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903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docx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

新形势下为志愿服务精神重新定位,再度思考 2008-07-1623:

59

分类:

我的文章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写在汶川地震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之际

据民政部报告,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5人遇难,374177人受伤,失踪18392人。

所有的美丽转眼间化成废墟,所有美好的愿望一夜间破碎,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让我们铭记在心。

汶川特大地震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不论男女老少,纷纷参加到了抗震救灾的志愿行动中来。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志愿者如潮水般涌向灾区,成为抗震救灾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广大青年要求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中间有在校学生、公司职员、医生、工人……虽然他们岗位不同,但都有着同样炽热的心。

日前,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发出号召,要求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中。

如:

开展自救互救、医疗卫生、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

各地志愿者招募工作相继开展起来。

与此同时,志愿精神也像一股暖流在神州大地蔓延开来,与民族精神共同汇聚成国家坚强的精神支柱。

志愿精神,在摆脱了旧时特定政治文化氛围中流行的被动奉献观念后,强调奉献精神与实现个人价值的主动结合,是对雷锋精神的升华。

志愿精神是现代社会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的特色产物,本着“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的精神追求,具有这一精神品质的公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创建社会和谐的主动力。

志愿者,主动践行志愿精神,因此成为当代最具风格的人群之一。

◆大学生志愿行动彰显新时代主力军风采,构筑和谐社会与民族精神新平台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需要、教育青年成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动见证力量

5月20日,接到山西团省委《关于在高校征集心理疏导志愿者的紧急通知》后得知,急需6名从事心理辅导专职工作或心理学专业人员组成心理疏导志愿者队伍赴灾区服务。

山西师范大学迅速行动,积极开展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紧急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根据学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承诺6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全部由师大派遣。

之后,学校研究生处、团委与教师教育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对前来报名的300余名不同学历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筛选。

经过紧张的素质培训,师大6名研究生学历的志愿者听候组织调遣,以实际行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并圆满完成任务。

汶川地震发生后,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的通知》。

6月6日,哈工大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

经过严格遴选和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审核,5名同学最终成为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

他们将奔赴地震灾区开展为期1年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协助当地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暑假期间,全国各地的一些高校大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加入抗震救灾的志愿者队伍中来。

为到灾区服务,不少志愿者放弃工作或推迟毕业。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紧急在中东部19个省(市)和部分受灾省份增招1090名志愿者赴四川和甘肃、重庆地震灾区,开展为期1年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

这些志愿者将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医疗卫生、工程建筑、教育、农业科技、国土资源等灾后重建专项岗位。

北京市把返乡的地震灾区及周边的大学生组成了20余支实践团队,赴受灾县市开展灾情及重建情况调研、支农支教、疾病防护、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法律援助、灾害预防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累计服务时间将超过20万小时。

意义见证深远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需要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一批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群体,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专长,以创新的工作方式和发展观念,积极参与到当地经济建设、科技教育、生态环保、大型活动等工作中,真正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有助于提升全民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志愿者践行着庄严承诺: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人民。

重庆市卫生系统充分发挥行业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倾力做好抗震救灾援助和灾区伤病员医疗救护工作。

在医院开始接收来自灾区的伤员后,同志们主动要求去收治病房第一线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护士秩序井然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证了地震时病员的安全转移。

血液中心发血室的全体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抗震救灾急救用血,主动取消了休假。

全体医务工作者全力救治10余名伤员,面对部分病情复杂、感染严重的重症患者,不分昼夜,密切关注病情,确保灾区伤员的生命安全。

 在各地团省委的有力组织下,社会青年志愿者踊跃报名参加。

山西省25名志愿者于5月21日赴四川灾区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

救援期间,队员们克服衣食住行等重重困难,深入灾区一线,通过定点救助、巡回医疗、救护咨询等方式,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及时便捷的医疗救助服务。

震区的条件非常艰苦,服务队吃、穿、住、行样样都要自己动手,随队还携带着上百个药品、医疗器械箱子,一路遇到了很多难处。

当受伤群众从志愿者们身边路过时,志愿者们热情、有序的帮助扶抬担架、从家属手中接过行李。

条件虽然困难,但队员们的想法很明确,既然来了灾区,就要为受灾群众多做一点事。

  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志愿者的招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

报名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1岁的男孩,在母亲的带领下去医院进行志愿陪扶工作;年龄最大是一对70多岁的夫妻,他(她)们表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要尽一份应尽的力量,通过陪扶帮受伤群众治疗心理上的伤痛;嵩明老兵志愿服务队从嵩明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县城,在凌晨4点从县城出发赶到昆明市参加应急事务服务工作。

募捐活动

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行的募捐活动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面。

