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224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docx

长江之歌德育教案

《长江之歌》

学校:

五常市第三中学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音乐

教者:

孙明娟

教学内容:

学唱《长江之歌》

一、关于案例德育内容设计的说明

(一)对中学音乐教学总体德育目标的解读

音乐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的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

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本单元包含的德育目标

本单元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三)本课德育目标的设计

1、关注学生、激发兴趣

通过歌词的朗诵,让学生体会歌词虚实相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音乐中赏析歌词的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充分感受、表现音乐

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去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释放情感、寻得自信。

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3、审美出发、演唱歌曲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学唱《长江之歌》的过程中,巩固练习歌唱的呼吸方法,让学生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的来演唱歌曲。

(四)教材德育内容的分析

本课是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中的歌曲《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作为本单元必唱歌曲,因其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传唱至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五)德育教学情境的预设

创设情境——欣赏《话说长江》片头,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了解音乐作品。

感受歌词——赏析《长江之歌》歌词,感受歌词的真情实感——体验音乐作品。

表现风采——学唱《长江之歌》,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演绎音乐作品。

升华主题——带着对长江、对祖国的赞美演唱歌曲,并在歌声中结束本节音乐课。

(六)本课实施德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美感的艺术感染力,能浸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课堂中,学生学唱歌曲,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为歌曲编排舞蹈等,都在进行着美的创造。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感受歌词——表现风采——升华主题,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真善美的教育,并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最好途径。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正确的发声及呼吸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旋律波浪式进行的特点;

2、唱准六度、七度大跳音程的音准,解决高音“时代”两个字的演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感受歌词——表现风采——升华主题,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展示学生的才华、释放情感、寻得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去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机会,从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真情流露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用真挚感情、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六度、七度大跳音程的音准及高音演唱。

三、课堂教学实录展示

(一)、创设情境——欣赏《话说长江》片头

课前,为同学们播放视频《话说长江》片头,让同学们在视频中自主发现本节课的课题,收集信息。

【德育设计说明】: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准备,进而激发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感受音乐——聆听《长江之歌》,

1、师: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同回顾那经典的旋律,感受那优美的歌声。

【德育设计说明】音乐是听觉器官的艺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不受画面的影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魅力,并能发现音乐中存在的信息。

2、提问:

聆听了《长江之歌》,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生回答)

3、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刚刚聆听到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是以亲切的赞颂的情绪来表达华夏儿女对长江的热爱。

接下来,让我们在一次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仔细感受一下优美的歌词,想一想当时的作者是用怎样的心情来写这首词的。

(1)引导学生从歌词中分析音乐情绪。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3)教师介绍音乐创作背景

4、师:

词作者将长江比喻成母亲,在赞叹母亲伟大的同时,也表达了祖国儿女对它的热爱。

此时此刻老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我要将这首歌词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5、师:

这首歌词在语气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变化,怎样朗读更能表达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师生互动)

【德育设计说明】歌曲都是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达情意的,在这里我让学生聆听了两遍音乐作品,而后老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其目的就是要让音乐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让歌词震撼学生的心灵。

因此,歌唱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让学生在演唱中认识人生、在歌词中体会真善美。

6、自主学习表现歌曲

(1)发声练习师:

为更好的演唱这首歌曲,在学唱前我们先来做发声练习。

1353︱1—︱1464︱1—‖

aaaa

(目的:

发声练习是歌曲演唱前的“热身”,选择适合的发声练习曲,能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做个好的铺垫。

(2)视唱A段旋律。

解决教学难点:

六度、七度大跳的音准

试着将第一部分的歌词添加进来,小声的演唱,注意情感的抒发。

(3)哼唱B段旋律。

(目的:

通过哼旋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旋律,便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

(4)大声的演唱再现的A段。

(5)师:

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

高低起伏比较大。

师:

那么如果用线条来表现会是什么样子呢?

(讲解:

旋律线及走向。

(6)师:

歌曲学到这,我不禁想起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站在长江的源头,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声的告诉我。

(生回答)

师:

让我们面对着我们的母亲河,大声的唱出我们对它的爱吧!

