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论与技术复习1 1.docx
《专业理论与技术复习1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理论与技术复习1 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理论与技术复习11
《学校心理咨询专业理论与技术》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概论(1、2)第二部分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3)第三部分心理评估(4)
第四部分心理咨询过程及实施(7、8,9,10、11、12、13)
第五部分危机干预(16)第六部分心理咨询工作的伦理与法规(5、6、17)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概论(1、2)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P1-2)
1、心理咨询就是信息提供过程
与其他咨询行业的重大区别:
信息提供远不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心理咨询更加强调同构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建设性关系和情感来达至问题的解决。
2、心理咨询就是替人解决问题
3、心理咨询就是安慰、同情来访者,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和忠告的过程
4、心理咨询就是说教
5、心理咨询就是逻辑分析
二、心理咨询的定义和特征(P3-4)
定义:
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帮助来访者自助的过程。
特征:
1、心理咨询性质在于其心理性,表现在:
工作对象是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工作人员是受过心理学训练的专业人员工作手段是心理学原理和技术。
2、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在于自助。
3、疋恕疆咨询是一个助人的过程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的关系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2、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关系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P5一6)
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关系(P6-7)
心理辅导(counseling)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林孟平)
辅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历程,旨在帮助个人自我了解、自我适应、自我发展与成长。
(吴增强)
辅导与咨询在助人关系、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手段与方法方面大同小异,没有质的区别。
只是辅导比咨询更加强调指导性、发展性与教育性,治疗性更弱化。
在对象上,更加重视对大多数发展政策的个体,服务的手段、方法与范围更加宽广。
四种助人专业的程度比较:
(P97)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及形式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P8)
1.心理咨询的对象分类: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成长性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特殊对象,即临床治疗中或治愈后的精神病患者。
通常不包括精神不正常的人(精神病人)
2.心理咨询的对象最好具备的条件:
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求询内容合适、人格基本健全、动机合理、有交流能力、对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P9)
1、促使行为变化
2、纠正认知偏差:
三个任务
*协助来访者面对、正视其现状的不合理性,澄清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盲点。
*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资源,椠展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助来访者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可替代方;
*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存在于自己情绪背后的、真正起作用的非理性观念和思维方式,并进行认知重构和重建,从而获得新的、合理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3、缓解不良情绪;
4、改善人际关系;
5、发展来访者潜能:
两方面
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觉察与内省,找出真实的自我或解除对真实自我的困惑;协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我、合理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资源,自我肯定与激励,同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获得自我提升与成长。
三、心理咨询的形式(P11):
面谈、信函、专栏、电话、现场、网络
第三节心理咨询简史与现状
一、心理咨询的发展史(P13)心理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以下几股力量的推动:
1.职业指导运动;2.心理卫生运动;3.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对个体差异的研究。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1987年开始,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心理咨询的学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2、专业组织纷纷成立、壮大;3、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大量出现;4、专业培训和管理逐步规范。
三、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及特点(P16)
1.组织机构发展壮大,咨询与治疗工作方式多样;2.概念日益普及,相关研究加强
3.理论和技术整合趋向明显;4.对社会公众生活的参与度增加;5.短期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主
第四节心理咨询的常用技术
1、倾听:
指咨询师专心地听取来访者对求询问题的诉述。
2、提问:
两种形式一一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使用开放性提问时,要注意把提问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
3、释意:
指咨询师正确诠释或意译来访者的诉述内容,并反馈给来访者。
4、情感反映:
指咨询师用情绪性的语词来表达来访者虽然谈到过却未必清楚地意识到的内心感受。
5、解释: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或个人经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来访者的求询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剖析和说明。
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求询问题;2)适合来访者的接受理解力和接受心向;3)要有一定限度,不能多用。
6、指导:
指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求询问题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怎么做和怎么说,以帮助其通过实践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并最终解决求询问题。
注意点:
激发来访者愿意遵照指导去行动的动机;指导要明确、具体;在指导时最好配以一定的解释。
7、暗示:
是指咨询师运用含蓄或譬喻的方法,间接诱导和启示来访者,使其改变导致心理异常的错误认知和行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注意点:
简略、自然;有正性的、期望的情感;对来访者获得怎样的“顿悟’’需要进行考察评估。
8、自我表露:
