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21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科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科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科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科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重点.docx

《外科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重点.docx

外科学重点

外科学重点

第二章无菌术

灭菌:

就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消毒:

就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与其她有害微生物,不包括芽孢。

高压蒸汽灭菌法就是目前医院内应用最多的灭菌法。

(适用于一切能耐受高温的物品)

化学气体灭菌法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材料的灭菌。

煮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物品。

备皮:

将手术区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毛发剃净。

病人手术区的准备注意事项:

1、涂擦消毒剂,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部位手术,则应从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处或会阴肛门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如切口有延长的可能,应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个人的无菌空间为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双侧手臂。

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与肩部以上部位。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与酸碱平衡失调

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L

正常PH7、35~7、45

体液平衡失调可以有三种表现:

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水钠的代谢紊乱包括:

1、等渗性缺水:

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此时水与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

(短时间内急性消化液缺失)

临床表现:

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

2、低渗性缺水: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此时水与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可以分为三度:

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

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

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

诊断:

尿液检查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尿钠离子与氯离子常明显减少。

治疗:

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的测量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3、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虽有水与钠的同时丢失,但因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唯有此缺水患者才会出现口渴)

病因:

摄入水分不够;水分丧失过多。

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

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

就是肌无力,先就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与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

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或U波。

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

常见原因:

进入体内(或血液内)的钾量太多;肾排钾功能减退;细胞内钾的移出。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最危险的就是高钾血症可以致心搏骤停。

心电图早期改变为T波高而尖,P波波幅下降,随后出现QRS增宽。

体内镁过多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时。

原发性的酸碱平衡失调可分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呼吸变得又深又快,呼吸肌收缩明显。

第四章输血

输血的适应症:

凡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l)者,可通过机体自身组织间液向血液循环的转移而得到代偿。

当失血量达总血容量的10%~20%,应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可输入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代用品。

若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1000ml)时,除有较明显的血容量不足血压不稳定外,还可出现HCT下降。

此时,除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外,还应适当输入浓缩红细胞以提高携氧能力。

原则上,失血量在30%以下时,不输全血,可输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再配合晶体与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

当失血量超过50%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还应及时发现某些特殊成分如清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缺失,并给予补充。

Hb>100g/L不需要输血;Hb<70g/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

输血的并发症:

1、发热反应就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就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

术中的病人由于无法主诉症状,最早征象就是不明显的血压下降与手术野渗血,绝大多数就是由于误输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的

4、细菌污染反应由于无菌术有漏洞而致感染5、循环超负荷

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7、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8、疾病传播9、免疫抑制10、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第五章外科休克

1、休克:

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与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就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2、有效循环血容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淋巴血窦中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其依赖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心排出量与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由休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

4、肠黏膜因灌注不足而遭受缺氧性损伤,肠黏膜细胞也含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并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胃应激性溃疡与肠源性感染

5、肠源性感染:

因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或其毒素经淋巴或门静脉途径侵害机体,称为细菌移位与肉毒素移位,形成肠源性感染

6、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程度

分期

程度

神志

口渴

色泽

温度

脉搏

血压

体表血管

尿量

估计失血量

休克代偿期

轻度

神志清楚,伴有痛苦表情,精神紧张

口渴

开始苍白

正常,发凉

100次/分以下,尚有力

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

20%以下(800ml以下)

休克失代偿期

中度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很口渴

苍白

发冷

100~20次/分钟

收缩压为90~70mmHg,脉压小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尿少

20

%~40%(800~1600ml)

重度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非常口渴,可能无主诉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厥冷(肢端更明显)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收缩压在79mmHg以下或测不到

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表浅静脉塌陷

尿少或无尿

40%以上(1600ml以上)

7、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

③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²<32、3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0%

9、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与低动力型,前者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又称高排低阻型)。

病人皮肤湿冷,又称

第六章麻醉

1、1846年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了乙醚麻醉

2、麻醉前胃肠道的准备:

