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733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 三角形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ocx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章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1课时 “边边边(SSS)”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画图、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利用“SSS”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考和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min阅读】

阅读教材P97~P9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min反馈】

1.(教材P97“做一做”)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教材P97“做一做”)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3.(教材P97“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解:

三条边;三个角;两条边和一个角;两个角和一条边.

4.(教材P98“做一做”)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和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解:

(1)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边边”或“SSS”.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

在△ABC和△DEF中,

所以△ABC≌△DEF(SSS).

5.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国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如图所示,在发射运载火箭时,运载火箭的发射架被焊接成了许多的三角形,这样做的原因是: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如图,已知AB=DE,AC=DF,点E、C在直线BF上,且BE=CF.求证:

△ABC≌△DEF.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边相等,同一直线上的一组边相等,可考虑用“SSS”证明△ABC≌△DEF.

【证明】因为BE=CF,

所以BE+EC=CF+EC,即BC=EF.

在△ABC和△DEF中,

所以△ABC≌△DEF(SSS).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易证的结论确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再根据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例2】如图,已知AB=AD,DC=BC,∠B与∠D相等吗?

为什么?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角相等,可考虑用三角形全等证明,需添加辅助线AC构造三角形进行证明.

【解答】∠B=∠D.理由如下:

连结AC.

在△ADC和△ABC中,因为

所以△ADC≌△ABC(SSS),

所以∠B=∠D.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证∠B与∠D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而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

【例3】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可以在任意两个点之间钉上木棍,各图至少需要钉上多少根木棍?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怎样添加木棍才能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呢?

【解答】如图1,四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1根木棍;

如图2,五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2根木棍;

如图3,六边形木架至少需要钉上3根木棍.

  

  

         图1     图2      图3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n边形沿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添加(n-3)条木棍后就具有稳定性.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实际情景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C )

A.人能直立在地面上

B.校门口的自动伸缩栅栏门

C.古建筑中的三角形屋架

D.三轮车能在地面上运动而不会倒

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

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SSS.

3.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

求证:

(1)∠D=∠B;

(2)AE∥CF.

证明:

(1)在△ADE和△CBF中,

所以△ADE≌△CBF(SSS),

所以∠D=∠B.

(2)因为△ADE≌△CBF,

所以∠AED=∠CFB.

因为∠AED+∠AEO=180°,∠CFB+∠CFO=180°,

所以∠AEO=∠CFO,

所以AE∥CF.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边边边(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角边角(ASA)”和“角角边(AAS)”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ASA”“AAS”条件,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两角一边”的过程,体会通过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趣味.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应用三角形全等的“ASA”“AAS”条件.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两角一边”.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min阅读】

阅读教材P100~P10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min反馈】

1.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

在△ABC与△DEF中,

所以△ABC≌△DEF.

2.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

在△ABC与△DEF中,

所以△ABC≌△DEF.

3.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 D )

A.AB=DE,BC=EF,∠A=∠E

B.AB=DE,BC=EF,∠C=∠E

C.∠A=∠E,AB=EF,∠B=∠D

D.∠A=∠D,AB=DE,∠B=∠E

4.如图,已知点F、E分别在AB、AC上,且AE=AF,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B=∠C,使得△ABE≌△ACF.(只需填写一种情况即可)

教师点拨:

此题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填AB=AC或∠AEB=∠AFC.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如图,已知AD∥BC,BE∥DF,AE=CF,求证:

△ADF≌△CBE.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回忆我们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结合已知中的平行线段,可考虑利用“ASA”证明△ADF≌△CBE.

【证明】因为AD∥BC,BE∥DF,

所以∠A=∠C,∠DFA=∠BEC.

因为AE=CF,

所以AE+EF=CF+EF,即AF=CE.

在△ADF和△CBE中,

所以△ADF≌△CBE(ASA).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ASA”中,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是两角夹一边而不是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应用时要注意区分.在“ASA”中,“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

【例2】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AD与BE交于点F.若BF=AC,求证:

△ADC≌△BDF.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要证△ADC≌△BDF,只需∠DAC=∠DBF即可.由在Rt△ADC与Rt△BDF中,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DAC=∠DBF.

