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893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2.docx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

  

 

  

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一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养老产业,是指运用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化、智能化养老服务和产品的各相关产业形态的总称。

它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品以及为老服务专业方法技术。

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综合应用,催生了老龄服务的新业态,即智能养老产业。

我国智能养老产业从2012年起步,经历了倡导、试点阶段,从2017年开始进入全国推广、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标志着第一个国家级智能养老产业规划出台,我国智能养老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快速期、黄金期。

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健康养老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老年人产品智能化和智能产品适老化,构建养老社区、机构的智能化体系。

同月,三部委发布《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在全国开展调研、核查工作,遴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社区和示范基地,智能养老产业由试点探索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一)智能养老需求持续增长

老年人口增长、消费能力提高、互联网及电子信息产品快速发展,推动智能养老需求持续增长。

1.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增长期

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突破2亿,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到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1亿,比重达17.3%,65岁以上老年人口1.58亿人,比重达11.4%。

预计到“十三五”末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比重提升到17.8%左右,老年抚养比提升到28%左右。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相关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绝对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发展不均衡、波动幅度大等特点。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发展态势,这将为我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2.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需求凸显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7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6.7岁。

但是,预期寿命的延长,并不代表人口健康寿命的延长。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近2500万。

以城市老年人群为例,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并且伴随着不同的并发症。

总体来看,城市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如人意。

同时,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的发展,空巢独居老年人越来越多,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在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依托信息科技、跨专业整合有效利用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健康服务。

3.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和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接受度也明显提升。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互联网逐渐向中老年普及,中老年群体成为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来源。

据2018年6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和腾讯公司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数据,有三成中老年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中老年手机网民占比超过95.6%。

在互联网消费领域,尽管中老年消费市场仍然不受重视,但自2010年以来,我国中老年群体的网络购物人数和消费金额均迅速提高,而且每年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年环比增长率达200%以上。

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老年消费者获取信息的第三大渠道,对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老年群体具备较大的消费潜力,智能养老领域的企业应创新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这个新市场。

4.智能养老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业务将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采集、分析老年人相关数据,理清不同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进而针对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改造,打造基于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企业进一步整合智慧健康养老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其开展个性化、精准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不断发展,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得到推进。

目前,国内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约2.5美元,仅为美国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近85美元)的3%。

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2017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未来三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年复合增长率或在30%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二)政府推动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1.明确“智能养老”的产业定位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要求,并就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养老服务等领域提出工作任务,确立了智能养老作为国家新兴产业的定位。

2.实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今后三年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做出了规划部署。

文件要求重点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通过关键技术、核心部件、重点产品的研发和国产化,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制定相关产品及数据服务标准等手段,破解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在智能硬件上的障碍瓶颈,推动智能养老成为各级政府2017年及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3.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2017年7月,三部委发布《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组织专家在全国开展调研、核查工作,共评选出53家示范企业、82个示范街道(乡镇)、19个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三部委以“智慧养老·健康中国”为主题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围绕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表彰入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企业、街道(乡镇)和基地,交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经验,对鼓励企业和相关单位继续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研究工作、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4.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协作配合;在省一级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共同研究解决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推动智能养老产业发展。

5.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通过推动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集约化整合和精准投放、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加大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积极探索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合作,通过PPP模式、发起设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智能养老产业,参与相关产品、技术、服务推广。

6.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在我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之初,标准体系建设问题就已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2013年,国家标准委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其中就包括了智能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工作;2014年2月,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老龄办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和信息化建设。

自2015年,浙江绍兴市在智能养老标准研究制定领域率先做出探索,着力制定和完善智慧养老服务相关标准。

2015年12月,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拟批准发布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等7项推荐性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有2项智能养老标准。

2017年,绍兴市智慧养老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2017年,随着智能养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智能养老标准体系建设也受到了各部门的重视。

2017年2月,三部委联合发布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制定设备产品标准、制定健康指标检测设备及数据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流程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等任务。

2017年8月,民政部与国家标准委印发《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信息化标准纳入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三)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1.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层面,各级政府部门都把“智能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关智能养老的产业导向、产品应用、服务创新、资金扶持、市场监管等政策频频出台,从宏观到具体,使政策支持更具有可行性。

2013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要求。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全国老龄办综合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对养老服务业进行创新发展,对传统养老形式进行改造升级,开展融入“互联网+”行动。

此后,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91号)、《“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工信部联电子〔2017〕25号)等。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响应中央号召,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智能养老产业发展。

以浙江杭州为例,2013年,杭州市全面启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杭州市民政局、财政局印发《关于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及配套服务项目公开招标的指导意见》。

201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杭政函〔2014〕174号)中强调要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智能养老产业成为资本的投资新热点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分析,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1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倡导智慧健康养老的政策密集出台,政府资金对智能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目前,智能养老产业融资模式主要涵盖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基金、PPP、私募基金等手段。