择期手术前应常规排空胃,以避免围术期间发生胃内容的反流、呕吐或误吸,及由此而导致的窒息与吸入性肺炎。

正常胃排空时间就是4~6小时

3、麻醉包括局麻(意识清晰)与全麻(昏迷),全麻包括吸入麻醉药与静脉麻醉药

4、吸入麻醉药的强度就是以最低肺泡浓度(MAC)来衡量的,MAC就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与麻醉效能成反比

5、依托咪脂,静脉注射后约30秒病人意识即可消失,1分钟脑内浓度达高峰

6、丙泊酚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有轻微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7、全身麻醉的阶段包括诱导阶段、维持阶段与苏醒阶段,其中诱导与苏醒风险最大

8、舌后坠:

全麻诱导、恢复或应用镇静药的非全麻病人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

将病人头后仰或托起下颌多能缓解舌后坠引起的梗阻

9、毒性反应:

常见原因:

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受量②意外注入血管内③注药部位血供丰富,吸收增快④病人因体制衰弱等原因导致耐受力降低

临床表现:

主要体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预防与治疗:

一次用量不应超过限量,注药前应回吸无血液

10、常见局麻药:

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11、腰麻穿刺术:

在两侧髂嵴最高点作一连线,此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当针穿过黄韧带时,有明显的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脊膜,出现第二次落空感

第九章围术期处理

1、围术期:

从决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

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

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胃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创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术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给药方法:

应在术前0、5~2小时或者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以延长至48小时

4、胃肠道准备:

从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行胃肠减压。

5、缝线拆除:

一般头面颈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天拆线(近关节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14日拆除

6、切口分类:

①清洁伤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②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③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的阑尾切除术

7、切口愈合分级:

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处理

第十一章外科感染

1、危险三角:

面疖特别就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的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明显、病情严重,特别就是由于处理不当如被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急性蜂窝织炎:

就是指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非化脓性炎症,其致病菌主要就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或其她型细菌等

3、红丝疔:

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常见,病变部位表皮下可见红色线索,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

4、肠源性感染:

肠道就是人体最大的储菌所与内毒素库

5、脓毒症主要表现:

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与昏迷

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④肝脾可增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

6、联合用药的需要有明确的指证

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或严重感染

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⑤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者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减少用药剂量,从而降低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第三十一章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直疝三角(Hesselbach,海氏三角)直疝三角的外侧边就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围腹股沟韧带。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p326)

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实际上就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上很难截然区分。

肠管嵌顿或绞窄时,可导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但有时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不能肯定就是否坏死时,可在其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60~80ml,医学教`育网再用温热等渗盐水纱布覆盖该段肠管,或将该段肠管暂时送回腹腔,10~20分钟后,再行观察。

如果肠壁转为红色,肠蠕动与肠系膜内动脉搏动恢复,则证明肠管尚具有生命力,可回纳入腹腔。

如肠管确已坏死,或经上述处理后病理改变未见好转,或一时不能肯定肠管就是否已失去生命力时,则应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切除该段肠管并进行一期吻合。

第三十二章

有无内脏损伤

(1)详细了解受伤史;

(2)重视观察基本生命体征;(3)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4)进行有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腹部多发性损伤情况:

①腹内某一脏器有多处损伤;②腹内有一个以上脏器受到损伤;③除腹部损伤外,尚有腹部外合并损伤;④腹部以外损伤累及腹内脏器。

腹部损伤辅助检查:

诊断性腹腔穿刺与腹腔灌洗术;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其她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MRI等);严密观察;剖腹探查。

肝外伤分级法

Ⅰ级—血肿:

被膜下血肿,占肝表面<10%。

裂伤:

包膜撕裂,实质深度<1cm。

Ⅱ级—血肿:

被膜下血肿,占据肝表面10%~50%,实质内血肿<10cm。

裂伤:

实质裂伤深度1-3cm,长度<10cm。

Ⅲ级—血肿:

