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建设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53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仓建设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粮仓建设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粮仓建设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粮仓建设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粮仓建设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仓建设规范.docx

《粮仓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仓建设规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仓建设规范.docx

粮仓建设规范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领域)课题申报指南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发展“粮油产后减损技术”任务要求,针对我国农村粮食产后数量损失巨大、质量损失明显的重大技术问题,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产后领域“三大作物产后减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共设置了3个课题,即“三大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农村储粮防虫、防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粮食干燥防霉技术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研究”课题。

总体目标:

在“十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通过我国农户安全储粮技术体系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重点在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平原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主产区进行产后减损增效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为我国农村安全储粮、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时间: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领域)课题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实施期为2006~2010年。

项目经费:

项目经费预算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00万元。

在示范区,各省粮食局或地方政府按1:

1的比例进行配套,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项目的实施。

 

课题十七、三大作物产后减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预期目标:

通过农户储粮通风技术、农户气密储粮技术、农村储粮粮仓新材质等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粮种使用的农户储粮新装具和新仓型,在三大区域建立以收纳库为依托的代农储粮的技术服务示范。

集成创新不同区域、不同粮种安全储藏技术模式并进行应用示范,在粮食主产区构建农户储粮减损技术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课题,在12个粮食主产省建立36个储粮装具加工基地。

2006~2008年,在108个乡(镇)建立核心示范户、技术示范户10260户,2008~2010年辐射到千村万户。

开发相应的实用技术。

1.东北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该区域冬季寒冷期长、气温低的储粮生态特点和收获后玉米水分含量高、易发霉、储藏量大的特性,通过开发新材质和优化工艺设计,研究开发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型农户玉米储藏专用仓并完成标准化、系列化设计。

研究该区域玉米安全储藏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

(1)在东北平原玉米主产区(黑龙江、辽宁、吉林),每个省选3个区,每个区选3个点,每个点选50户,建立示范区。

(2)集成东北平原农户玉米储藏技术模式2套,开发适合东北平原农户玉米储藏粮仓或装具3套,仓容量3000~5000公斤,农户储粮的投入控制在0.03元/公斤年以内,将示范户储粮损失率降低到4%以内。

(3)建立储粮粮仓加工基地9个,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制定储粮装具设计标准图2套并制定企业标准,形成系列化产品。

(5)制定东北平原农户粮仓设计规范(草稿)。

(6)制定东北平原玉米储藏技术规范(草稿)。

(7)建立1个以粮食收纳库为核心的示范点,以示范库为依托,开展粮食收储、粮情日常检测、储粮化学药剂专卖等技术推广与服务,开展粮食品质状况监测与检测技术服务,建立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和粮食信息服务平台。

(8)发表3~6篇科研论文,申请国家专利1-2项。

2、华北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该区域夏季气温高、气候干燥、降雨集中的储粮生态特点和小麦(玉米)的储藏特性,采用气控储粮技术,通过开发新材质和优化工艺设计,研究开发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型农户小麦(玉米)储藏粮仓并完成标准化、系列化设计。

研究该区域小麦安全储藏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

(1)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主产区(山东、河北、河南),每个省选3个区,每个区选3个点,每个点选110户,建立示范区。

(2)集成华北平原农户小麦(玉米)储藏技术模式2套,开发适合华北平原农户小麦(玉米)储藏粮仓或装具3套,仓容量500~2000公斤,农户储粮的投入控制在0.03元/公斤年以内,将示范户储粮损失率降低到4%以内。

(3)建立储粮粮仓加工基地9个,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制定储粮装具设计标准图2套并制定企业标准,形成系列化产品。

(5)制定华北平原农户粮仓设计规范(草稿)。

(6)制定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储藏技术规范(草稿)。

(7)建立1个以粮食收纳库为核心的示范点,以示范库为依托,开展粮食收储、粮情日常检测、储粮化学药剂专卖等技术推广与服务,开展粮食品质状况监测与检测技术服务,建立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和粮食信息服务平台。

(8)发表3~6篇科研论文,申请国家专利1-2项。

3、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该区域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的储粮生态特点以及稻谷的储藏特性,通过开发新材质和优化工艺设计,研究开发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型农户稻谷储藏粮仓并完成标准化、系列化设计。

研究该区域稻谷安全储藏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

(1)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稻谷主产区(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每个省选3个区,每个区选3个点,每个点选110户,建立示范区。

(2)集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户稻谷储藏技术模式2套,开发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户稻谷储藏粮仓或装具3套,仓容量500~2000公斤,农户储粮的投入控制在0.03元/公斤年以内,将示范户储粮损失率降低到4%以内。

(3)建立储粮粮仓加工基地18个,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制定储粮装具设计标准图2套并制定企业标准,形成系列化产品。

(5)制定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户粮仓设计规范(草稿)。

(6)制定长江中下游平原稻谷储藏技术规范(草稿)。

(7)建立1个以粮食收纳库为核心的示范点,以示范库为依托,开展粮食收储、粮情日常检测、储粮化学药剂专卖等技术推广与服务,开展粮食品质状况监测与检测技术服务,建立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和粮食信息服务平台。

(8)发表4~8篇科研论文,申请国家专利1-2项。

课题十八、农村储粮防虫、防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预期目标:

本课题开发农村储粮专用防护药剂和防驱鼠技术,显著降低虫、鼠对农村储粮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村科学储粮整体水平。