(再唱)

【德育设计说明】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歌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到音乐带来快乐,为陶冶他们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三)表现风采——表演《长江之歌》

(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演唱和观看视频了解到了祖国的山水,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歌唱,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来赞美我们的家园——伟大的祖国。

【德育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听、唱、说、舞音乐实践,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并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创造力。

(四)升华主题——带着对长江、对祖国的赞美演唱歌曲。

(师):

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用歌声带去我们的依恋之情。

【德育设计说明】在歌声中唱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音乐课。

(五)课后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的第一题和“学习评价”第一题。

2、收集一些演唱长江、黄河的歌曲,认真聆听并进行学唱。

课堂教学实录展示

(一)、创设情境——欣赏《话说长江》(幻灯片2)

组织教学:

上课之前,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歌曲视频,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哪些信息。

(生):

…… 

(二)、感受音乐——聆听《长江之歌》,

(师)你们回答的都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它不仅有着灿烂的文化,更有着壮丽辽阔的山河,在歌曲中我们所到了有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更有我国第一大河——“长江”,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直到今天,我最爱听的还是那首气势磅礴的《黄河》,最爱唱的还是那首诗情画意的《长江》,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叫醒耳朵,和老师一同回顾那经典的旋律,感受那优美的歌声。

(幻灯片3)

2、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长江之歌》,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生

3、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刚刚聆听到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是以亲切的赞颂的情绪来表达华夏儿女对长江的热爱。

接下来,让我们在一次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仔细感受一下优美的歌词,想一想当时的作者是用怎样的心情来写这首词的。

(生)让我们走进词作家胡宏伟,了解他创作歌词的心情。

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源于1981年,词作者胡宏伟去江南采风,当火车行进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时,他看到长江的宽广,看到翻滚的浪花,创作的激情猛烈地冲击他的心扉。

恰巧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2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并在同年播出了为由王世光创作的《话说长江》主题音乐征集歌词的启事,于是,在近五千份来稿中,胡宏伟的填词《长江之歌》被选中了,所以这首歌与一般的歌曲创作程序不同,是先有曲,后有词。

令胡宏伟始料不及的是,《长江之歌》不但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更在海外华人间传唱不衰。

(1)引导学生从歌词中分析音乐情绪。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3)教师介绍音乐创作背景

4、师:

词作者将长江比喻成母亲,在赞叹母亲伟大的同时,也表达了祖国儿女对它的热爱。

此时此刻老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我要将这首歌词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教师朗诵歌词

5、师: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词在语气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变化,怎样朗读更能表达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师生互动)。

A前半部分对长江风彩的描绘。

旋律明朗、从容。

给人以亲切感和神圣感

B中间部分充满激昂、赞颂的情怀。

曲调逐渐向高音区扩展,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A在现部,情绪更加激动,感情更加真挚。

旋律跌宕起伏,表现出滚滚浪潮奔流向前的景象,最后尾声表现了对长江无尽地赞美之情。

(幻灯片4)

同学们,你们真的让我很感动,你们能将歌词在感情的处理上表达的淋漓尽致,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词,共同感受作者当时看到长江的宽广,看到翻滚的浪花时的心情。

6、自主学习表现歌曲

(1)发声练习师:

师: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这首歌也有了一些了解,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为了能更好的演唱这首歌曲,在学唱前,让我们先来做个发声练习。

1353︱1—︱1464︱1—‖

aaaa

(目的:

发声练习是歌曲演唱前的“热身”,选择适合的发声练习曲,能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做个好的铺垫。

(2)视唱A段旋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刚刚我们已经对歌词的结构有了分析,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视唱一下a段的旋律。

学生唱解决教学难点:

六度、七度大跳的音准:

发声练习中出现过的旋律试着将第一部分的歌词添加进来,我们小声的演唱一下,注意情感的抒发。

(3)不错,让我们一同看看b段的旋律,请同学们用a来模唱这段旋律。

试着唱一遍歌词。

将a、b两段一起演唱一次。

(4)大声的演唱再现的a段。

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注意在结尾出现的延长记号。

(5)师:

在我们演唱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

高低起伏比较大。

那么如果用线条来表现会是什么样子呢?

(幻灯片上做旋律线的图)在旋律的进行中,音的高低走向形成各种曲线或直线,我们就称其为旋律线。

旋律线按其走向可分为:

平行式的旋律:

(幻灯片)

上行式的旋律:

下行式的旋律:

像这样起伏跌宕、大跳或小跳多的旋律,我们称为波浪式旋律。

(幻灯片)

(6)师:

歌曲学到这,我不禁想起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站在长江的源头,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声的告诉我。

(生回答)

三)表现风采——表演《长江之歌》

(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演唱和观看视频了解到了祖国的山水,在诗人的眼中,长江已经变成了一条有生命的河流;在音乐家的世界里,长江是用音符谱写的华美乐章;在画家的笔下,长江是一副永不褪色的画卷;在歌唱家的声音里,长江是天籁之音的回响;不论哪种表现形式,它都是华夏儿女对长江的宏伟与壮丽的赞美,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

此时此刻,你们或许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或许是舞姿曼妙的舞者,也或许是一名歌唱家或画家,不论你是谁,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歌唱,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来赞美我们的家园——伟大的祖国。

(幻灯片17)

一组:

朗诵二组:

歌唱三组:

舞蹈四组:

书法或画画

(四)升华主题——带着对长江、对祖国的赞美演唱歌曲。

(幻灯片18)

(师):