被膜下血肿,大于表面积50%或正在扩展,被膜下或实质内血肿破裂:

质内血肿>10cm或正在扩张。

裂伤:

实质深度>3cm。

Ⅳ级—裂伤:

实质破裂累及肝叶25%~75%或者在单一肝叶内有1~3个Couinaud肝段受累。

Ⅴ级—裂伤:

实质破裂超过75%肝叶或在单一肝叶内超过3个Couinaud肝段受累。

血管损伤:

肝旁静脉损伤,即肝后腔静脉伤/主要肝静脉伤。

Ⅵ级—血管损伤:

肝脏撕脱。

第三十三章

正常人腹内压接近大气压,为5~7mmHg。

腹内压≥12mmHg为腹腔高压,腹内压≥20mmHg伴有与腹腔高压有关的器官功能衰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穿刺点麦氏点反麦氏点腋前线与脐交点。

腹腔穿刺方法:

根据叩诊或超声检查进行定位,一般在两侧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方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液,根据抽出液的性质来判断病因。

继发性腹膜炎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与厌氧菌(拟杆菌为主)。

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致病菌的种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足以杀死大肠埃希菌而无耐药性。

第三十四章

纤维胃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的部位与范围,并可以对可疑病灶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就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办法。

胃癌其她检查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现已较少应用;部分胃癌病人的粪潜血可持续阳性。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与CA125在部分胃癌病人中可见升高,但目前认为仅作为判断肿瘤预后与治疗效果的指标,无助于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扩散与转移

直接浸润分化差浸润性生长的胃癌突破浆膜后,易扩散至网膜、结肠、肝、脾、胰腺等邻近器官。

局部浸润扩散至肠系膜、大网膜、胰腺等。

淋巴转移就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急性穿孔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它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需要紧急处理。

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术后出血:

包括胃肠道腔内出血与腹腔内出血。

术后胃瘫:

术后胃瘫就是胃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术后肠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漏。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术后肠梗阻。

远期并发症

倾倒综合征:

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失去幽门的节制功能,导致胃内容物排空过快,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倾倒综合征。

①早期倾倒综合征:

进食后半个小时出现心悸、出冷汗、乏力、面色苍白等短暂血容量不足的相应表现。

②晚期倾倒综合征:

发生在进食后2~4小时。

主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脉搏细数。

碱性反流性胃炎:

碱性肠液反流至残胃,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破坏了胃粘膜屏障。

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呕吐物含胆汁,体重下降。

一般抑酸剂无效。

多采用保护胃黏膜、抑酸、调节胃动力等综合措施。

早期胃癌指病变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Ⅳ型(弥漫浸润型):

癌肿沿胃壁各层全周性浸润生长,边界不清。

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恶性度极高,发生转移早。

胃的淋巴引流:

①腹腔淋巴结群,主要引流胃小弯上部淋巴液。

②幽门上淋巴结群,主要引流小弯下部淋巴液。

③幽门下淋巴结群,主要引流大弯下部淋巴液。

④胰脾淋巴结群,主要引流胃大弯上部淋巴液。

胃大部切除术此手术切除了含有大量壁细胞与主细胞的远端胃体,简体了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切除了胃窦就减少了G细胞分泌的促胃液素,从而降低了胃酸分泌;好发溃疡的部位也一并切除。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

补充容血量;放置胃管;药物治疗;胃镜治疗;手术治疗。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病理类型: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浸润性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

顶泌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腺癌等。

其她罕见癌。

乳腺癌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就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就是病人无意中发现而就医的主要症状。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

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人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2、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侵入胸筋膜、胸肌,以至癌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如癌细胞侵人大片皮肤,可出现多数小结节,甚至彼此融合。

有时皮肤可溃破而形成溃疡,这种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

 

乳腺癌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腋窝。

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以后数目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着。

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例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肿大、黄疽等。

 

3、有些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不同。

值得提出的就是炎性乳腺癌与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并不多见,特点就是发展迅速、预后差。

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

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与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扪及肿块。

较晚发生腋淋巴结转移

第三十五章小肠疾病

1.闭袢性梗阻:

因有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只能从小肠进入结肠,而不能反流。

2.肠梗阻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3.肠梗阻的临床症状:

痛吐胀闭

4.肠梗阻听诊:

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为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5.肠梗阻X线检查可显示出肠腔内气体

6.【诊断】:

1、就是否就是肠梗阻、2、就是机械性还就是动力性、3、就是单纯性还就是绞窄性梗阻

7.