一位中风十年、80岁的老人,由家政阿姨推了20多分钟的轮椅,来到活动现场捐出的100元;昆明监狱服刑的两千多服刑人员看到,有一名灾区的小女孩在废墟中被截肢救出后的报道,许多服刑人员流泪了,纷纷捐款,并请一名警官代为捐助一万零一元钱,希望帮助这名小女孩装一个假肢;来自荷兰和英国的朋友,也专门赶来现场为灾区人民捐款的。

  抢险突击队

千里之外,工程机械的“重型”抢险突击队,星夜兼程,与部队几乎同时抵达灾区。

更多的志愿者只是最普通的人,在近乎本能的感情驱动下,来到灾区。

多数情况下,他们承受着艰苦的条件和不断袭来的余震,只为去“帮助一个老人”,“与小孩子谈心”,甚至只是“在车站帮助下货”。

他们默默无名,却胸怀大爱;这里没有他们的亲人,他们却义无返顾地奔赴一线:

汶川、理县、北川、茂县……到处都能看到一群群身影,他们用爱温暖着灾区一颗颗破碎的心。

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

志愿者。

  “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悄然离开,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都不会为人所记得。

”在采访中无数次目睹志愿者无私奉献的华西都市报记者周炜说,“但他们以一个集体的形象,已成为灾区最温暖的符号。

”这些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私营企业老板、个体工商户,也有公务员、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

心理疏导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耿文秀课题组志愿者闵行区吴泾镇妇联联手,在塘湾小学组织策划了一次以“你们的新家园一定更美好”为主题的活动,通过采取心理辅导、赠送礼品、布置科普作业等形式,对该校98名四川籍学生进行震后心理疏导。

  志愿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普遍比较困难的实际,以独特的肢体语言、启发式的诱导和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同学谈心,让他们逐步打开闭塞的心扉,慢慢地放松下来。

经过耐心的辅导和心理暗示,孩子们普遍感到释放了心理疑问,恐惧感逐步消失。

  ◆准确定位,理性思考,让志愿者精神变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灵魂,一种常态。

志愿者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留给中国的弥足珍贵的财富之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批志愿者不仅成为重要的救援力量,更给灾区人民增添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在抗震救灾中展现的高尚品德和慷慨精神,震撼了世界,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

时代需要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志愿者事业在中国有精彩的过去,更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建立起一个经济上强大的中国,同样要构建一个文化上、精神上强大的中国。

在中国,志愿者精神是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结晶,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

以此为基础的志愿者事业,其远景目标应是:

创造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文明、新风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和谐社会需要志愿者精神

国际上给真正的志愿精神作出定义,一必须是志愿,二不为报酬,三是利他。

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发展观。

志愿者精神、志愿服务以及由此派生的志愿者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网络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和谐社会与志愿精神有许多相通之处。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志愿精神则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社会化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

胡锦涛总书记把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精辟地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深刻地点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精髓。

而从志愿精神和志愿实践活动看,它与和谐社会特征方方面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让志愿者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常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社会服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活动、概念和提法,诸如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志愿者等等。

特别是志愿者,由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者和其他组织的志愿者的积极努力,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

这表明支援服务在中国正在产生巨大影响,支援精神在中国广泛传播,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

汶川大地震见证了志愿者精神的伟大。

我国从1994年就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是这次大地震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志愿者的概念,如何让这支力量健康有序地长期发展,是这次大地震留给我们的考题。

志愿者,这个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概念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并迅速在中国发展壮大。

今天,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本次抗震救灾,不仅彻底释放了大众的社会爱心,而且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志愿者活动更是一次极大的促进。

尤其是很多来自民间的志愿者在本次抗震救灾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目前中国志愿者有8000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6%,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

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0%-40%。

每年有1亿多成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他们的活动是以每人每周多少个小时计算的。

在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家喻户晓,志愿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意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一阵风”式的短期志愿服务方式,也应该逐渐被相对固定的长期结对所代替。

地震之前,虽然“义工”等概念已经在中国民间萌芽,但在更多人印象中,志愿者似乎还是3月5日大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当人们对“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的反讽民谣失去兴趣的时候,志愿者团体却在震后的四川大地腾空而出。

志愿者,这支队伍展现的情怀与力量,让世人感动,让世界感慨。

这也间接证明,当今时代,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几乎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拉开战幕,对中国而言,奥运会志愿服务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建设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的催化剂。

我们衷心祈愿,愿这支队伍继续茁壮、理性发展,伴随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成为共和国前进道路上的一朵尽展民族精神魅力的奇葩。

让我们赞美志愿者精神,让我们歌颂志愿者精神。

社会需要是号角,哪里需要哪里行。

用情感温暖人心,用信仰点燃精神。

志愿者是一座山,支撑人生新理念。

志愿者是一片爱,绽放人性的亮点。

志愿,意味着主动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

志愿,见证着中国人不倒的坚强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