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185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x

农药学复习资料

1、农药:

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

用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表示的各种药剂的毒力称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则称为致死中浓度。

3、忍受极限中浓度:

是对鱼的毒性测定时常用的指标。

原则与虫、菌、草一致,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24、48、96h)杀死50%所需的浓度,一般用微克/克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

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LD50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农药分散体系:

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即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6、乳化剂:

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株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这种作用的助剂叫做乳化剂。

7、油水分配系数:

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强弱通常用HLB表示;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

值为0-20之间。

8、抗药性:

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他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耐药性:

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所处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状况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为均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力。

9、交互抗性:

昆虫的一种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的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

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多抗性:

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1、独立的联合作用:

两种药剂作用机制不同,各自独立作用于不同的生理部位,互不发生毒理学上的影响,但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机制的加和作用。

12、植物生长调节剂:

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

13、淋溶性:

由于降雨或土壤水分引起除草剂向下渗透的现象。

14、VSR:

判断一个农药品种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时常用“毒效比值”,即脊椎动物选择性比值,来作为参考标准。

主要用来确证农药的毒性和实际使用浓度间的关系问题。

值越大,越安全;小于或接近于1,就不宜作为农药使用了。

第一章

1、试谈杀虫剂的毒力、毒性、毒效、防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毒力:

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毒性:

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一般优良的农药要求毒力高而毒性小

药效:

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防效(%)

毒力

药效

药剂+靶标

药剂+生物体+环境

室内

田间

异同

标准供试生物

接近田间情况

测定较精确

测定较粗放

防治上的参考

具实际的防治意义

毒效比值:

白鼠口服LD50/家蝇口服LD50比值小安全性小毒性高,比值大安全性高

联系:

以上它们的含义不相同,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试总结在大田情况下,如何从植物症状的特点和规律来判断是要害。

农药是否产生要害,由许多因素决定。

主要是药剂本身的性质和植物的种类、生长生育阶段、生理状态以及施药后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效应。

药害的症状可因作物、药剂不同,有种种复杂变化,药害一般可分为:

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即可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可显现,症状一般是叶面产生各种斑点、穿孔甚至灼焦、枯萎、黄化、落叶等,果实上的药害主要是产生种种斑点或锈斑影响果品的品质。

慢性药害出现较慢,常要经过较长时间或多次施药后才能体现,症状一般为叶片增厚、硬化发脆,容易穿孔破裂,叶片、果实畸形,植株矮化,根部肥大粗短,一般可以与相邻作物做比较。

第二章

1、举例说明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稀释后使用的农药剂型和特殊用法的农药剂型。

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

粉剂、粒剂、油剂

稀释后使用的农药剂型:

乳油、水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

特殊用法的农药剂型:

种衣剂、烟剂

2、三大剂型的比较

乳油

可湿性粉剂

水悬浮剂

药效

作为杀菌剂,不如水悬浮剂

作为杀虫剂,效果大于

可湿性粉剂和水悬浮剂

第三

第二

价格

较贵

便宜

较贵

安全

次之

稳定性

第三章

1、简述杀虫剂的发展历史与各历史阶段杀虫剂类别与品种的特点。

(一)无机杀虫剂时代(1939年前)

无机化合物:

汞,砷制剂,硫磺粉,石硫合剂

植物性杀虫剂:

除虫菊,烟碱,鱼藤酮

特点:

杀虫力不强,杀虫谱不广,使用量不大,胃毒为主.

(二)有机杀虫剂时代(1939年—至今)

DDT、甲胺磷、氯菊酯、灭幼脲、阿维菌素、吡虫啉、锐劲特等。

特点:

(1)对害虫毒力高。

(2)杀虫谱有广有窄。

(3)杀虫方式多样。

(4)一般在气温较高时表现较高的杀虫力。

(5)害虫抗药性发展较慢。

(6)毒性差异大。

(7)易降解(分解成无毒物质)。

(8)一般对作物安全。

(9)绝大多数品种遇碱易分解。

杀虫剂应用的历史大概可分为四个时期:

①早期应用天然毒物的时期,如砷,氟素剂及植物杀虫剂;②应用一些无机化合物,毒气熏蒸及石油制剂的时期;③现代的有机杀虫剂时期;④第三代农药的时期,即保幼激素类似物即灭幼脲等生长调节剂的时期.