是指咨询师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坦率地表达个人感受或个人经验和经历,诱导并引起来访者心理的自我开放,进一步表露带有隐私性质的信息。
注意点:
适时;不过分;咨询师自我表露的深度要适度,要与咨访关系的密切程度相适应;对来访者表露出来的一些深层次的信息表示理解和尊重。
9、逻辑推论:
指咨询师依据来访者所提供的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规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
10、概括:
咨询师把来访者诉述的事实内容、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等经过分析综合后以概括的形式表述出来。
注意点:
1)注意来访者谈话时的各种主题和情绪性表现;2)把来访者诉述中关键性的观念、情感的基本意思加以综合后以概括的形式表达出来;3)不要增添新的东西;4)根据需要确定由咨询师来概括,还是请来访者自己概括。
11、非言语的沟通技术:
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特征、空间距离、综合印象、沉默(自发性沉默、冲突性沉默、创造性沉默)
第二章心理咨询主要学派
精神动力学派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精神动力学派
一、概述(P35):
精神动力学派,又称精神分析理论或心理分析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最初它只着眼于研究精神病的病因及其治疗。
20世纪20年代,这一学派向诸多领域扩展,逐渐成为一种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学说和说明人生和世界各种现象的一套哲学观点。
有人将精神动力学派称之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
二、经典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P35)
1、潜意识观(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结构三个层面: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
处于表层结构,与直接感知相联系,其内容能为自己所感知。
前意识: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充当门卫的角色,其任务是不准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肆意侵入意识。
前意识中的内容可能通过回忆进入意识
潜意识:
又叫无意识,是由过去经验组成的深层心理结构,包括生物性冲动在内的各种本能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压抑。
2、人格结构观: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由先天本能、欲望所组成,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
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以“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
人格结构中的最上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奉行“道德原则”。
3、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会发展出许多抵御焦虑、挫折、冲突的保护性心理活动,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这些活动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发生于潜意识层面
·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往往能使人获得心理平衡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压抑②升华③投射④转移⑤合理化⑥反向作用⑦自居作用⑧固着⑨倒退。
4、性本能观理论(P37)
·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性本能,即“力比多”(libido)
·弗洛伊所讲的“性”既包括实际发生的又包括想象中的与性有关的活动,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泛性论”。
·以性本能满足的方式与身体区域为依据,个体的心理发展可被依次划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心理分析就是要挖掘出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性发展障碍,这样该个体的神经质行为才会消失。
5、释梦理论(P38)
·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在睡梦中得以表现,于是就构成了梦境。
梦是愿望的反映和实现。
·梦的工作方式:
(1)换位
(2)戏剧化(3)润饰(4)凝缩
三、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阿德勒的观点:
阿德勒创立的心理分析理论称为个体心理学。
该理论并不否定力比多性本能的作用,但却强调人的整体性和社会兴趣的作用。
阿德勒认为,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选择行为的自由,个体行为的目标价值追求卓越,但又有天生的自卑感。
人的社会兴趣对其心理和行为作用极大,能弥补个体心理上的弱点。
人在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异常常常是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遭受到不恰当的抚养经历造成的,因而心理咨询应该将重点放在当事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上。
盂省酒曩龋哥翟豳蕊&l
2、荣格的观点:
荣格的理论称为分析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个性可以从内倾一外倾的维度予以了解
*人有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心理机能
*个性的内倾一外倾与四种心理机能相匹配会形成许多富有动力的人格类型。
人格结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居于意识的下层,它又可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两个层次。
个人潜意识:
包括压抑的、遗忘的冲动、欲望和知觉经验,可召回于意识;集体潜意识为全社会成员所共有,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形成和相传,是难以意识到的。
心理治疗应该帮助个体先了解自我的隐晦方面而进入其个人潜意识中,然后再逐渐进入集体潜意识。
3、爱里克森的观点(人格发展阶段论)八个阶段:
(1)婴儿期,出生一2岁一信任对不信任;
(2)童年期,2-4岁一自主对羞愧
(3)学前期,4-6岁一主动对内疚(4)学龄前期,6-11岁一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1-18岁一一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6)成年早期,18-30岁一一亲密对孤独
(7)成年期一一繁殖对停滞(8)晚年期一一自我整合对失望
4、霍妮的理论:
·霍妮认为,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寻求安全和平安,避免威胁和恐惧,这是个体的基本需要,而不安全和恐惧感会造成一个人的基本焦虑。
个体感受到的充满敌意的世界,其实就是这一个体的种种社会环境因素。
因此,霍妮特别重视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那些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霍妮还认为,人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动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和解决患者深藏于心底的内在冲突与焦虑,同时使其自我实现的建设性力量得以释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5、沙利文的理论: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良好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他通常就只能以自己童年期固定下来的原始的反应方式去应付不断面临的新情境。
这又会进一步造成个体在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方面的困难,从而使他难以适应环境,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精神方面的疾病。
