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73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doc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道德与法制》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 评价目标:

1.让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评判事物;培养良好的是非观;

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检查学生遇到问题会想办法;懂得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热爱家乡;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三、评价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评价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素质的构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二)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着每个学生发展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人人体会到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对部分智力滞后学生更应采取特殊评价方式。

  (三)可行性原则:

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的;每项指标应明确具体;易为学生理解;便于教师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不仅要关注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终结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等)有机结合起来。

四、 评价的形式: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为表现”。

五、  评价内容: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40%

课堂表现

(10分)

1.课前准备及时;学具摆放整齐。

(3分)

2.能积极举手发言;能耐心倾听别人发言。

(3分)。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4分)

老师根据平时观察记录和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优:

10分。

良:

8分。

及格:

6分。

待努力:

4分。

家庭习惯养成

(10分)

1.每次课后能按时完成相关作业。

(5分)。

2.能独立或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展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

(5分)

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优:

10分。

良:

8分。

及格:

6分。

待努力:

4分。

作业完成情况(20分)

1.按时完成。

(10分)

2.作业质量。

(5分)

3.作业的思维独特、创新。

(5分)

根据作业质量分为优、良两个等级。

优:

18——20分

良:

12——17分

及格:

10分

待努力:

10分以下

水平性评价60%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为表现”。

(60分)

同于期末测试的评分标准;按对错给分。

纸笔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本册教材中选择内容;出一份试题供学生考核

优秀: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总分>=55分。

良好:

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50分=<总分<55分

合格:

书写能做到工整;总分<40分。

综合评定等级:

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合格(70—80分)、需努力(60分以上)。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