2、杀虫剂的分类与各类杀虫剂的重要品种有哪些。

1、无机化合物:

无机及重金属杀虫剂(铜制剂、硫制剂、砷制剂——对高等动物高毒)

2、有机合成

(1)有机氯类杀虫剂(硫丹、林丹)

(2)有机磷类杀虫杀满剂(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杀虫磷、毒死蝉、乐果、敌百虫、敌敌威、辛硫磷)

(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满剂(灭多威、克百威、涕灭威、茚虫威)

(4)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氟氰菊酯——功夫、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

(5)甲脒类杀虫杀满剂(杀虫脒、双甲脒)

(6)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可用于水田、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环)

(7)苯甲酰脲类和嗪类杀虫杀满剂(噻嗪酮、氟虫脲、除虫脲、氟啶脲、氟铃脲)

(8)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杀虫剂:

(保幼激素类似物——烯虫酯、吡丙醚;蜕皮激素类似物——

(9)氯化烟酰类杀虫剂——残留时间长(吡虫啉——对螨无效、啶虫咪、噻虫嗪——内吸行强防刺吸式口器昆虫)

(10)阿维菌素类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埃玛菌素——对鳞翅目效果好)

(11)吡咯类杀虫杀螨剂(虫螨腈、氟虫腈、丁烯氟虫腈)

(12)吡啶类杀虫杀螨剂(吡蚜酮、吡嗪酮)

(13)专门性杀满剂第一代:

硫磺及无机化合物以及矿物油(石硫合剂)

第二代:

硝基酚类杀螨剂(消螨酚、乐杀螨)

拟除虫菊酯类如何改善光稳定性:

用苯氧基苄醇代替醇部分的不饱和结构(填空)

 

第四章

1、制定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时为何要考虑杀菌剂——病原物——寄主—环境的相互关系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就是要科学地使用杀菌剂,提高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作到安全、经济、高效,提倡合理使用农药,任何农药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即使是广谱药剂也不例外,因而要按照药利的有效防治范围与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病原物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对寄主不同的危害部位和根据环境条件合理选用药剂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

植物化学防治的效果是杀菌剂——病原物——寄主——环境菱形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2、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的区别有哪些。

(1)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

①作用位点多,无选择性或选择性低,起保护作用,不能进入植物体内,对已侵入植物的病菌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②杀菌谱广,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

③作种子处理用时,可消灭种子表面病菌,保护种子。

(2)现代选择性杀菌剂:

①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高。

②活性高,易产生抗药性,大多具内吸传导或至少局部移动的性能。

③作种子处理用时,出上述作用外,还可治疗带病种子。

3、不同种类的传统多位点杀菌剂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的使用技术要求有哪些异同点。

(1)不同种类的传统多位点杀菌剂一般选择性较差,作用靶点在靶标和非靶标生物中没有差异或差异较小,使用时主要利用病原菌与作物对药剂的忍耐程度差异,选择适当时期合理使用剂量。

这种类型的杀菌剂必须不具有内吸性,以免药害,防治植物病害只具有保护作用。

如果加工中加入渗透剂或颗粒过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植物体,即可造成药害。

(2)现代选择性杀菌剂表现为具有高度选择性。

选择性杀菌剂可以是内吸性或非内吸性杀菌剂。

内吸性杀菌剂大多具有治疗作用,具备两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药剂分子能够通过植物茎叶、种子或根表面进入植物体,并能在体内输导;第二,它的作用方式具备专化性,对病原菌有效,而不影响寄主植物。

因此,现代选择性杀菌剂一般对植物比较安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专化性杀菌剂使用不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第五章

1、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有哪些?

为什么说“选择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①位差选择性

②时差选择性

③利用位差与施药方法等的综合选择性

(2)形态选择性

(3)生理选择性

(4)生物化学选择:

①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②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钝化反应产生的选择性

(5)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

2、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说明作用机理所对应的除草剂类别。

(1)抑制光合作用取代脲类、三氮笨类、尿嘧啶类、酚类、腈类、季铵盐类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酚类、腈类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①抑制色素合成二苯醚类、环亚胺类、嘧啶类、三酮类

②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机磷类、磺酰脲类、磺酰胺类、嘧啶水杨酸类、咪唑啉酮类

③抑制脂类的合成硫代氨基甲酸脂类

(4)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笨氧羧酸类、苯甲酸类、安氯吡啶酸

(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笨氧羧酸类、苯甲酸类

3、论述除草剂的主要使用技术。

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的使用方法很多,按除草剂的喷洒目标可分为土壤处理法和茎叶处理法;按施药方法又可以分为喷雾法、撒施法、泼浇法、甩施法、涂抹法、除草剂薄膜法等。

土壤处理法:

①播前土壤处理②播后苗前土壤处理③苗后土壤处理

茎叶处理法:

①播前茎叶处理②生育期茎叶处理

4、列举5种高残留除草剂,说明其应用应注意什么?

磺酰脲类(氯磺隆、苯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三氯笨类(锈去津、扑草净)

注意:

①用量要求准确②避免后茬作物对其敏感的作为栽培③不能连年使用④在剂型方面加安全剂等减缓药害或加速降解⑤环境因素⑥选用残效期短的农药混配使用⑦轮作⑧控制用量⑨使用有机肥吸附除草剂

5、为什么多数水稻田除草剂不采用喷雾法施药?

