/√2)√N(7.2.1)

式中:

mL-桥轴线(两桥台间)长度中误差(mm)

△D-墩中心的点位放样限差,为10mm;

N-联(跨)数。

②导线测量等级

表7.2.1-1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级别

附合长度

(Km)

边长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

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

(m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导线等级

CPⅡ

≤5

800~1000

5

1.8

8

1/55000

±3.6√n

三等

(3)导线边长应根据桥式布置、地形条件和使用仪器确定。

在方便桥梁墩台施工定位的原则下,宜采用长边,最短边长不宜小于300m。

(4)导线边长应根据所选定的测量等级,采用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的测距仪测量,并应符合下表7.2.1-2的相关规定。

表7.2.1-2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

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

测回间较差限值(mm)

往返测

平距

较差

往测返测

三等

2

2

2

3

≤2mD

4

4

5

7

注:

mD=(a+b×D),为仪器标称精度。

式中:

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

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划分标准为:

测距长度为1km时

Ⅰ级:

|mD|≤2mmⅡ级:

2mm<|mD|≤5mm

(5)导线水平角观测方向多于2个时,应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并应符合表7.2.1-3的相关规定。

当水平角观测为两方向时,可按奇、偶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右角,左、右角分别取中数计算圆周角闭合差△,△等于左角中数加右角中数减3600,其值应符合表7.2.1-4规定。

表7.2.1-3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控制网等级

仪器

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

归零差

2C较差

同一方向各

测回间较差

CPIII

DJ1

2

6″

9″

6″

DJ2

3

6″

9″

6″

表7.2.1-4圆周角闭合差限差

导线等级

限差△(〞)

2.O

3.6

5.0

(6)导线环角度闭合差的限差,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数值:

fβ限=2m√n(7.2.2)

式中m—设计的测角中误差(〞);

n—导线环内角的个数。

(7)导线环的实际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mβ限=√[(1/N)×(f2β/n)](7.2.3)

式中fβ—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段)的个数;

n—导线环(段)的个数。

(8)导线平差计算宜采用间接平差或条件平差。

7.2.1.5桥梁控制网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1)控制测量说明书,包括工程名称、任务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布网概况、施测日期、测量单位、施测方法、使用仪器、网基准的选择、投影面要素、平差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及施工注意事项;

(2)控制网布设图;

(3)网闭合差及精度(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和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

(4)控制网边长、方位角、坐标成果表及精度;

(5)控制点点之记。

7.2.1.6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观测手簿;

(2)全网高差观测值一览表;

(3)与勘测高程控制网的联测资料;

(4)已知高程起算点资料;

(5)水准网平差计算资料;

(6)单位权中误差、每千米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相邻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等精度资料;

(7)水准点成果表。

7.2.1.7桥梁控制测量完成后,对使用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及遇到的重要问题,应按下列内容要求编写技术总结:

(1)基本情况;

(2)施测方法和验后精度;

(3)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4)使用和引进新技术的经验和体会。

7.3施工控制网测量的监控要点

7.3.1审核施工控制网测量方案:

控制网点的布设规划、测量方法、测量人员资格和测量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性、平差计算方法及软件。

7.3.2控制网点的埋设和测量过程:

重点检查桥梁两端控制网点的埋设;测量过程和测量方法。

7.3.3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审核:

核查计算过程资料、精度及评价。

八、施工放样测量

8.1施工放样测量监理工作程序

8.2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

8.2.1线路平面控制桩和中桩测设的技术要求

8.2.1.1直线上的转点(ZD)、曲线上的(ZH、HY、QZ、YH、HZ)等线路控制桩控制布设应保证桩间通视,桩间距离宜为200~400m,困难时不得小于l00m,并应设在便于置镜的地方。

8.2.1.2线路控制桩应从CPⅠ控制点或CPⅡ控制点(含加密点)直接测设,特殊困难情况下可从CPⅠ控制点或CPⅡ控制点上发展附合导线。

8.2.1.3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测点钉设方桩及标志桩,测点水平角应观测两测回,取其平均值,计算测点实测坐标,以便中线加桩测量。

8.2.1.4直线上转点应进行贯通测量,当转点水平角在1800±l5〞以内时,可视为直线,也可用经纬仪定向,按线路控制桩分段加桩。

8.2.1.5线路中线桩应采用极坐标法测设,中线测量应采用I级或Ⅱ级测距精度的全站仪,置镜在CPⅠ控制点、CPⅡ控制点、直线上转点、曲线上的交点或副交点和曲线控制桩上测设。