1.农村储粮专用新型防护剂药剂的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农村储粮中,害虫危害严重而又难以防治的问题,比选高效、低毒、时效长的粮食防护剂或植物性杀虫剂,开发出以防治玉米象、谷蠹、麦蛾、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为主的农户专用防护剂新剂型1~2种,避免农村因滥用磷化铝造成人畜安全隐患问题,确保农户能有效安全地防治储粮害虫。

考核指标:

(1)开发农户专用防护剂新剂型1~2种,能有效防治主要储粮害虫,有效作用时间超过1年,并完成农药登记,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制定药剂生产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3)在三大平原的12个粮食主产省建立示范户12000户,将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降低60%。

(4)申报1-2项专利,提交3-5篇学术论文。

2.农村储粮防驱鼠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储粮过程中鼠害损失量大、防驱难等问题,创新多种防驱鼠关键技术。

物理防驱鼠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利用仿生技术、超声波技术或无定向旋转磁场等高新技术,开发出有效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电子驱鼠仪器。

化学防驱除鼠剂开发。

研究鼠类化学驱避技术,开发或优化高效适用的鼠类驱避涂料或药剂,喷涂或分布于粮仓周围,起到驱避鼠类的作用;集成出高效低毒(清洁)的鼠类诱杀食饵或安全、高效的慢性灭鼠药剂。

考核指标:

(1)开发电子驱鼠仪器1~2种,有效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制定企业标准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开发鼠类驱避药剂1种,并可制成涂料。

制定企业标准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在三大平原的12个粮食主产省建立示范户1200户,将储鼠害造成的损失降低50%。

(5)申请国家专利1-2项,提交2-3篇学术论文。

3.农村储粮防虫、防鼠技术规程制定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适用于农户使用的高效低毒或无公害的虫害、鼠害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农村储粮防治技术操作规程》(草案)。

考核指标:

(1)《农村储粮防治技术操作规程》(草案)。

(2)发表1-2篇论文。

课题十九、粮食干燥防霉技术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预期目标:

研发适合不同区域农户储粮的低成本、低能耗、无污染的小型高效保质干燥技术与设备和就仓干燥技术。

提出三大平原农村粮食安全储藏期限。

1.东北平原小型玉米保质干燥设备研究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东北平原,粮食收获时气温低湿度大、粮食水分高,缺乏农村玉米干燥技术支撑,粮食极易霉变的现状,通过优化烘干机技术路线和参数,完善换热器和燃烧器,开发利用秸秆等可再生材料作能源的,适合粮食收纳库和储粮大户使用的高效节能小型保质干燥技术与设备,解决农民传统的晾晒干燥方式。

考核指标:

(1)玉米干燥设备处理量1.0吨/时,降水速率2%~3%,能耗≤6700kJ/kg水,惊纹增加率≤25%。

(2)在东北平原建立5个干燥技术示范区,将示范区玉米霉变损失率降低50%以上。

(3)制定设备生产企业标准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申报国家专利1项以上。

2.长江中下游平原小型高效稻谷保质干燥设备研究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因太阳曝晒导致稻谷裂纹率增加,稻谷质量降低,以及粮食收获期连阴雨导致粮食干燥不及时,而霉变产生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严重地影响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问题,通过改进生物质燃烧器和完善技术参数,开发利用稻壳、秸秆等可再生材料作燃料的、适合农村产粮大户或收纳库使用的小型高效节能稻谷保质干燥设备。

考核指标:

(1)稻谷干燥设备处理量5~10吨/日,降水速率1.0%~1.6%,裂纹增加率≤3%,能耗≤5000kJ/kg水。

(2)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建立5个干燥技术示范区,将示范区稻谷霉变损失率降低50%以上。

(3)制定设备生产企业标准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申报国家专利1项以上。

3.农村粮食仓内通风干燥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利用湿热平衡原理,以自然通风为主、强制通风为辅,进行粮食干燥作业的研究与示范。

重点研究农村储粮水分转移规律、通风道截面形式、途径比、气象、朝向等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开发成本低、能耗低、无污染、适合一般农户储粮使用的就仓干燥技术。

考核指标:

(1)自然通风干燥仓容量3~5吨,降水率0.1%~0.3%/天,降水均匀度≤3%。

(2)就仓通风干燥降水率0.1%~0.3%/天,降水均匀度≤1.5%(粮堆高不超过2米),电耗3度/吨•1%水,裂纹增加率≤1%。

(3)建立农户通风和就仓干燥示范户1200户;将示范区粮食霉变损失率降低50%以上。

(4)制定通风和就仓干燥操作规程(草稿)。

(5)申请专利1-2项,发表论文2篇。

4.三大平原农村粮食安全储藏期限品质比较分析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三大平原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产后品质变化规律、害虫和微生物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不同储藏条件下农村储粮合理的储藏期限;研究农村储粮损失调查的标准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控制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为有效控制农村储粮质量和虫霉发生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农村粮食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保证农民的膳食安全和质量;研究探索农村粮食产后技术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出农村储粮经济阈值和粮食收纳库最佳经济优化配置方案。

考核指标:

(1)提出农村储粮损失调查方法并开展全国储粮损失调查。

(2)研究提出三大平原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产后品质变化规律。

(3)研究提出三大平原储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

(4)研究提出三大平原储粮微生物发生发展规律。

(5)提出三大平原农村储粮合理储藏期。

(6)提出农村储粮经济阈值和粮食收纳库最佳经济优化配置方案。

(7)发表论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