使用喷雾法施药,有些药剂会黏附在秧苗上,会产生药害,降雨过后或是有露水时易黏附于土表,引起药害,因此,水稻田除草剂应在播种前使用,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来杀死萌发的杂草,运用土壤处理剂,覆盖未出土的杂草,控制杂草种子的萌发,定向喷雾,使作物接触不到药剂,避免引起药害,而直接作用于杂草。

第六章

1、举例说明杀鼠剂中毒后的解毒方法。

1、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常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方法。

在毒物成份未明之前,要用清水洗胃,用甘露醇粉导泻。

2、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3、预防感染。

杀鼠剂(磷化锌)中毒救治方法

  清除毒物: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使磷氧化为磷酸酐而失去毒性)或10%硫酸铜溶液(使磷变为不溶性黑色磷化铜)洗胃,直至洗出液无磷臭澄清时为止,或内服1%硫酸铜溶液10ml,每5-10分钟一次,连服数次,至呕吐为止,总量不超过100ml亦可采用刺激咽部催吐。

清洗彻底后,胃内注入液体石蜡(使磷溶解而不被吸收)100-200ml及硫酸钠30g导泻。

但禁用硫酸镁及油类食物。

  对症治疗:

静脉补液促进排泄,并可酌情应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适量镇静催眠药,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及氨茶碱静注;发生肺水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剂,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及时防治肝、肾损害。

 

第七章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1)作用面广,应用领域多。

(2)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

(3)可以对植物的外部性状与内部生理过程进行双调控。

2、为什么说在各类农药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至关重要的是正确、合理、科学的使用?

与其他农药种类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有生理活性的物质,这类物质能在低浓度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植物的不同器官和组织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吸收也不一样,而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都不是专一的,无论是植物生长促进剂还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只有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植株上才能起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因此,正确、合理、科学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至关重要的。

第八章

1、概述昆虫抗药性与自然耐药性的差异。

昆虫抗药性:

指昆虫具有耐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发展起来的现象。

自然耐药性:

指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药力,也叫自然抗性。

抗药性是针对昆虫群体而言,并不是一个群体,而自然耐药性是针对一种昆虫;抗药性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可以遗传的,而自然耐药性是由自身因素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抗药性有区域性,即抗性的形成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药剂的选择压力等因素有关,而自然耐药性则与环境条件的改变有关。

2、从害虫抗性治理的角度阐述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技术。

(1)农药交替转换使用包括药剂的种类和使用时间、次数等,要避免长期连续单一使用某种药剂

(2)农药的限制使用

(3)农药的混用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最好是不同抗性机制)和明显具有增效作用的混剂,不仅能起到增强药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及兼治几种病虫草等作用,还可以延缓抗性的发展

(4)增效剂的使用与杀虫剂混用可以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病虫害的防治:

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农药。

一、合理正确使用农药

1、根据病害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农药

2、根据病害的发生环境,选用正确的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3、根据发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防治

二、安全使用

1、人畜安全

①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使用农药

②在一些植物上可以选择性的使用某些高毒农药

③在产品收获期前或间隔时间很短时,应选用低毒、易降解的农药

2、作物安全

①按规定的使用浓度用药

②考虑作物的特异性

安全使用除草剂:

1、按使用说明,根据植物种类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2、根据说明严格使用药剂用量

3、注意天气情况

4、果园除草选用无选择性农药

注意问题:

1、选择对口的调节剂

叶菜类————赤霉素

防倒伏————矮壮素

早结果————多效唑

2、严格掌握和控制药量和药液浓度

3、使用延缓剂时,低浓度多次使用好于高浓度一次施药(在关键时期施用一次效果较好)

4、注意环境条件:

高温下浓度低,低温下浓度高点。

夏季施用最佳晴天下午4-5点

5、选对用药部位

6、配量药剂的容器要干净、清洁

7、注意植物长势和气候变化

8、做好小规模试验

9、混用时,必须了解几种调节剂是否有拮抗、增强作用

10结合良种和农业技术措施施用

二、简答

1、农药的毒力、毒性和药效的区别?

①毒力:

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算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药剂的一个度量,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

②毒性:

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农药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高等动物体内而引致中毒。

可以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③药效:

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病、虫、草害等防治对象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的作用效果有密切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药效常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结合时间生产进行测定。

药效在防治上更有实际意义。

2、农药分散度对药剂应用性能的影响?

①增加覆盖面积;

②影响药剂的附着性;

③影响药剂颗粒的表面能(溶解能力,气化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吸合能力)

④影响药剂颗粒的运动性能;

⑤影响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化液的稳定性。

3、列出十种主要的农药剂型?

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胶体剂、粒剂、乳油、种衣剂、油剂、缓释剂、烟剂。

4、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与使用中的应用?