中桩点位误差的限差,纵向应为S/2000+0.1

(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横向应为10cm。

8.2.1.6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百米桩和加桩。

一般地段中桩间距不宜大于20m。

在地形变化处或专业需要时,应另设加桩,加桩宜设在就近整米处。

8.2.2路基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

8.2.2.1地基加固范围施工放样可在中线桩上采用横断面法或极坐标法。

8.2.2.2地基加固工程中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已测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采用横断面法测设,相邻桩位距离限差不大于5cm。

8.2.2.3桩一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测量平面采用极坐标法,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放样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位及承载板平面控制点的线路纵、横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

(2)桩顶及承载板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5mm。

8.2.3桥涵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

8.2.3.1桥涵施工放样在桥涵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

8.2.3.2钻(挖)孔灌注桩位应按设计桩位和墩台中心十字线的相对位置测设。

(1)埋设护筒后检查其平面位置的偏差(允许偏差:

孔位中心20mm),并测量护筒顶面高程。

(2)成孔后通过量测孔深判定沉碴厚度和孔底高程。

8.2.3.3承台、墩身、顶帽、垫石放样测量是在平面控制桩上采用极坐标法测出其中心十字线,控制模板尺寸和顶面高程。

(1)承台允许偏差:

承台轴线偏位15mm;顶面高程±20mm。

(2)墩台模板允许偏差: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10mm;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10mm)。

(3)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中线、高程、跨度贯通测量,并用墨线标出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8.3施工放样测量的监控要点

8.3.1起算数据的正确性:

放样测量起算数据和相关数据是否与设计院提供的曲线交点坐标、曲线要素、桥梁墩台和涵洞中心里程及隧道进出口投影里程等资料一致;

8.3.2测量起闭点的正确性:

放样测量起点和闭合点是否发生位移(放样测量前对置镜点相邻控制点进行测量,检查点位坐标和高程是否与原测值一致)、点位是否与计算资料一致;

8.3.3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放样测量的方法和仪器是否与方案一致;作业中是否对前一放样点进行了检核;

8.3.4放样测量的符合性:

放样后是否对放样桩进行实测,其桩位坐标与计算坐标的较差是否符合规范的限差要求;

8.3.5放样测量记录的完整性:

放样测量是否形成完整记录,是否明确规定了管理(归档)要求。

九、竣工测量

9.1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

9.1.1线路竣工测量

9.1.1.1线下工程竣工测量前,应按第4.4节的要求完成全线(段)二等高程控制网的敷设工作。

9.1.1.2竣工测量应进行线路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并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

9.1.1.3线路中线竣工测量的加桩设置,应满足编制竣工文件的需要。

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加桩,并宜钉设百米桩。

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宜大于50m;曲线上中桩间距宜为20m。

如地形平坦,曲线内的中桩间距可为40m。

在曲线起终点、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立交道中心、桥涵中心、大中桥台前及台尾、每跨梁的端部、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车站中心、道岔中心、支挡工程的起终点和中问变化点等处均应设置加桩。

线路中线加桩应利用CPⅡ控制点测设,中线桩位限差应满足纵向S/20000+0.005(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横向±10mm的要求。

9.1.1.4线路中线加桩高程应利用二等水准基点测量,中桩高程限差应为±10mm。

9.1.1.5利用贯通后的线路中线,测量路基、桥梁和隧道是否满足限界要求。

9.1.2路基竣工测量

9.1.2.1路基横断面竣工测量在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

9.1.2.2横断面间距直线地段一般为50m,曲线地段一般为20m。

9.1.2.3横断面竣工测量应在恢复中线后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

路基横断面测点应包括线路中心线及各股道中心线、路基面高程变化点、线间沟、路肩等。

路基面范围各测点高程测量中误差应为±5mm。

9.1.2.4路基面竣工测量成果应作为工序交接和无碴轨道混凝土支承层施工和变更的依据。

9.1.3桥涵竣工测量

9.1.3.1桥梁墩台施工完毕、梁部架设以前,应对全线桥梁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承垫石顶高程、跨度进行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纵、横向中心线、支座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并满足表10.1-1的要求,且将测量结果移交梁部架设单位。

表10.1-1桥梁墩台允许偏差

项目

偏差(mm)

墩台纵、横向中心距设计中心的距离

±20

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程差

4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

-10

9.1.3.2梁部架设完成后,应对全桥中线贯通测量并在梁面标出桥梁工作线位置。

检查桥面平整度、相邻梁端的高差,桥梁长度和梁缝宽度,并满足表10.1-2的要求,且将测量结果移交轨道安装单位。

表10.1-2梁部允许偏差

项目

偏差(mm)

梁全长

±20

梁面平整度

≤3mm/m

相邻梁端桥面高差

≤10

9.1.3.3涵洞主体工程施工完毕,涵顶、涵侧填土前,应对涵长、孔径、板顶高程等进行测量,并据此推算板顶填土厚度,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9.1.3.4桥涵竣工测量未详部分应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l0101)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