(1)腹部发作急骤,初始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3)有腹膜炎的表现,体温上升、脉率增快、WBC升高

(4)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5)呕吐出现早而频繁,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1.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与内脏小神经传入,由于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于内脏性疼痛

2.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第三十七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1.直肠癌手术:

Miles手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Hartmann手术

第三十七章门静脉高压症

1.在门静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黏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黏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黏膜防御屏障的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2.肝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自身门体血流短路或手术分流,造成大量门静脉血流绕过肝细胞或因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有毒物质不能代谢与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对脑产生毒性作用并出现精神神经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

3.Child—Pugh分级(P439)

4.三腔管止血:

原理就是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与食管下段的静脉曲张。

第四十章胆道疾病

1、Calot三角:

Calot将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称为Calot三角

2、白胆汁:

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黏膜分泌粘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称“白胆汁”。

积存的白胆汁的胆囊称胆囊积水。

3、胆石病分为肝内、肝外、胆囊。

4、Charcot三联征: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临床表现。

5、肝内胆管结石:

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与胸背部胀痛不适。

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急性胆管炎引起的寒战高热与腹痛,除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或双侧肝胆管结石外、局限于某肝段、肝叶的可无黄疸。

6、急性胆囊炎:

就是胆囊管梗阻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7、Reynolds五联征:

除Charcot三联征外,还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

第四十二章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急腹症就是一组起病急、变化多、进展快、病情重,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病症

9、空腔脏器的急腹症多源于:

穿孔、梗阻、炎症感染、出血

10、急性阑尾炎:

(1)WBC>4~10X10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大于75%。

(2)转移性右下腹痛与右下腹固定压痛就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11.急性胰腺炎:

常见于饮酒或暴食后,腹痛多位于左上腹。

血清与尿淀粉酶明显升高。

12.急性胆囊炎:

进食油腻性食物后发作右上腹绞痛,向右肩与右腰背部放射。

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13.上消化道穿孔:

板状腹与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就是溃疡穿孔的典型表现。

(1)上腹部刀割样疼痛

(2)胃病史,痛点明确

14.小肠急性梗阻:

常有腹痛、腹胀,呕吐与便秘四大典型症状。

WBC升高,X线可见气液平,肠腔扩张。

第四十三章胰腺疾病

第一节急性胰腺炎

15.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正常人腹内压接近大气压,为5~7mmHg。

腹内压≥12mmHg为腹腔高压,腹内压≥20mmHg伴有与腹腔高压有关的器官功能衰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16.急性胰腺炎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

17.Grey—Turner征:

在腰部、季肋部与下腹部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

若出现在脐周称为Cullen征

18.血清、尿淀粉酶测定时常用的诊断方法

第四十五章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

1.间歇性跛行:

为运动性疼痛,常在步行中出现供血不足部位的沉重、乏力、钝痛、痉挛痛或锐痛,或肢端的明显麻木感,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周而复始。

2.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的时间,称为跛行时间,其行程称为跛行距离。

3.Buerger试验:

先抬高下肢70°~80°,或高举上肢过头,持续60秒,正常肢体远端皮肤保持淡红或稍发白,如呈苍白或蜡白色,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再将下肢下垂于床沿或上肢下垂于身旁,正常人皮肤色泽可在10S内恢复,如恢复时间超过45秒,且色泽不均匀者,进一步提示动脉供血障碍。

4.典型的静脉性溃疡多发于小腿远侧1/3的内踝上方,即“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