其中,政策性金融成为支持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产业引导基金、PPP投融资模式的探索,发挥社会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吉林省养老服务产业基金是第一只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中央财政引导养老产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中央财政引导、地方财政配套、银行及产业机构等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投资于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智能养老等细分领域项目,既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也带动外部相关优质产业在吉林省落地,投资综合效果明显。

从市场化融资渠道来看,近年来关注智能养老产业的私募基金和股权投资数量和金额都在不断增加,养老、医疗、大健康以及与老年群体生活相关产业领域中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项目往往受到资本的竞相追捧。

3.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力度加大

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技术、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等应用的研发,为我国实施智能养老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提前采用“互联网+养老”创新模式的各大企业,如今已经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养老的市场化主体,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为宗旨,注重产品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探索将能够运用到智能养老领域的新技术,如定位、检测、传感、预警、监护等,运用到设备、产品的研发中,与家居、远程医疗相结合,以各种先进技术为基础打造优秀的产品。

4.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了多个有关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

2014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的要求。

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科技助老等重点领域,每年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

随着国家的政策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接受过专业职业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为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比例有所上升;从年龄结构来看,养老服务行业领域3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有所增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呈现不断壮大的趋势。

(四)市场格局呈现抢先布局的态势

随着养老市场需求增加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要求的提升,智能养老领域逐步确立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力量,呈现企业争相抢占市场先机、产品与服务相结合、企业跨行业开展合作等特点。

1.抢占地盘是市场的主攻方向

作为养老产业细分市场之一,受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各部门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智能养老产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关注,成为一级市场融资最多的养老细分行业之一。

许多企业采取抢先布局策略,根据自身的实力,在全国、全省或本地区“攻城略地”,主要目标是抢先布局,做大市场份额。

从参与企业类型来看,有传统企业跨界进入、老牌IT企业扩展市场进入和初创型公司新进入三种。

传统企业一般选择整合内部资源自建第三方智慧养老平台或通过孵化专业团队的方式切入智慧养老领域;老牌IT企业则为了寻求新增长点和新兴市场,在原有客户群基础上进行客户范围扩展,进入智慧养老行业;初创型公司主要通过在一级市场和新三板市场获得资金,抢占2C市场,以期探索出成熟商业模式后,进行复制扩张。

2.合作共赢逐渐成为市场共识

智能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

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此外,智能养老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组织也开始探索跨界合作,形成了多种创新服务模式,如康复辅具生产企业与健康管理数据平台及3D打印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通过3D建模以及老年人健康数据分析,为有相同康复需求的老年人定制康复辅具并进行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以合理的成本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康复辅具定制服务。

3.产品与服务、线上与线下日趋融合

以往智能养老领域产品与服务脱节的情况得到了改变,企业开始注重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等需要拓展后续健康养老服务内容。

产品生产及软件开发等技术型企业在着力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差异化细分市场需求分析,配合智能产品,大力丰富应用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信息平台运营企业更加注重线下服务网点建设和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健康、养老服务结合的产品和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4.注重产业链条的整合完善

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民企整合既有资源,开始进军智能养老市场,通过收购智能养老领域成长性较好的产品制造企业、软件企业、服务企业、系统集成企业等,构建集软件开发、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养老及健康服务运营、人才培训于一体的智能养老产业生态链。

5.市场赢利模式仍不清晰

当前我国智能化养老的主要客户多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街道扶持的健康小屋等政府延伸部门,私人养老机构用户比例明显较低,智能养老服务企业多半依靠政府“兜底”买单。

目前,智能养老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缺乏细致的市场调研,导致了产品设计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偏离的现象,企业研发、生产的智能养老设备难以击中用户痛点,不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一方面,一些设备产品为追求操作便捷而降低产品技术含量,导致使用价值降低;另一方面,部分设备产品过度追求科技含量,忽视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致使产品功能烦琐,实用性较低。

在营销模式方面,智能养老行业延续了养老服务行业的思维定式,多数企业将老年人作为照护客体看待,没有对老年人及其子女进行用户市场细分,也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粗放的营销方式强化了智能养老设备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

另外,部分智能养老舶来产品与国内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或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规模购买力、为企业带来利润。

(五)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持续推进

1.智能化机构养老服务

对养老机构进行硬件设计改造,针对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在机构硬件电路中添加智能网关控制核心以及语音识别、无线传输等模块,以达到室内人机交互、远程控制管理等目的。

同时,根据机构情况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开发相应软件系统,构建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老人与子女、养老院与专业服务机构、院内服务与远程服务互联互通的“智能”养老机构。

发挥网络远程管理的优势,优化传统的机构养老服务,同时满足老年人对“家”的需要。

2.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借助互联网在信息交换、处理、存储、维护以及大数据挖掘处理方面的优势,利用信息平台、移动终端设备等物联网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供应商、个人、家庭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关爱、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等便捷、灵活的居家养老服务。