·在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沙利文主张咨询者或治疗者应该创设一种自己参与其中的双边情境,尊重患者,设法恢复患者潜意识中人际关系的安全感,提供人际交往和人际互动的机会和训练,这样才会有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状况的康复。
四、精神动力学派对学校心理咨询的意义
·精神分析理论是继哥白尼的天体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后的又一重大理论,这反映了它的巨大影响。
·在心理病理观上,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人的意识层面及有关因素发生变化或不能适应有关要求的结果。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主张通过心理分析来处理心理问题,自由联想、释梦。
·缺点:
泛性论观点具有严重的生物学倾向。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
一、概述(P41)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为“行为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之一,深受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人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重要创始人。
他发表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被称为“行为主义宣言’’,成为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一位代表人物。
斯金纳认为操作及其强化依随是行为塑造的关键。
·班杜拉在坚持严格的行为研究的同时,关注和以实验研究人类的社会性行为,以及影响行为的认知、动机等因素,包括个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机制,由此开创了认知行为主义的潮流。
·整个行为学派是以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为代表的杰出心理学家努力的结果。
二、主要研究与成果(P42)
1、关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
经典条件反射式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的实验中发现的。
条件反应时由于条件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配对呈现的结果。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五条学习律(P42):
(1)习得律:
条件反应的习得是条件(原来是中性的)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2)消退律: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那么条件反应将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3)泛化律:
某种条件反应一旦确立,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也能引发这种条件反应。
(4)辨别律:
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
有机体需要对有关刺激与无关刺激进行辨别。
(5)高级条件作用律:
一个条件反应建立后,可以运用其他刺激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来建立二级条件反应。
2、关于儿童恐惧形成与消退的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P43)条件作用既可以形成某些原来没有的行为和情绪,也可以消除后天形成的行为和情绪。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强化:
是指运用强化物产生某些特定反应或提高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过程。
正强化,是指呈现个体感到需要的刺激,从而使其增加某种反应出现概率的过程。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受到厌恶或受伤害的刺激,从而使其增加某种回避反应的概率过程。
·惩罚,是使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下降,甚至不再发生。
(P44)
·消退,指对某行为的发生不给予任何强化,以降低该行为的发生率,或使该行为不再发生的一种方法。
·塑造,指根据特定行为的最终目标,连续不断地强化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同时消退先前的行为来形成一个新的或复杂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4、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观指出,学习可以不依赖于直接强化而发生。
行为的获得和行为的操作表现是不同的过程。
行为的“示范者”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到行为观察者日后的行为操作表现,但并不影响观察者获得这种行为。
因为,通过表象和言语的编码观察者内心必然会获得示范者的行为模式并予以存贮。
所以,观察学习又称为无尝试或替代性学习。
班杜拉认为,正是由于人具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的能,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而只要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的特点它不一定表现为外显的行为反应,也不一定非得有苴接强化不可。
·观察学习分为三类:
直接的、抽象性和创造性学习。
·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5、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
·行为的自我调节白鐾是一个人的内在强化某程对盲一个人调节自己行立程塞一过程离不开个己的行为计划和预期与行男吉巯实结果加以对比和评价。
·自我调节是由自我监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三个过程组成。
·个体的自我强化的标准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
模仿、规范内化、榜样作用。
·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
操作行为来获得理想效果的预期。
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是指个人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预测。
·效能预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效果的预期。
·影响自我效能及其信念形成的因素有五个:
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情境条件。
三、心理病理观及其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P47)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干预的关键就是通过实验性消退解除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使条件刺激恢复还原为本来中性刺激的面目,不再能引起原来的条件反应。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干预的关键在于找到导致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源并予以控制,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观察学习观和自我调节:
观察学习观启示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必须重视人的间接或替代性的经验,同时要充分利用人的观察和模仿的自然心理倾向,以及还要善于运用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的论述告诫我们要充分重视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潜在的能力,要设法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能力。
4、行为主义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
在理论上,情调外部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强调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控制来使各种行为发生符合预期要求的各种改变。
