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741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复习与测试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作者是朝,。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内集:

家庭聚会。

讲:

讲解。

论:

讨论。

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

迅速。

欣然:

高兴的样子。

未若:

不如比作。

因:

凭借:

差可拟:

差拟,相比。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

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

指子女

2、因 古义:

趁,乘,凭借今义:

因为

3、文义 古义:

诗文今义:

文章的意思

【练习】:

阅读《咏雪》,完成1~5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因素。

2.解释加粗的词。

(1)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3.“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

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通“否”)?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期行:

期,约定,行,出行。

期日中:

期:

约定。

日中,正午。

过中不至:

过中,过了正午。

至:

到。

太丘舍去: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去后乃至:

乃:

才。

至:

到达

戏:

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

你父亲在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非人哉:

不是人啊!

非:

不是。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委而去:

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

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

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

拉。

顾:

回头看。

无信:

丧失信用,信:

信用、诚信。

无礼:

没有礼貌,礼:

礼节。

【古今异义】

1、去古意:

离开今意:

到、往

2、委古意:

丢下、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3、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

4、期古意:

约定今意:

日期

5、引古意:

拉今意:

引用

【练习】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

________②不:

________

③引:

________④顾:

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语》十二章

【练习】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温习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11、子曰:

“吾十有五而_______,三十而_______,四十而_______,五十而_______,六十_______,七十而_______,_______。

12、孔子赞赏颜回的原因是:

13、孔子论述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关系的句子:

14、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

15、孔子阐述时光的句子:

16、子夏对仁的阐述:

17、孔子论述志向不可被剥夺的句子:

一、注音

愠()逾()罔()殆()

箪()堪()肱()笃()

三、填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

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要自我检查,反省包括: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诫子书》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6.《诫子书》,作者在文中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告诫

                                

7.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

                                   

8.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五狼

(一)狼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屠惧,投以骨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彼竭我赢,故克之

┌一狼径去

C.┤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止增笑耳

D.┤

┕非梧桐不止

2、翻译。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

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      。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

(二)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D.而顷刻两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

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3分

(三)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分)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六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一,日: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 察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 ) 道之( )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解释词语意思:

  

①崩坠( ) ②果( )  ③只使( ) ④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八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九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十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理解背诵】 

1.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托付思念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十一《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_____"。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分)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 __。

天净沙是____ 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3.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画面 4.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