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移动终端与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融合,核心理念是以老年人为中心,探索更多有价值的养老服务方式,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

3.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

利用当地的“12349”等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或呼叫中心整合养老服务以及健康管理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的居家养老服务。

这种模式起步较早,应用范围最广,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多数地区的服务平台整合了电话转接、主动关怀事件提醒、上门走访、家政护工、健康监测、一键呼叫定位等便民和紧急救援对接服务,能够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束缚,享受便捷服务,构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4.智能化老年健康服务

近年来,智能化老年健康服务在老龄医疗及健康服务的供需矛盾中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模式多利用社区健康驿站、健康服务中心或居家智能健康监测设备采集老年人健康信息,结合智能管理信息平台、手机端APP以及线下专业服务队伍,向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养老养生、慢病管理等服务。

除了传统的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医药器械商、第三方医疗服务提供商之外,智能化老年健康服务让老年人的家人、智能设备供应商等更多的角色参与到养老健康服务中来,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的健康服务平台,也为其他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并将各方结合在一起。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由被动治疗转变为通过体检、评估、预防、干预、咨询等多种方式主动进行健康管理,在家享受专业健康服务。

5.老年紧急救援服务

这种模式注重充分利用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连续记录老年人生命体征数据、疾病用药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化验结果、体检结果等全面的个人健康数据。

医生工作团队通过解读分析个人健康数据,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慢病指导、就医指导、医疗咨询等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与医院急诊科和院前急救单位对接,为老年人提供基于个人健康数据的个性化精准急诊急救服务及助医服务。

在就诊或突发紧急状况被送到医院急诊科急救时,医生通过APP即可第一时间获取老年人既往健康信息,调取个人既往健康数据辅助诊断处置,及时制定精准急救方案,为老年人提供生命安全保障。

6.智慧健康养老社区

这种模式主要以街道(镇)为基本管理单元,依托统一的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联网集中管理健康、养老智能终端设备数据,同时整合利用社区、社会相关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养老服务、智慧健康管理服务、紧急救援服务以及其他拓展性服务,实现社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性建设。

智慧健康养老社区模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三部委发文倡导,智能养老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在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的建设、运营、发展规划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探索。

其中,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积极参与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创建工作,牵头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定《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对智慧健康养老社区怎么建、服务运营企业如何赢利、产业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7.智能化老年文化服务

这种模式通过信息平台帮助社区及其他老年旅居、文化服务设施、线下专业服务队伍与老年用户进行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发老年数字文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

我国老年文化服务往往根植于社区老年中心慢慢发展起来,在服务方面的供给更多注重满足老年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关注、理解和共生需求,在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涉及较少。

许多机构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通常会设立图书美术室、棋牌室、健身房等,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智能养老文化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层次需求为服务宗旨,结合当代人文关怀,利用信息技术聚合心理、文化、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等多领域的专业服务队伍,针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提供精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

8.信息化旅居养老养生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促进旅居养生设施、健康养生设备、专业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形成跨界融合,依托宜居、宜养的自然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旅居养老、慢病康复等服务。

随着低龄老人旅居娱乐和慢病管理需求的增长,信息化旅居养老养生服务模式逐渐成形并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模式将传统服务性质的老年精神文化产品、卫生健康产品、文旅产品集约化、产业化,将原本分割开来的老年人休闲娱乐、体育活动、旅游观光、慢病康复、健康养生等活动以为老服务为核心,通过技术纽带结合起来,形成层次性、多样化、能够循环利用资源、具有赢利能力的产业链。

(六)关键技术和智能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信息技术对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全面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智能养老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在关键技术和智能产品创新方面持续攻关,取得了显著进展。

总体来看,围绕老年人需求进行智能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探索,呈现功能适老化、操作简单,产品多样化、性能良好,平台开放化、互联互通等主要特点。

1.智能养老关键技术

与智能养老相关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用性技术,例如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极大地提升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优于2米,可实现对老年人位置的高精度定位以及运动轨迹的精准绘制。

此外,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在传统健康养老设备中加入人体感应、语音交互、智能推拉等人机交互功能,能够强化自助式健康管理理念,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类是功能性技术,如无拘束生命体征检测监测技术、服务管理软件技术、老年人跌倒行为检测技术、微创实时血糖检测技术等。

以老年人跌倒行为检测技术为例,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检测老年人的跌倒,设备通过跌倒检测算法确定老年人发生跌倒行为时,将立刻启动通信模块向监控服务器发出警报,以使老年人获得及时救助,降低伤亡风险。

2.智能养老创新产品

与智能养老相关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硬件设备,如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监测设备、自助式检测设备、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健康腕表、手环等终端,通常能够对心率、血压、心电等生理参数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多数企业在产品研发的同时都会搭建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开发相应的手机APP,为用户提供远程查看生理参数、安全报警、吃药保健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