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294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部分 专题1 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docx

第3部分专题1巩固练习精品教育doc

第三部分 专题一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首诗首联是写景句,其中“辅”和“望”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也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3.(2019·广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也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两句承上作结:

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结尾紧承颈联而来,劝慰杜少府在临别时不要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杨花、子规、明月。

2.赏析诗歌首句中“杨花”“子规”的作用。

“杨花”是柳絮,写景的同时点明时令。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不定,形象地表现飘零之感;“子规”的鸣叫哀切,借物言情,表现出浓郁的离愁别恨,即作者对王昌龄的依依不舍之情。

除此,“杨花”和“子规”还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试简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的妙处。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题中“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谪、降职,这首诗是诗人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后,为友人所作。

B.首句中“花落尽”“子规啼”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诗的开头虽不见悲痛之句,但悲痛之意自现。

C.诗歌三、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之事的忧愁,不能当面话别的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同时也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助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作者听说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跨五溪才能到达,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后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

这里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作用?

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2.(2019·昆明)诗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该诗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一句描绘了边塞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后一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什么?

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

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

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

伫立良久,表现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怅然的心情。

4.(2019·泉州)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示例:

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5.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的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

6.(2019·泉州)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019·柳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精神状态的情感。

2.(2019·荆门)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__“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9·河北)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4.全诗中,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被贬谪的愤懑、惆怅、忧伤到遇到朋友后的豁达、乐观。

5.(2019·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5.赤壁

1.(2019·铜仁)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咏史诗;特点:

借史实抒情。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沉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完全腐蚀,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3.(2019·常德)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诗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是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比如:

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

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答出“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4.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咏史怀古,曲折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的胸襟。

B.前两句诗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做铺垫。

C.“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D.最后两句借景抒情,反映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5.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该诗前两句从被黄沙掩盖的“折戟”写起,自然地引出对赤壁之战的联想,为后两句的议论做铺垫。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诗人的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6.相见欢

1.(2019·宿迁)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气氛;__“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的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2019·宿迁)“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__“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厘清的特点。

3.下阕与上阕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4.(2019·山西)对《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5.下列对《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三句以白描手法,体现了词人的千古忧愁。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C.“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孤独之感,却没有很强的忧愁之情。

7.浣溪沙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中的“几时回”折射出词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几时回”三字,折射出的是词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知其难返的细腻心态。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被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

“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如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把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融于诗句中,“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对“燕”、“落去”对“归来”,这样对仗工整、音调谐婉,具有音韵美。

3.“小园香径独徘徊”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画面:

在小花园飘满香味的小路上,词人独自走来走去。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之情,以及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4.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8.水调歌头

1.(2019·福州)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2019·河北)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__“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

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

“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遗憾。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

4.(2019·淄博)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B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5.(2019·玉林)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9.登幽州台歌

1.(2019·桂林)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情感:

诗人对自己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2019·桂林)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辽阔,遥远,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表达了诗人感叹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不同点:

一个是感怀历史,一个是对将来的希望。

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句“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作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10.次北固山下

1.(2019·连云港)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

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2.有学生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说说用“生”的妙处。

“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生”又为“诞生”,有辞旧迎新之意,使整首诗歌意义更广阔。

3.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上:

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上: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遥相呼应。

4.(2019·南充)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或:

日月流转,岁月更替。

或: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5.(2019·泰安)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6.(2019·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7.(2019·泰安)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11.夜雨寄北

1.(2019·娄底)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2019·曲靖)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__“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3.“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出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子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4.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表现了无边思念的沉重和悲怆。

5.下列对《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巴山夜雨涨秋池”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就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B.“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前一句是想象与妻子会面时的情景,后一句是写实,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D.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了他对妻子或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6.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D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穿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

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12.天净沙·秋思

1.(2019·河池)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下面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第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觉得亲切,可仔细想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最后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3.黄鹤楼

1.(2019·凉山)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表达了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2019·娄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4.(2019·凉山)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5.(2019·徐州)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情,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上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