①乳化剂:

乳油是农药的原药,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的互溶均相液体,将之注入水中,乳化剂立即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定向排列的分子层,降低了界面的能力,并对油水合并起到屏障作用。

②湿润剂:

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和湿润剂混合后经过粉碎,并达到一定细度的粉状物,兑水后形成悬浮液,有机农药原药不易被水湿润,有的填料也难被水湿润或湿润速度慢,当合有湿润剂后,这种粉剂会较快被水湿润,有利于提高悬浮率。

③湿展剂: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湿润展着情况称为湿展,在药剂中加入湿展剂,以改善药液的湿润展着性能,提高防治效果。

5、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6、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杀虫剂作用机制?

①抑制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AChE的催化作用能增强神经轴突的生长,因而,在AChE活性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后,即使未致死亡,机体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也受到阻碍。

②抑制乙酰胆碱受体:

乐果可以增强肌细胞膜上的nAChR的表达。

它可通过结合到非竞争性位点改变该受体的构型或是直接阻断nAChR通道而抑制其功能。

③影响神经突触的ACh的释放:

毒死蜱可以作用于突触膜上的自主型nAChR,抑制这些自主受体的功能,从而影响ACh的释放。

④有机磷杀虫剂还对大脑突触体的钙离子通道功能有抑制作用

7、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①化学保护:

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施药杀死病原菌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防止污染,保护植物的目的。

②化学治疗:

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施药,消灭或抑制寄主组织内形成侵染的病原菌,使已感染的植物得到保护。

③化学免疫:

在植物体上施入某种化合物,使植物对某种病害终生免疫,是理想的防治方法。

8、杀菌剂作用机理?

①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对细胞壁的破坏;破坏细胞膜;破坏菌体内一些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

②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

对乙酰辅酶A形成的影响;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对呼吸链的影响;对脂质氧化的影响;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③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功能的影响:

对菌体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对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

9、举例说明除草剂生物化学选择性原理?

植物的生化选择性多数情况是由所含酶系不同而产生的。

①因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活化反应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如二甲四氯丁酸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较小,但经过植物体的β-氧化酶系的催化产生β-氧化反应,则产生对杂草活性强的2,4-D。

②因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钝化反应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如喷洒敌稗防稻田杂草,药剂能使水稻不受毒害而只杀死杂草,因为水稻体内含酰胺水解酶,能够迅速地分解钝化敌稗,而稗草等杂草则因含有酰胺水解酶系量很少,故仍能保持敌稗的除草活性。

10、除草剂位差和时差选择性原理?

一、位差选择性:

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的位置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物,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这样杀死杂草保护作物。

①播后苗前处理法:

种子播后苗前的一段时间喷药,杀死或抑制土壤中杂草。

②深根苗木发育期处理土壤法:

苗木根系较深,杂草根系较浅,将除草剂施用于土壤表层,杀死较浅根的杂草,对深根无害。

(2)空间位差选择性:

一些行距宽且作物与杂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或果园等,可用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使一些对作物有毒的药剂接触不到或仅喷到非要害基部。

如玉米,果园用百草枯,草甘磷除草。

二、时差选择性:

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差异而形成的选取择性。

如百草枯或草甘磷用于作物播种、移栽或插秧前,杀死已萌发的杂草,而除草剂在土壤中失活或钝化。

11、除草剂三个重要靶标酶及其作用于它们的药剂?

①原卟啉酶氧化酶(抑制色素合成):

乙氧氟草醚

②乙酰乳酸氧化酶(抑制氨基酸合成):

乙草胺,丁草胺

③乙酰辅酶A氧化酶(抑制脂肪酸和成):

高效盖草能,骠马

1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作用方式:

生长促进作用;生长抑制作用。

作用机理:

①影响细胞膜通透性;②加快某些酶促反应的速度;③调节植物体内酶的种类含量、影响代谢、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13、昆虫产生抗药性的几种机制?

①代谢抗性: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脱氯化氢酶。

②靶标抗性:

乙酰胆碱酯酶;神经钠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

③穿透抗性:

穿透速率的降低是昆虫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④行为抗性:

抗性产生是由于改变昆虫行为习性的结果。

14、抗药性治理的三个策略?

①适度治理:

限制药剂的使用,降低总的选择压力,例如减少药剂量使部分敏感昆虫得以存活,达到稀释抗性基因的目的;或减少施药次数。

②饱和治理:

当抗性基因为隐性时,通过选择足以能杀死抗性杂合子的高剂量进行使用,并有敏感种群迁入起稀释作用使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保持在低的水平,以降低抗性的发展速率。

③多点攻略治理:

采用不同化学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或混用时,如果它们作用于一个以上作用部位,没有交互抗性,而且其中任何一个药剂的选择压力低于抗性发展所需的选择压力时,那就可以通过多种部位的攻击来达到延缓抗性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