【证明】因为AD⊥BC,BE⊥AC,

所以∠ADC=∠BDF=∠BEA=∠BEC=90°.

又因为∠AFE=∠BFD,

所以∠DAC=∠DBF.

在△ADC和△BDF中,

所以△ADC≌△BDF(AAS).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解决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如:

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等.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完成教材P102“习题4.7”第1~3题.

2.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A=∠E.求证:

BC=DB.

证明:

因为BC∥DE,

所以∠ABC=∠EDB.

在△ABC和△EDB中,

所以△ABC≌△EDB(ASA),

所以BC=BD.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角边角(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角边(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边角边(SAS)”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经历画图比较,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

2.能够利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用数学语言说明理由.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及其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推理.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比较,得出“SAS”结论的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边边角”能否用于判定全等.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min阅读】

阅读教材P102~P10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min反馈】

1.

(1)两边及夹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5cm,3.5cm,它们所夹的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你画的三角形与同桌画的一定全等吗?

(2)以2.5cm,3.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情况又怎样?

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解:

(1)与同桌画的是全等的(如图1).

(2)与同桌画的不一定全等(如图2).

图1

图2

总结:

(1)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4: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

在△ABC与△DEF中,

所以△ABC≌△DEF.

2.如图,已知BD=CD,要根据“SAS”判定△ABD≌△ACD,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ADB=∠ADC.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如图,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且AE∥BC.求证:

△AEF≌△BCD.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题意可知,如果∠A=∠B就可证△AEF≌△BCD.由AE∥BC可得∠A=∠B.

【证明】因为AE∥BC,所以∠A=∠B.

因为AD=BF,所以AD+DF=DF+FB,即AF=BD.

在△AEF和△BCD中,

所以△AEF≌△BCD(SAS).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例2】如图,BC∥EF,BC=BE,AB=FB,∠1=∠2,若∠1=60°,求∠C的度数.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两组边对应相等,可考虑证明△ABC≌△FBE,从而得出∠C=∠BEF.又由BC∥EF可得∠BEF=∠1,进而解决问题.

【解答】因为∠1=∠2,所以∠1+∠ABE=∠2+∠ABE,即∠ABC=∠FBE.

在△ABC和△FBE中,

所以△ABC≌△FBE(SAS),

所以∠C=∠BEF.

又因为BC∥EF,

所以∠C=∠BEF=∠1=6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

(2)学会挖掘题中的已知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 A )

A.∠1=∠2 B.∠B=∠C

C.∠D=∠E D.∠BAE=∠CAD

2.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C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3.如图,已知AB=AD,若AC平分∠BAD,问AC是否平分∠BCD?

为什么?

解:

AC平分∠BCD.理由如下:

因为AC平分∠BAD,

所以∠BAC=∠DAC.

在△ABC和△ADC中,

所以△ABC≌ADC(SAS),

所以∠ACB=∠ACD,

所以AC平分∠BCD.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如图,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结AE、CG.求证:

(1)AE=CG;

(2)AE⊥CG.

【互动探索】

(1)观察图形,证明△ADE≌△CDG,即可得出AE=CG;

(2)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得AE⊥CG.

【证明】

(1)因为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

所以AD=CD,GD=ED,∠CDA=∠GDE=90°.

因为∠CDG=90°+∠ADG,∠ADE=90°+∠ADG,

所以∠CDG=∠ADE.

在△ADE和△CDG中,

所以△ADE≌△CDG(SAS),

所以AE=CG.

(2)设AE与DG相交于点M,与CG相交于点N.

(1)得△ADE≌△CDG,

所以∠CGD=∠AED.

因为∠GMN=∠DME,∠DEM+∠DME=90°,

所以∠CGD+∠GMN=90°,

所以∠GNM=90°,

所以AE⊥CG.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等于90°,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边角边(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证明角或线段相等.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