在技术和方法上重视改变行为过程的程序性和操作性。
较其他流派具有臬作性强、耗时较短、见效较快。
·局限:
过于注重人的环境因素和外显行为,忽视了人的动机、意识和主题作用,受其影响的心理咨询就可能过分注重症状的外在表现、忽略了引起症状的内在心理因素。
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
一、概述(P49):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真正的发展始于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罗杰斯、马斯洛、罗洛·梅。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曾经发表过一份共同宣言,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共同理念和一致的观点,主要有:
(1)在研究人的心理时,经验者的个体才是应该关注的焦点;
(2)对人之所以为人的独有的特质必须予以特别的重视;
(3)在需要对有关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判断和选择时,人们必须特别关注它们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4)心理学的终极任务和崇高使命应该是提高人的自身尊严和内在价值。
二、人性观(P50)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性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地位。
1、人性非“本恶”:
罗洛·梅对人性持有较为辩证的态度。
在他看来,人性中善与恶兼而有之,其中最美好的与最糟糕的、快乐与痛苦、善与恶、幸福与悲哀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他说:
“生命是善与恶的混合。
……它包括获得善,但又不和恶相分离。
”
2、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的成长”:
人性之所以是发展的,是因为“持续不断的成长”是人性的显著特点,是由于人所追求的自我完善和实际上的不完善之间有一种永久的紧张。
3、人能“自主”地“自我选择”:
为了能通过成长过程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最终责任。
一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自身的各种不足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去发展和完善自我。
三、价值观(P51):
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郑重地第一次把人的一介直衙题提上研究日程。
1、罗洛·梅的存在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为,要求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情感,能够鼓励人们坚定人生的信念,促使人们勇敢地负起责任和面对焦虑。
因此,人正是运用价值观来作为评价人类和自身存在的标准的。
2、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然主义价值观:
面对当今时代人的道德水准下降的现状,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找到一种不依赖于人的主观价值的“真正有效的道德系统”。
在自我实现者的人身上,这个系统上的价值观会自然地表现出来。
因此,自我实现者的人性、能力和价值观可能是最高级的,是超越整个物种的自然价值观。
3、奥尔波特的现象价值图式:
人格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按照它的意向参与了有机体的组织和那些能影响其命运的事情。
这个指导人格的意向就是价值图式,它是人格组织的基础。
总之,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的、有意向的、健康成长取向的价值体系。
四、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理咨询应该以人为中心,被称为“来访者中心”理论7
·罗杰斯还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理论扩展到教育领域,倡导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辜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在咨询中发展良好的咨访关系(心理咨询产生预期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
·咨询员必须以真诚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态度对待来访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非指导的心理咨询方式,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P53):
1、来访者有权对自己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作出选择;
2、重视个体心理上的独立性和保持完整的心理状态的权利;
3、咨询时的关注点和重点应该集中于来访者而不只是来访者的问题;
4、咨询的宗旨应该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帮助他进行对自我的探索;
5、在咨询会谈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相应的特定的技术和方法。
第四节认知心理学理论
一、概述(P53)
·20世纪60年代,临床心理学领域尝试从认知途径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若干认知改变的技术。
这些技术建立在相同的理论假设之上,即:
·认知是客观事件或外部刺激与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因素,认知是客观事件或外部刺激造成个体情感和行为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以个体的认知(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偏差和失调)为干预的对象和切入口,对患者的思维方式进行重新建构。
二、合理情绪疗法(P54)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
·基本思想是:
个体生来就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倾向性,那些非理性的东西表现为非理性思维,正是它引发了个体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即,心理障碍或异常主要是由错误观念导致的。
1、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ABC理论是艾利斯解释个体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
其核心要点是:
个体最终形成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即C,Consequences)其实并不是由某一外在诱发性事件(即A,Activatingevents)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B,Beliefs)引起的。
·艾利斯总结了11种不合理信念,可归为三类:
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及事物
·艾利斯指出,一切非理性观念的三大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2)过度引申(overgeneralization)(3)糟糕至极论(awflizing)
三、贝克认知疗法(P56)
·贝克认知治疗模型成熟于70年度的美国,他最初提出这种认知疗法是从治疗抑郁症开始的。
·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疗法的不同在于,它不强调教授当事人理性思维,而是强调干预双方共同合作,采用言语质询和行为实验等方法检测当事人虚假的认知假说,从而纠正其原有的认知曲解。
·贝克发现抑郁并非是一种“指向自身的愤怒”,而是由自我挫败(self-defeated)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
·不良的过去经验或精神创伤可导致功能失调的认知模式或称功能失调性假设(dysfunctionaIassumptions),它使个体倾向于对自己采取消极的评价方式,构成了抑郁的易感性。
·自动负性想法是功能失调性假设的产物。
·自动负性想法的消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消极看待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价值和能力;
②消极解释自己的经历和经善良毒刍定目标过高,而现实估价过低,以自我挫败的方式来思维和解释;
③消极看待未来