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用我们的歌声带去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音乐课。

课后德育说课与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是七年级音乐《长江之歌》。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是以旋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来表现其独特的魅力,用以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结合对本节课作品的分析及学生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定向为两个方面:

1、关注学生、激发兴趣

通过歌词的朗诵,让学生体会歌词虚实相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音乐中赏析歌词的美,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充分感受、表现音乐

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去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释放情感、寻得自信。

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3、审美出发、演唱歌曲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学唱《长江之歌》的过程中,巩固练习歌唱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以赞颂、赞美的情感的来演唱歌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时时处处都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人参与的原则;《长江之歌》是单一的唱歌教学,要唱好一首歌曲,首先就得要听懂这首歌曲,所以,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因而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从听入手,从上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话说长江》的片头,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到通过老师的提出问题,在设疑中寻求答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到朗读歌词,让学生从歌曲的本源入手,让听觉器官带给学生们第一感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感知音乐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及表现音乐等环节,都是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的,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听、唱、说、舞等方面来表现歌曲,表现音乐的魅力,在座的所有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歌曲的情感及对祖国、长江的热爱,这整个的环节都始终以音乐、情感为主线,满足了中学生审美需求。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不够灵活多样;有些地方还是低估了七年级学生的能力;教学的时间安排的在合理一些;让学生们有更多的表现歌曲的环节。

总之,每一堂音乐课,都是我学习和改进不足的主战场,关于学科德育我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共同体验,让德育的阳光洒满中学音乐的课堂。

探索心得——让德育的阳光洒满中学音乐的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提出了“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口号,建立了学科德育规划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课堂中体现德育,在教学环节中感受德育,是我校学科德育教学的一个新亮点。

而对于我们所有教师来说,让课堂成为情感体验德育的主阵地,是我们所有任课教师奏响的德育旋律。

再此之前,我们对学科德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今天,我就将我对学科德育的认识和理解及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德育这两个方面来做以汇报。

第一次接触到学科德育这个词,是在2010年9月岳主任的学科德育讲座上,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一改以往的重智轻德的思想,不在一味的认为德育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而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本身的,从原来认为的是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观念,向学科德育这一思想上转换,可以说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再一次听到学科德育,是在2011年高级中学的会场上,听到王会平教授的专家讲座,使我对学科德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智力和德育二者兼顾,忽略其中任何一项都将使教育误入歧途。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明白了,学科教学是贯穿德育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一切都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两次的专家讲座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为更好的在学科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自然无痕的体现学科德育,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终于寻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我们在给学生上一节课的时候,我们究竟要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一种教育?

我们学科的德育目标定向在哪里?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格外的注重教材的内在分析和德育体现的挖掘。

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到班级进行听课,并给授课的老师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形成了科科都是德育课,人人都是德育人的新理念。

我执教的是七年级音乐,我在开学初就制定整个教学计划时,在德育目标上我是这样定位的:

1、从整体教材的角度出发七年级音乐下册有五个单元,按四个板块布局的,单元与单元、板块与板块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第一板块内容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集体主义精神相关,体现了以音乐之美育人的思想;第二板块是以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为主,增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第三板块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开阔视野,第四板块是与姊妹艺术相关的音乐作品展开的,这学期我要做到的就是在突出音乐体验的同时,关注学科综合;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从而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与理解,发展音乐感受、想象、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2、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我们的音乐课却始终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谈起音乐课,学生们大多是一副也就是那么回事的表情,难懂的乐曲,枯燥乏味的乐理。

渐渐地,学生把音乐课堂当做放松、休息的天堂。

我们三中的学生大多数又来自于乡下,可以说他们音乐的基础并不好,对音乐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音乐的兴趣和特长。

所以我就想要让“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棵音乐的种子”。

就得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去教,放下传统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课的魅力,让学生不仅喜欢音乐,也喜欢上音乐课!

3、备课的环节出发教学就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合理的明确德育目标,必须有新课标作依据。

在新课标的理念阐述下,早已明确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写出来了,但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与实施。

而学科德育是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将整个环节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尤其是隐性德育的资源。

如:

我今天执教的这节音乐课,我的德育目标就是三点:

关注学生、激发兴趣充分感受、表现音乐审美出发、演唱歌曲。

我的整个环节,包括导入、体验、学唱、表现都是从听入手,从上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话说长江》的片头,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到通过老师的提出问题,在设疑中寻求答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到朗诵歌词,让学生从歌曲的本源入手,始终是让听觉器官带给学生第一感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感知音乐内容;最后引导学生从听、唱、说等方面来表现歌曲,展现音乐的魅力,整个的环节都始终以音乐、情感为主线,满足了中学生审美需求。

“学艺先学做人。

”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

这也只是我对音乐学科德育的几点认识,还有些许不足,我还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加以引导,努力实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